[沪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部分:
1.用课文原句回答:(3分)
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主旨句是    。
⑵《咏雪》中的两个比喻句是⑴    ;⑵    。
2.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3分)
(1)有人说,鹅是“一夫一妻”制的,我看不见得。(      )
(2)难道画中美人真的活了吗?难道蒙娜丽莎会“变脸”吗?(      )
(3)偷蛋的是机灵鬼,被偷的准是马大哈。(      )
4.填空:(4分)
⑴泰戈尔是       著名诗人,          获得者。
⑵《两小儿辩日》选自       ,《世说新语》由      组织文人编写而成。
5.译句:(4分)
⑴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⑵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第二部分:
     (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首?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完整的句子应是     。(2分)
7.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
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8.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2分)

9.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3分)

10.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2分)
第二部分:
     (一)
     把自己忘了的人
她是一个农村妇女,普通得像土一样。她有一个女儿,她对女儿特别的好,像天下所有母亲那样。
孩子会蹒跚走路的时候,却走失了。她满世界地找,可是毫无结果,她的女儿就像水蒸汽一样蒸发了。
但她却不死心,她一直认为她的女儿被人收养了。每年幼儿园开学的时候,她就站在学校的大门,    着一个个孩子。所有人都以为她的精神有问题。她并不在乎这些,她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所学校里留下了踪迹。
这样的寻找持续了20年。
20年后,她的家中的墙壁上还张贴着1979年的年画,因为这张画是她和女儿一起贴上的。她还留着女儿的一把小雨伞,她说这把伞女儿只用了一次。她把伞打开,却哭了,说:“这伞太小了,女儿用不着了。”
这20年,她是为寻找女儿活着,所有的村人都为之动容。
她的事迹终于引起媒体的关注,在媒体的牵头下,民政、公安部门为她查找1979年全市所有领养情况的原始记录。费了很多周折,她的女儿终于找到了——在邻县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中。1234
她的梦终于可以圆了。但是,领养的人家托人带信给她,说她的女儿现在生活得很好,她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如果为她好,    。
20年来,她朝思暮想就是为了看女儿一眼。现在,她却退缩了,她害怕自己的出现打搅女儿的生活。于是她终于没有出现。
在这个世界上,把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把自己忘了的人,往往只有母亲。
11.联系文章内容思考,文中第三自然段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2分)
a.看  b.瞧  c.窥视  d.打量
12.联系上下文思考,文中第八自然段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2分)
13.文中画直线句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2分)
14.体会文中画波浪线句所起的作用。(3分)


15、判断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与第三段“她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所学校里留下了踪迹”相照应的句子是第二段中的“她满世界地找”。
b.文章写第七段,这表明本文的写作中心除赞扬母爱外,还说明了人心的善良,赞扬了人世间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c.文章叙述这位农村妇女寻女的过程,除揭示本文的主旨外,还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
d.照应文章标题的语段是结尾段,其中“把自己忘了”即“忘我”之意,它是母爱的最主要、最深刻的内涵。
     (三)
    提醒,是一种特别的爱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冬日,我在一个小站等候晚点的列车。
暮色降临时,我已将随身携带的两本杂志翻   ①   了,听说还要等两个小时,我无奈地将杂志覆盖在头上,在空落落的候车室里昏昏欲睡。朦朦胧胧中,感觉有人碰了我的胳膊,睁开眼睛,发现一个衣衫不整的聋哑乞丐正在面前。我刚要恼怒他惊扰了我的睡意,忽见他“啊啊呀呀”地指着墙上的时钟,大声地冲我比划起来。这时,广播里响起了列车进站的通知。
哦,我恍然大悟   。
我朝他感激地点点头,他竟像讨了大块金子似的,蹦跳着走开了。
整个旅途中,我的眼前不时地浮现出那个乞丐的面容,我的心被他那善意的提醒温暖着,一股亲切的感觉始终洋溢在周围……
是啊,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那是一双双关切的 ② ,在注视着我们前行;那是一块块清晰的 ③ ,指示着我们前行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盏 ④ ,那是陶醉时的一缕 ⑤ ,那是求索中的一份 ⑥ ,那是落寞时的一语问询……
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走了火的雷霆霹雳;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提醒可以不拘泥于时间、地点,提醒的方式也不必统一,但其共同之处却是显而易见的——提醒,包容着爱意,寄寓着期待,蕴藏着关心……
在提醒中,我们会蓦然发觉,有那么多善良的心灵在  ⑦  着自己,有那么多热情的手在扶持着自己,有那么多的同路人在向着一样的高地攀援;在提醒中,我们会有心的怦然一动,会有眼前猛地一亮,会让心头的阴郁陡然消散;在提醒中,我们读懂了亲情、友情、爱情,其实都是弥足珍贵的真情,就洋溢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美丽着我们的每个注定不会平淡的日子……1234
16.在文中空缺①⑦两处填上正确的选项。(2分)
①(  )  ⑦(  )
①处备选项:a.完  b.烂  c.遍  d.破
⑦处备选项:a.保护  b.护卫  c.呵护  d.爱护
17.根据上下文意,在文中第三段横线上补充该写的内容;在第七段横线上填写简洁、合适的短语。(2分)
①第三段:
②第七段:
18.“他竟像讨了大块金子似的”,为什么?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思考: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19.将下列词语还原到第六段空缺的②~⑥处,正确的顺序是   。(3分)
a.路标  b、勉励  c.清风  d.灯  e、眼睛
20.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分)
a.首段中“很多年前”一语别有意味,它说明下面的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总不能忘怀。
b.“整个旅途中,我的眼前不时浮现出那个乞丐的面容”,是因为他给过“我”帮助,“我的心被他那善意的提醒温暖着。”
c、本文以聋哑乞丐为主人公,叙述他助人的故事,实则批评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身体健康、生活富足却自私自利,甚至为富不仁。这是写作本文的另一目的。
d.文章结尾段的内容,可以用歌曲《奉献》中的两句话来概括: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
     驯狗
下班的路上,王科长碰到了老伴,见她喜滋滋地提着一个鼓囊囊的提包。
“你瞧——”王夫人凑到丈夫面前,“嚓”的一下,打开提包,两瓶茅台,一包鸡蛋糕。
“你这是——”
“小李送的,他想要你……”
“我早吩咐过你,谁的礼都不能收!”
“咳,就你正经……”
突然,“汪汪”几声,一条黄狗扑了过来。王夫人惊叫一声,差点跌在地上。王科长连忙扶住夫人。黄狗退了几步,又扑了过来。
王夫人吓得脸变了色,尖着嗓子喊“救命”。王科长不慌不忙,接过夫人的蛋糕盒,拿出一块鸡蛋糕向狗抛去。大黄狗停住了狂吠,摇着尾巴,有滋有味地咀嚼着。
“快跑!”王夫人拉着男人的衣角,慌不择路。
“别忙。”王科长又拿出一块鸡蛋糕,大黄狗一跃腾起,张口接住,囫囵吞下。他再拿出一块,高举起逗引。大黄狗后腿蹬直,身体支立,前脚并起。王科长走上前,轻轻拍拍狗的脑袋,喝一声“趴下!”大黄狗躺倒在地,四蹄骚舞,黄尾扫地,亲热地支吾着。王夫人看得出了神。
夫妻俩放心地走了,大黄狗恋恋不舍地送了一截。王夫人虽有点心疼那几块鸡蛋糕,但避了一场狗祸,倒也心甘情愿。
到了家,王科长说:“下午再买上一盒鸡蛋糕,把礼物给我原封不动地退回去!”
王夫人脸广沉:“你疯了,东西没得着,还要倒贴?”王科长微微一笑:“我又不是那条大黄狗,不仗势咬人,也不因小利而任人摆布!”停了一会,他又拉长声音哼了一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王夫人一时语塞,半天才醒过来。
21.王夫人的“喜滋滋”说明了什么?(3分)

22.从王科长手法娴熟地驯狗,你能设想一下王科长的“从前”吗?(2分)

23.狗的形象代表了什么?(3分)

24.作品最后一句说“王夫人一时语塞,半天才醒过来”,你认为王夫人“醒”了什么?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2分)
a.王夫人被狗吓着,经王科长安慰,神情才安定下来。
b.虽然“东西没得着”,但王科长得到了驯狗的经验,可谓有失有得,王夫人心理得到了平衡。1234
c.王夫人明白贪利受贿者就像狗一样受人摆布,做人不能那样。
d.王夫人明白丈夫的意思是不要贪小利,要贪就贪大利。
第三部分:写作(40分)
以“雨”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上一篇:2006年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达标检测题

下一篇:鄂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综合检测题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478.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