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说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A卷)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一、基础知识(前19题,每题2分,第10题8分,共26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俨然(yán) 濯洗(zhuó) 多髯(rán)
b.阡陌(qiān ) 淤泥(yū) 禾黍(shǔ)
c.垂髻(tiáo) 亵玩(xiè) 绮丽(qǐ)
d.邑人(yì) 鸿儒(rú) 矜寡(guān)
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惘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b.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
c.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稀少)
b.其两膝相比者(比:*近,挨着)
c.货恶其弃于地(恶:憎恶)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好处)
4.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5.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6.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其他几句用法不相同的是( )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对下面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2345678
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及汉代的边塞”。
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9.下列相关文学常识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a.《桃花源记》——散文——晋代——陶渊明
b.《爱莲说》——骈文——唐代——刘禹锡
c.《石壕吏》——五绝——唐代——杜甫
d.《大道之行也》——散文——战国——孟子
10.默写(8分)
①《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 。
②《核舟记》中的核舟左窗刻的是: , 。
③写出《春望》诗的颔联: , 。
④《望岳》诗中能见出诗人凌云壮志的一句是: , 。
⑤暮投石壕村, 。老翁逾墙走, 。
⑥ ,城春草木深。
⑦ ,阴阳割昏晓。 ,决眦入归马。12345678
⑧可以调素琴, , 。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
林尽水源,便有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桑竹之属( ) ②具答之( ) ③乃不知有汉( )
④处处志之( ) ⑤寻病终( ) ⑥无问津者( )
12.翻译下面的句了(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345678
13.概括第2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话,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4分)
15.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上的表达作用。(3分)
12345678
16.“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3分)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这是一篇 的骈体散文,借莲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2分)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12345678
c.叙事明理 d.寓情于理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盛蕃 蕃: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
19.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上。(2分)
2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1.“陶渊明独爱菊”,请你举出相关的诗句证明这一点。(3分)
2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2345678
(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
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
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
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
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
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①蹊(灯):践踏。②策:通“册”。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④
恬:心神安适。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披。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2分)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依僧寺以居 以君之力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暮归,忘其牛 其真无马耶
d.录为弟子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25.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在车子后面。12345678
26.从这两段文章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三、作文(30分)
27.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文题:以“1”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提示:对‘‘1,的理解可以广泛一些,既可以把它看做是数字,也可以把它看做是图形或其他事物,并由此展开联想和想像,或作生动的记叙描写,或作介绍说明,或做理性思考。
要求: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2)题目: ,我想对你说
要求:①补足题目,扣题作文;
②说的对象,既可是人,也可是物或其他,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
③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1.a 2.d 3.d 4.a.5.d 6.b 7.c 8.a 9.a 10;④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④会当凌
绝顶,一览众山小⑤有吏夜捉人,老妇出门看 ⑥国破山河在 ⑦造化钟神秀,
荡胸生曾云⑧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1.①类②详细③竟
然④作标记⑤不久⑥渡vi 12.略13.村中人与渔人的问答14.渔人
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从秦至晋这段历史上发生的事。 15.表明这里与世隔绝,反
衬外面世界的动荡与黑暗,表现中心主旨,在结构上总结上文又照应前文“避秦时
乱”。 16.提示:沿途所见,洞中所见,村人的招待等。 17.a 18.①多②少
19.略20.略2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2.对和平安宁,没有压迫的生活
的向往23.c、d 24.d 25.c、d 26.略27.略
12345678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295.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详细阅读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详细阅读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详细阅读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详细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详细阅读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详细阅读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详细阅读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详细阅读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详细阅读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