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的故事|《斑羚飞渡》教案 1-4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及重点] 

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描写了动物世界极其悲壮的一幕,故事惊险,扣人心弦。文章通过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热情赞扬了它们可贵的种族精神和整体精神。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必深敲细推,逐句讲解。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细致描绘飞渡场面。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自读课          2.一课时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教师范读——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诵读——教师、学生质疑释疑——学生感悟。  

(解说: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媒体设计  

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2.录音机:伴奏带。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意的卡片各1张,共五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 

找一名学生生动地复述《斑羚飞渡》这个故事。 

复述指导:复述是口头表达的基本功,进行此类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课文时,把难记的内容和其他一些难记的词语画出来,强化记忆,就可以少花时间,又能复述清楚。复述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之处。教师注意引导。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1.文中的这些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明确:作者注意分类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叙述了。分类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轻斑羚\"\"小斑羚\"等,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叙述得清清楚楚。这一点看似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2.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 

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自由发言)镰刀头羊,因为它成功地指导了这次飞渡。 

3.镰刀头羊是怎样指导这次飞渡的?  

  明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阅读后回答) 

可采用范读或指名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和思想感情。 

4.镰刀头羊“悲哀地学了数声”,如何理解此时头羊的心理?  

在危难时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视着这只头羊,而头羊沿着悬崖巡视一圈之后,知道前面是绝路,而后面又有狩猎队的追击。头羊一时想不出拯救这群斑羚的办法,只好仰望苍穹,悲鸣数声,表现了内心的绝望。 12345678910111213

5.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的行列,后来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队伍里了?  

明确:斑羚群分为两拨之后,头羊发现老年斑羚那拔少十来只,为了使自救方案取得成功,必须使两拨斑羚数量一致,于是头羊从年轻的行列走出,归入年老的队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随着归入年老的队伍中,然而,选择老年斑羚那拨,即是选择了死亡,因此头羊“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表达了它沉重而悲壮的心情。 

6.在你的心目中,斑翔飞渡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充满感情的给大家描述一下。 

明确:(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斑翔飞渡的情景,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坦然面对死亡,为的是群体的衍生,这是一种至高至上的境界。井然的秩序,坦然无私的等待,更令人叹息不已,肃然起敬。“我没有想到……”这的确是始料不及的,不能不令我们这些万物灵长的人类感叹不已,赞叹不已。从“竟然”“从容”“心甘情愿”等词语中,我们不难发出作者浓郁的溢美敬重的情感的流露。 

7.镰刀头羊的结局如何?你对镰刀头羊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是褒还是贬?请把你的真知灼见说给大家听一听。 

明确:(学生阅读后回答) 

8.找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句子,阅读体味: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明确:(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不难发现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9.在这群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迫切学习的金子般的东西呢?(目的在于组织讨论文章的主题) 

明确:(学生讨论、探究,教师适时引导)面对种群的灭绝,这群进退维谷的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它们的智慧、才能,胆识,特别是从容镇定,舍已为人的情操,可贵的整体精神,为自己、也为人类唱响了一曲悲壮的生命赞歌,放射灿烂无比的人生光彩。  

10.结合你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学习完本文后的感悟。  

 明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作文思维能力,即选择生活中的题材,表达某一个道理或某一种感情。教师讲一个感人流泪的故事结束全文) 

[布置作业] 

(打出投影片)课下把你的感悟整理一下,写下来,字数300字左右,然后同学们自由交流,看谁写得好。

 

教学设计b:

[教学目的] 

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12345678910111213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以斑羚导入新课。 

2. 齐读“自读提示”,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勾画出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生字 :斑羚     对峙      蹿跳         斑斓         骚动        娴熟     悲怆 

生词 :对峙      飘渺      眼花缭乱     心甘情愿    进退维谷

4. 细读全文,生动地复述这个故事。 

复述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之处。 

5. 熟读全文,结合复述的内容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交待了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的绝境上。(飞渡前) 

第二部分(3—16)写镰刀头羊带领种群用牺牲老的一半,换取小的一半生存的方法。(飞渡时) 

第三部分(17)写镰刀头羊悲壮的走向死亡。(飞渡后) 

6. 品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 文章从哪可以看出斑羚已陷入绝境? 

(2) 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的斑羚此刻会是怎样呢?镰刀头羊表现如何?文章重点抓住哪些进行描写? 

(3) 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4) 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5) 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样? 

(6) 讨论本课的中心思想。 

点拨: 

(1) 文章开头设置了悬念,“逼”“伤心”等字可看出。第二段中形象的比喻(对山的),斑羚的跳跃能力等可看出斑羚群已无路可逃。 

(2) 文章从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重点刻画了镰刀头羊的形象。 

(3) 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了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4)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它的作用是:①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②烘托飞渡的气氛,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③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5) 议论抒情的语段,表达了作者浓郁的溢美敬重之情。 

(6) 本文通过对斑羚的细致描写,热情赞颂了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歌颂了斑羚的身上所体现的可贵的整体精神。 

7. 作业布置。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12345678910111213

[课堂练习] 

 1.课后习题二     2、复述课文

一、放一段《动物世界》的录像,引入课文:
    师:置身于这样美的世界,洋溢着爱的世界,直面这鲜活跳动,有声有色、充满生命张力的动物,人类因你蓬勃的生命而充满生机,多么可贵的生命,我们热爱生命,但生命的旅程也有许多险峻的悬崖和无法把握的风险,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领略,一群突然遭受灭顶之灾的斑羚群,为了生命的延续,谱写了一幅强者直面生命过程艰辛和不幸不惜一切,进行铁骨铮铮挑战的生命画卷。
二、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共同的学习任务是:有感情地朗读或生动复述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揣摩作者以深沉笔触记叙斑羚为生存而抗争的悲壮故事,从中引发思索和联想,畅谈作品给你的或文章意境或思想境界或写作方面值得学习地方的感、启迪,进而整理成文,拓展思维。
三、研读课文:
   1、预习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为什么要飞渡——怎样飞渡——飞渡结果)。
   2、课文分成两部分复述:
   a、斑羚群被迫走投无路奔向伤心崖,进退维谷,在这生死抉择关键时刻,气氛非常紧张。
   b:斑羚群面临生存窘境,形成坚不可摧的群体,演绎了动物世界中极其悲壮、惨烈的一幕。
    请个别同学复述,同学可以提示,认真倾听,对照要求简评,有合理化的建议更好。
   3、过渡:复述课文已初步领略了斑羚的充满智慧的惨烈牺牲,这确是崇离的悲剧美,令我们心灵深深震撼,当我们看到另一座山峰上已成功飞渡的青年斑羚,看到他们极度张扬的生命尊严,傲然闪炼的生命之光,我们需要再对斑羚群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无私自我牺牲惊天地、泣鬼神之举,再次回眸,对其中精彩瞬间来定格,回放。
    师:文中有许多瞬间成就的永恒的镜头, 把你认为文章最精彩的镜头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由,谈谈你的感悟或启迪。
   4、 师:动物是如此,植物是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老师朗读一段短
文,回答简要的问题。(朗读)
   5、师:物犹如此,兽犹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泰坦尼克)
   6、师:刚才我们同学都是通过阅读斑羚独具一格的壮美的情趣,为
什么写得如此惊心动魄,引发了我们许多思想境界,感悟及人生的思索,我们需再从语文的角度,就这篇文章写作技巧上有哪些值得学习地方来探讨。
   7、师:接下来就要请同学把你最深刻感悟、启示成理成300字左右
小短文或者你给狩猎人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四、小结:这是一篇凝聚着人类良知的警世之作。我惊叹动物面临生存危机,生命受到摧残时团结一致,不惜代价把生的希望留给年青一代的智慧的、崇高的牺牲精神;我也欣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爱护抢救一切野生动物就是拯救人类自己,这是我们缤纷世界中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这也是一篇浸润、喻示着美好人性的作品,我努力在此文中搜寻人类的影子,而不仅仅是一种品质、情感。我更赞美为了生命短暂的美丽,而甘愿奉献拳拳爱心、殷殷心血,甚至不惜牺牲来铸就人生永远辉煌的特质。12345678910111213

教学目标:

1、有情朗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关注详略,体会描写,多角度,深层次地探究课文主题。

3、学习精神,提高认识,学会善待,理解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

2、理解并学习斑羚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3、引导学生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人与动物,情景引读

1、图片展示:出示人与动物图片,营造学习氛围。

2、情景引读:

同学们,当我们看了这么多人与动物亲昵的图片,想说些什么呢?

是啊,我们大家都喜欢与动物一起玩耍,相亲相爱。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西南山区,正有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被猎人赶到了绝境,在这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它们会作出怎样的举动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内容:(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

2、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对照课文,学生各抒己见。)

三、再现“飞渡”,故事复述

1、再现“飞渡”:

教师出示flash—斑羚飞渡,再现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学生欣赏。

2、故事复述:

在你的心目中,斑翔飞渡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能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而又充满感情的给大家复述一下吗。可复述整个斑羚飞渡悬崖(或一对斑羚飞渡)的过程

复述要求:复述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抓住主要动词。

四、合作探究,叙述详略

1、合作探究:

(1)关于镰刀头羊;

①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 

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自由发言)镰刀头羊,因为它成功地指导了这次飞渡。

②镰刀头羊是怎样指导这次飞渡的? 明确:(学生阅读后回答) 可采用范读或指名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和思想感情。

③镰刀头羊“悲哀地叫了数声”,如何理解此时头羊的心理?  

在危难时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视着这只头羊,而头羊沿着悬崖巡视一圈之后,知道前面是绝路,而后面又有狩猎队的追击。头羊一时想不出拯救这群斑羚的办法,只好仰望苍穹,悲鸣数声,表现了内心的绝望。

④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的行列,后来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队伍里了?  

明确:斑羚群分为两拨之后,头羊发现老年斑羚那拔少十来只,为了使自救方案取得成功,必须使两拨斑羚数量一致,于是头羊从年轻的行列走出,归入年老的队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随着归入年老的队伍中,然而,选择老年斑羚那拨,即是选择了死亡,因此头羊“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表达了它沉重而悲壮的心情。

⑤镰刀头羊的结局如何?你对镰刀头羊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是褒还是贬?请把你的真知灼见说给大家听一听。

(2)关于彩虹;

说说文中几次描绘了美丽的“彩虹”,是为真实地再现大自然的景色吗?这里的“彩虹”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不难发现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12345678910111213

(3)关于猎人

猎人为什么不开枪,如果你在这狩猎的队伍中,你会怎样呢?

2、叙述详略: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了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五、品读赏析,互动释疑 

    1、品读赏析:. 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或最让你震撼的语段,体味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含义。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六、角色体验,联想拓展

1、角色体验:

让我们走进斑羚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下它们的内心活动吧。

①假如你是斑羚中的一员,你会在伤心崖上想些什么呢?如果还有时间的话。

②假如你是一只老斑羚,飞渡前,你会对小斑羚说些什么呢?

③假如你是一只成功飞渡的小斑羚,你想对坠入崖底的老斑羚说些什么呢?

④假如你就是猎人,你会怎么看待那些斑羚的?

2、联想拓展:

①体会了斑羚的内心世界,我们总会产生一些自身的感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让大家也来分享你的感受吧。

②在这群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迫切学习的金子般的东西呢?

明确: (牺牲精神、团队精神、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智慧、尊严,对生存权利的渴求……)

七、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总结存储: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多年以前发生在西南山区动物间的凄美故事,阅读时,我们无不被那壮烈的场景所震惊。从中我们读出了斑羚的自我牺牲和对生命的礼赞,我们懂得任何生物都有它生存的权利,我们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请记住动物世界拍摄者金·沃尔哈特的话吧:所有的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2、拓展延伸:

①摘抄课文的生动词语、优美句子,整理到笔记本上。

②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一、斑羚身陷绝境(1-4)

二、峰回路转

彩虹出现(5-7)

准备飞渡(8-9)

三、斑羚飞渡

试跳成功(10)

  全体飞渡(11-16)

四、走向深渊(17-18)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附:

1、作者简介: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生于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1975年当兵,历任新闻干事和宣传部长。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作品多次获奖。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二级创作员、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理事、云南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2、斑羚。    

别名:青羊、山羊。

分布: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体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一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前纹,喉部有一块白斑。12345678910111213

生活于山地森林,单独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

小荷

一、        教学目标:

1、              复述文章重点内容

2、              从斑羚飞渡中得到启示,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

3、               观照人性亮点的失落,探究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二、        教学重点:

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唤醒人性的良知

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五、        备课时间: 2004/5/22

六、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男女生分别朗读,圈点重点词语,正音正字,熟悉课文内容

(二)            整体感悟:

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文章所示的斑羚飞渡的四个过程——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深渊,复述文章内容。(学生合作探究,一人主述,其他人补充)(同时展示多媒体直观画面的课件,加强形象感知)(指导:复述时要记住主要内容,把握重点,抓住主要动词来复述)

(三)            问题研究:(学生思考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1、从彩虹架起的虚幻的桥,到镰刀头羊“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彩虹”在课文中出现过多次。“彩虹”有怎样的意义? 

彩虹是虚幻、美丽的。虚幻而美丽的东西,可以给人带来幻想、希望,让人陶醉其中,产生精神上的迷恋、依赖。美丽的彩虹和残酷的现实成为鲜明的对比,镰刀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也是向往投身于美好的理想世界吧。

2、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3.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4、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情节,从细节描写入手分析斑羚形象特点。)12345678910111213

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 

(四)            布置作业:

1、从这场动人心魄的斑羚飞渡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课外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再找出一些有关自然界的类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论、文章等。

3、动物身上所表现出的种种可贵品质在我们人类身上是否也有所体现,试举例说明。

4、思考在地球上人类和动物将如何和谐相处?人类将怎样去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丽和谐?可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公开课)

  (一)复述:文章中详细描述了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试用自己的话加以复述。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复述。指导:复述时要记住主要内容,把握重点,抓住主要动词来复述。其他同学评议。)

(配以多媒体动画课件,让学生重温课文重点内容,为下面的思考探究讨论做好准备)

参考答案:半大斑羚朝前(飞奔),同时,老年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年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勾),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也再度(升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则笔直(坠落)山崖。 

 

 (二)合作探究,问题研讨:(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1.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幻灯片展示)(课本206页3-6行)

(“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 

2、从这场动人心魄的斑羚飞渡过程中,你有何感悟?(幻灯片展示图片)

(提示:可以多角度思考,言之有据就行)  

 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明确总结:

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精神、团队精神、聪明智慧、大无畏的勇气、生命的尊严、生存权利的渴求、善待生命……

3、是否能再找出一些有关自然界的类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论、文章等?请讲述给同学们听。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幻灯片展示)

a、弱小的蚂蚁可以在火球面前滚抱成团,死里逃生

b、青藏高原藏羚羊面临毁灭和绝种的危险……12345678910111213

c、《动物世界》的拍摄者金·沃尔哈特曾说过:“所有的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

4、动物身上所表现出的种种可贵品质在我们人类身上是否也有所体现,试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幻灯片展示)

a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敢于自救和善于自救。(洪水、地震、干旱……)

b人类在社会灾害面前敢于反抗不怕牺牲。(反抗暴政的起义;革命先烈为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不惜牺牲生命……)

   c在意外事故面前勇于自我牺牲……

5、人类和动物身上共同拥有许多可贵的精神和品质,然而为什么会发生斑羚飞渡的悲剧?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 (幻灯片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人与动物矛盾冲突的根源就在于人的欲望。在原始部落时代,人们追杀猎物是为了生存,而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再肆意捕杀猎物那只能是为了金钱,为了欲望。动物的凶残,只是为了繁衍生存,这正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差异。

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这篇文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机会。

6、人类和动物之间究竟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地球上人类和动物将如何和谐相处?人类将怎样去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丽和谐?(幻灯片展示)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所找的资料,自由发言,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展示网上搜索的相关资料:资料来源——“黑龙江绿色食品网”首页“绿色英雄”新闻的内容。)

(解题要点:1、本文把动物的行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认识,这是非常新颖和动人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作品的主旨,作为人类的一员,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                                                                      2、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7、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要讲的?包括不理解的想质疑的问题,或者是已经理解的比较重要的问题但没人谈到的?

8、(如果没有学生质疑,教师向学生质疑:----

课文描写“斑羚飞渡”的成功,近乎奇迹,是以斑羚们时间先后选择的精确、跳跃幅度控制的高超、跳跃技巧掌握的娴熟、对接时机衔接的吻合为前提的,从文章的交代来看,斑羚们此前并没有经过这样的排练,那么,课文描写的“斑羚飞渡”是真实发生的吗?还是主要出自作者的想像?(学生讨论,发言解答,教师指导) 

 首先,在动物界,确实有牺牲部分成员的生命以取得种群中大多数的生存机会的事实;其次,依我们自身的经验可以知道,人类在困难时往往会激发出以前从未展现的潜力,做出平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当斑羚群陷入种群灭绝的危机时,强烈的求生欲望会导致奇迹的发生。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推论本文中叙述的事情就一定是百分之百真实的。不过,真实与否又有什么要紧呢?任何出现在作品中的素材,都是作家进行艺术剪裁和合理加工的结果,艺术真实不等同于生活真实,我们没有必要追究事情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篇动物小说来读,抛开表层的坠饰(艺术虚构),体会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来源,阅读的乐趣将充盈读者的心间。12345678910111213

(三)布置作业:

  1、《学案》中《斑羚飞渡》的作业

2、              把找到的资料粘贴到摘抄本上

斑羚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动物,它小巧玲珑,外貌美丽,生性乖巧。我们大多都在动物园中看见过它。然而斑羚在自然世界里是怎样生活的呢?
  这篇课文以细腻的文笔记叙了一群斑羚陷入绝境后,如何想办法进行求生、自救的全过程。老斑羚为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从容地走向死亡,心甘情愿地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从而铸就了生命的辉煌。
  读后,斑羚跳跃飞渡技巧之高令人赞叹动物世界的智慧奇妙,但更令人震撼的是老斑羚为了保护年轻一代而甘愿粉身碎骨的牺牲精神。由此联系人类社会也觉发人深省。然而透过文章表面,谁又使这群斑羚面临死之的威胁呢?正是人类的狩猎队使老斑羚壮烈死去,由此人类应该反省如何去爱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时用笔划出生字生词,读后查字典一一注音,理解,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读准加红字的音
  斑羚( )  对峙( )  湛蓝( )  斑斓( )
  悲怆( )  磐石( )  苍穹( )  甜腻( )
  戛洛山( ) 迥然不同( )
  二、区分形似字并组词
  斑——         谌——
  班——         椹——
  怆——         渺——
  创——         缈——
  三、结合文章内容解词
  进退维谷:进退两难,比喻困难的境地。
  一尘不染:借指环境非常清洁。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来的样子,比喻从糊涂、错误的认识中醒悟过来。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感到迷乱。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秩序井然:有条理,不混乱。
  四、学习本文内容
  学习本文,同学们可以从本文写法入手:一是开头部分对“绝境”的渲染,为下文描写斑羚的求生作了铺垫;二是对斑羚求生自救的过程的细致描写,动作的和心理的;三是作者随处出发的惊叹。
  五、思考:
  1、“伤心崖是戛洛山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其实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这段文字所描绘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山高而险,从山底往上看宛如一线天。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
  2、以上这段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为斑羚飞渡这一悲壮之举设置了环境,这个环境更突出了斑羚的勇气。
  3、作者为何如此细致地写斑羚初起跳时的时间与幅度差别?
  为下文具体写半大斑羚蹬踏老斑羚飞跃山涧作铺垫。

  4、用语言概括老斑羚牺牲自己而帮助年轻斑羚飞渡悬崖的过程?
  斑羚一老一少为一组。少者前老者后,少者高老者低,跃向对面山峰。跃程大半,少者踏老者背第二次跃起,登上山崖;老者坠下山涧。
  5、作者为什么把斑羚飞渡的过程写得如此详细呢?
  这是全文的中心,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歌颂了老斑羚为了种群的生存甘愿牺牲自己的精神。12345678910111213
  6、“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这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效果如何?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斑羚在半大斑羚的猛蹬之下,向山涧下落的速度之快,表现了老斑羚为了种族的延续自我牺牲的精神。
  7、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歌颂了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心甘情愿选择死亡的献身精神。
  8、抄写下面词语
  逞能  湛蓝  娴熟  一尘不染
  迥然不同  秩序井然  心甘情愿
  眼花缭乱
  9、读了此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略

测试

  1、选出加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苍穹qióng  参差chā  飘渺miǎo    b、娴熟xián   山涧jiàn  奇迹jì
  c、迥然jiǒng  湛蓝zhàn  对峙zhì    d、均衡héng   姑妄wàng  斑斓lán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对峙 逞能 腻味 眼花瞭乱    b、飘渺 斑澜 娴熟 迥然不同
  c、蹿跳 巡视 参差 略胜一愁    d、悲怆 坠落 绚丽 秩序井然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伤心涯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
  b、这只公斑羚是这群斑羚的头羊,它头上的角像两把镰刀。
  c、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涯,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
  d、老斑羚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

  4、选出对下面一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a、“试跳成功,紧接着”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与文中有关彩虹的描写形成照应。
  c、这段话写出了许多只斑羚成功飞渡的壮观场面。
  d、“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这句话热情地赞美了老斑羚的献身精神。

  5、课文中两次写彩虹的用意是什么?写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意在写灰黑色的母斑羚的胆小而衬托镰刀头羊的勇敢。
  b、意在写灰黑色的母斑羚进入幻觉状态而衬托镰刀头羊的从容不迫。
  c、意在衬托镰刀头羊的沉着镇定地指挥全局,为了种族的生存从容不迫走向死亡,从而铸造了生命的辉煌。
  d、意在衬托镰刀头羊为了保护黑色的母斑羚而自我牺牲精神。

参 考 答 案

  1、a
  解析:“差”在这里应该读cī。
  2、d
  解析:a中,瞭-缭;b中,澜-斓;c中愁-筹。
  3、a
  解析:注意有些带比喻词“像”、“好像”、“像……一样”等的句子并不全是比喻句。
  4、c
  解析:这段描写,突出的是老斑羚为了保护年轻一代而甘愿粉身碎骨的悲壮场面。
  5、c
  解析:注意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12345678910111213

中 考 解 析

  1、选出下列短语与“回忆我的母亲”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斑羚飞渡  b、最后一次演讲
  c、谈骨气   d、我的叔叔于勒
  【考点】:判断短语的类型
  【分析】:答案为c项。“谈骨气”与“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动宾短语。a项“斑羚飞渡”为主谓短语;b项“最后一次演讲”为偏正短语;d项“我的叔叔于勒”为偏正短语。
  2、对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这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石拱桥的外形美。)
  b、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赤日炎炎的特点,表现了祥子拉车的艰辛。)
  c、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这段诗运用了反复修辞方法,强调了诗人对周总理深切思念的感情。)
  d、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和她亲近呢?(这句话运用了反问修辞方法,这里是有疑而问,目的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也就是要表达作者的热爱之情。)
  【考点】:对修辞方法及作用的判定
  【分析】:答案为d项。d句“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和她亲近呢?”,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但反问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无疑而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也就是要表达作者的热爱之情。
  3、作家、作品、出处搭配不正确的是( )
    作家     作品       出处
  a、周敦颐  《爱莲说》     《诚斋集》
  b、鲁迅   《论雷峰塔的倒掉》 《坟》
  c、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  《羊脂球》
  d、白居易  《卖炭翁》     《白氏长庆集》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答案为a项。《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出处是《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颐死后的谥号。宋朝诗人杨万里的集子是《诚斋集》,诚斋是杨万里的号。

课外拓展:

藏羚羊跪拜

王宗仁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印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喝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些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觐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瞧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传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怜悯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12345678910111213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获猎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跷蹊,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老猎人的开膛破肚半途而停。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下落。
  又是一个关于羚羊的凄婉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那只藏羚羊跪拜时的情景,它那充满渴望的眼神,深深铭刻在我的心里。这就是母爱呀,人是这样,动物也是这样!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个老猎人的?

1234567891011121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222.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