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学设计]《核舟记》教学设计1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核舟记

【目的要求】

⒈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⒉文言虚字的用法。

 

 

【课文分析】

    一、加点字注音

⒈罔不因势象形:w   ǎn    g

⒉尝贻余核舟一:y   í

⒊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

⒋其两膝相比者:x   ī

⒌而计其长曾不盈寸:c   én    g

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h   é

 

二、解释加点字

⒈高可二黍许。大约

⒉其两膝相比者。并

⒊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⒋其船背稍夷。平

⒌曾不盈寸。还

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

 

三、翻译下列句子

⒈罔不因势象形。

无不能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着那些要制作的东西的形状来雕刻。

⒉舟首尾长约有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小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两粒黄米那么高。

⒊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两个的膝盖并在一起的地方,隐藏在画幅下边的衣服折纹中。

⒋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抬头仰望,他的神情与苏、黄不一样。

⒌其人视端客寂,若听茶色然。

这人正注视着茶壶,神色宁静,好像在听壶中的水开了没有。

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这是挑选桃核中狭长的刻成的。

    

四、结构

本文是一篇实物说明文,结构清晰。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奇巧人”王叔远的雕刻技巧,交代核舟和王叔远的关系及其雕刻的主题,给读者一个总印象。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核舟及舟上的全部情景。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计核舟上的人、物的项目和数目,以赞叹核舟的艺术技巧结束全文。

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说部分按空间顺序写。

 

五、中心

文章细致地说明了“核舟”构思巧妙,雕刻精细的特点,赞美了艺人的高超技艺,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文言字词】

⒈“为”

“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的“为”是“是”的意思,其余11个,“为”是“做”“雕刻”的意思。

⒉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

 

 

【习题】

    用原文作答

⒈文中从哪几方面写“明人”的“奇巧”?

⒉作者用哪两句话写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格局?

⒊文中哪两句话表明小舟是停放着的?

 

 

【习题答案】

⒈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⒉舟首尾长约八方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⒊舟首尾横卧一楫

摘自“湖北教育信息网”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011.html

  • 《背影》教学设计_《背影》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课型:品读课 教学创意:让学生感悟真情,品味生活。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在教学中,以“情”为切入口,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中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再进一步研讨:父亲爱护儿子,文中哪些词句、段落能体现?儿子理解思念父亲...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_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教育在线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新闻两则》的教案_《新闻两则》创意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A]体验阅读 创意说明:《新闻两则》虽是实用性文体,但文中饱含着浓厚的个人感情因素和感情色彩,再加上写作时代虽是学生熟悉的解放战争时期,但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感受体验,课堂会别有洞天。 [教学步骤 ] 序曲: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鲁迅自传]鲁迅自传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1段:家庭状况。这一段介绍了出生年份及出生地点。用一句写父亲,用三个单句写母亲,在有详有略中反映了母亲对“我”有更深的影响。并重点介绍了离家求学的原因,先说“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接着说“寄食”不成;再说父亲病故。接二连三的打击,其结果是“渐至于连极少的...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韩愈短文两篇 马说|韩愈短文两篇

    教学建议 一、《马说》谋篇立意 《马说》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从这一见解出发,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的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驿路梨花|驿路梨花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插叙及其作用。 (2)了解悬念的设置和作用。 2 能力目标 (1)提高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速读和复述能力。 3 情感目标 认真体会雷锋精神世代相传的生命活力,继承发扬这种精神。教学建议 环境描写具体生动,景物穿插简洁恰当 透过“我”和老余的观察,细致入微...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席慕蓉乡愁赏析】席慕蓉《乡愁》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媒体使用时间设计意图一、 导入 二、诵读、分析 三、应用席慕蓉的故乡,在她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出生,也不在那儿长大,...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梵高传节选]梵高传(节选)

    教学建议 一、课文概述 本文介绍了梵高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种土豆的人》的艰苦过程,表现了梵高执著如一的艺术追求和不断探索的可贵精神。人物传记是必须以史料的真实性为基础的,但并不排斥生动、细致的描写。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之能很好地为表现梵高的精神气...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电子课本_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方案常州市花园中学 一、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有关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2、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激情;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4、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5...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死海不死]死海不死

    教学建议 一、新颖巧妙的标题 标题“”,新颖、巧妙,引人入胜。“”中的两个“死”字含义不同,“死”与“不死”互相矛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死海的特征。全文围绕“死”与“不死”展开说明,先说死海的“死”(没有鱼虾、水草,寸草不生)再说死海的“死”(人不会被淹死,开发利用、出现生气),最后又说到死海的...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