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一等奖]《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24课、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的:

1、熟读成诵,把握字词。

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3、联系生活,理解提升。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设计:

 

一、理想社会,交流引读。

同学们,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仿读并注意文中停顿: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b“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c“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d“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e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③学生朗读并试着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选贤与能:       

c讲信修睦:培养      d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单独。亲,以---为亲

e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           f皆有所养:供养        

g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谋闭而不兴:发生

k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总领全文。

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第三层:总结全文

4、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这几个概念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联系伊拉克目前硝烟四起的局势,今天你又是如何认识“大同”社会的?你觉得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早日实现大同?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今天我们更要加强国防建设,以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附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赋予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5915.html

  • 读《再塑生命》有感_《再塑生命》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教学难点】  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并翻译全文。 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奇妙的克隆】奇妙的克隆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 学生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教具投影仪教学...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余映潮]《藤野先生》教学设计9

    【创意说明】  采用层进式教学思路──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细节品读体会感情,研读探究明确主旨,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教学步骤】一、导读激趣,藤野先生  介绍作者留学日本的目的以及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引用《呐喊》中的相关内容加以介绍。二、整...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甜甜的泥土》读后感|《甜甜的泥土》教案3

    教学目标:1、2、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出了天下子女的心声。“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母爱,对有的人来说是那么的唾手可得,而对有的人来说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_《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4、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5、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教学方法】 朗读法、...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

    叶圣陶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马说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1、知识教学点:⑴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⑵理解本文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2、能力训练点:⑴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⑵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3、美育渗透点: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制作、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2、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二、教学设想1、杜甫的这首借景抒情的诗,从内容到艺术都有很高的成就,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义诗人的伟大,而且可以从他关心人民的博大胸襟中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简案_《岳阳楼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背诵课文2积累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二)能力目标:1朗读能力2理解古文的能力。3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2学习古仁人高尚的思想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听说过“断齑食粥”的故事吗?对,这说的是我国宋代...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