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试讲逐字稿]《藤野先生》讲学稿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起跑线: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绯红( )发髻( )驿站( )芦荟( )芋梗汤( )( )
模胡( )( )寒颤颤( )畸形( )匿名( )诘责( )
教诲( )
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给加点字注音。
油光可( ) 深( )痛疾
( )无消息 抑扬( )挫
3.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点字。
(1)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
(2)不逊:无礼。逊,谦逊。
(3)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4)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5)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6)杳无消息:从此再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
4.自读课文2遍。
5.作者回顾。
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出自他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者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6.课外资料搜集。
二、学海拾贝:
(一)导入
1.作者回顾。
2.教师补充。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改名。鲁迅说其中10篇作品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今天学习的《藤野先生》重点在于社会人情世态的刻画,浸透着作者深切的人生感受和对中国国民精神的解析,写出了日本仙台生活的描绘中表现出弱国于民在国外感受的耻辱。这些在阅读时一定要用心体会。
(二)预习检测:
(三)课堂研讨: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适时提醒:按地点的转移)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4~35自然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36~38自然段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阅读第一部分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作者在东京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无非”:只不过。作者在东京看到了中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了中国留学生学跳舞的吵闹声“响得震天”,污浊,流露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为下文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2)论一论下面几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上野的樱花烂慢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云。
②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③实在标致极了。
①比较 ②夸张、比喻 ③反语
(3)“形成一座富士山。”这个比喻: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这句话抓住了部分中国留学生外部特征是什么?揭示了他们什么心理和政治倾向?
本体:盘着大辫子,把学生制帽高高顶起。喻体:形成一座富士山。
外部特征:头上盘着辫子
心理:“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
政治倾向:效忠满清王朝。
3.阅读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条理清楚,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品德,根据事件这一部分可分为四层,请依据层意划分层次。
第一层:(4~5自然段)
写去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写日本人民的友好感情,为藤野先生出场作铺垫。
第二层:(6~23自然段)
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写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三层:(24~31自然段)
写弃医从文的原因。学医为救国,此路不通,决定弃医,另寻救国之路。
第四层:(32~35自然段)
写与藤野先生告别。
(2)第一层
①想一想“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想一想这句话的内涵。
a.“优待”含有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的含义。
b.优待是作者戏谑的说法,其真实原因是一般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情谊。
c.写自己受优待的目的是表现出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为藤野先生的形象作陪衬。
②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来解释?
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种种优待,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以特殊的关照,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但作者感到的不是真正的尊重和友好。因为当时日本正在侵略中国,作为受侵略的“弱国的国民”来到日本,往往受到轻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是很强烈的,他深以祖国受帝国主义侵略为耻,所以他以北京的白菜到浙江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到北京得到“龙舌兰”的美名为喻,说明自己受到“优待”,仅仅是由于在仙台医专他是唯一的留学生,是“物以希为贵”罢了。
③就是在这样的优待下,鲁迅的生活也是艰苦的。(蚊子多,没有蚊帐,睡觉时“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后来“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但是,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丝毫没有动摇鲁迅“科学救国”的意志。说明鲁迅的爱国。
(四)小结
课文的开头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见到的部分状况不满、失望、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作铺垫。作为在仙台医专唯一的留学生,鲁迅受到了很多优待,但生活还是很艰苦。虽然艰苦却丝毫没有动摇鲁迅“科学救国”的意志。说明鲁迅的爱国。
附板书: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4~35自然段
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36~38自然段
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三、课堂反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菩,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饮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饮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1.“我到东京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话中“优待”包含了哪些内容?
答: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2.作者在仙台受优待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答: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情谊。
3.文中“喂蚊子”“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是否讽刺“优待”,为什么?
不是讽刺,这只是反映“优待”的美中不足,因为优待是实实在在的,不存在否定,而生活的缺撼是难以避免的,即使是受优待的时候。
4.笑着面对生活窘境,敢于自嘲,敢于调侃自己,是一种心理健康的表现。选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一点。
“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2.指导学生明确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
3.认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思想。
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第二部分第三层是难点,因两件事促成作者弃医从文,中国医学界少了一个良医,中国文坛却多了一名大文豪。
3.结尾部分也是难点,它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一、课前起跑线:
1.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课后练习三。
2.就课文不明处大胆质疑。
二、学海拾贝: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藤野先生》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的第一个层次,今天我们来研读第二部分的余下段落。
(二)课堂研讨:
1.第二层
作者与藤野相识相处的几件事,其中包含了藤野怎样的高尚品质
(1)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过渡:愉快平静的学习生活持续不久,不愉快的、伤害作者人格的事情发生了。这也是促使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一起来看第三层。
2.第三层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遭受诬陷和人格侮辱时极大的愤怒。
(2)“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①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的人。②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③被刺痛了的人(我)。
(3)“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什么?
这欢呼声深深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4)作者两次写到无聊的看客,写看客的喝采,这又表现了什么?
当时一般中国人心理上的麻木和思想上的觉悟。
(5)“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么,原来“我的意见’”是什么?变化了以后又如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原来我的意见”是学医,为祖国服务,为科学服务,“变化了以后”是想从事文艺运动,医治同胞的麻木和愚昧。变化的原因是学医难以治国人的麻木。
3.第三部分
(1)课文最后一段写作者以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
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勇气和力量。
(2)课文结尾中“良心发现”“增加勇气”“正人君子”各指什么?
“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强勇气”指作者早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迫害,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
“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御用文人。
4.这篇课文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却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看电影事件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三)小结
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叙事线索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感情线索是作者对祖国、对民族的爱。
附板书:
(1)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5407.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详细阅读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详细阅读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详细阅读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详细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详细阅读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详细阅读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详细阅读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详细阅读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详细阅读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