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25-11-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教学目标 】

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堂2.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3.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配乐磁带、小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理念与建议提纲】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追忆了儿时的保姆阿长,抒发了真挚的怀念之情。文章篇幅较长,围绕阿长记叙了几件事。教读课文可运用复述法,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内容上不懂的地方阅读资料、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解决。然后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复述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第一步运用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文题把阿长和《山海经》连在一起,她与它有何关系呢?作者对她抱什么样的态度呢?学生快速阅读,提出疑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教师启发、点拨.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一、导入  新课(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导入  )

同学们,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还专门写了这篇《阿长与<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作者把连在一起,她与它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阅读课文去探个究竟。(板书文题、作者)

二、回顾复习鲁迅及《朝花夕拾》的有关知识(参阅《三点一测》)

强调:主要作品集及初一学过的课文、出处

学生自读《三点一测》,了解《山海经》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可就词语含义、段落大意、内容质疑、分析评价等内容圈点批注。(参考《三点一测》)

教师抽查字词学习情况。(参见《三点一测》)

1.注音:(出示小黑板)

惊骇 诘问 惧惮 憎恶 疮疤

恶: 憎恶 恶心 恶毒

模: 模样 模范

2.听写并释词:

面如土色 深不可测 惧惮 诘问 惊骇 渴慕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词句师生共同探究疑难词句,小组无法解决的,提交全班讨论、交流。教师参阅教参46页“文句解说”,酌情讲解。

2.速读课文,参阅《三点一测》66页,初步理解课文。

3.思考研讨: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在全班交流。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参阅课后练习一答案)

四、课堂小结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渎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五、作业 设计

口头作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讲述他的一、二件事,看看谁讲得真实、生动、传神。

六、检测题设计

抄写并记会本课的生字词,按小组检查验收。

第二课时

精读全文,进一步研析阿长这个艺术形象,重点研读买《山海经》一节。

一、朗读课文1~17语段,重温长妈妈这个艺术形象

1.播放伴读音乐,学生分组朗读1~17语段

回顾思考:文中这些关于长妈妈的故事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板书提纲,明确。

喜欢切切察察 低声絮说 饶舌多事

管“我”很严 喜欢“告状” 不拘小节

睡觉时摆成“大”字

元旦早晨塞福橘 淳朴善良

烦琐的规矩 关心孩子

“长毛”的故事

2.研讨课后练习第二题,理解作者对长妈妈的双重感情。

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交流,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二、研读买《山海经》一节,即18~28语段

1.分组朗读课文18~28段

学生听读,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各组长组织讨论,并作好本组讨论的笔记。

(1)买《山海经》一事的起因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⑵⑶⑷题见课后练习第三题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2.学生分组回答以上问题,教师明确问题的关键。

第(1)问:“我”渴慕着绘图《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第(5)问: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惊,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3.齐读最后两段。思考: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正是深切怀念的真实写照。

板书:为“我”买回《山海经》——真诚热情 乐于助人

深 切 怀 念

4.请学生说说长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

指名学生归结,教师明确(参阅课后练习一答案)

5.学生批注文中描写阿长的语句,并分析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

教师提示有关描写的知识,让学生找出文中出色的描写,师生共同揣摩。(参阅教参47页第3)

三、课堂小结

本文按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这些都是令作者心灵震憾的原因,文中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怀念之情。其词恳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力口深体会。

四、布置作业 (选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四)的短文写作练习,在班上交流。

2.以《阿长买{山海经>》为题,写一篇300字的想像短文。

3.当有一天阿长为“我”买到绘图的《山海经》时,如果“我”想对她说句话,会是什么话?请写几句话描述它。

4.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五、检测题设计:

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

(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着什么事。

(3)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母亲去了。

(4)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5)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164628.html

  • 《台阶》板书设计_《台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改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了解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教学重点 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 识记字词:凹(ao)凼(dang) 门槛 (kan) 涎(xioan)水 揩(kai) 嘎 (g...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食物从何处来原文]食物从何处来

    教学建议 一、题目分析 “”用的是问句形式。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吃的粮食、蔬菜从哪里来?吃的鸡鸭鱼肉从哪里来?大家或许会觉得这问题简单得很,粮食、蔬菜是地里种出来的,鸡鸭鱼猪主要靠人们饲养,这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归结出来的。从生物学的角度该作出怎样的回答呢?这...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食物从何处来原文】食物从何处来

    教学建议 一、题目分析 “”用的是问句形式。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吃的粮食、蔬菜从哪里来?吃的鸡鸭鱼肉从哪里来?大家或许会觉得这问题简单得很,粮食、蔬菜是地里种出来的,鸡鸭鱼猪主要靠人们饲养,这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归结出来的。从生物学的角度该作出怎样的回答呢?这...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和板书]《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 3.了解两篇文章作者的思维方式。 能力目标 1.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中国石拱桥_中国石拱桥

    2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学习本文平实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本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教学设想 在...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

    教学建议 一、思路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朗读】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课时: 一课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朴素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 难点:揣摩作者在写景文字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他的山水游记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柳宗元、宋代苏轼等人的山水散文,都曾...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放一段有关楼兰古国的录像),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片子是楼兰古国,它位于我国 的西北部,昔日的它,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贾聚集,经济繁荣;今天的它,已被黄沙覆盖,一片荒芜。人们只能凭着那干枯的树木,光秃秃的沙丘,去想像它昔日的繁华与丰美。是沙漠夺走了它的美...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奇妙的克隆》读后感_《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理念 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 1.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

    教学建议 一、新颖的标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