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020|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勤业中学 王庆华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话。
2.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体味课文表达的真切感情。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3.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学会如何向别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小石潭记》 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1课时
《阿里山纪行》 2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 2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专题是“江山多娇”。有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苏轼夜游的“承天寺”、宝岛台湾的阿里山、南国边陲的西双版纳、享誉世界的水城威尼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领略那一山一林、一潭一溪秀丽景色,陶醉在优美、隽永的语言里,感受作者的真切情感。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二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讨论、交流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出示评价内容:1、你有自己的专题吗?2、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3、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4、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小结
第2课时 《小石潭记》(一)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能熟练朗读课文。
课前学习:自读课文,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柳宗元。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2组织学生单个读、分组读、集体读。
3评价交流相互评价
第二块:疏通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难理解的字词,准备交流。
2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3组织评价自我评价
课后学习:背诵课文,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永州八记》。
第3课时 《小石潭记》(二)
学习目标: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学习:查找有关永州小石潭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检查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 组织背诵。 背诵课文
第二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 ,创设问题情境:小石潭要开发旅游资源,在潭边要修建一座亭子,请你给亭子命名,并撰写一幅对联。自我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2组织交流班级交流
3组织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选出最好的名称和对联。
课后学习:
1.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
第4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能基本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课前学习:
自读课文,了解苏轼。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2组织学生单个读、分组读、集体读。
3评价交流相互评价
第二块:疏通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难理解的字词,准备交流。
2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3组织评价自我评价
第三块: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笔下如诗似画的月色。抓住结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苏轼谈心,探索他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课后学习:
背诵课文。
第5课时 《阿里山纪行》(一)
学习目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移步换景手法。
课前学习:查找资料了解阿里山。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让学生自读课文, 布置任务:课文描写了阿里山哪些景物,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交流、总结
第二块:了解写作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任务 :在文中划出作者游览的线路,说说每个景点的特征。思考、交流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3读了课文,你对阿里山、阿里山的神木一带的风光有了哪些认识和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置身阿里山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内容思考“探究·练习一”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第三块:语文活动: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放歌曲录音谈感受
课后学习:选做发展性评价手册。
第6课时 《阿里山纪行》(二)
教学目标 :
1、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2、比较阅读,感受不同的写作风格,
课前学习:选择阅读一些写景的文章。
课堂学习:
第一块: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 ,布置学习任务结合内容,思考“探究·练习2”
2组织交流交流
3布置任务,“探究·练习3”摘抄句子,自我赏析。
第二块: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阅读《语文读本》第四单元《天池》、《镜泊湖》,与课文比较在写山中水潭有什么异同?学生阅读文章,思考。
2组织、总结交流、评价
3作者在游览时的心情有何异同,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再读课文,思考。
4组织、总结交流、评价
第三块:评价、质疑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组织交流、组织解疑。学生自我评价、并就课文疑惑提问。
课后学习:1、查阅资料了解台湾风光。
第7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课前学习:自读课文。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 ,组织学生默读。布置任务:课文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观读课文,思考
2组织交流交流
第二块:学会分析景物特征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课件展示五个片段的图片和视频,布置学习任务。欣赏五幅图画,分别用一、两个概括每幅图画的特征。
2组织交流交流
3范例分析;布置学生自主学习。深入学习,以一个片段为例子分析作者如何抓住特征描绘美丽的景色的。
4组织交流、评价、总结交流、评价
课后学习:1、查找西双版纳的有关资料。
第8、9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二)和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1、利用网络更多的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选择西双版纳的一个景观设计导游词,向同学介绍。
课前学习:搜寻有关西双版纳的网站,并记录下来。
课堂学习:
第一块:搜集资料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组织学生上网,明确学习任务:1.更多的了解西双版纳的景观;2.选择一个景观集中搜集资料。上网搜集资料
第二块:整理资料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明确任务:建立新文件夹,将资料分类整理。筛选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
第三块:设计导游词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自学《口语交际》知识短文。自学《口语交际·假如我是导游》
2明确任务:选择一个景观设计一段吸引游客的导游词写导游词
3提示学生修改或配合制作相应的演示文稿或视频。修改润色
第四块:口语交际·假如我是导游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组织交流介绍西双版纳的景观
2评价、总结评价
课后学习:1、查找我市旅游景点的有关资料,设计导游词。
第10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课前学习:查找资料了解威尼斯。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 ,组织学生默读。布置任务:课文为什么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读课文,思考
2组织交流交流
第二块:学习比喻的修辞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课文描写了威尼斯哪些自然景物和人文艺术?自读课文、思考
2组织交流交流
3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补充介绍威尼斯的有关景物和艺术。
4明确学习任务思考“探究·练习2”,自主学习
5组织交流交流
6组织交流、评价、总结模仿课文写一段景物描写,相互交流
课后学习:1、摘抄写景的优美语段。
第11、12、13课时 写作、修改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学以致用。本单元课文是写景散文,在课文学习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学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既是一次写作练习 ,更是对课文学习的一次复习与巩固。仔细的观察、合理的顺序、形象的语言是写好参观游览文章的基本要求。
第1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学习任务,明确本次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自读《写参观游览的文章》短文,思考
2组织交流交流
3组织评价口头完成“命题二”
课后学习:参观家乡的一处景观,仔细观察,做必要的记录。
第1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明确写作训练的要求写作。自由命题,写家乡的景观
2组织修改,着重修改标点符号。自读《修改作文》短文,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后学习: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13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4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人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获得收益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 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164571.html
-
[鲁迅的《藤野先生》教案]《藤野先生》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昆山市一中 朱湘前 [教学目的] 1、 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 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 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
-
病梅馆记中病梅的寓意_第三册病梅馆记详细阅读
课型:常州市语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评优课。 上课时间、地点及班级:1998 9 21上午第4节,省前中高一(2)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投影课题及作者。(配音,配病梅插图) 投影教学目标 (配梅花插图) 能联系有关背景材料研读课文,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 能具体分析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能...
-
[余映潮《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 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 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 特...
-
[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文字]大自然的文字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这篇文章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很多自然现象,作者引领我们去认识、了解这些大自然独特的“文字”。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5段)通过文字人们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同样,了解了“”,人们便可以认识大自然。 作者由日常生活中的文字给人们带来的...
-
苏州园林教案一等奖|《苏州园林》教案详细阅读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初步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2、认识阅读和写作说明文必须准确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3、认识描写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及其在记叙文和说明文中的应用。 4、学习几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1、本单元共三篇精读课文,各安排三课时完成...
-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_《爱莲说》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四川省内江市第七中学 姜全德 教学目的 1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 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1 课型: 语言自读涵咏课 2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
-
泪珠与珍珠读后感|第三册泪珠与珍珠详细阅读
课 题泪珠与珍珠授课日期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总第 33 课时课 型自读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逐层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欣赏文章的表达技巧。2、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对文章产生局部感悟;问题引导,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 学习目的] 1.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 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 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重点难点] 景物描写、对主题的理解和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
-
乡愁教学设计一等奖|《乡愁》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山东省新泰市泉沟镇初级中学 薛启华 一、设计思路 自读质疑 合作探究 这堂课的设计思路:① ──→ ② 整体感知 品味研读 点拔释疑 拓展延伸 ──→ ③ ──→ ④ 朗读指导 比较阅读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
-
【万紫千红的花】万紫千红的花 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导入 新课 同学们,花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情趣。课文讲述了花有各种颜色的道理,花色和昆虫的关系,以及花和人类的关系。另外作者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把事理说明白,还采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运用了合理的说明顺序。那么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呢?这节课我们进行研究。 (一)明确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