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中病梅的寓意_第三册病梅馆记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提高学生诵读和欣赏文言文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旨意。
教学建议: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字也不艰深,学生在预习中完成文字的疏通;自行查找资料,完成课后习题。
课型设计:赏读课。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研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以故事引出历史背景)
二、 诵读指导
1、教师范读(配古筝曲)
2、理论指导(引姚鼐语)
3、学生齐读(伴随音乐)
三、设疑导读(提出 思考题)
1、梅的病态表现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2、致梅成病态的手段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3、作者疗梅的决心是怎样体现的?
四、梳理思路(绘制文章脉络图)
五、领悟情感(一腔悲愤寄梅中)
六、比较阅读(一诗一文)
七、研讨问题
怎样的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八、收束全课
板书设计 (一)
品梅的标准:曲、欹、疏
病梅的根源 病梅的手段:斫、删、锄 摧残人才
严重的后果: 梅 皆 病
行动:购 盆、辟 馆
疗梅的决心 办法:纵、顺、毁、解… 拯救人才
愿望:穷 其 一 生
板书设计 (二)
话梅(对象)
评梅(标准)——叹梅(揭露)
疗梅(救治)
《病梅馆记》教案(二)(授课部分)
引出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散文小品《病梅馆记》。
介绍背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先来听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书生,一天他正在读书,突然一阵清风袭来,书生来了雅兴,随口吟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件事传到朝廷,结果书生被砍了头。罪名是攻击朝廷统治者不懂文化(同学们很快就会反应到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清风”中的“清”与清朝中“清”是一个字)仅仅这样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残酷境地。龚自珍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大搞文字狱,压抑、摧残知识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作者以先觉者的敏锐预感到清王朝的危机。他认为要使国家振作起来,靠的是一场变革,而变革则需要大批的人才。龚自珍要疗救社会的病态,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病梅馆记》正是反映这种思想的代表作。
然而,作者在当时的社会又不能直言,于是他就巧妙地借用于梅,以梅喻人,托梅议政。这也正是我们熟知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配乐——古筝名曲《梅花三弄》)
强调读音、释义:欹、鬻、斫、垢
自由诵读(快慢不拘,大小声皆宜,但绝不可默读)
引姚鼐语“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自悟。若但能默看,那终生做外行也。”
集体诵读(掌握节奏、控制语调、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朗读水平与语文能力成正比)
四 分析课文
有了诵读基础,我们可以进入课文的分析了。这篇小文不足三百字,寓意深刻、写法独特。要把握文章的要点,首先要明确三个问题(屏幕上打出思考题)
梅的病态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参考答案:曲、欹、疏,象征对人格的扭曲。)
2、致梅成病态的手段是什么?这又象征了什么?
(斫、删、锄,象征对人才的压迫摧残)
3 疗梅 的决心是怎样体现的?
A、先有行动:购梅、辟馆;
B、具体办法:纵、顺、埋、解、复、全
(困难与苦衷:来自文人画士的垢厉,暇日与闲田不多,身单力薄)
C、态度愿望:不怕打击,置垢厉与度外;穷其后半生,将疗梅事业进行到底。 其勇气、其魄力、其意志,令人钦佩、令人敬慕。
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的托物言志:梅——人才;病梅——畸形人才;文人画士——清朝统治者。作者谴责摧残梅花的举动,实际上抒发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与痛恨,表达了要求改革的心情。
理清思路(板书——略)
体味情感(——无限同情,满腔悲愤。引导学生从课文找出表达悲愤情感 的语句)
1、“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其实是为人才惨遭摧残而痛心疾首“夭其稚枝、遏其生气”如泣如诉何其悲凉,激起读者的共鸣。
2、皆产梅”与“梅皆病”遥相呼应,写出病梅之广、数量之多、语气之沉痛。“文人化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更是义愤添胸;一声“呜呼”更是令人荡气回肠。要拯救饱受压抑摧残的天下英才,岂是一人一时能做得到。尤其让作者忧心忡忡的是,病态人格普遍存在,人们没有感到这有什么不正常,无人提出疑义,这是一种可怕的集体沉默,这也正是时代的悲剧。作者怎能不悲、不叹、不恨、不愤?这真是一腔悲愤寄梅中。(屏幕上打出大字)
集体诵读(体味情感、领悟情感、读出感情)
比较阅读
这感情太沉重了,让我们暂时走出来。接下来我们来完成一个比较性的阅读;请看大屏幕,阅读上面的小诗,试比较一下它和《病梅馆记》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盆 松
一样金色的种子,
一样绿色的生命,
恨不能成梁化栋,
却作这点缀的盆景。
成才也不能,
成灰也不能,
空有萧萧岭上情,
谁知我心中的不平?
参考答案,同:都反映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主张个性解放的思想,都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异:《病梅馆记》以梅喻人,借梅议政,比喻贴切,形象鲜明,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旨。《盆松》是一首咏物诗,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直抒胸臆。
小练习:以梅喻己,体味梅的痛苦以及愤愤不平的情感,并用语言将之表述出来。
九、讨论问题
我们再试着把思维向前推进一步,讨论一个比较现实的问 题:怎样的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激活思维,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谈)
讨论中有可能谈到的问题:教育制度、考试方式、人与环境的关系、挫折教育、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弊端等。(环境宽松,学有所用,允许人才流动;高考制度改革,面向所有人;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中的跑官卖官,毕竟是少数的,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法制制度的健全,这些问题逐步可以得到解决……)
十、教师小结
我们的社会,终于从万马齐喑的阴霾年代里挣脱了出来,它的兴旺发达需要建设者具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和才干,它不再用笨重的模子铸出呆板的陶佣,不再用残忍的棕绳,绑出扭曲的病梅,它呼唤色彩、鼓舞个性,这些都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的环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没有人就没有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能用人才者无敌与天下!
还记得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吗?(诗歌打在屏幕上)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诗中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作者呼唤和拯救人才的呐喊,如同冲天的惊雷,滚过神州大地,响彻历史的长空,震撼人民的灵魂,任何一个时代人才的成长都需要自由广阔的空间。我们永远期待“不拘一格降人才”。 本课已进入尾声,让我们在《一翦梅》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屏幕出现画面,优美的音乐响起。在渐弱的音乐中……)
正如歌曲中所言:
层层风雨不能阻隔,
冷冷冰雪不能沉没,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龚自珍的年代已成为历史,
今天云开日出,光芒万丈,清风雨露,万木峥嵘。
爱我们所爱的事业,
无怨无悔我们的青春,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潇洒开心、健康成长!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164568.html
-
[鲁迅的《藤野先生》教案]《藤野先生》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昆山市一中 朱湘前 [教学目的] 1、 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 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 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
-
病梅馆记中病梅的寓意_第三册病梅馆记详细阅读
课型:常州市语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评优课。 上课时间、地点及班级:1998 9 21上午第4节,省前中高一(2)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投影课题及作者。(配音,配病梅插图) 投影教学目标 (配梅花插图) 能联系有关背景材料研读课文,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 能具体分析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能...
-
[余映潮《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 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 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 特...
-
[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文字]大自然的文字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这篇文章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很多自然现象,作者引领我们去认识、了解这些大自然独特的“文字”。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5段)通过文字人们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同样,了解了“”,人们便可以认识大自然。 作者由日常生活中的文字给人们带来的...
-
苏州园林教案一等奖|《苏州园林》教案详细阅读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初步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2、认识阅读和写作说明文必须准确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3、认识描写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及其在记叙文和说明文中的应用。 4、学习几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1、本单元共三篇精读课文,各安排三课时完成...
-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_《爱莲说》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四川省内江市第七中学 姜全德 教学目的 1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 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1 课型: 语言自读涵咏课 2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
-
泪珠与珍珠读后感|第三册泪珠与珍珠详细阅读
课 题泪珠与珍珠授课日期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总第 33 课时课 型自读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逐层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欣赏文章的表达技巧。2、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对文章产生局部感悟;问题引导,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 学习目的] 1.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 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 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重点难点] 景物描写、对主题的理解和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
-
乡愁教学设计一等奖|《乡愁》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山东省新泰市泉沟镇初级中学 薛启华 一、设计思路 自读质疑 合作探究 这堂课的设计思路:① ──→ ② 整体感知 品味研读 点拔释疑 拓展延伸 ──→ ③ ──→ ④ 朗读指导 比较阅读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
-
【万紫千红的花】万紫千红的花 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导入 新课 同学们,花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情趣。课文讲述了花有各种颜色的道理,花色和昆虫的关系,以及花和人类的关系。另外作者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把事理说明白,还采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运用了合理的说明顺序。那么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呢?这节课我们进行研究。 (一)明确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