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的花】万紫千红的花 第二课时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25-11-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导入  新课

同学们,花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情趣。课文讲述了花有各种颜色的道理,花色和昆虫的关系,以及花和人类的关系。另外作者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把事理说明白,还采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运用了合理的说明顺序。那么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呢?这节课我们进行研究。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本文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2.复习多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二)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并思考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是一篇探寻花色形成的内部规律和内部联系的说明文。课文由花有各种颜色这一现象提出问题,说明花色产生的主要因素是“色素”,它是决定“花色”的关键,含什么“色素”,就有什么颜色。这是要说明的第一步。第二步要说明的是“变色”。花色既然是“色素”决定的,那么花色的变化又是怎样造成的呢?是“色素”变了,还是其他原因?这就由探讨第一步现象,进入到探讨第二步现象。它的答案是:随着养料、水分、温度、土壤、受精等条件经常在变化,花色也不断发生变化。这就由探讨内部规律转入到探讨花和养料、水分、温度等的内部联系。第三步要说明的是花色和昆虫的关系,第四步要说明的是花色和人类的关系。这种以反映事物内部规律和内部联系为依据而进行条分缕析的结构形式,就是一种逻辑顺序。本文采用的就是逻辑顺序。

本文在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后,指出花色是由色素决定的,就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先后介绍了两类花色分别决定于“花青素”和“胡萝卜素”。文中第5自然段在说明“会变色的花很多”的时候,分别举了“红喇叭花”、“杏花”、“弄色木芙蓉”、“樱草”、“八仙花”、“海洞花”、“红锦带花”的例子加以形象说明。文中第7自然段在说明白色、黄色和红色的花最多的时候运用了列图表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内容形象直观,准确易懂。文章最后在说明花与人类的关系时,引用了但丁的诗句,说明人们对花的喜爱,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还增加了诗情画意。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2)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3)写出文章的结构内容。

引导学生回答如下: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列图表等。

(3)文章的结构内容:花多色→变色→种类与昆虫关系→与人的关系。

2.研讨文章内容。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各部分的先后次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不能调换各部分的顺序。因为文章的目的是说明花有各种颜色的道理,所以开头就从探索原因入手,分类探索,又进一步探索花色发生变化的原因。一、二两部分是先后相连的,先谈本色,再谈变色,这两部分由果导因,由整体到局部。三、四两部分也是先后关系,统计花的颜色和种数,是为了引出哪种颜色的花最多及其原因,从而进一步引出花和昆虫的关系。这两部分也是由果导因。第五部分写花和人的关系。

(2)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画图表、引诗句等。

3.本文语言富于变化,或概括,或具体,或使用图表,或引用诗句。请分别说明下边例句或图表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l)各种花含有的色素和酸、碱的浓度也不一样,随着养料、水分、温度等条件在经常变化,所以花的颜色有深有浅,有浓有淡,有的还会变色。

用概括的语言说明花的颜色和养料、水分、温度的关系,引出下文,是五、六两段的总说。

(2)最有趣的要数“弄色木芙蓉”。它的花初开是白色,第二天变成浅红色,后来又变成深红色,到花落的时候又变成紫色了。

举例说明了木芙蓉变化无穷,进而照应本段首句”会变色的花很多。”

(3)图表

有人统计了4197种花的颜色,作了如下的分类:

颜色

绿

种数

1193

951

923

594

307

153

50

18

8

从数字比较,用图表说明,比用文字说明更一目了然,直观、清晰的说明了白、黄、红三种颜色的花“最多”。

(4)你拿一朵白花来,用手捏一捏花瓣,把里面的小气泡挤掉,它就成为无色透明的了。

这样写不但突出白色花与其他花的不同,还引起人们想捏一捏花瓣的兴趣,印证一下作者的话,使文章的说明,不但准确明白,而且富有情趣。

(5)意大利的伟大诗人但丁在他的名著《神曲》中写道:

我向前走,但我一看到花,

脚步就慢下来了……

引用但丁的诗歌为证,说明人们对花的喜爱,不但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还增加了诗情画意。

4.学生质疑问难。

(四)总结、扩展

花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通过本文的学习,认识到自然界纷繁复杂、神奇美妙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认识到自然现象都有其客观规律可循,而人类一旦认识并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就可以又快又好地改造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请同学们结合学习说明文应抓住的知识点进一步阅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然后设计阅读题。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奋。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充  沛,生气蓬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们一边赞叹,一边不免提出疑问,寻求科学的解释。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  会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细胞法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

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而当细胞液是中性时,则呈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  显示出来的。

除了红花以外,还有黄色、橙色的花。橙色与柑桔、南瓜等果实的色彩相似,而最典型的是胡萝卜,所以表现这种色彩的色素,就被称为胡萝卜素。

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会色素的缘故。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会有少量的花青素了。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的时候是白色,中午变成淡红色,下午变成深红色,一日三变,愈开愈美丽。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来渐渐褪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技色。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花青素在酸性液中会反射红色的光波,我们便感觉到是鲜艳的红花。同样,花青素在中性液中反射紫色的光波,在碱性液中反射蓝色的光波。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成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里面含有空气,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所以呈白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较柔嫩。野生状态中,在阳光强烈的地方,红、橙、黄花反射了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不致引起灼伤,有保护的作用。在树林下、草丛间阳光弱的地方,蓝花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热效应大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进化的观点来考察,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裸子植物的花是原始的形态,都带绿色,而花药和花粉则呈黄色。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接的,长波一端是黄、橙、红,短波一端是青、蓝、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端发展,由黄而橙,由橙而红;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过程中是最成功的。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谈,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凤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尊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煤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任务。

昆虫采蜜传粉,有一特殊的习性,就是经常只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这个习性有利于保证同一种植物间的异花传粉,繁殖后代。这样可以固定种的特征,包括花的颜色。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当初有一种植物,花色微红,由于其中红色比较显著的花朵,容易受到昆虫的注意,获得传粉的机会较多,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昆虫参与自然选择的作用,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辩的,花色食只有粉红的一杆。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色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色、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十九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一十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是什么?

内部原因:①物质基础;②反射作用 ③生理需要。

进化与选择的原因:①进化过程;②自然选择;③人工选择。

2.本文作者不只介绍了红花,还有“黄”、“橙”、“白”等各色花,为什么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标题?

人们常用红花来指代各种颜色的花,文章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出发来说明造成各种花色的原因,使题目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问题,又醒目、鲜明、别致。另外引用歌词作题目,使人感到通俗、亲切、自然,能激发人们阅读兴趣。

3.文章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时,每段开头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问,然后指明原因。这种反复设问的手法,有何作用?

主要作用有二:一是能因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兴趣,启发读者思考。二是能够使文章脉络清楚;段落层次分明,并突出说明的中心,有利于读者迅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4.本文从六个不同角度来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其先后排列次序能否随意颠倒?为什么?

不能随意较倒,因为这是按照从主要到次要、从内因到外因的顺序排列的。

5.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等。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观察日记,并课后交流。

(六)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164555.html

  • 《桃花源记》作业设计|《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词汇。 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3.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 2.理解故事的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音频朗读 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复...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余映潮《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 1.提出疑问。课文中(包括题目中)...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核舟记》板书设计_《核舟记》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 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

    教学建议 一、新颖的标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中国石拱桥_中国石拱桥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2、了解的特点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播放六幅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二)新授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①了解作者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n):均匀,比例和谐...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2、掌握文中实词。三、教学难点 :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一、导入 新课:回...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4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其中第1~3段指出了沙漠与人的关系,沙漠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说明了的必要性,第4段分析了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方式。...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详细阅读
  •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_《爱莲说》教案设计

    浙江省象山县南庄中学 韦法初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借物喻人 3、了解对比烘托 4、背诵本篇文言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读说课 三、主导教学:诵读与品析 四、课堂导入 :教师先出示鲁迅先生七律《莲蓬人》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

    教学建议 一、思路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

    发布于:2025-11-1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