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读书与做人】执著沈从文(读书札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2012-12-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沈从文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教书时,看中了一位女生张兆和。他对她非常恋心,有事没事亲近她,隔三岔五给她写信。张兆和是一位求学心切而又性格内向的女子,她见沈从文这样做,心里很是局促不安,虽然是老师,但她对老师的这种举动非常反感。再加上当时社会时代的局限性,学生谈恋爱,特别是跟老师谈恋爱是很倒霉的事,她怕被人叽讽和非议,经常羞愧得抬不起头,有时一碰到沈先生的目光,她就回避,甚至逃跑。

 

沈从文源源不绝的情书搅得张兆和不得安宁。有一天,她终于鼓足勇气把一迭厚厚的情信送给学校领导,想让校方出面阻止沈从文的这种丑行。她说,沈先生如此干扰我的学习和生活,实在令人无法忍受。然而校方却以个人通讯自由为由,并没有多加干涉。当时的胡适先生反而规劝张兆和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情书。沈从文见张兆和平静了下来,就更疯狂的写信,而张兆和却始终不回复只言片语。这沈从文也真有耐心,就一直坚持写到张兆和读书毕业。

 

毕业后,沈从文又写信到苏州她家里,后来又提着礼物到她家来探访。张兆和的父母很开明,她的姐妹们也喜欢沈从文,并多次劝张兆和不要死心眼。张兆和终于被沈从文纯真的执著追求所感动,沈从文也终于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意志赢得了张兆和的钟爱。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沈从文婚恋上的一段佳话。

 

执著,是沈从文突出的性格特点。不仅在爱情上,更重要的是这种可贵的性格始终贯串于他生命的全过程,贯串在他毕生的事业中,并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众所周知,沈从文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坛上最有威望的人物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自学成才而又勤奋多产的作家。其实,沈从文小时候并没有多读书,随着家庭的破败,十四岁小学尚未毕业就去当了兵,在地方土著部队一干就是六年,二十岁以后只身来到北平。他说自己是“乡下人”,其实他岂止是乡下人?他从湘西一个僻穷落后的苗族山寨中走出来,初到北平,地生人不熟,衣食无着,几成乞丐。有一天,他好不容易写完一封求职信,终因身无分文,贴不起邮花而胎死腹中。他又试图以写作为生,但对于当时连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成问题的他来说,谈何容易!虽然当时卖文千字仅得几毛钱的稿费,但他的投稿几乎是泥牛入海,甚至还遭遇一些编辑的冷遇和嘲讽,但他仍然“简单直愚”,“坚忍不拔”。他信仰生命,礼赞生命,力求在生命中发现“美”。

 

他忍受着饥寒交迫和社会的白眼,顽强的坚持写作,,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一方面来自家乡的那份生活教育,那种山里人的倔强;另方面也受着中外古今许多有成就的伟人的鼓舞和影响,用一种“见贤思齐”的心情来勉励自己;再者,正当他在文学道路上涉步维艰时,及时的得到了郁达夫、徐志摩、胡也频、丁玲等人的支持和援助,使他从衣单腹空,处境凄凉中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老一辈作家的提携,新朋友们的帮忙,加上自身的勤苦磨砺,最终决定了他“此后的方向和命运。”

 

从沈从文身上,我们不难看到,一个人的成功,固然需要多方面因素的组合,但起决定作用的仍然还是自身的努力和坚持。

 

沈从文是一代名家,他留给我们的财富不仅仅是他的文学作品的巨大魅力,而更重要的是他那孜孜孜不倦追求的人格取向,他那种认定了目标,一勇直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一份执著。他的精神,对当代的文学青年,特别是正在迷途中摸索前进着的人们,无疑会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作者:柴良干   2002年12月10日

                          作者邮箱: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xiaceyuwenjiaocan/3340.html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全文在结构上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 组歌(节选)

    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1.浪之歌纪伯伦笔下的自然万物仿佛都是诗人的一个面影,一个道具,浸染着他的气息,跳动着他的诗心。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一切事物都仿佛汇流、回旋在一个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颂着生命、自然、爱情,而生命、自然、爱情,似乎也只是宇宙运行的同一个恢弘的过程的不同表现、不同名称,为了去印证一个最...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春酒

    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但这不是单纯的回忆。童年,在她的文章中已经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已是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生境界。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在她的文章中毋宁说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向往,尤其在龌龊现实的映衬之下,琦君笔下的童心童趣更几乎是...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醉翁亭记》PPT】《醉翁亭记》学习要点

    〔一〕 本文作者写作技巧很高,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景物描写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写景还是记游,都使人感受到山间景色的优美和人们游宴的快乐,还使人感到它蕴含着作者官场失意的抑郁心情,和他愿意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这些内容的理解,是从对文章的字、词、句、篇章的阅读理解入手的,但不能仅凭简单的表面...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小石潭记

    课文说明一、整体感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儒道合一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儒道合一。有的表现为外儒内道,有的是外道内儒;有的是先儒后道,有的是先道后儒;有的却是穷时则道,达时则儒……很少有真正的儒家或道家。东晋的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归隐田园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似乎应该是以道家为主。但是,关于陶渊明是儒是道,历来就有不同看法...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有的人》作者资料】苏教《有的人》资料

    【小资料】 一、作者。 臧克家(1905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193O年考入青岛大学,得到闻一多先生直接帮助和鼓励,更热衷于新诗创作,和陈梦家同为闻一多先生培养出来的诗人,被人称为“闻门二家”。他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1933年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1934年出版...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小石潭记》学习要点

    《小石潭记》 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在唐德宗贞元九年考中进士,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年轻的政治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力图变革。但不久遭到迫害。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当时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但自然风景很美。柳宗元为了排遣郁闷,去城郊寻胜探幽,搜奇揽胜,把青山绿水作为自己描绘的对象,从...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科海泛舟

    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2.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3.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二、教师准备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肖复兴《我的母亲》_《我的母亲》学习要点

    《我的母亲》 关于作者: 胡适(1891~1962),近代思想家,现代诗人、学者,提倡白话文。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