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陇亩的意思】躬耕垄亩 吟咏田园——陶渊明与他的柴桑故里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2012-12-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东晋时浔阳郡柴桑县(今九江市西南人)。他生活在充满战乱的时期,自幼博览群书,有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从29岁入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等职,直到41岁归隐。13年的仕途生活,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和仕途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指望,为其与黑暗的势力同流合污,不如摆脱官场的羁绊,退归田园,保全自己的品格和气节。一个偶然的机会促使他毅然作出这一抉择。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奉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
    据旧县志记载:彭泽县治在现今的湖口县江桥乡柳德昭村南的凤凰山下。当年城内有玩月台、九曲池、洗墨池等名胜。陶渊明常与江州名人在此吟风赏月,议论时政。后人在此建祠塑像,纪念陶渊明的高风亮节。故址现仅存玩月台遗迹。
    当年,陶渊明是在“洋洋平津”的鄱阳湖上挂上归帆,回到柴桑故里的。归途中,他“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表现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愉快心情。行船靠岸,他远远望见家门,就狂喜地“载欣载奔”,而后是“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他走进后园,看到“松菊犹存”,更为兴奋。于是他“携幼入室,有酒盈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他甚至感到村子周围的树木和溪流也因为他的到来而“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他对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陶渊明饱蘸激情之笔所写的《归去来兮辞》一文,叙述了他辞官归里的原因和归途中的感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文情并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称赞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陶渊明刚回家时,由于有僮仆,只偶尔参加田间劳动,以消愁解闷。后来,家境贫困,雇不起僮仆,非亲自务农不可。他早出晚归,春种秋收,承担全部农活。对于读过书,当过官的封建文人来说,确是难能可贵的。他的妻子瞿氏,与他志趣相同,安贫乐道,励志耕耘。田野上时时出现“夫耕于前,妻锄于后”的情景,被当地人民传为佳话。
    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当年所居的上京村,即现今星子县的玉京山,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地貌特征。从星子县城乘车至此只需半个小时。“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登东皋以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在诗中所写的“东皋”、“西畴”、“斜川”等遗址均存。东皋是一个石岗,这里有陶渊明的石刻。西畴是一片田园,至今庄稼茂盛。“斜川”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港,至今清流涓涓,流向鄱阳湖。鄱阳湖中有一座小岛——落星墩,是陶渊明吟咏过的“曾城”。
    陶渊明在与乡邻“披草共来往”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或在田间地头,或在家中场院,挈壶相至,只鸡相邀,谈天说地,“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这个时期,陶渊明写了不少描绘田园风光,抒发自己隐居躬耕愉快心情的诗文,如《归田园居》的五首。其一为:“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
    可是,好景不长,陶渊明退隐上京第三年即义熙六年(410)6月,家中不幸失火,八、九间茅屋转眼化为灰烬。一家老小只能寄居船上,赖以栖身。原有的僮仆早已辞退,生活十分潦倒。但灾害和穷困吓不倒陶渊明,他在诗中写道:“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一年后他举家迁移到二十五里以外的南村(又名栗里,后名陶村,在星子县境内)。新居在庐山虎爪崖下。村前有柴桑桥。桥下流水潺潺。五棵柳树环绕宅前。他与邻居及好友颜延之等在农事之余,常在新居里畅怀饮酒,纵谈今昔。“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诗中“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二句,为后世传诵,脍炙人口。
    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诗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的一生是在诗酒中度过的。归田以后,他更是“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酒后赋诗,直抒胸臆。在《饮酒》二十首里,有不少为人传诵的佳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所蕴藏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他以孤松自喻,勉励自己保持卓然不群,洁身自好的操节。
这个时期内,陶渊明依靠劳动度日。除了耕田灌园,还织过席子,打过草鞋,卖过蔬菜。由于农田常遭水、旱、虫灾,加上官府逼租催税,陶渊明一家的生活仍极为困苦,有时处于“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的困境。生活尽管困苦,但他固守穷节,不改初衷。有一次,江州刺史檀道济登门拜访。陶渊明已几天揭不开锅,饿得起床也很困难。檀道济劝他再入仕途,陶渊明仍婉言辞谢,并对檀道济派人送来的米和肉,谢绝接受。
    在陶渊明的晚年,江州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在饥寒中挣扎的陶渊明,多少希望有一个无君、无臣,没有赋税,没有战乱的“世外桃源”供乡亲们安居乐业。一个理想的社会在他脑海里酿醖。在《桃花源记》(并诗)里,他描绘了一个“春蚕收长丝,秋孰靡王税”的“世外桃源”。据有关学者的考证。这个理想世界的原型,有可能是庐山汉阳峰下的康王谷。
    1986年秋,参加全国陶渊明研究坐谈会的代表们考察了康王谷。它位于园田居和五柳居之间,山高、谷深、地险、林密,传说是楚康王避秦乱隐居之所。康王谷口双峰高耸,一水中流。谷口路窄,前行三、五里豁然开朗,田畴纵横,鸡吠相闻,山溪两岸,屋舍俨然,簇簇山桃,临流照影。学者们惊叹:这里真象桃花源。谷内有姓陶的村子,自谓陶渊明的子孙。他们捧出“陶家酒”,款待访陶人。
    陶渊明在穷困潦倒中走完了自己一生的道路。元嘉四年(427)11月,他带着问心无愧的高傲与世长辞。他生前交待家人,处理后事“省讣却赌,轻哀薄敛”不发讣告,不收赠礼,以朴素的仪式,安葬于家乡的面阳山。
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人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
    后人游庐山,常去面阳山凭吊陶墓。离陶墓不远有濯缨池,陶渊明生前常在此洗涤。池旁有一块巨石,赫然横卧,传说陶渊明酒醉后,常卧石上,人称“醉石”。在九江县沙河乡蔡家洼,有陶渊明祠和纪念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xiaceyuwenjiaocan/3339.html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全文在结构上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 组歌(节选)

    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1.浪之歌纪伯伦笔下的自然万物仿佛都是诗人的一个面影,一个道具,浸染着他的气息,跳动着他的诗心。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一切事物都仿佛汇流、回旋在一个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颂着生命、自然、爱情,而生命、自然、爱情,似乎也只是宇宙运行的同一个恢弘的过程的不同表现、不同名称,为了去印证一个最...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春酒

    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但这不是单纯的回忆。童年,在她的文章中已经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已是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生境界。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在她的文章中毋宁说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向往,尤其在龌龊现实的映衬之下,琦君笔下的童心童趣更几乎是...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醉翁亭记》PPT】《醉翁亭记》学习要点

    〔一〕 本文作者写作技巧很高,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景物描写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写景还是记游,都使人感受到山间景色的优美和人们游宴的快乐,还使人感到它蕴含着作者官场失意的抑郁心情,和他愿意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这些内容的理解,是从对文章的字、词、句、篇章的阅读理解入手的,但不能仅凭简单的表面...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小石潭记

    课文说明一、整体感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儒道合一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儒道合一。有的表现为外儒内道,有的是外道内儒;有的是先儒后道,有的是先道后儒;有的却是穷时则道,达时则儒……很少有真正的儒家或道家。东晋的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归隐田园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似乎应该是以道家为主。但是,关于陶渊明是儒是道,历来就有不同看法...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有的人》作者资料】苏教《有的人》资料

    【小资料】 一、作者。 臧克家(1905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193O年考入青岛大学,得到闻一多先生直接帮助和鼓励,更热衷于新诗创作,和陈梦家同为闻一多先生培养出来的诗人,被人称为“闻门二家”。他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1933年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1934年出版...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小石潭记》学习要点

    《小石潭记》 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在唐德宗贞元九年考中进士,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年轻的政治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力图变革。但不久遭到迫害。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当时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但自然风景很美。柳宗元为了排遣郁闷,去城郊寻胜探幽,搜奇揽胜,把青山绿水作为自己描绘的对象,从...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科海泛舟

    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2.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3.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二、教师准备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肖复兴《我的母亲》_《我的母亲》学习要点

    《我的母亲》 关于作者: 胡适(1891~1962),近代思想家,现代诗人、学者,提倡白话文。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