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的水质卫生要求|水质和饮用水的卫生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1-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水质、水的物理性状、化学成分、水的富营养化污染。

2、培养对饮用水净化、消毒、硬水软化、污水处理的探索兴趣。

3、初步学会研究水质的方法,强化生态观点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影响水质的化学成分、水的富营养化污染

教学难点 :溶解氧和有机物之间的关系,水的富营养化污染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水是生命之源”,请同学们谈谈水的重要性,介绍我国城市缺水的情况,增强感性认识。既然水对我们如此重要,水质的好坏当然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宁波的河流?爱不?)

出示自学提纲:

1、1  什么是水质?水体的物理性状包括哪些方面?

2、2  水体的化学成分中重要的检测指标有哪些?

3、3  水体中的溶解氧与水中有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4、4  什么是“水花”?什么是“赤潮”?

5、5  水的富营养化污染的概念、原因、过程、结果分别是什么?

   在学生自学后,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温度:“热污染”

                              味道:  生物死亡

物理性状:气味:  工业废水

                              浑浊度:泥沙、有机物、浮游生物、微生物

                              颜色:藻类、工业废水污染

水质                            pH:天然水常呈弱酸性,7.2~8.6(注意大小写)

生活饮用水6.6~8.5

                                                                      硬水

化学成分: 硬度:溶于水中的含钙和    (能否补钙?)

(极为复杂)         镁的盐类的总含量  软水           

重要的检测指标                   1)空气                   

来源:(2)水生植物光合作用

                        溶解氧 作用:

                                     与水中有机物之间的关系(重点理解)

溶解氧             [溶解氧间接反应水受有机物污染程度]

 

                    

                          《忆江南》据考证是到宁波(明州)

 

 

                         有机物

二、水的富营养化污染

1、富营养化的涵义:富营养化是指水中NP等元素含量过多,使藻类等浮游生物获得丰富营养而大量繁殖的状态。

2、水中氮、磷等元素的来源:

①生活污水,

②含大量N、P的工业废水,

③含大量N、P的农田退水。

3、“水华”或“水花”:

河、湖、池塘富营养化污染时,藻类大量繁殖,水变浑浊,并呈现绿、黄绿等颜色的现象。

  4、“赤潮”:海水中含营养物质过多(根本原因)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直接原因)。因浮游生物种类不同,可使局部海水呈现红色、

绿色或褐色。

危害是: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会大量死亡。

5、理解水受富营养化污染后的发展过程: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氮、磷元素排入水体(根本原因)

     藻类等浮游生物获得丰富营养而大量繁殖(“水华”的直接原因

    由于生存环境有限,进行生存斗争,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死亡

需氧微生物数量增加,用于分解有机物

                     水中溶解氧降低(水生生物死亡的直接原因

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厌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

水变黑发臭。

6、6、  防治:

①    ①     控制N、P进入水体:A、使用无磷洗衣粉

B、禁用农药

C、控制化肥使用量

                            

②    ②     疏浚淤泥:如:西湖治理

③    ③     去除水草:如:水葫芦

④    ④     增大水体,引入低营养水稀释

注意多联系实际以帮助理解

小结:强调本节重点:水质的化学成分、水的富营养化污染

 

练习:1、富营养化污染排序

2、多选:过量使用过磷酸钙[有效成分Ca(H2PO4)2]会引起水体的(     )

  A  硬度变化    B  pH下降   

C  pH上升     D  富营养化污染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是水质?

2、水体的化学成分中重要的检测指标有哪些?

3、水体中的溶解氧与水中有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4、什么是“水花”?什么是“赤潮”?

5、水的富营养化污染的概念、原因、发展过程分别是什么?

引言:

我们在了解一般水污染之后,更要关心饮用水的知识。

出示自学提纲:

四、饮用水的卫生

   1、家庭饮用水必须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                 

(2)                

(3)                

  3、家庭饮用水的净化方法:通常是在水中加入          

还可使用          

4、家庭饮用水的消毒方法:一般使用         

五、硬水的软化

  1、硬水的危害:①                                   

2、硬水软化的方法:

① 通常往水中加入适当的             ,使溶解在水里

                    转化为不溶于水的物质,生成沉淀,从而被除去。

化学方程式:                                       

                                                     

② 用         除去水中的                ,使硬水软化。

七、污水的净化

1、1、  水质恶化:                             

2、2、  污水处理方法:

①    ①                    

②    ②     氧化塘法:氧化塘是将污水蓄于水塘中,利用水塘中

                    ,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

 

在学生完成知识填空后,可由学生举例分析,提高应用能力。

 

小结:

习题巩固

课后小记:

 

 

 

 

 

 

 

 

第三节 大气与健康

教学目标 :

1、1  了解大气主要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提高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环境问题的兴趣,加强学生珍惜身体健康、保护大气的意识,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的来源及表现

教学难点 :SO2和光化学烟雾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1、什么是水污染?主要表现是什么?

          2、溶解氧与水中有机物之间的关系怎样?

导入  新课:宁波市政府决定将宁波钢铁厂迁出市区,为什么?

      问:食堂也会排出废气,会不会引起大气污染?

          钢铁厂排出大量的废气,将怎样?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大气污染的概念。

一、大气污染:

1、概念:大气与水体一样,对进入其中的有害物质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如果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的量很多,超过了它的自净能力,那么,存留在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将会影响人体健康。这种现象就叫做大气污染。

   问: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何处?

   学生答后总结:自然的,人为的。

填下表:

2、大气污染的来源:

                

  ②主要来源───       (主要有                     等)。

                   

问:我国主要燃料是什么?由此推测燃烧后有什么污染物?

提供相关信息:

燃烧1吨煤的产物

SO2

碳氮化合物

悬浮颗粒

NO2

170Kg

0.5Kg

11Kg

9Kg

燃烧1吨石油产物

SO2

碳氮化合物

CO

NO2

10Kg

100Kg

70Kg

30Kg

通过该表总结:

二、、烟尘、二氧化硫和光化学烟雾

1、烟尘:主要来自        的燃烧

2、二氧化硫:主要来自        的燃烧,居民区的    

                        汽车等排出的废气

3、光化学烟雾←————           ↓(紫外线)

                             二次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污染的表现       

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           

重点强调二氧化硫及光化学烟雾的来源,可联系实际,如:尺蛾黑化现象,1992年上海光化学烟雾,2001年广西南宁助动车导致光化学烟雾,马斯河谷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无铅汽油

 

三、酸雨:

洁净的天然降水也具有       ,但pH不会低于5.6。

方程式                               

  1、酸雨的概念:                                   

  2、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                               

严重危害:                                        。(结合课本插图理解并联系实际,如:森林、农作物、水体)

    重点强调:酸雨概念,形成原因注意与天然降水原因比较,酸雨危害可让学生读图总结。“空中死神”——酸雨,如何从根本上减少酸雨?                                     

四、大气与健康

 阅读课本思考:

1、1  宁波市民“十不规范中”有“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2、2  “绿色家电”——室内负离子发生器面市

3、3、  祖国传统医学——中医常用风、暑、寒、燥、湿来分析疾病成因

该部分知识为介绍性内容,可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对生物性污染强调其来源即可。重点落在珍惜身体健康,保护环境意识上。

拓展: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小结

 

用所学知识解释:

1、1  西柳州“雨后浇菜”

2、2  洪水后“洗苗”

作业 :进行“大气与健康”的宣传

    

课后小记: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2817.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