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综合性学习教案 2025-10-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综合性学习教案】

  八年级即原来的六三学制初级中学二年级,在八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的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一)

  白杨礼赞

  一.重点字词 。

  蜿蜒(wān yán) 黄绿错综(zōng) 毡子(zhān) 锤炼(chuí) 主宰(zǎi)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倦怠(dài) 倔强(juã jiàng) 婆娑(pï suō)潜滋暗长(qián) 恹恹欲睡(yān)

  旁逸斜出(yì) 不折不挠(náo) 虬枝(qiú) 晕圈(yùn) 挺拔(bá) 秀颀(qí) 鄙视(bǐ)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三.课文内容

  1. 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2. 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 “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楠木),以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谐调和完整。

  4. 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 这对比①表达了作者对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慨、鄙弃之情②深化了散文的主题③以高昂的斗争精神赞美白杨树,形成首尾呼应,结束全文。

  5.中心大意是: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二)

  海燕

  一.重点字词 。

  呻shēn吟yín 飞窜cuàn 胆怯qiè 翡fěi翠 蜿蜒wān yán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体裁:散文诗 。高尔基,前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列宁称他"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转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是高尔基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原题为"海燕之歌"。

  三.课文内容

  1.文章思路: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2.文章主题: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英姿的刻画,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黑暗统治必将崩溃,号召人民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3.景物描写及作用: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点明海燕所处环境,衬托海燕顽强、乐观、勇敢的战斗精神。

  4.海燕的形象: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5.象征手法及用:根据事物间的某种联系,用某一种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表现手法,这就是象征。象征的作是: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而且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空间。

  ①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②海鸥、海鸭、企鹅:害怕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

  ③云、狂风、雷电:反动势力 ④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

  6.对比手法: 海鸥等与海燕对比,衬托海燕的勇敢、自信、乐观。

  7.修辞手法的运用: 反复、比喻、拟人对比等进一步增强了作品表现力。

  8..文章感情:赞美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战士,鞭挞的是海鸥之类的不革命者及xx势力,

  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三)

  马说

  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3.不以千里称:不把(它)称为千里马。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或:有时;/石:十斗为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同“饲”,喂养。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的。

  7.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普通,平常;///等同,一样。

  9.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日行千里1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喂;//通“才”,指才能13.执策而临之:握;// 鞭子;//到(它)跟前。

  14.其真无马邪:难道      15.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三.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马,却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到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四.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五.课文内容理解:

  1.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

  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指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3.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答: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4.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答: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5.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6.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即: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7.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答:“其真不知马也”

  8.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答: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9.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答: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0.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答: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13.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zonghexingxuexijiaoan/162876.html

  • [六年级语文《藏戏》听课记录]小学六年级语文《藏戏》优质教案范文

    《藏戏》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介绍了其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藏戏》优质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藏戏》优质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 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藏戏的传说及藏戏...

    发布于:2025-10-04

    详细阅读
  • 电影《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故事》活动课设计

    一.活动目标1、 认识和技能:(1) 通过活动能更深地了解家乡的变化。(2) 在小组的合作中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3) 能运用网络和其他手段获取知识和信息。2、 过程和方法:(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发布于:2025-10-04

    详细阅读
  • [古代诗歌的炼字]古代诗歌的“炼字”

    教学目的:1. 明确“炼字”的大致范围2 了解炼字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苏轼、苏小妹和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

    发布于:2025-10-04

    详细阅读
  • [对联教案]对联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2、 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3、 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二、教学重点:1、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2、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

    发布于:2025-10-04

    详细阅读
  • 马的世界综合性活动_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教学设计

    <<与马共舞>>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四川双流合江初中 高贞富活动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地从不同渠道获得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归纳综合的能力;了解有关”马”的文化知识,进而认识到中国历史积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

    发布于:2025-10-04

    详细阅读
  •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10篇_说明文阅读

    一、阅读能力要点1、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弄清说明对象。2、准确抓住说明事物的具体特征。3、分析、识别文章的说明方法,并弄清其在文中的作用。4、具体分析语言的准确性。正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5、了解和识别各种说明顺序。6、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7、...

    发布于:2025-10-04

    详细阅读
  • 【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技巧教案】公开课教案:应试话题作文写作训练

    花富村学校:霍俊杰 教学构思: 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考试,而作文分的比例较大,占A卷的50%;近年来各地语文考试流行话题作文,因为它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更能展示学生真实的作文水平。但有的学生习惯于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写作,对话题作文相反难以下手,写不好...

    发布于:2025-10-04

    详细阅读
  • [小学一年级语文海浪]小学三年级语文《海浪》优选教案模板三篇

    《海浪》是一首现代诗,表达爸爸、妈妈对大海的喜爱之情,由表及里讲述了大海的深沉与坚强有力,巧妙地传递着海的气魄塑造人的品格,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海浪》优选教案模板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浪》优选教案模板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会写6...

    发布于:2025-10-04

    详细阅读
  • 初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教案_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

    [知识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使用标点符号。 [复习设想]帮助学生系统归纳标点符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训练,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知识。 [复习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者明确标点符号的复习要点 二、 教者引导学生归纳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并举例 标点符号包括两...

    发布于:2025-10-04

    详细阅读
  •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 :游东华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 一、新课...

    发布于:2025-10-0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