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者画廊]同形者自汰──纯形化
【jiaoan.jxxyjl.com--语音文字】
在连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同形异义的连词,这两个同形连词,其中一个在发展中消亡,由其他的同义连词替代,而另一个则竞争取胜而留存下来,使词形与词义单纯化,即一形表一义,这就便于人们交际。如:
(a)“却”
但织绮罗数已毕,却放二个人归本乡。(《敦煌变文集?董永变文》)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这两例都出现于唐代。例“却”是承接上文,表示条件句“但(只要) ……却(就,便) ……”。称“却(,)”。例“却”构成转折关系,表示明月得不到,可是却与人相随。称“却(,)”。这两个“却”是同形词,在发展过程中,“却(,)”消失。“却(,)”保留下来。它们的共存期是从唐到明代。
“却(,)”从发展至消失,下例似乎可以看得出一点痕迹:
我如今趁武大未归,走过去细细地说诱他,你却便使人将绫绸绢匹并绵子来。(《水浒传》第二十四回)
这里的“却”与“便”同义联合,但在语义上已成剩余信息,只用来加强语气和语势。明代以后这种用法就消失了。
“却(,)”在句子中,起一个转折作用,从唐代到清代,均有用例。它常与“一是”连用。如:
他说话古怪,明是欺心光景,却是既到此地,不得不把他来作傍。(《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
用“却是”加强了转折的意味,而起主要作用的是“却”。“却是”沿习到清代。现在较少用到。
“却(,)”“却(,)”表示的句中关系不同,它们分别组成双音词后,“却(,)”成为“陪伴”;“却(,)”成为“主角”,明代以后,“却(,)”消失,“却(,)”一直沿习至今,这就使“形”与“义”单纯而一致起来,避免了形同而意义分岐的现象,成为“纯形化”历史发展的一个代表。
(b)“不论”
不论崔李上青云,明日舒王亦抛我。(唐?白居易《履信池樱桃岛上醉后走笔送别舒员外兼寄宗正李卿考功崔郎中》)
五岳四椟皆总受,不论江海及诸山。(《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经文》) 〔不论是江海还是群山,五岳四椟全都统统地接受。〕
例“不论”当“不但”讲,是递进连词,构成“不论(不但) ……亦(也,还) ……”句式表示递进关系。例是一个“倒装句”,“不论”表示不受条件限制,是条件连词。前者称“不论(,)”,后者称“不论(,)”。“不论(,)”和“不论(,)”的共存期从唐到明代。“不论(,)”在唐宋时期特别活跃,宋以后渐少,多用“不但、不特、非独”等,清代又出现了“不单、不仅”,“不论(,)”消失。“不论(,)”在唐以后,宋、元、明、清皆有用例,通过一段共存期,到清代,“不论”成为专用于表条件关系的连词,常与“都、总”配合使用,成为现代汉语的常有用连词之一。“不论”纯形化了。
连词的发展,从古到今,主要有上述四种情况,也是四个特点。即:兼职者分担,同义者竞争,异形者更换,同形者自汰。这四种情况又是互相渗透,交织在一起的。连词的发展,在历史上从上古到中古、近代到现代其数量经历了“少-多-少”这一竞争变化的发展过程,使连词趋于精密、通俗、单一,以适合社会交际的需要。全面来看,就整体而言,语言中连词的数量似不致太多。这是由于连词的功用仅在于在话语结构和篇章结构中做并列、条件、因果、转折、目的、修饰之用。连词总的发展方式是“同义共存,同义竞争,自然淘汰,约定俗成”,到清代中叶至“五四”时期,连词发展成为现代汉语中使用的结构模式及其语义内容。
注释:
参阅王力《汉语语法史》页“实词虚化”有关部分。杨伯峻《古汉语虚词》页“以”条部分。
这些词,因方言的差异与文字使用的不统一,致使同一意义的词出现一音多字或近音多字的的现象,这是连词增加的原因之一。近音字后来因语音的简化差别消失,趋于统一;一音多字也逐渐减少字数而统一定型。另外,连词(也包括其他词类的词) 有同义重叠使用的现象,致使二、三个单音节同义词(字) 以语素的身份构成复音连词,也使连词数量增多。
在构词衍生的过程中,可看出相类连词大多有音似情况,“只除是、则除是”是又一例。其他还有字数加减合并,如“除非”与“除是”合并成“除非是”是明显的一例,类似词的搭配组合现象是汉语历史变化过程中常发生的情形。
“其况、况其、何况”等连词本非双音节词,原来,“何、其”乃是代词,均有所指,但因在句中常一起出现,为后人分析为词组,而代词意义渐逐消失,其后形成双音词。“所以、虽然”亦如此。
-
汉语拼音表|汉语拼音表详细阅读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并批准公布推行。 2008年为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汉语拼音已经走过了50载,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汉语拼音走向了成熟。 用于解释汉语拼音用法和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拼音文字方案的国家标准,也是联合国...
-
【同义词词义轻重的例子】看的同义词词义比较详细阅读
说明:此处汉字所选义项仅为与看有关义项,不包括所有义项。 望:向远处看。例:他向大山深处望去,全是白茫茫的一片。 瞄 miáo : 眼睛迅速地注视,迅速地看。例:我瞄了他一眼。 瞪 dèng:睁大眼睛看(有时含有生气之意) 。例:他狠狠地瞪了那个多嘴的人一眼 窥kui...
-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简介】象形文字简介详细阅读
什么是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最初产生的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 比如:雨字,,像不像天上下雨的样子呢?又比如:石字, ,就是一堆石块堆在一起。 还有象形文字“日”字就...
-
即和既的区别及用法|“即”和“既”的区别详细阅读
最近,汉字王国要求所有公民都办理身份证。词籍科的析析阿姨可忙了。 这时,“即”和“既”挤了进来,它们笑嘻嘻的说:“析析阿姨,我们是双胞胎,只要合办一张身份证就可以了。” 析析阿姨抬头看了看兄弟俩,笑了:“不行,你俩和办身份证,我们大家就会被你们俩搅糊涂了。” “我们确实长得...
-
[汉字造字法与六书]汉字造字法_“六书”说的形成详细阅读
我们现在说汉字造字法,一定会说到“六书”,其实,这是用的是许慎《说文》里所用的名称,和《汉书?艺文志》里所述“六书”的顺序。 “六书”是前代学者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而出的字体分类。从造字的角度分析汉字结构,从先秦时代就开始了。 例如《韩非子?五蠹》:“古...
-
【韩语读音音变】汉语读音音变字词训练详细阅读
一、读准带“一、不”的双音节词语: 一一yīyī 一半yībàn 一定yīdìng 一般yībān 一起yīqǐ 一生yīshēng 一路yīlù 一天yītiān 一体yītǐ 一行yīxíng 不好bùhǎo 不顾bùgù 不够bùgòu 不屈bùqū 不能bùné...
-
【普通话测试双音节词表】双音节儿化词表详细阅读
说明: 1、下表以第二个字原读音为序; 2、>符号前面为第二个字原读音,>符号后面为第二个字儿化后的实际读音,均不标调; 3、当i、u在音节中是主要元音(韵腹)时,儿化后i、u仍是主要元音(韵腹),比作介音时音长要长,表中用“:”表示音长较长; 4、当单韵母e儿化后,...
-
常见的错别字_常见的错别字详细阅读
1 按(安)装2 甘败(拜)下风3 自抱(暴)自弃4 针贬(砭) 5 泊(舶)来品6 脉博(搏)7 松驰(弛)8 一愁(筹)莫展 9 穿(川)流不息10 精萃(粹)11 重迭(叠)12 渡(度)假村 13 防(妨)碍14 幅(辐)射15 一幅(副)对联16 天翻地复(覆)...
-
【数学上旋转的转的读音是什么】“旋转”中的“转”的读音是三声还是四声?详细阅读
旋转这个词的转读几声,本来不成为一个问题,但由于各版本词典不一致的标注,造成了老师,同学们的误解。经常有同学问到这一问题。 那么,“转”到底读几声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旋转”这个词中,“转”读四声。理由有三: 首先,我们可以从意义判断。 ①转读三声的时候,表示的是物...
-
[单韵母o读音]i-ü单韵母读音辨正详细阅读
有些方言如闽方言、客家方音、西南有些方言及江淮有些方言会出现i和ü都念成i的情况,如“鱼头”念成“姨头”。 一、i、ü对比辨音练习: 生育yù-生意yì 居jū住-记住jì 聚jù会-忌jì讳 取qǔ名-起qǐ名 于yú是-仪yí式 名誉yù-名义yì 遇yù见-意y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