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提高语言的准确性]谈谈如何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
【jiaoan.jxxyjl.com--语言运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学生在作文时,不是行文呆板缺乏变化,就是感情丰富不知如何表达。古人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有位智者说:走路的时候,两条腿的姿势有了变化,就可能是绝好的舞蹈;说话的时候,舌头的方位有了变化,就可能是动听的歌曲。笔者认为,写作文时,语言表述有了变化,就可能是难得的佳作。要作文有文采,就得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笔者认为,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准确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美妙的文章离不开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文章有了修辞,才具有文采,才具有可读性。如钱钟书的《围城》,运用比喻等修辞,奇思异想,妙语连珠,皆是信手拈来,让人叹为观止,百读不厌。例如写夜,作者说它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写到忠厚老实人的恶毒,作者喻为“象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写方鸿渐见到鲍小姐时自尊心的下降与低落,作者把它比成“象泄尽气的橡皮车胎”。鲁迅是位语言大师,他在《药》一文中写到刽子手康大叔的凶残时,只用了一个比喻: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可谓不着一字点评,却尽得风流。
比喻可说是修辞之王,无喻不成章。比喻可分为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化虚为实是常见的,如古典诗词中常把看不见的愁比作各种可以感知的实物,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就是典型,此外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化实为虚则较少见,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如《围城》写到女主人公的眼睛很大,把它比作“政治家所说的大话”等。
不仅如此,甚至有的大学生写寻物启事适当运用修辞,也可翻为妙文。如:你怎么不说一声就走了,每夜有你的陪伴,我才能美梦到天亮,没有你的夜晚,漫长又凄凉。亲爱的,回来吧。(一大学生被子丢失后写的寻被启事)这则启事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主要在于它运用了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准确,就能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加文采。
二、注意句式的转换
适当地变换句式,能使行文摇曳多姿,能更好地突出想强调的东西(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以起到不同的表达效果),如主动句与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的转换,骈散结合,长短互用等。主动句被动句可以强调是施动还是被动,肯定句否定句反问句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结合使用,语言变化多姿。骈句是由排比句、对偶句等构成的,它体现了语言的均衡美和对称美,可以加强语势,使语言和谐,强化语言的感染力。散句则是由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形式参差,错落有致,表意更为自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美。长句字数多形体长容量大结构复杂,但表意严密、准确、细致;短句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物,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反映事物的迅速变化。各种句式的综合运用,灵活搭配,就能极大地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三、恰当运用古诗词文
古典诗词散文,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座语言仓库,如能适当运用,可让作文生色不少。1、引用古诗词文。如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引用解缙的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个对子活画出了那些只知生吞活剥不求甚解的主观主义者的丑态。又如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引用李密《陈情表》中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给予当时的美国驻中国大使极大的讽刺。江泽民曾经在讲到统一台湾问题时,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遍插茱萸少一人”,极强烈地表达了祖国人民渴盼统一的心声。如果我们在作文时,恰到好处地引用古典诗词文,能使作文更富有诗情画意,更凝练,语言也更富有表现力。2、仿用诗词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李贺的诗句,2002年高考有一位考生把它仿用成“月若有情月长吟”作为自己的作文题目,加上漂亮的构思与语言,让他赢得了作文满分。这样的仿用,既有诗的韵味,又有自我的个性。3、化用诗词名句。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的名句,可以把它化写为“思念是什么?思念是岸边杨柳一树的绿色,是早晨迎面吹来的一缕清新的风,是西天斜挂的一钩残月”。这样的化写更富有个性化的色彩,也更有现代意味。适当地引用、仿用与化用古诗词文,可让作文语言锦上添花。
四、活用其它科目的专业术语
专业术语是比较冷冰冰的,可是你若拥有点铁成金的金手指,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产生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如有位学生写自己的班主任这么写:“新班头个子尚争气,没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丢脸,身材也符合中国国情——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有点少年老成,大概是脑袋太聪明的缘故,顶上草木稀疏,更显老气横秋,幸亏新班头的发型是‘农村包围城市’结构,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倒也不给人以萧瑟之感。”在该段文字中,这位同学把政治术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历史术语“农村包围城市”进行新的开发,赋予它们新的含义,给人以非常俏皮诙谐的感受,让人过目不忘。
五、倒装
适当地运用倒装句,可以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如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这个句子把“并不见佳”放在“我以为”前面,写出了作者对雷峰塔的深深厌恶之情,为全文的议论奠定了感情基础。又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轻轻的我走了”这一句,把“轻轻的”放在“我”的前面,很好地传递了徐志摩那种离别康桥时淡淡的伤感中夹杂着对康桥的思念与挚爱。如果改成“我轻轻的走了”,效果大减,诗味全无了。
当然,提高作文语言表现力的途径很多,以上列举的只是几个方面,难免挂一漏万,但是只要同学们在作文时多去思考、品悟,多读多写,照样也可以做到“下笔绣词,扬手文飞”,写出优秀的佳作来。
-
【父亲的花生记叙文答案】记叙文阅读:一包花生陈亦权详细阅读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
-
【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怎么写】关于话题作文(六)——话题作文写作的技巧详细阅读
一、话题作文写作的三大技巧 1、要准确把握话题的主旨 话题作文,简单地说,就是给考生的作文划定了一个范围,让考生在话题的范围内自由驰骋。话题的范围有大有小,范围越大,给考生的思维空间就越宽,立意的角度就越多;反之,对考生的限制就越大。比如1999年的作文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记叙文]记叙文阅读集锦之三十一闲读梧桐余秋雨详细阅读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橡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
-
仿写句子题型|常见的仿写题型详细阅读
主要有以下三种: 1、续写式 如:仿照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一场甘霖,。 参考答案: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
-
[烧炭工和绅士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小说阅读——烧炭工和绅士详细阅读
亚米契斯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
-
[记叙文阅读三原则]记叙文阅读集锦之三十五一双脚上的修养详细阅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一些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
-
[常见仿写句子]常见仿写详细阅读
常见仿写有以下几种类型。为了迅速做好仿写句子题,我们要仔细研究这种考试形式的特点,明确仿写句子的类型,探索仿写句子的技巧。 一、局部仿写题 局部仿写题,命题者给予一定的语境,留下一两句话让考生仿写。做这一类型的题目,一定要先找出所要仿写的句子,然后根据前后的语境,仔细揣摩它的句式...
-
【善败者不亡议论文阅读答案】议论文阅读:善败者不亡详细阅读
①诸葛亮说“善败者不亡。”善败者——正确对待失败的人,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的人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人。 ②人生一世,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总免不了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古今中外,有许多的名人志士,可以说他们的成功都浸透着失败的血和泪。诸葛亮虽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用兵如神,...
-
七下记叙文阅读20篇|记叙文阅读集锦之七完美的眼睛详细阅读
李东晓 我在一所学校教美术。一个叫山子的同学悟性高,进步很快。 一天,我布置了一道作业——给父母画幅肖像素描。放学后,山子磨磨蹭蹭走在后面,吞吞吐吐问我:“老师,作业我可不可以不做?”我笑着摇摇头:“那怎么可以?你是班上画得最好的,我还等着明天拿你的作业当范本呢。” 第二天...
-
记叙文阅读和说明文阅读|记叙文阅读集锦之四阅读《怜悯和善行的距离》详细阅读
张揆辅 ①瑟瑟的空气中,我跺着脚,焦急地等在长长的队尾,诅咒着这该死的冷天,抱怨着中药房处理事务的缓慢,照这样下去,再有一个小时我也抓不到药。 ②当我在长凳坐下时,注意到旁边的老头——枯瘦的他裹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戴了个滑稽的婴儿绒帽,脸色苍青,在凳上蜷成一小团,马上要进入打盹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