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混淆了】你是否混淆了家庭角色
【jiaoan.jxxyjl.com--育儿观念】
太想成为孩子眼中的好父母,家长心中总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为此,法国临床心理学家玛丽丝.瓦扬(maryse vailiant)给出了她的建议,涉及家长关心的权威性、私密性、家庭等级以及与伴侣意见分歧等。请特别注意“问问你自己”中那些有价值的问题。1、家长权威
问题:孩子不尊重你
有两种主要的原因会导致这种结果:一是你对孩子放任自流,根本不管他/她,在他/她面前已经丧失威信,当你威胁孩子说要惩罚他/她时,你却从来不兑现,教育孩子的关键时刻你总是心太软,你曾经明确订立的管教规则随你的心情而变化;另一种情况是,一旦你觉得孩子捅了大娄子,你就严惩不贷,严厉得近乎残酷无情,跟孩子很难真正沟通,甚至会去监视孩子的行踪和他/她在学校的表现,等等。
对孩子放任自流不仅会引发很多矛盾,让孩子变本加厉,不断地提出更多要求,还会让孩子产生忧虑,因为他们没有固定统一的行为准则——到底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又是被禁止的?父母太过专制也同样会有问题,这会让孩子缺少自我肯定,尤其是当他们处在青春期阶段时,这对孩子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过于强制性的关系还会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一些抑郁情绪,让孩子从此变得消极。
建议:加强孩子的自信心
作为父母,关键的平衡点就是你要把建立自己的权威当成是一种责任。什么对孩子的成长是正确而又必要的?你是否有能力对此作出判断并且执行?你对此信心越大,就越能建立起家长的权威。人人遵守的法律、你的价值观和个人信仰、孩子的个性,这些都是家长建立权威的基础。一个家长应该既专制又民主——他可以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大家一起讨论,但必须是最后拿主意拍板的人,并且确保这个决定被尊重。你可以每天晚上开一个家庭会议,每次讨论一个主题,如多久出门一次、学校的出勤率、学习情况等。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建议或批评,最后由家长来综合意见作出决定。这样做可以防患于未然,避免出现权威危机。
问问你自己
■ 孩子是不是总要过一段时间才服从你的话,而这段时间在你看来跟他们的年龄有关,且是合理的?你是否经常在孩子面前做些不合规矩的事,还要求孩子不要学你?比如“我可以不等行人灯变绿就过街,我可以不系安全带,但是你永远不能这样。
■ 如果你的孩子2~5岁:最重要的规则是让他们明白安全第一。当他们不听话的时候,你应该想想这是否威胁到他们的安全。比如,厨房里的器具和火源不要接近、不要攀爬窗户等问题,他们听你的话吗?在过街的时候,只要你一说,他们就会把手伸给你吗?
■ 如果你的孩子6~11岁:为了搞清楚你最喜欢用什么样的权威模式来管教孩子,可以先观察你自己的行为。例如,当你叫孩子来吃饭的时候,通常会出现以下的哪些场景:
(1)孩子马上就来——想想孩子这么听话是为什么?因为怕你的责备?怕你不再爱他/她?还是他/她真的明白了只有遵守时间生活才会顺利?或者就是他/她真的饿了?
(2)在你平静地叫他/她了两三次以后,他/她来了。
(3)总是要叫很多次才来——这个时候你在想什么?你又是怎么做的?
2、私密性
问题:孩子的任何事你都想知道123
你是不是把亲近等同于混乱?透明的父母(在家里,大家做什么都互不隐藏),无所不在的父母(我无时无刻不在,无所不知),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同样的结果:孩子的私密权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父母和孩子过于亲密,在孩子面前不避讳爱人之间的举动,缺乏情感和肢体上的适度羞怯等,这些都对孩子有害——孩子难以学会自制,缺乏自信,内心埋下攻击性的种子,随即是一系列的情感和性问题的困扰。
建议:和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
首先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个人空间。你一定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家是由很多不同个体组成的,每个人由于年龄、家庭角色和个性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特殊需要。尊重孩子要从一些基础概念做起,例如要让孩子知道身体是属于他/她自己的,孩子的身体不是家长取乐或施加权威的工具。如果说很难界定什么是私密空间,那么我们可以确定一些具体的标准,如孩子有必要拥有自己的空间(房间、床、写字台、玩具毯等等),拥有自己的秘密,并且可以选择自己的衣服以及与谁做朋友。孩子的看法和情感也是属于他/她自己的,他/她有权利表达出来,也可以选择保留一切。和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就必须要放弃想知道关于孩子的一切的想法,也不要让孩子看到或听到关于成人生活的一切。
问问你自己
■ 你会关上自己的房门吗?如果会的话,当你在的时候,孩子进来前会敲门吗?
■ 你不在的时候,你允许孩子去你的卧室吗?如果可以的话,孩子会翻你卧室的物品吗?
■ 你允许孩子使用你的东西吗,如剪刀、纸张等?他/她用完后会放回原处吗?
■ 你有没有把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都给孩子,好让他/她自己去购物?
■ 你认为所谓美好的大家庭就是大家要一起做所有的事情吗?
■ 有了孩子以后,你们夫妻俩还自己出门吗?多久一次?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们是平静地享受还是会感到负疚?
3、家庭等级
问题:你混淆了角色
在孩子和父母之间,混淆角色是很危险的。你确定在你家里,家长和孩子各自的位置都很明确吗?角色分配不清和等级不明会导致局面混乱。把孩子当伙伴,家长不像家长,孩子承担过多的责任,角色可以对调,做什么一定需要大家都同意......
当一切混淆的时候,孩子就会像迷路一样找不着北。我们都知道,各就各位是家庭和心理平衡的基础方程式。要明确各自的身份,界限就应该存在,孩子就应该和成人区别开。方向一旦定了,剩下的就自然不用担心。
建议:确定你的角色和年龄
家庭成员不是一群一起嬉戏的伙伴,父母和孩子要在家庭等级中角色分明,家长要忠于家长的角色,就是说你要接受自己时时要扮演坏人:命令者和惩罚者。这样的角色并不让人愉快,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比一个万事好商量的家长更有帮助。
在保持成人角色的前提下,我们也可以和孩子达成默契,前提就是不要试着去填平两代人之间的沟渠。不要老想着获得自由,变得和孩子一样年轻,不要逃避你作为家长的责任,也不要疏于管教孩子。你可以借给孩子你的衣服,但是不能一起用一个衣橱;可以向孩子要些建议,但是不能让孩子像一个成人一样来拿主意;可以一起做一些休闲活动,但是不要总是优先考虑孩子的利益,搁置你和伴侣的生活安排。123
问问你自己
■ 你认为只有家长才能作决定吗?你的家里是这样的吗?
■ 你认为在家里,每个人对于作决定都有同样的分量吗?你家里是这样吗?
■ 你是否认为,人永远都是要独自一个人生活的,所以应该早些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
4、两位家长的协调
问题:你和伴侣的意见很难统一
你和伴侣是不是一对老较劲的家长?你们是根本上有分歧还是在责任分配上失去了平衡?无论怎样,一旦你们的协调出现问题,孩子就有机可乘,并会成为受害者。父母首先是一个教育团队。当其中的一方承担了所有的责任,或是一方的意见总是被另一方否认,你们的分歧又总是在明面上,孩子就会在父母的冲突中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然,你和伴侣之间的矛盾也会因此增多,权威丧失,而孩子不知道应该信赖谁。
建议:重新找回协调一致
这不是说你们要事事都保持一样的看法。你们可以有一样的目标,但是对达到目标的方式可以持不同意见。夫妻要保持一致就意味着,你们要花时间来给对方解释你确信什么、怀疑什么,你的建议是什么,然后还要听听对方怎么说。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双方意见一致并行动统一,以免自己在孩子面前大谈反对意见,或是指责对方。如果说可以问孩子更喜欢哪个决定的话,那么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你们夫妻意见不合的见证人,更不要让孩子为你们作决定。一个很好的家庭教育团队会定期一起讨论: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在什么问题上我需要得到你的支持?不及时的沟通会让误会增多,什么都不说则会滋长矛盾和互相指责。
问问你自己
■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你的伴侣想保持独一无二的地位吗?你认为这样对你和他/她合适吗?孩子所受的教育适合吗?
■ 伴侣是否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全部都交给你了?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 你是否认为伴侣对孩子太过严厉或者不够严厉?他/她经常说你太过严厉或者不够严厉吗?123
-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_谁拿走了孩子的独立性?详细阅读
前两天,同事xx带着她的10岁的儿子**过来我家吃饭。xx特别客气,买了一堆的海鲜过来。我把虾白灼了端上桌,xx立即说:“我来剥虾给我儿子吃。” 然后就停下筷子放下碗,再次去洗过手,认真地剥出虾肉来给**吃。 我看了就问:你家儿子吃虾,全部是你剥给他吃? x...
-
宝宝六个月育儿心得_育儿心得-宝宝二个月啦详细阅读
眨眼间宝宝二个月了。这几天小家伙表现特别棒,有时候真的不觉得他还不到二个月。宝儿67天了,按理说出了月子那么久了,激素分泌应该趋于平衡了,脾气没那么大了才对,可是还是时不时地想发火,没法控制。 小宝还是那么可爱调皮,每每心情不好,抑郁难过的时候,看到小家伙冲着我笑,就什么负面情绪都没有了。...
-
[如何培养幽默感?]如何培养幼儿的幽默感详细阅读
一个幽默的人会非常受大家的欢迎。有的父母就想在幼儿阶段开始,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其实,孩子的幽默感来自父母。尤其是在学前阶段。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最真实的镜子,潜移默化中,父母的许多特点在孩子身上都得到再现。所以,要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为人父母者,首先看看自己是否也需要培养幽默感?最起码,...
-
育儿心得短文|育儿心得: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详细阅读
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孩子的呱呱坠地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和幸福感。看着儿子健健康康地躺在我的身边,细小的手指在胸前摆弄,黑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和周围的一切,我感谢上苍的恩赐。初为人母,我感受着孩子成长中的惊喜,也面临着种种困惑。阅读育儿书籍成了我解惑的主要途径。虽育儿心得各家难分伯仲,但我听到了同一...
-
请珍惜孩子还是孩子的时间_珍惜、呵护孩子的好问精神详细阅读
小孩子好问是求知欲旺盛的表现 小孩子经常向家长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在逛公园时问“大树的影子,为什么比大树长呀?”坐火车时问“窗外的大树,为什么向后跑呀?”水壶里的水开了,问“为什么咕嘟咕嘟地冒泡呀?”打开冰箱问“为什...
-
育儿心得短文|育儿心得:独立吃饭详细阅读
我家孩子小岩在一岁半的时候,经常听周围的朋友说他们的宝宝不肯吃饭,常常因此烦恼。我倒没遇到这种情况,一直以来,小岩吃饭方面表现还不错,接下来说说我的心得吧!一、自己吃饭。小岩在刚学吃饭的时候,先是大人喂着吃的。时间久了,他想自己动手,于是我们专为他准备了漂亮的碗勺、桌椅,他便学着大人的模样吃饭了。经...
-
虽然爸爸没有经常陪伴在身边|孩子的爸爸不经常在身边怎么办详细阅读
《孩子的爸爸经常不在身边怎么办?》赵教授:您好!我儿子3岁半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我知道父母对孩子很重要。因为条件限制,孩子的爸爸被外派了,一个月才回来休假几天。而我要上班,只有周末和下班的时候才能和孩子在一起。其他时间除了上幼儿园,基本是和老人在一起了。而且,老人也在变,原来是爷爷奶奶,今年又...
-
家长不应当助长孩子的缺点|家长的行为会助长孩子明辨是非详细阅读
生活在同一小区的孩子,一起玩耍时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孩子世界很单纯,他们的心灵都是小空白儿。就算发生就扯和争斗,眼泪干了还会往一块儿扎。家长之间若是掌控好了,受委屈的孩子家长平下心对待,这样的鸡毛蒜皮事会让孩子长些见识和心眼儿。若是家长觉得孩子受委屈心疼,袒护和教唆孩子跟小朋友发生争斗,后果...
-
【宝宝需要辅导作业吗】宝宝初写作业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详细阅读
自从奇奇小朋友这学期升入大班以来,就有学习任务了。近日来几乎每天都有家庭作业要完成。要说,我这心里还真是有些不忍,实在是觉得那只拿起铅笔的小手有些沉重呢。不过,全班的同学都在家长的认真监督下完成作业了,更有的家长还逼着孩子做了很多的练习,咱也不能落后不是。 奇奇看来也完全进入状态了。要做也只做老师给...
-
[如何作好班组长]如何作好小学入学准备详细阅读
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儿童经历的一个重要转折,对儿童的身心将产生重要影响。抓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关键是要帮助儿童迈好学校生活的第一步,使他们比较快地自觉适应学校生活。作好入学准备孩子要入学了,家长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据《文汇报》报道: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上了学我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