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热还是炙手可热_“炙手可热”:一个炙手可热的“旧词新用”
【jiaoan.jxxyjl.com--修辞标点】
“炙手可热”的典源,一般辞书都引杜甫的《丽人行》诗:“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其实,比杜甫更早的崔颢诗中也有“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长安道》)他们的用意都是抨击和讥刺那些位高权重者的作威作福。可见,“炙手可热”在唐代就是一个流行的贬词。自从明代程氏编纂的启蒙读物《幼学琼林》把“炙手可热”作为典故收进去,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它的讽刺“权势大气焰盛”的含义也就在汉语语库中凝固下来。
问题在于,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在一般书报中难以见到它的“仙踪”,尤其是对人们学习词语有重要影响的中小学教材,绝不“昙花一现”。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越来越多地见到它的“尊容”了,可它的意义却又变得大相径庭,感情色彩发生了180°大转弯。以下是笔者所搜集到的近几年各种媒体的部分用例:
①在一个变化的市场中,冷门股和热门股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今天的冷门股,明天就可能炙手可热。今天的热门股,明天也可能“门前冷落车马稀”。(《北京晨报》2000/12/28)
②MTV音乐电视频道1981年创建于纽约,最初只是一个以播放流行音乐为主的音乐电视频道。……从那以后,很多歌手通过MTV音乐电视频道一步步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大洋网2002/6/24)
③《哈利?波特》新书炙手可热该书加印80万本(中新网2003/6/25)
④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加,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电子商务师将成为21世纪炙手可热的职业之一。(搜狐IT2003/9/9)
⑤换成5年前,一块“海”字招牌或许意味着薪水翻倍、机会增加,而今,“炙手可热”、“头顶金色光环”一类的溢美之辞已渐渐远离他们,务实的广东人开始平静地看待海归派。(《南方都市报》2003/12/23)
⑥橘色无疑是今季最炙手可热的颜色,无论是脸上的彩妆、身上的新装,还是脚下的新鞋,都能与这种颜色扯上关系。(搜狐女人2004/7/7)
⑦在“阜阳奶粉事件”报道中,由于一些强势媒体和栏目的介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奶粉事件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央视国际2004/7/8)
⑧南京高校中,南京邮电学院在历经两年的低潮之后再度雄起,今年分数线可能攀升至595分。而与此同时,几所多年来炙手可热的高校却遭遇“滑铁卢”,线上生源不足,可能要吃二志愿。(《现代快报》2004/7/9)
可以看到,在以上用例中,“炙手可热”的原义已经荡然无存,今天已经演变为热销、走红、受欢迎、人气旺、为大众所关注等含义,一般不再带贬义。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在1990年代多用于股市,指那些受股民追捧、热门的股票,后来进一步扩大,可以指人才、明星一类“抢手”的人物,也可指商品、物资、行业、单位、书报等各类事物,还可指话题、概念、题材等抽象事物。
对待“炙手可热”的这种“变异”现象,一些语文报刊持批评态度,其中最用力的似乎是《咬文嚼字》。1996年第3期发表董小英的文章,批评《中华读书报》的两个用例,认为该报把这个成语当作“热门”之义来使用,违背了“炙手可热”的原意。1999年第9期刊登戴建华《成语运用刍议》,文中引用《名作欣赏》的一处例句,指出“炙手可热”不能正面形容人物名声很大,认为成语褒贬,不可不辨。直到2002年第3期,还发表署名若谷的专文说:“近年来,成语‘炙手可热’频频出现在媒体上,用来形容某些人走红行时,《北京日报》上甚至出现‘清华学子炙手可热’这样的标题。”文章批评了这种“望文生义”的现象。
实际上,近几年来,“炙手可热”违背原意而改用新义的例子有增无减。笔者最近从新浪网“查博士”搜索引擎所获结果,关于“炙手可热”的全文检索共6642条,对前100条作统计,其中用来形容人物的55条,包括影视明星、歌星、球星、导演、造型师、紧俏人才等,没有一条是贬义的;其他45条中与经济有关的事物和概念相对多一些,如市场、公司、商品、股票、土地、宾馆、职业、行业、专业、投资、旅游等。总之,没有一条符合现行成语辞典中的规范解释。这是一个“无情”的语言事实。这里存在一个尖锐的矛盾:一方面我们要规范词语的用法,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语言使用的实际变化,不可能对所有传媒违反现行辞书规定的“变异”用法采取一概“封杀”的立场。讨论这类成语的“变异”,不能不面对我国社会的历史变化。“炙手可热”的传统解释,源于科举考试为入仕惟一途径的封建社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个人遭际变化,使广大士人极为敏感和拼命追求,由于步入仕途的机会少之又少,通过考试当官的道路极为艰巨,加之封建官场等级森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未能跻身于仕途的读书人对那些依靠正当或非正当途径升官进爵的人及其恶劣表现就本能地心怀不满。“炙手可热”的成语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士人“怀才不遇”的心理诉求和对世风不满的宣泄,也曲折反映了封建社会(尤其是官场)人与人的紧张关系。建国以后提倡“为人民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干群关系,旧社会的等级观念也有一定削弱,通过学校毕业或其他途径进入干部队伍的人数相应增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为人们提供的机会越来越多,城乡壁垒逐渐冲破,“仇富”“仇官”的心态虽然也有,但人们更多地是千方百计去寻求晋升之道和发展空间;同时,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心态也变得越来越宽容和理性化。在这种形势下,“炙手可热”这样反映不无偏狭的心理状态的旧成语发生意义的“变异”就是非常正常的了。反过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追求时尚的心理越来越旺盛和普遍,而且生活方式不断更新,人们关注的热点不断变迁,客观上经常需要这样一类形容走红,热俏,受欢迎、被追捧事物的词语,“炙手可热”的新义也就应运而生。该成语原来具有的令人仰慕、崇敬的义素保留了,而令人敬畏、避让的义素则淡出了。因此,即使“炙手可热”的旧义所表达的现象依然存在,也已经不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炙手可热”这个成语的“变异”便畅通无阻地在各类媒体中大行其道。
“炙手可热”的“旧词新用”决不是偶然的。类似的还有“首当其冲”“美轮美奂”“始作俑者”等。考察这些成语使用的新变化,以及历史上一些成语意义的演变,可以看出在语言内部有一个较普遍的规律:成语的意义往往较多地朝向由雅入俗、由狭到宽、由重典源向重实用的趋势变化。在历史上形成的那些释义过于艰深、复杂,义域过于偏僻、狭隘,来源过于古奥、儒雅的成语,在人们使用过程中,感到不便,影响交际,一部分逐渐消失,没有了实际的使用价值;另一部分为了争取生存而逐渐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意义更加通俗、显豁,义域更加宽泛、平一,使用更加方便、灵活。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可能是“钩心斗角”。众所周知,该成语出自唐杜牧《阿房宫赋》,四个字的解释在今天看来是何等烦琐、复杂:“钩”是动词,指攒聚钩连;“心”是名词,指宫室的中心;“斗”是动词,指相间接合;“角”是名词,指飞檐之角。“钩心斗角”合起来,就是描述宫室四周的檐角相互钩连,接合着中心的主体建筑,表现建筑物的结构错综复杂、精巧工致。这个意义当然也流行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但至少到了近代,这个成语的旧义逐渐发生了变化,以至于面目全非:形容各用心机、明争暗斗。比较两种解释,可以看出:前者释义复杂,义域偏狭,不易理解,使用频率低;后者意思显豁,通俗易懂,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当然还有一个文化背景就是古代宫殿建筑已逐渐成为历史陈迹,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逐渐淡化。我们猜想,这新旧两种意义一定有一个“并存”的历史时期,而它们争斗的结果是,新义全面压倒了旧义,旧义全军覆没,以至于消亡。至于在新时期发生意义重大变化的成语,与之最相仿的是“美轮美奂”(参看《语文学习》2004年第1期拙文)。和其他事物一样,新词新义得以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贴近群众,反过来,“曲高和寡”就会影响它的流行。这些出现“变异”的成语往往利用它全部义素中最亮丽的某个字眼来拉动整个成语意义的变更,比如“炙手可热”中的“热”,“美轮美奂”中的“美”,“始作俑者”中的“始”等等,它们总是这些义素中最普遍、最重要、最易被人理解的成分,它们的光彩遮蔽了其他某些义素(特别是有生僻典源的义素),带动了整个成语意义的变化。
-
【汉字特点的相扣】浅析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方法—从“羊大为美”说起详细阅读
内容摘要汉字是民族的瑰宝,具有许多和其它民族文字不同的特点,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这篇论文从汉字本身的音、形、义三大特点说起,简单的分析了和汉字这些特点有一定关系的修辞方法。 关键词汉字特点修辞语音特点字义特点字形特点 “美”这个字,后汉的许慎在《...
-
标点符号的趣译|标点符号趣史详细阅读
我们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是从国外引进的,到现在还不足100年。 倡导新式标点的人,首推陈望道。他在1919年10月间,用文言文写了《标点之革新》一文,发表在《学艺》杂志第3卷上。不久,他又写了《新式标点符号的用法》,发表于1919年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十日刊》1至5号上。...
-
[常用十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常用标点符号的主要用法详细阅读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现将其主要用法及应注意事项陈述如下: 首先介绍三种句末点号:句号、逗号和问号。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末尾。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用在语气舒缓的祈...
-
语法与修辞知识理解与运用|修辞知识及运用详细阅读
【考点简析】 正确辨析与运用修辞格,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恰当。分析修辞使用的表达效果。要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修辞格及其作用。中考修辞的考查重在理解运用,不是考概念本身,而是常与句子仿写、语段结合,考查运用。要求根据材料完成一种修辞手法...
-
[标点符号什么时候用逗号]标点符号误用集锦:顿号详细阅读
一、顿号误用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但,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95年) [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
【顿号的八种使用错误详解】顿号的八种使用错误详细阅读
1 在概数中间使用了顿号。 如: ①小王看上去只有二十六、七岁。 说明: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时,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二十六七岁”是相邻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 既然是概数,数字之间就不能用顿号。如果用上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显然不符合...
-
文言虚词大全初中_文言虚词大全详细阅读
十八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见“《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副词能修饰动...
-
【主语残缺的句子】主语残缺专题讲座详细阅读
主语残缺是一种没有主语的语法现象,不是指无主句,也不是正常的主语省略句。无主句的主语无从说出,人们也不会误解。如:“出太阳了!”“随手关门”“禁止吸烟”。 主语残缺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句首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等,改这类...
-
文言叹词大全|中文叹词大全详细阅读
叹词是语法学术语。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表示惊讶、赞叹啊咦嘿嗨嚯吓哟 表示喜悦、讥讽哈嘻呵哈哈嘻嘻呵呵 表示悲伤、惋惜唉哎嗨哎呀 表示愤怒、鄙视呸啐哼吓 表示不满、异议唉嗨嚯吓 所有叹词乌阿偌得叱吓吁呔呐呜呀呵哎咄咍呣呶呸呦哈咳哑咦哟咨啊唉唗哦哼唦喏啧嗏喝嗟...
-
【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概念】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详细阅读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一套符号,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先看一下2004年《宪法》修改例。 [草案摘录]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