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哪些】消化器官

小学自然教案 2023-07-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自然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继《食物的营养》之后来具体认识人体的器官。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体知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在人体的主要作用,又为今后的学习特别是人体的其它器官作了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的要求:

⑴使学生知道人体的,了解消化的意义、的作用和消化的过程

⑵初步学会做说明唾液有消化作用的对比实验。

⑶知道饮食卫生的基本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的作用和消化的过程。

难点: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

二、教法与学法

的教学属于观察、实验的教学。本节课采用微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演示、讲解、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边演示、边导控,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教学过程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结合本课的实际,充分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力能。

1.采用微机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导入  新课。

把生活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2.学习新课

⑴ 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器

①通过微机、多媒体投影仪放多媒体教学课件 — 人体的图

② 学生观察并思考人体有那些消化

③ 汇报观察思考结果。

⑵ 指导学生认识食物的消化过程

食物的消化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口腔是食物的进口。口腔内的牙齿将食物嚼碎,舌将嚼碎的食物与唾液搅拌,唾液能使食物湿润,好往下咽,并能使食物中少量的淀粉变为糖。咽下去的食物,经过食道到达胃。胃有储存和消化食物的作用。胃的肌肉发达,能收缩蠕动,胃还能分泌具有消化作用的胃液。胃的收缩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像粥一样的食糜;胃液将淀粉和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小肠具有消化和吸收养料的作用。食糜到达小肠以后,又加进肠液、胆汁、胰液等具有消化作用的液体,它们可以把食物进一步消化,成为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养料。养料由小肠内的绒毛吸收。随着小肠的蠕动,食糜不断往下走,当到达小肠末端时,食糜中的绝大部分养料已被吸收,只剩下一些残渣。大肠把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进一步吸收,使其变浓,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从以上消化过程可以知道: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胃的蠕动,将食物破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将食物中不溶于水的营养成分变成溶于水的物质,例如唾液可以把淀粉变成糖。

⑶指导学生认识唾液的消化作用

①讲解: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实验的步骤.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加了唾液的淀液遇碘酒不再变蓝。)

④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淀粉已被唾液消化,变成了别的物质。)

⑤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表明,唾液确实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其他消化液也是这样,例如胆汁有消化脂肪的作用,胃液有消化蛋白质的作用,肠液和胰液也有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⑷向学生进行饮食卫生教育

为了保护,吃饭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狼吞虎咽、暴食暴饮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时间久了容易得肠胃病: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东西,这样可以防止得各种肠道传染病,例如急性肠炎、

痢疾等;饭后不要立刻读书写字,不要做剧烈的运动。这样可以更有利于的消化、吸收。

3.目标检测

通过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目标检测。

目的要求:

⒈使学生知道人体的,了解消化的意义、的作用和消化的过程

⒉初步学会做说明唾液有消化作用的对比实验。

⒊知道饮食卫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的作用和消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试管、淀粉液、大烧杯、温水、碘酒、滴管。

学生准备——馒头片。

自制微机多媒体教学课件、微机、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通过微机、多媒体投影仪放多媒体教学课件提出问题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⒈ 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

⑴ 通过微机、多媒体投影仪放多媒体教学课件 — 人体的图。

⑵ 学生观察并思考人体有那些。

⑶ 汇报观察思考结果。

a.人有哪些担负消化任务的器官?

b.它们分布在人体的哪个部位?(用手指出)

⑷ 小结:

人体的有口腔、食道、胃、肝、小肠、大肠等。口腔在人的头部。口腔内有牙齿、舌、还有能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开口。食道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内,它是食物从口腔到达胃的通道。

胃在人腹腔的上部,像一个大口袋。小肠在腹腔的上部,上面连着胃,下面连着小肠,下端是肛门。肛门是粪便的出口。肝在上腹偏右,肝能分泌胆汁,胆汁储存在胆囊里,可以通过胆管到达小肠。此外还有胰。胰位于胃的后部,能分泌胰液。

(通过放多媒体教学课件 — 人体的来讲解说明人体的。)

⑸填空:课文64页的空白(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肝等)。

2. 指导学生认识食物的消化过程

(1) 谈话:根据你所知道的,并参考课本第65页的图,说一说各个有什么作用?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

(2) 讲解:(通过放多媒体教学课件)

食物的消化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口腔是食物的进口。口腔内的牙齿将食物嚼碎,舌将嚼碎的食物与唾液搅拌,唾液能使食物湿润,好往下咽,并能使食物中少量的淀粉变为糖。咽下去的食物,经过食道到达胃。胃有储存和消化食物的作用。胃的肌肉发达,能收缩蠕动,胃还能分泌具有消化作用的胃液。胃的收缩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像粥一样的食糜;胃液将淀粉和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具有消化和吸收养料的作用。食糜到达小肠以后,又加进肠液、胆汁、胰液等具有消化作用的液体,它们可以把食物进一步消化,成为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养料。养料由小肠内的绒毛吸收。随着小肠的蠕动,食糜不断往下走,当到达小肠末端时,食糜中的绝大部分养料已被吸收,只剩下一些残渣。

大肠把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进一步吸收,使其变浓,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从以上消化过程可以知道: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胃的蠕动,将食物破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将食物中不溶于水的营养成分变成溶于水的物质,例如唾液可以把淀粉变成糖。

3. 指导学生认识唾液的消化作用

(1) 讲解:为了说明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的步骤如下:

①在两个试管(1号、2号)中分别②倒入同样多的淀粉液。(量要少)

②将干净的塑料杯口抵在舌下,让唾液流入杯中。

③在2号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

④把两个试管同时放入温水中。

⑤过一会儿,在两相试管中分别滴入2~3滴碘酒,观察有什么现象。

(2) 分组实验。(实验操作只能先做第①②③④四个步骤,7~8分钟后再做第⑤步骤。在④⑤步骤之间,可以巩固一下前面学习的知识,或进行本课第四部分教学内容。)

(3) 汇报实验结果。(加了唾液的淀液遇碘酒不再变蓝。)

(4) 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淀粉已被唾液消化,变成了别的物质。)

(5) 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表明,唾液确实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其他消化液也是这样,例如胆汁有消化脂肪的作用,胃液有消化蛋白质的作用,肠液和胰液也有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 向学生进行饮食卫生教育

(1) 讲述:具有供给人体营养的作用,健康,身体才能健康。为了保护,必须注意饮食卫生。

(2) 谈话:你知道应该注意哪些饮食卫生吗?为什么要这样做?

(3)

讲解:为了保护,吃饭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狼吞虎咽、暴食暴饮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时间久了容易得肠胃病: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东西,这样可以防止得各种肠道传染病,例如急性肠炎、

痢疾等;饭后不要立刻读书写字,不要做剧烈的运动。这样可以更有利于的消化、吸收。

三、目标检测

通过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目标检测。

四、教学回顾

通过演示多媒体教学课件,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上述过程中,分层次地提出问题,步步逼近问题的本质,主动掌握思维的技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ziranjiaoan/129163.html

  • 【幼儿园大班水的三态】自然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霜是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结成的冰晶;水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变化的。(能有条理地复述,会画图说明。)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设计霜的模拟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 3.向学生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二、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

    发布于:2023-08-03

    详细阅读
  • 【第二册新概念英语】第二册 6、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六章 生命的历史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本章内容讨论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人类的起源等自然科学课题。本节教材内容主要阐述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这一过程是化学进化的结果。教材从地球演变讲起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的起源。这节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学的好教材。教法指导...

    发布于:2023-08-03

    详细阅读
  • sbs第一册_第一册3-6爬行类

    第三章 动物世界第六节 爬行类教材分析 爬行类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其代表动物蛇的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等都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蛇有毒蛇和无毒蛇之分,一旦被毒蛇咬伤应及时处理。还简单介绍了其它爬行动物。教师要紧扣爬行类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进行教学,突出它们是真正陆生动物的原因。...

    发布于:2023-08-03

    详细阅读
  • [第二册新概念英语]第二册 3、6泌尿系统

    第六节 泌尿系统 已有知识: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物质的运输以及呼吸系统初步知识。本节标题为泌尿系统,但关键问题是对排泄的理解,而对排泄的理解关键又在于讲清代谢终产物。代谢终产物是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氧化分解后的产物。泌尿系统只是人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材处理时,应充分重视...

    发布于:2023-08-03

    详细阅读
  • 幼儿园自然教案_自然教案-7动与静

    7动与静修改:学习目标: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绘画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词语和诗句。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

    发布于:2023-08-03

    详细阅读
  • 第二册新概念英语_第二册 1、5植物体的构成

    第五节 植物体的构成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细胞、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以后,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多细胞植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进而形成器官组成一个协调的统一体。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植物的营养和生理基础。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学过细胞以后学生有了一些...

    发布于:2023-08-03

    详细阅读
  • 第二册新概念英语_第二册 2、3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三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理功能,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本教材都是从实验入手来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的。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光合作用的意义。最后...

    发布于:2023-08-03

    详细阅读
  • 【幼儿园自然教案】自然教案-正电和负电

    1 正电和负电一、教材分析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电的种类。二、学情分析本课是电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学习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电的种类。主要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教学。难点是归纳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老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整理归纳规律。三、教学目...

    发布于:2023-08-03

    详细阅读
  • [第二册新概念英语]第二册 4、1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四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教材利用课本64页图4—1“花样跳伞”,引入“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必须随时加以调整,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也必须进行调节,使之成为一个统一整体,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等问题。突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意义。教法指...

    发布于:2023-08-03

    详细阅读
  • 【第一册语文课本】第一册 2、3质量的测量(2课时)

    质量的测量 教材分析 质量这一知识点在初中阶段是相当重要的,本节教材主要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反映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然后进一步要求掌握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天平这种较为精密的测量工具,因而教材先介绍天平的主要结构,天平的调整使用方法及读...

    发布于:2023-08-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