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_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2023-07-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仙桃市东方小学 蔡长青

[情景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科技成就”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几百字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这样的课文,学生起初一定会兴趣盎然,但一旦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这种兴趣也会稍纵即逝。学习这样的科普性的课文,教师应如何抓住学生兴趣,如何既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展望科技的未来,更让学生得到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课堂教学中充满浓郁的语文味,才是处理好这篇教材的关键所在。于是,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解了有关20世纪科技成就的资料,对课文作了初步预习后,有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板书课题)。说一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我想到了想要风就有风,想要下雨就下雨,真奇妙啊!

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生:我想到了是谁在呼风唤雨?

师:大家的联想很有趣的,是啊由这个话题我们想到的多是与神仙魔法有关,而呼风唤雨的世纪又是个什么样世纪呢?下面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为止。(学生自由读文)。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师:你们的神态告诉我,大家读得很投入。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生:课文写了我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你读懂了课题要表述的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们20世纪现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变化很大。(师:你从内容上读懂了课文主要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在呼风唤雨,在改变生活。(很好,你抓住课题,读懂了20世纪是怎样呼风唤雨的?)

师:通过你们自己刚才的读书,已经有了收获。不过,古人说:学贵有疑。所以,要读懂课文,一定要学会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读懂课文。但学会提问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提真实的问题,二是一定要提自己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请大家看课文,你想弄清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生:20世纪是怎样怎样呼风唤雨的?

生:我想知道未来人类会怎样生活?

……

师:(根据学生质疑,老师肯定并疏理以上几个主要问题。)看来大家越来越会读书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自己细细朗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用笔把那些句子或语段画下来,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写在句子旁边。(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三、对话朗读,习得言语

师:(在学生一阵潜心默读之后)好的,有的同学已经在文中多处写下了体会,虽然只是一两句话,但老师体会到了你们的认真。现在请大家来交流交流,说说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注意,交流时,先说请大家看第几自然段,然后再读你画的句子,再说“我”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好,谁先说?

生: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朗读。我从中体会到了人类的自豪与骄傲。

师:你的朗读就已经充满了自豪之感,你的理解真好。对于这里还有谁有不同说法?

生:我从这段中“那么多、出乎意料”体会到了作者赞叹、惊讶的感情。

师:他会从重点词中体会文章,真会学习。那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这份“赞叹”吗(生读)?

师:(对另一生)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他很惊讶、赞叹的语气。让我们全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老师也听到了,而且老师发现大家把“发现”与“发明”还特意分得很清楚。说说看,你们认为“发现”与“发明”有什么不同。

出示:人们在地下( )了煤矿。科学家( )了前所未有电子计算机。

生回答(略)。

……(同样处理“改观”与“改变”)

师:这样就叫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而且,大家看,这小小的一个段落,有的读出了自豪与骄傲,有读出了赞叹与惊讶,这样就是读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把文章读懂。下面让我们就这样交流阅读吧!

生:我从三四自然段中体会到了科技的变化特别快。

师;能说说具体的句子吗?

生: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很好,你们还听出了什么?

生:作者用“千”和“万”来说科技成就很多。

师:你不仅说出了诗的意思,还说出了,作者引用诗的目的。赞叹科技发展快、成果多。请你读一读吧。生读。

师:你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请你们联想自己知道的,说一说,在过去没有发达的科学的农耕社会中,人们是怎样的生活情景呢?

生:炎热的晚上,人们摇着树叶扇子,在昏暗的油灯下生活。有的在屋外乘凉,还直说这天气真热……

师:很好,他让我们看到了农耕社会中,人们酷暑难熬的画面。谁能这样说:古时候,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昏暗的油灯下生活(没有……只能……)。

生:过去,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油灯下生活;没有空调,只能摇着大扇子解凉;没有汽车,人们只能步行和骑马;没有电视机,就只能——123

师:你的语言真精彩。正是科技发展快,成果多,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吧(学生自由读)。

生:老师,我发现作者用过去与现在相比,来说现在科技发展很快。

师:你能读懂作者的写法,作者就是用对比的方法在表达科技发展快,科技成果多,你的意见很有价值。就这样,谁来说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我从中体会到20世纪的人类真了不起,有那么多发明。而且这段中,作者也是用对比的方法来写20世纪人类了不起的。

师:因此,你感到——(生:自豪!)你认为人类——(生:了不起!)

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师齐读第4自然段)。

师:大家已经自豪、激动了。大家注意,文中的“等”字可以去掉吗?(生:不可以)如果去掉,相信你们能把它代替的内容补起来。

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把课文读了一遍,只是没读“等”字)

师:老师是说,我们把“等”字换成其他的文字。(显然前面的学生没明白老师的用意。)

生:20世纪,洗衣机、电冰箱、加湿器……

师:好,你已经明白了。让我们象路爷爷的语言表达一样。(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你们看,上月球,用登上月球;下深海,用潜入深海;看天体,用洞察天体,表达尤其恰当。

生;(恍然大悟)

生:20世纪,人类欣赏数字音乐,迷上网络。

生:20世纪,人类发射卫星,爱上mp4。

……

师:是的,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让人们怎能不说——(生: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呢?)继续吧!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中体会到作者对科学的赞美。(学生读句子:罗素的话)

生:我从这段的“的确”、“正在”和“必将继续”几个词语中也体会到了人类对科技的感激。

师:又是两位会读书的同学,我们都应该划下这些重点词,写下这些体会。是的,20世纪是一个——(生: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既饱含着赞美,更多的是感激科学的发展,就让我们一起用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话来总结吧——(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通过读文,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这样课文就理解得更深了。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全都写在你们的脸上,希望大家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课文。会吗?

生:会。

师:下面让我们也象科学家一样,用“21世纪是______________的世纪。”说说,未来会是什么样呢?可以借用和模仿书本中的语言。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消除贫穷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自由翱翔太空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无所不能的世纪。

……

师:从你们的眼神中,我想很多人心中已有了一份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这些还得靠我们,靠现代科技,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伯特兰·罗素的话吧(齐读罗素名句)!

三、教学反思

我在这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

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发现与发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第四自然段中“等”字的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这样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习主体,让课堂充溢语文味,望文生情,由情而达意,让朗读的指导落到实处。

有人认为:科普性的文章一般对朗读指导不必过分要求……我并不同意。教学中,首先,通过“从文中你体会到什么?”的提出,为学生的朗读找到了情感基点。然后,抓住文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五自然段等重点句段进行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诸如“你从他的读中听到了什么?”都是对自主阅读、个性化朗读的诠释。教学中教师一再强调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情,既是对阅读的引导,也是对朗读训练的指导。

四、专家点评

“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人教社小语专家崔峦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中提出的观点。语文教学改革的专家杨再隋教授也有关于语文教学应奠基固本的观点,“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教学落实”的“三实”观点。对于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训练,这一案例可以给大家很好的启示,整个教学从“感知—质疑—感悟—交流”处处体现了一个“实”字。

言语训练的扎实。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象对“等”、“发明”、“发现”、“改变改观”的学习品悟等等。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言语表达的。123

方法引导的朴实。教学中,教师讲在关键处,对于学法与习惯的引导该讲则讲。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要有疑问,阅读要读出自己的见解;都是对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引导,显得朴实。

朗读指导的落实。阅读教学从始至终应贯穿“读”。在教学中从整体读,到词句、语段的交流读、品读,做到了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的朗读指导。如学生分别品读其中“自豪、骄傲、赞美、科技发展的快、变化大的惊叹”等等,同时体现了朗读的个性化。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让过头的“鼓励”与“赞扬”来维系教学,而用能引发学生心灵之弦的评价与肯定来恰当回应学生,既是对学生感悟的肯定,也是对学生个性朗读的引导,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自我体验与成长的快乐。

纵观案例,整个教学简单而扎实,很好的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领悟与语言训练的和谐统一,课堂教学中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yuwenketangshilu/128192.html

  • 【支玉恒】支玉恒 :可爱的草塘课堂实录

    【广西桂林公开课】: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师: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板书课题,但把“塘”字故意写错)对我写的课题有意见吗?   生:老师的“塘”字写错了。   师:哟,怎么错了?   生:您的那个“塘”字,右...

    发布于:2023-07-17

    详细阅读
  •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支玉恒第二课时】支玉恒《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第二课时第一部分  师:大家觉得研究这些问题有意思没有?  生:有。  师:那咱们接着研究。再来考虑这个(指板书“低吟”)咱们归纳一下,谁再把后面的好好读一次,读到什么情感呢?他先看到草原的整体,后来看到草原的什么?  生:后来看到草原的部分。  师:草原的细部,看得非常细,对不对?  生:对。...

    发布于:2023-07-17

    详细阅读
  • 支玉恒|支玉恒 太阳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第二课时 第一部分   师:上一堂课我们找出了第一中队长“一般特点”,找出了第二中队长“关系密切”,也找出了大队长“太阳”。那我要问一问了,谁想当大队长?(学生争着举手)你过来,(一学生上前来)想当大队长不能随随便便就当上了。你看美国竞选,克林顿当选了,他要宣誓:我怎么当这个总统。你也得宣誓。举起手...

    发布于:2023-07-17

    详细阅读
  • [支玉恒匆匆课堂实录]支玉恒《第一场雪》课堂实录

    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谁亲眼在我们成都市见过下雪?(有数位生举手)谁亲眼在成都市见过课文中写的这样的大雪?——啊,没有。那我们这课该怎么学呢?大家一点直观感受都没有。——这样吧,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到他所描写的一场雪中去游览,大家说好吗?(生答好)我们对雪不太了解,那么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任务,就是在...

    发布于:2023-07-17

    详细阅读
  • [支玉恒《第一场雪》视频]支玉恒教学实录:《第一场雪》第一种教法

    【成都公开课】:   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谁亲眼在我们成都市见过下雪?(有数位生举手)谁亲眼在成都市见过课文中写的这样的大雪?——啊,没有。那我们这课该怎么学呢?大家一点直观感受都没有。——这样吧,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到他所描写的一场雪中去游览,大家说好吗?(生答好)我们对雪不太了解,那么我们学习...

    发布于:2023-07-17

    详细阅读
  • 赵州桥课堂实录_赵州桥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在提示课题和生字词教学以后)师:下面我们学习课文。赵州桥为什么有名?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课文。(范读)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辅导)师:同学们读得不错。下边让我们用心地把课文读懂,要特别注意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谁先把第一段读一下(指名读)...

    发布于:2023-07-17

    详细阅读
  • [芙蓉楼送辛渐窦桂梅课堂实录]窦桂梅《落叶》课堂实录

    落叶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 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去,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去,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窦桂梅《落...

    发布于:2023-07-17

    详细阅读
  •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支玉恒第二课时_支玉恒:《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支玉恒,全国知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  他在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勇于教改实践,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全国有口皆碑。他的课“开放而有活力”,创设了他本人所提倡的“享受教学、享受学习”的教学情境,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多年来,他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讲课,并勤...

    发布于:2023-07-17

    详细阅读
  • 《酸的和甜的》教案|《酸的和甜的》课堂实录

    《酸的和甜的》课堂实录开始上课:  师:今天这节语文课,咱们继续学习第十七课。   生:(齐)《酸的和甜的》  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今天早上,小朋友学完以后,都非常喜欢,那么在座的听课的老师,也很想知道,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你们愿意不愿意把这篇课文,读给老师们听啊?  生:(齐)愿意!...

    发布于:2023-07-17

    详细阅读
  • 支玉恒教学实录与评析|支玉恒教学实录 《第一场雪》第二种教法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师:集体回答我的第一个问题:今天我们上课的课题是什么?  生:(齐)第一场雪。  师:好,读了课文没有?  生:(齐)读了。  师:你们看这个片子(指发给学生人手一份的“课堂练习卡”见附件)第一题就是听写。课文里面的字你们练了没有?  生:(齐)练了。  师:我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

    发布于:2023-07-1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