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_《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 2021-02-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数学课堂实录】

 

    主讲:郝学兵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陈袁滩杨滩小学

评析:田淑珍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教研员)

            候建军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陈袁滩小学教研员)

设计理念 :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应该充满挑战与探索,创造与成功。在本课教学中主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更有利于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在教学中努力构建“构建模型(学会制表)→利用模型(学会看表)→拓展模型(学会用表)”的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充分参与,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旧知识的固定点——新知识的链接点——新知识的生长点”有序展开,不断迸发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追求创新的人格,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用智慧积木搭建“数学乐园”!

教学内容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65—67

教学要求 :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教学过程 :

一、营造氛围、感受并体验“策略”,生成模型

1、创设情景,体验策略

   国庆节的时候,小我们班的三位同学小华、小明、小军,三位小朋友去文具店,购买打折学习用品(出示课件图片)        

   师:在这幅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知道的条件(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了5本笔记本)

   师:板书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师:知道了这些信息能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1:小华用去多少元?

生2:小明买1支笔记本多少元?

生3:小明和小华一共用去多少元?

生4:小华比小明多用多少元?)

┄┄┄┄┄

[ 评析 :通过学生的认真的观察并通过学生的思维分析,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次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我们就来解决“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并板书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生:用18÷3=6元算出一本的价格,再用5x6=30元就可以算出5本的价钱了。 

   师:现在我们要解决“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但是,有些同学的思路不怎么清晰,你能用我们先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先用其他方法进行整理吗?

   生;(通过课前学生预习交流的方法)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将信息进行整理。

反馈学生的整理方法。(注意选择简洁一些的方法)

生1:小明     □□□       18元    

小华     □□□□□    ?元

生2:小明:3本   18元     

         小华:5本   ?元

生3:画线段图(板书略)

   师:肯定(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并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整理信息的方法(策略)——列表整理

            板书: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 评析 :教师注意强调的是在板书时先画竖线表示一一对应,在画横线表示相互对应。以次来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学生知道如何列表,如何填表,也就是体验这种“策略”]

    强调:我们把小明的信息在第一行,让人一看就知道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花了18元;在第二行中,我们填上小华的信息,买了5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不知道,所以用“?”表示。(相互对应)

师:追问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这种策略)有什么好处?

生1:清楚、简洁

生2:使人一目了然,就可以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就能解答问题。

生3: ┄┄┄┄┄

[ 评析 :观察表格感知,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收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按一定的结构填写在表格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初步设想整理信息方法的基础上,知道学生将题目中的信息对应地填写在表格里。] 123

2、利用表格,解决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师:你能由表格中的数量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问题。

生: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18÷3=6元(表示单价)

5x6=30元(小华的总价)

     在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 评析 :学生明确了为什么列表,但列表的好处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地感觉“清晰、简洁”上,还要让学生利用表格,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感受解题思路。这里的设计要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列表是合理而有必要的]

3、运用列表整理,解决第二个问题。

①接着“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能买多少本?”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你能列表整理吗?

②师:自己会表格并注意表格应注意什么

生:(先画竖线表示一一对应,在画横线表示相互对应)。

③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

生:互动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说一说如何从条件和问题想的?

班级交流,并展示学生整理的表格强调方法,对学生汇的好的表格给予肯定,列式解答。

  生1: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生2:评价理解解答的过程。

生3:评价学生的书写,并检验。

生4:┄┄┄┄┄

[ 评析 :用足教材要求教师能揭示“知识背后的知识”,尽可能地突出学习才能的数学内涵,此处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数量关系的完整认识,清晰体会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巩固拓展,应用提高

1、接着,他们走到一个放着字典的桌子旁边。(出示课件)

师:看过图后,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来自己列表整理,并同桌讨论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表的,都注意到了哪些?并说说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学生活动)

生:展示自己绘制的表格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并汇报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都要先求什么?(先求一本字典的高度)再求什么?

2、接着,他们走到文体专柜前小华拿出一些钱问售货员:“我这些钱能买几个球?”,小军问“一个排球多少元?”小明问:“可以买几个篮球?”

师:从书中这幅图中你又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你觉得这道题中的哪一句话最重要?

生: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

师:请同学们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在小组内完成列表整理,并根据表格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问题。

生:师生互动,小组合作。

生:汇报交流

购买足球、篮球、排球情况统计表2007年10月25日

名称

单价

数量

足球

每个56元

6个

排球

每个 ?元

8个

篮球

每个48元

 ?个

[ 评析 :教师将完整的统计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初步感知统计表都有哪些组成,为后面的统计表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问题?集体纠正。

3、学以致用、运用“策略”

    师:通过大家自己能把三个相同数量绘在一个表格中,那么我们来吧小军、小华、小明、绘在一个表格中。

生:师生互动回顾刚才解决小明、小华和小明小军两题的解题过程,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你体会到什么?

师:你能把上面的两个表格合并起来吗?

生:同桌合作完成,并且展示。(板书略)

师:如果把方框去掉,再加上箭头,你还会填吗?

生出示:    3本 → 18元

           5本  →( )元

          ( )本 → 42元

观察:师: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本数与钱数对应,但每本价钱不变

      师:从上往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本数增加,付的钱数也增加

4、比较列表解决问题与例题的异同。

生1:表格中不仅可以填写条件与问题,

生2:可以全部填写条件。

[ 评析 :练习巩固一教材为基础,同时适当补充学生身边的问题,着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列表的策略。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不管具体的问题情境怎样变化,列表的方法都是必要的,从而加深理解“列表”是我们数学中常见的策略,灌输了数学思想。]

四、全课总结

1、这三个同学在文化用品店的问题大家给解决了,他们知道后肯定很高兴,非常感谢大家!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你有哪些收获呢?

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列表的方法和一些具体的策略。我相信同学们只要肯动脑筋、注意观察、注意思考,大家一定会提出更多更妙的策略!

本节课反思: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用列表的策略收集、整理信息并解决问题的。学生有这样的知识储备但是由于知识还没有形成,有的学生对以上的一些知识产生了一些兴趣,教师要打通学生的已有知识的关联,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学习新的本领。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对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实现教材价值的潜在因素,用活、活用教材。所以我将教材P65页例题采用了小明、小华、小军3人到商店购买学习用品全过程活动为主线这个现实情境呈现信息,在此基础上呈现问题,并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华用去多少元?”由于学生已有熟练地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知识经验,对于这个问题很难使学生产生整理的需求,因此教学时,我对例题增添了一个条件:“小明带了50元”一起呈现,从而学生感受到条件较多,信息比较复杂。这时,教师引导:“看来要解决问题我们先得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找找看,哪些是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列表整理,并解答。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使他们产生了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强烈欲望中,产生了寻找解题策略的需要,培养了策略意识。又提供了在其他柜台上的三摞字典的情境信息和问题:第一摞字典6本高168毫米,第二摞由15本这样的字典摞在一起高多少毫米,第三摞高504毫米,有多少本字典?同时还提供一张表格。由于第一摞有6本题中没有直接告知,是要学生通过数一数从情景图上获知,而第三摞的本数也清晰可数。这就干扰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违背了教材的意图。因此,教学中我将第二三摞字典藏起来,只露一个角,这样,使这一习题转化为适应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练习内容,使学生不但学会运用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又一次增强策略意识,获得成功学习体验。 123

本节课总评: 应用题的教学,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难点,而这节课的确能上的很新,很扎实。

  1、老师一上课,给我的感受是富有激情,语言精炼,抑扬顿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这一部分处理突出了一个“巧”字。在认识列表整理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先将情景图中的信息进行了文字整理,并板书到了黑板上,又将板书列成表格,顺理成章列出了表格,便于学生理解,这一点处理的很好。教师在将例一的两个表格合成一个表格时,也很巧妙,他打破了常规教学,把一道例题完全讲完,再进行巩固练习,而这节课他是认识例表整理后进行巩固练习,在返回到例题让学生独立去合并表格。

  3、教师能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教给了学生怎样列表——看表——用表,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他能创造性使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抓住了教学重点,过渡自然始终以到商店购买文具为主线展开练习。教师很善于表扬学生,评价语言丰富多样,学生乐于接受,正因为这样学生非常乐于回答问题,很多学生跃跃欲试,看到学生学的这么有趣。我感到惭愧,我在课堂上很少使用评价语。

  4、在解答应用题时,分析数量关系很重要,这节课教师在分析解题思路时,能抓住单价、数量、总价这一关系式。还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两种方法,从以知条件入手,和以解决问题入手。课堂上,知识的衔接环环相扣,自然流畅,没有脱离的现象,我想这就是老师的策略。给我的感觉是学生积极参与的面很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佩服这位教师的教学策略的同时,我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自愿去参与学习?去深入思考? 

     总之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在这一部分的教学给我们起了一个引领作用.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huxueketangshilu/9306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