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作文|《往事依依》教学设计3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能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斐然的文采
2、学习文中景物、人物的描写片段,体会其简洁生动的特点并模仿写作。
3、诗、词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三、教材学情分析
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学生们普遍怀有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深切怀念的情愫,这为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提供了极佳的情感切入口。本文词汇量大而丰富优美,诗句应用多达十多处,且多为耳熟能详者,易于使学生积累语言、拓展联想与想象。本文中的人物、景物描写简洁生动,易于学生模仿练习。因而,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语言内容上,都能发掘出使学生深入体味、拓展创造的切点。
四、 相关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本文的教学多用两教时,且教学内容多拘囿于课文本身,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所获并不丰富,兴趣反而见少。为改变这一“少慢差费”现象,我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我校“四自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自觉探究”、“自我创造”、“自由发展”等原则与手段,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实践、设置探究创造性练习贯穿于课堂,尝试用一教时来高效地完成课文的学习,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 。
五、 教学过程
本过程分四个板块进行。
板块一:结合实际,激情导入
1、“往事依依”、“依依往事”反复品读课题,结合童年经历体会“依依”一词的含义及本文的情感基调。(播映表现儿童生活的画片,如幼儿笑脸、学走路、游戏、读书、画画等)
2、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第一步阶梯,是萌发的第一枚春芽,她对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先生的童年也是如此。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于漪先生的《往事依依》。
板块二:整体感知,把握思情
让学生默读、思考、讨论:使作者“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往事及感受有哪些。(教师指导学生充分结合原文,提炼概括词句的方法,讨论评点后播映投影一)
板块三:细节探究,品读练习
(一)重点评点“看图画”的第二片段(播映画面)
指名一女生朗读,让学生景物描写中的妙词佳句,并作分析评点。(教师示例:如“烟波浩淼”表现了水面开阔、水汽蒸腾的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四字短语典雅凝练,富有想象空间等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西陵峡的画片,多用四字短语进行描述。(播映西陵峡画片)
教师再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景物顺序,努力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在艺术加工的基础上,对图画再做描述。(以图表形式播映具体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试着赋予景物一定的主题,并围绕之作第三次描述。
教师小结,出示投影二:例文
(二)评读“读诗歌”语段
学生高声诵读文中引用的描绘四季风物的诗句,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美之所在,教师出示投影三,匹配以表现四季景物的画面和欢快的音乐。
鼓励学生背读平时所积累的描述祖国风光、四季景物的诗句。
学生朗读本段中其他引用,提炼出表现色彩的词语,并补充其他的表现色彩的词语。
教师小结,鼓励学生积累词汇,勤背诗词,提高文学素养,丰富生活情趣。
(三)评读“听上课”语段
1、指导学生对两位老师的描写作比较,从而理解人物描写注重细节,笔法灵活,相映生姿,为主题服务。(经学生讨论,出示投影四)
2、口头小作文:难忘的瞬间
3、教师小结生动的细节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板块四:收束全文,课外延伸
1、学生跳读全文综述:作者童年时期的文学生活对她产生的有益影响,从而寻觅作者成长的源头。
2、例举地摊文学等不良读物对青少年的危害。
3、学生互相介绍读过的优秀文学作品。
4、学生反复朗读第六语段中“老师”的教导,并牢记之。
5、布置课后学习
① 片段练笔:“状哉,西陵峡”或“某某老师速写”
② 通过网络查找并阅读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相关评论
③ 结合朱光潜《谈读书》及下发的推荐书目,拟订初中三年的读书计划。
六、 教学评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由于影象、音响等感性材料的激发,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理解深入,感受深刻。贯穿于全程的讨论、练习,有趣而扎实;诗句背读、词句评点,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景物、人物描写的课堂课后练习,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人物的比较性阅读,加深了学生对写作材料与写作目的之间的相依关系的理解;课后练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附:相关投影
投影一: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图画——有身历其境之妙
读诗歌——领略祖国风物之美
听讲课——使我深受感动
聆教诲——使我铭刻在心
投影二: 《哉,西陵峡》例文(略)
投影三:
春: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 鲜花遍地,万紫千红
夏:绿树浓荫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 树木繁茂,石榴争艳
秋: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双洁白,月色皎洁。
冬: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白雪纷飞,寒梅飘香
投影四:
比较
不同
相同
人物
国文老师
代课老师
入情入理
充满爱国情怀
描写
动作
神态
内容
辛弃疾词
田汉诗
深受感动
激发了爱国热情
时代
古代
现代
影响
开始爱读辛弃疾词
对新文学更感兴趣
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投影五: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图画——有身历其境之妙——热爱自然
读诗歌——领略祖国风物之美——爱国爱美爱生活
听讲课——使我深受感动——爱课外阅读
聆教诲——使我铭刻在心——热爱文学
相关画片、音乐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moban/54656.html
-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作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案2详细阅读
一、教学设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教学本文,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宜采用导读式、启发式、表演、阅读归纳、辩论等手段。 二、...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2详细阅读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目标1 2 3难点:目标 4教法:整体...
-
动画片《美猴王》_(语文版)《美猴王》教学反思详细阅读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
-
古诗《陌上桑》|《陌上桑》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江西黄茅初中 龙永忠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全的表现手法;2、评议人物;3、背诵。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大意,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
-
古诗《陌上桑》_《陌上桑》教学设计2详细阅读
陌上桑汉乐府教学目的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2.难点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3详细阅读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4详细阅读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
[戏曲《空城计》](语文版)《空城计》教学设计4详细阅读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
-
《勇气》教案好老师_《勇气》教案5详细阅读
勇气狄斯尼执教者:肖永全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2 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略)(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