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余映潮】《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5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2017-08-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最后一课   

 

      教学重点:
      1、 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 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2、简介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4、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
      学生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
         出有关语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课后练习二:
      1、 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 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 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 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5)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5、板书设计 :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心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3、 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
       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形成板书: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沉思、悲愤
                                          心理       肖像、动作、语言
      3、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 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4、 解题: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5、 拓展阅读:
      (1) 导入  :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尤为强烈。中华民族也曾承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妨来看看当时所受的这种煎熬。我们来阅读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简介:
      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时都能体验到的由于入侵者的入侵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折磨。

      (3)比较《最后一课》与《四世同堂》片段:
            《最后一课》      《四世同堂》片段
      作家        都德(法国)          老舍(中国)
      背景         普法战争           抗日战争
       事件 阿尔萨斯沦陷后最后一堂法语课  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第一堂课
      中心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人物    师生(学生眼中看老师)     师生(老师眼中看学生)
      人称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描写
      方法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写作
      手法          烘托           烘托
      (烘托:通过环境描写、气氛渲染,多侧面表现主要人物、中心事件的一种写作手法。)
      6、布置作业 :
      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moban/54304.html

  •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作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案2

    一、教学设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教学本文,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宜采用导读式、启发式、表演、阅读归纳、辩论等手段。 二、...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2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目标1 2 3难点:目标 4教法:整体...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动画片《美猴王》_(语文版)《美猴王》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陌上桑》教学设计

    江西黄茅初中 龙永忠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全的表现手法;2、评议人物;3、背诵。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大意,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_《陌上桑》教学设计2

    陌上桑汉乐府教学目的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2.难点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4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戏曲《空城计》](语文版)《空城计》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勇气》教案好老师_《勇气》教案5

    勇气狄斯尼执教者:肖永全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2 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略)(二) 阅读...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