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第13课教案|七年级下第30课狼教案设计(新课标)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2017-07-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30狼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知识引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

1.知识导入  。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

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

3.认读课文。

(1)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参看注解,划出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小声默读一遍。

(2)学生发问。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4.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

第二遍:要求大体顺畅。

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

每一遍,教师均有讲评。

5.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教师给三五分钟让学生再默读识记,要求能大体复述故事情节。

6.复述课文。

找三个学生复述,每一次复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作出讲评。

第一次,找中间程度的学生,让他看着课文复述,实际上是对着课文口头翻译,大体译对即可。

第二次,找中间偏上学生,要求对着课文较为准确地翻译。

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学生,背着课文复述,要求不遗漏主要情节。

7.掌握生字词。

在这三次复述过程中,其他学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义的字词。教师随订正随理出掌握的主要词语。

拟挑出常用的、比较容易掌握的单音词,随讲随写黑板,让学生笔记,以便复习掌握。

常用字词: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止:有两讲——

上述的生字生词要入文作出准确解释,可让学生当堂翻译原句,不要只是单个记词义。

另有两个词用的是引申义,书上有注释,教师可略加提示,学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这两个词是: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布置作业 :

1.按照记叙的顺序,看看本文叙述的故事可分成几个部分,用一个词(或词组)给每个部分作出概括。

2.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

3.思考练习一。

4.做练习二、三,答案做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顺序、掌握结构。

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学步骤 :

本课时不单独检查作业 ,将此过程溶入教学的相应环节中。

1.串讲课文并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照自然段的顺序来串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完整地叙述这个故事的。

教师串讲,遇到上节课列出的重点词语可提问学生,归纳时也先提问,后订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3)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潮,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潮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潮,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潮的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4)文章还有第5段。

先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 2,让学生念自己的译文,教师订正并讲评。

这最后一段如果也用两个字概括,与上面组词形式相同,应是“狼”呢?

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6)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议论。

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包括串讲、理顺序、明结构。每一个进程均有板书,随讲随写。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必过早表明倾向。

统一认识如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提问,给予某种暗示。

(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结论:应是后者。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3)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勇敢为条件的。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这一归纳不应是唯一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概括。

(4)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这点,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必深究。

3.词语与练习。

订正练习二、三。

练习二:

1、2、3句各是前三个段的尾句,写的是狼的贪婪凶残;

4、5、6句集中在第4段,写的是狼的阴险狡诈。

练习三:

此题放在第二册较难,不必要求具体确切掌握。可大体讲明:

这六个“其”都是代词。

现代汉语代词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代什么要看上下文。这里主要看上文,即从上文中去寻找相应的人或事物。1句中,代狼;2句中,代麦场;3句中,代柴草堆;4句中,代柴草堆;5句中,代屠户;6句中,代狼。

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moban/53887.html

  •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作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案2

    一、教学设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教学本文,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宜采用导读式、启发式、表演、阅读归纳、辩论等手段。 二、...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2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目标1 2 3难点:目标 4教法:整体...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动画片《美猴王》_(语文版)《美猴王》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陌上桑》教学设计

    江西黄茅初中 龙永忠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全的表现手法;2、评议人物;3、背诵。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大意,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_《陌上桑》教学设计2

    陌上桑汉乐府教学目的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2.难点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4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戏曲《空城计》](语文版)《空城计》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勇气》教案好老师_《勇气》教案5

    勇气狄斯尼执教者:肖永全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2 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略)(二) 阅读...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