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2017-07-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东庐中学七年级(上)语文讲学稿

 

再走一步    课型:新授       时间:2003/9/4

审核:初一语文组

1.学会复述故事,了解记叙文的有关知识,并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多种阅读方式,感知文章内容与主旨,并从中获取有益的人生启示。

3.展开多角度阅读,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的能力。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3

学习安排:两课时

学习指导:本文是篇叙议结合的文章,宜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等方面去把握文章的故事,并结合议论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另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章提倡多角度阅读,同学们可以从父亲、“我”、“杰利”等角度去想一想他们的做法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读一读,写一写,掌握下列词语。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音,并把整个词语读几遍。

迂(  )回           啜(  )泣             纳罕(   )  

瘦骨嶙峋(  )(  )                     头晕目眩(   )         

(2)用楷书把下列的词语工整,规范的写一遍,力求美观。

训诫       耸立        迂回          凝视        纳罕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3)结合文下注释或查字典,弄清上述词语的意思,并至少选择其中五个来造句或写段话。

 

 

2.认真阅读课文,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把“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叙述出来。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正确无误。同时想一想,作者想通过这次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1)默读要求:提高速度、把握要点、五分钟左右完成。

   (2)复述要抓住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求表述连贯。

   (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的内容。

 

 

3.朗读训练,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4.探究文章主旨。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走一走,再走一走”是什么意思?

 

 

 

(2)当“我”畏惧、不敢下崖的时候,父亲鼓励“我”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3)作者在这次难忘的经历后,有什么深刻的感悟?这当中有什么生活哲理?

 

 

 

5.多角度阅读。

提示: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主旨外,还可以多角度阅读,这样读就不至于往一个方向去想,能读的有创意,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如何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请从父亲、“我”、“杰利”、“四个孩子”,某一情节,某一句话等方面各摆出一个问题,思考并合作解答。

示例:

①.石架约七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的多、简单的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

      

 

②.在父亲的指导、鼓励下,“我”终于成功的脱离了“险境”,这给你什么启发呢?

        

 

③.请结合文章内容评价一下“杰利”和其他“四个孩子”。

       

 

④.为什么五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吓的要死呢?

        

 

⑤.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我要到达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⑥.赏读课文:

选择文中最喜欢、最欣赏的一段或几处文字,多读几遍,想一想,悟一悟。

 

三.巩固·练习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

2.在下列的情境中,你将如何做呢?请大胆的说出来。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3.读一读自读课本《翻过那座山》的第二课《诗两首》,想一想作者的人生感悟对你有什么启发?还可以选择诗中的一些经典句记一记。

 

 

4.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请写一个片段或一篇短文,要叙议结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moban/53751.html

  •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作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案2

    一、教学设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教学本文,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宜采用导读式、启发式、表演、阅读归纳、辩论等手段。 二、...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2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目标1 2 3难点:目标 4教法:整体...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动画片《美猴王》_(语文版)《美猴王》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陌上桑》教学设计

    江西黄茅初中 龙永忠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全的表现手法;2、评议人物;3、背诵。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大意,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_《陌上桑》教学设计2

    陌上桑汉乐府教学目的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2.难点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4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戏曲《空城计》](语文版)《空城计》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勇气》教案好老师_《勇气》教案5

    勇气狄斯尼执教者:肖永全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2 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略)(二) 阅读...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