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导学案|三个太阳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2017-07-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三个太阳
【学习目标】
1.体会民族的胆识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2.了解通讯的选材和构思。
3.学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1.了解通讯的选材和构思。
2.学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法指导】这篇课文文字不深,可读性较强,可采用“读书释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点拨,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结合文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亘(   )古   步lǚ(    )    呕心lì(   )血    kǎi(   )甲
吞噬(   )  伫立(   )   蹙(   )眉        粗犷(   )    
俯kàn(   )    舷(   )窗   蹒跚(   )(   )    蓦(   )地(   )
翩跹(   )(   )      
2.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南极的了解。
                                                                       
3.本文的体裁是通讯,请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通讯。
                                                                       
4.有的词语有几个义项,请根据文中语境写出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你的心地太善良了。                                       
(2)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混沌一片。           
5.熟读本文后,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12345

二、课堂助学
 1.导入新课。

2.预习检查。
3.感知课文:
浏览全文,找出并概括女画家主要经历的事情,从而你会发现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4.研读课文:
(1)结合课文谈谈从女画家和其他“南极人”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南极精神?作者以“三个太阳”为题有怎样的用意?
(2)文中有一些表现时间、人物活动次数的量词,体会其作用。
(3)在表现人物个性以及人物内心感受时作者的语言有怎样的特色,请举例分析。
5.发散思维:女画家的壁画上,画出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对这三个太阳的含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发挥你的想象向同学们说说你的看法。
三、巩固练习
阅读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夜里,整理完好几张速写,刚躺下,便听见窗外传来一阵阵狂风的呼啸声,不一会儿,呼啸声仿佛变成千万只野兽在怒吼。“来暴风雪了!”她的脑子闪过这个念头,往窗外一看,只见值夜班的同志还在紧张卸货,她从床上跳下,猛地扑向门外。
②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混沌一片。他们抬着器材、建筑材料,穿梭似的飞跑着……
③暴虐的狂风像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乔治岛撕碎、吞噬。
④他们已结合成一个坚实的整体,用自己的身躯,用自己的毅力,与死神搏斗……
⑤风暴过去了。
⑥她觉得如同经历了一场战争,内衣被汗水湿透了,而外衣却冻得像坚硬的铠甲。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她望着夜空,夜空已变得像原来那样明净。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我像这颗星吗?她在心里问自己,跨越1.7万千米的距离,一个女人,硬是闯进了这块本该属于男子汉的领地……
⑦蓝莹莹的星也在望着她。
1.请你认真阅读第①段,思考并回答“呼啸声仿佛变成千万只野兽在怒吼”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⑤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对描写人物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蓝莹莹的星也在望着她。”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课文中写到女画家用自己的目光观察“南极人”——中国科考队成员时,有这样一句话:“这些‘南极人’,这些身上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从选文看,“南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讯在写人叙事时,往往适当插入一定的生动形象的描写,结合本文,谈谈你对“通讯”这一特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
1.复述课文。
2.本文体裁是什么?叙事线索是什么?
                                                                             12345
3.女画家经过百般要求,克服困难争取到去南极的机会。那么女画家遇到了哪些困难?
                                                                          
4.文章用概括的笔墨,写了几个南极人的形象。文章为什么不更具体地写这些人物呢?
        

二、学习过程:
1.小组交流:
(1)踏上雪原,女画家看到了什么样的南极?为什么“迟迟不敢迈步”?
(提示:纯洁、宁静、可爱的南极。\不敢相信自己真到了南极。 )
(2)第44段描写南极雪原的文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提示:运用三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南极这个雪世界的奇异风光。)
(3)仔细阅读第24--27段对南极考察队员的描述,小组讨论、分析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4)文章为什么不更具体地写这些人物呢?
(5)探究南极精神。
2.全班交流,提出你还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
三、巩固延伸
不仅航天事业,一切科学事业都需要探索精神。探索者总是面对着未知的世界,每前进一小步都会增加一百倍的艰险,因此这种精神既是创造精神,开拓精神,也是冒险精神。一部科学史证明一条定理:为了开拓,必须冒险。生物学家达尔文并没有因为昆虫中毒而放弃对昆虫世界的考察,化学家诺贝尔也并没有因为炸药爆炸而中止自己的化学实验。俄国物理学家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曾打算利用在屋顶上竖铁杆的办法,把空中的雷电引下来仔细研究。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当他们两人攀上屋顶时,突然一道闪光掠过,利赫曼教授随之倒地。然而,罗蒙诺索夫在给利赫曼念完悼词之后,又继续开始冒着生命危险揭示雷电的奥秘。面对着这些无畏的探索者,我们怎么能不受到启迪和激励?
其实,又何止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同样需要探索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该成为全体科学工作者的座右铭。马克思主义便是在探索中诞生,在探索中前进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社会科学的成果一开始便要直接和社会见面,产生广泛的现实影响,作为探索者,自应抱高度负责的态度,既要有乘坐航天飞机的勇气,又要掌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而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则应积极为探索者创造条件,激励和振奋探索精神,并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探索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充满信心的标志。“挑战者”号爆炸了,美国的宇航局并没有因此关门,航天飞机仍会在万里苍穹中穿行。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不灭的。
(1)分别写出上边两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12345
                                                                          
(2)用课文中的句子阐述“探索精神”的内涵。
                                                                          
                                                                          
(3)第一段和第二段所举的例子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4)第一段所举的三个例子在表述上有什么不同?下边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
a.达尔文、诺贝尔、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这四个无畏的探索者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条定理:为了开拓,必须冒险。12345
b.“挑战者”号的爆炸使作者想到了达尔文、诺贝尔、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作者试图以他们的精神证明“挑战者”号的爆炸并非坏事。
c.达尔文、诺贝尔、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这三个例子从“中毒”到“爆炸”到“献身”,层层递进,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d.达尔文和诺贝尔这两个例证是略写的,详写的是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的事例,这一事例最能表现科学家的冒险和献身精神。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53293.html

  • 【《社戏》教案一等奖】第1课《社戏》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二)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三)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二、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渲染导入课前播放绍兴社戏的投影片,配上一段江南社戏的乐曲,教师简要解说。同学们,今天我将和你们共同进行一次文化之旅。作为本次行程的...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孙权劝学》七下册作业纸】《孙权劝学》七下2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 过程与方法(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3 情...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寓言诗一首】寓言诗两首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获得真知要深入海底,不能浮在表面。2、给加点的字注音。测量( ) 海鸥( ) 大锤( ) 传言( )大厦( ) 尘埃( ) 扇起( ) 喧嚣(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中华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华民族民间故事三则》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1 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后悔huǐ 避难nàn 徘徊huí 挣扎zhá b 割断gē 迁移qiān 宁肯nìng 作揖yīc 漆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文言文《推敲》]第29课《推敲》教案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1 8.31---9。6 《在山的那边》《生命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 6 2 9.7---9。13 《紫藤萝瀑布》《童趣》 6 3 9.14---9。27 综合性学习 6 第一单元测试4 9.21---9。27 《理想》《人生寓言》《短文两篇》 6...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爸的花儿落了分段|《爸的花儿落了》表格教案

    章节七下第一单元日期1、13主备人李文亚课时2课时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教学...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蔚蓝的王国读后感|24.蔚蓝的王国

    教学目标: 1.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体味想象的魅力;2.感悟作者美好的情怀,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在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的同时,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认识作者,展示梦想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人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七上语文《散步》知识点]《散步》人教七上0

    课题:散步(莫怀戚)设计:关堂所【教材分析】本文作者在写作契机中谈到: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习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社戏教案一等奖]社戏教案

    社戏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⒈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品中表达出的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⒉学习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⒊体会文章中描写景物的段落所表现出的诗情画意。【教学目标】⒈注音释义:注音: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ǜ d...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