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2

七年级语文教案 2017-07-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

 骆驼寻宝记

【重点难点】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3.尝试学习创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童话故事。
4.掌握续写的写作要领,学会续写作文。
 难点
1.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2.理解童话是幻想和现实巧妙结合的儿童文学样式。
3.童话中形象的塑造。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二、正音听读
    1.
    携()手嫉()妒对峙()
    踽踽()独行温馨()淙淙()
    潺潺()花团锦簇()
    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难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范读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
    三、朗读设疑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明确:有大象。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麻雀、斑鸠、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明确: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3.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
    基于上述构思,课文可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五、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
    1.浏览课文
    浏览要求与策略:
    ①浏览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画出描写骆驼的句子。
    ②思考:骆驼是以怎样的形象出场的?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
    2.讨论交流
    ①初登场时骆驼的形象
    明确:描写特点一瘸一拐高大
    身姿雄伟
    不大喊大叫谦虚
    只默默地走踏实
    “一瘸一拐”的形象并非完美,但这样写其实更能突出骆驼的高大,这说明骆驼是带伤上阵的。作者告诉我们,它去年冬天“为了送一位旅客”,“冻坏了一条腿”,这无疑增加了骆驼寻宝的困难。这里还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在鹦鹉的眼里,骆驼是“又傻又瘸的家伙”,不配和自己“一同去寻宝”。骆驼正是凭着这股执著的“傻劲”,瘸着腿,忍着痛,不顾路途遥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②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明确:作者着重写了骆驼通过“夹扁谷”时的艰辛:
    【这里可品析的点颇多,可通过小组讨论并交流补充的形式完成。】
    二、研读比较
    1.为什么骆驼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呢?请学生齐声诵读第11段“这是一头身姿雄伟的骆驼。……只是默默地走着。”
    明确:三个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忍饥耐渴”、负重致远的特点,也写出了他能克服重重困难的原因,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骆驼的赞颂之情。
    2.其他动物在寻宝的路上表现如何?为什么有这些表现?
    明确:①“火烧火燎”地去寻宝,一路吵吵闹闹、一片混乱的样子。
    ②遇到困难,如黑熊。
    ③生性好斗的金钱豹和大灰狼。
    (动物的这些表现源于他们寻宝的动机,可以说它们是各怀私心走上寻宝之路的。这些描写都从反面有力地衬托了骆驼的形象。)
    三、朗读体悟
    朗读第14段,想象这段景物描写的画面,体悟历经磨难而今“柳暗花明”的胜利者的心情。
    四、领悟深意
    ◎思考:骆驼有没有找到宝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宝贝?
    明确:在骆驼眼里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贝,因为这些植物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骆驼寻宝的动机比其他动物崇高许多,作者这样写立意十分明显,即通过骆驼的举动来告诉读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宝贝。
    五、提高升华
    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讨论:怎样对待财富?如何
    获取财富?(允许同学畅所欲言,鼓励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观念和合作“双赢”的现代观念,都是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六、总结活动
    1.活动方式
    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学会总结。
    ①主题方面:通过骆驼寻宝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技巧方面: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2.规范结论
    主题:描写了一个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骆驼的形象,颂扬了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突出的写作技巧:衬托手法。

10、地毯下的尘土

一、总体构思
这篇课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象,题目的设计很有深意,耐人寻味,在教学中要通过对题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的内容富有教育意义,课文通过米妮出去找工作的故事,刻画了一个诚实、善良、勤劳、懂礼貌、乐于助人的小姑娘的形象,学习时要结合对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让学生讨论该怎样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本文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非常独到细致,要在教学中通过朗读来认真品味、理解,弄清楚这些描写的作用及好处,并在作文中学会运用这些写法。
二、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见解。对于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要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来概括,尽量避免用简单的词汇来给主人公的性格下定论。对于主人公的美德,可以要求学生联想读过的其它文章,思考哪些人物具有和本文主人公相类似的性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辅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是否尝试过在假期出去找一份工作来为自己挣点零花钱呢?可能有很多同学有这个想法,只不过还没有付诸实践;也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有过在假期卖报纸、冰棒、鲜花的经历了,可是大部分同学可能都还不需要自己出去挣钱来补贴家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大家会认识一位懂事的小姑娘,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出去找工作的。
(二)字词积累
勉强  葱茏  眷顾  真挚  津津有味
以上词语,要求学生注音,并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再分别另造一个句子。因为词语不多,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在课堂上完成。
(三)诵读课文
本文语言活泼生动,充满丰富的想象,诵读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前四段,做好感情的铺垫。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其余部分,可以让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女生扮演米妮的角色,一部分同学齐读小矮人的话,其余同学读课文的叙述部分。
3、诵读的同时思考问题:
小姑娘米妮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中?课文开始为什么不直接写她出去找工作,而是从她的身世写起呢?
诵读结束后,学生进行讨论,
明确:米妮的家庭很贫困,“一家人勉强吃饱穿暖”,可是家里的气氛却十分温馨、和睦,母亲勤劳能干,女儿也很懂事勤快,“在这两个幸福的孩子看来,都充满了欢乐。”这些内容看起来无关紧要,却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了重要的铺垫,因为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想到,米妮勤劳诚实的美德,应该只有在这样的家庭中才能形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四)思考和讨论
1、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主人公性格的有关语句,用铅笔画出来,并指出这些语句反映了主人公什么方面的性格,并指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明确:懂礼貌
①“她匆匆地赶过去,敲了敲小屋的门,没有人答应。她敲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人来应门。她想,这儿可能没有人住吧!她打开门,走了进去,决定就在这里过夜。”
——正面描写。先敲门,直到判断可能没有人住才进去,多么懂礼貌的孩子!
②“米妮看到了小矮人,就出来见他们。‘你们好,’她说,‘我是米妮.格雷,我出来找工作,因为我亲爱的妈妈病了。我是天刚黑时进来的,我——’”
——正面描写。见到房子的主人,先问好,再介绍自己,再说明进来的原因,很有教养。
③“所以她谢了谢他们,答应了下来,……”
——正面描写。答应帮小矮人工作后首先道谢,这里的描写虽然简短,但是不容忽视。
    勤快能干
①“她的两个女儿……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光鲜。”
——这是正面描写小米妮的勤快能干。
②“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她就开始整理房子。”
——正面描写。在家里就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稍事休息马上干活。
③“她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
——正面描写。做事情有条不紊,能干。
④“一进门,她就吃惊地缩回了脚,她看到了十二张小床,每张床上的被褥都是乱糟糟的,一张布满了灰尘的桌上乱七八糟地放着十二个盘子,房间的地上也非常脏,到处落满了灰尘,”“你刚来时我们的房子的样子有点惨,但现在你已把它收拾得清洁有敞亮。”
——房子里先前的脏乱和后来很清洁敞亮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突出了小米妮的能干。
⑤“第二天一早,……她做了一顿可口的早餐。小矮人们离开后,她打扫了房子,并补好了小矮人的衣服。晚上小矮人回家来了,他们发现炉子里的火烧得红红的,桌上一桌热气腾腾的晚饭正等着他们。”
——这段话,先从正面描写,再从侧面描写了小米妮的勤快和能干。
善良和乐于助人
“米妮心里也很高兴,她很喜欢这些善良的小矮人,希望能帮助他们。所以她谢了谢他们,答应了下来。”
——心理描写。不仅答应的很爽快,而且在这前后的行动中,确实可以看得出,小米妮是很尽职尽责的。
诚实认真
“‘地毯下的尘土!地毯下的尘土!’米妮心里的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扫帚,开始扫地毯下的尘土。”——心理描写。在激烈的心理矛盾之后,米妮选择了诚实,于是也收获了金币,这也许是她所有美德的回报吧。所以在那以后,她“总是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而且总是要擦地毯下的地板。”
(五)交流活动
1、请学生概括米妮的性格,说说米妮这个形象在现代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这一问题的讨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一些特点尤其是弱点,针对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娇骄二气、不够勤劳、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种种现象,进行深入讨论,应当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这些现象存在的巨大隐患,比如由于懒惰或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引发的身体素质下降、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2、联系自己读过的故事,想想有哪些故事的主人公和米妮一样具有令人难忘的美德。要求学生说出故事的名称、大致情节、人物的姓名,以及自己对这个故事和人物的认识。
这一话题的讨论最好让学生在课前有一定的准备,讨论时自由发言,不一定拘泥于课文中涉及到的美德,诸如关于勇敢、诚信、舍己为人等美德的故事都可以。讨论时老师可做适当点评,通过这一讨论可以让学生得到道德教育,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和交际能力。
 例如:
王尔德的《快乐王子》的故事:小王子生前不知道忧愁,死后被塑成雕像站立在广场上,亲眼目睹人民生活的苦难,善良的王子托小燕子把装饰在自己身上的珍珠、宝石、金片,全部送给了最需要帮助的贫苦的劳动人民。
安徒生的《海的女儿》的故事:大海深处,生活着无忧无虑的人鱼们,可是大海最小的女儿人鱼公主爱上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因此将自己的声音送给女巫,乞求女巫帮助自己变成人形,以来到自己心爱的人的身边。可是女巫告诉她,一旦王子娶了其他的女人,她就将永远变成泡沫。人鱼公主为了爱情,毅然接受了女巫的条件,将自己的尾巴,变成了两条光洁修长的腿。可是,失去了声音的她却无法向自己心爱的人倾诉爱情,终于有一天,王子娶了另外的新娘。新婚之夜,人鱼公主的姐姐们给了她一把刀,只要她杀死王子和他的新娘,自己就可以变回人鱼的模样,回到大海里继续无忧无虑的生活。人鱼公主并没有这样做,她不忍心看着自己心爱的人死去,宁可让自己一个人痛苦,于是在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她变成了泡沫。但是,由于她的善良、真诚,上帝使她的灵魂得到了永生。
3、朗读从“不久,小矮人们回家来了”到“就像月亮一样圆润、闪亮!”这几段文字。
讨论:
a、这几段文字集中写了小米妮的心理矛盾,“虽然当时没有人知道,但自己心里却很不安。”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愿意把它说出来吗?
这一节讨论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做引导,要求学生说出真实感受,有很多学生可能有这方面的经历,比如踢足球砸破了别人的玻璃窗,自己一直没有主动认错;弄丢了朋友的东西,朋友却不知道等等,通过这一节的讨论,要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坦诚地说出自己的错误求得朋友的谅解,比忍受内心的自责要痛快得多。
b、这一节的内容和故事的题目有着紧密的联系,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并自己为课文拟一个新的标题。
明确:这几段文字是故事的关键,本文虽然写了小主人公很多美德,但作者着力刻画的还是“诚实”这一主题,而且通过小米妮打扫地毯下面的尘土获得金币这一情节,告诉读者“只要认认真真去工作,就回得到好的回报”这一道理。用 “地毯下的尘土”做标题,因为它是揭示文章主题的主要内容。至于学生自己为本文设计的标题,只要能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合情合理即可。
(六)小结
本文的学习我们通过分析小主人公的形象,学到了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的方法,尤其是本文的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并把它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写作中去。同时,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主人公身上发现许多美德,而这些,也许正好是我们所欠缺的。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描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以上的描写手段(语言、行动、肖像、细节等描写),突出其主要性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11、*巨人和孩子
教法探讨
      1.自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积累词语。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4。快乐学习。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有创意的阅读,快乐的学习。
  2.通过片断练习,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获得情感体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难点: 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快乐学习教学流程设计
  (一)投影名言导入新课: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着,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兼爱中》)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地毯下的尘土》。米妮是个勤劳诚实 善良的女孩。这种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感受得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巨人和孩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 德又是怎样来诠释爱心的。
  (二)自主获取知识并交流
(1)王尔德其人:(1854---1900)。英国作家,诗人。惟美主义代表人物,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           其作 :       童话《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等。
(2)阅读感悟(分小组讨论问题,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讨论后列出课文结构提纲。(四人学习小组)
答案:写结构提纲,参考如下:
  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 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
  第三部分(1l~22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三)质疑,导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1) 巨人有哪些言行表明了他的私心?
答案:可从原文第5和10段来回答
                                                                                              (2) 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答案: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 有春天。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美好的春天。
(3) 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答案:巨人看到了是孩子们的到来使花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终于明白了由于自私而带来的恶果。特别是那个爬不上树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树之后鲜花怒放,鸟儿歌唱。小男孩的亲吻使他深受感动。他由此而觉悟,变得充满爱心。
(4)巨人的真诚,彻底改过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游戏场所" 。
      “孩子们,这是你们的花园了”。
      “巨人悄悄来到了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
      “巨人提起斧头,把围墙砍倒了。
(5)说说下面的人或物的象征意义。
a 小男孩 :        答案: (指最后一个没有受到爱与关怀的人,或指特别需要关爱的人。)
b 孩子、花鸟 ,春天 :       (爱心的象征和化身。)
c 围墙:                 (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自我封闭或自私冷漠的象征。)
d 风 雪 冰 雹:          (象征人的自私冷酷。)
 (四)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达成共识,班级交流。
(1) 本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
答案: * 巨人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
       * 一个巨人与花园,孩子
       * 一群孩子使巨人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
       * 巨人禁止孩子在花园玩耍,花园从此没有了春天、夏天、秋天,只有严冬。孩子们进入花园,春天就  不邀而至了。
 (2) 巨人由______而变得_________,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与缺点。
 (3) 孩子天真活泼,是____________的象征。          
答案:(2)自私  真诚而富有爱心
      (3) 快乐与活力
(四)拓展训练
仿句练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______  ,_______。答案:(沙漠是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______,________。      (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     (久旱的甘霖,使心田孤寂的人感受真情的滋润。)
本课小结: 同学们,请记住:在生活中因为有了爱,世界才如此美好。自私是一切过失和不幸的源泉。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向你身边的人奉献出你的爱心。
(五)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下课。
  板书设计参考  
    巨人和孩子
    王尔德   
    爱------春天
    自私------寒冬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活动:
(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有感情地朗读,并简单谈淡喜欢的理由。
(1) 师:  本文语言生动 形象 准确,请同学们找出来,加以分析。
      生:a  第2段,花园长满了。。。。。青草用“绿茸茸的”;桃花用“粉扑扑的团团”;果实用“累累的”用叠音词来表达一种欢快喜爱之情。
      师:  生动形象的语言离不开准确的动词 形容词,离不开拟之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请同学们找出来,分析分析。
      生:b  第8段,“小鸟无心歌唱”    (唱)
                  “树儿也忘了开花”     ( 忘)
                  “一朵花儿从草丛探出头来”         (探)
                  “把头缩回去”           (缩)
                  “霜和雪乐不可支”         (乐)
                  “雪用白色斗蓬把草地盖得严严实实”       ( 盖)
                  “霜让树披上夹衣”      ( 披)
                  “唤来北风和他们同住”      ( 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北风应邀而至”      ( 至)
                  “他穿一件皮大衣”   ( 穿)
                  “把冰雪叫来”       ( 叫)
                  “冰雹不停敲打着城堡的屋顶” (  敲打)
                  “被砸得七零八落的石板上”   ( 砸)
                  “围着花园一圈接一圈地猛跑”   ( 跑)
这些动词把所描写的景物人格化,动词用得准确而传神,写得生动形象。
    生:c  第13段,树“欣喜若狂”;鸟“翩翻起舞”兴奋欢唱着;花朵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这些用词很形象。写出了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用拟人手法描绘春天动植物的神态。
    生:d  表现巨人的自私,用了“粗声粗气地吼叫”。写巨人改变态度后到花园去,用的是“轻轻地走下楼去,悄悄地打开前门”。当巨人再次看到小孩时,用了“激动”“奔”“急匆匆”来表现他的急切心情。
    生:e  写花园美丽和花朵之多,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多得象天上的星星”。另有一个比喻是在巨人转变之后,认为“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这些比喻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师:  通过以上大家交流分析,请同学们整理一下,说说本文语言生动传神的原因是什么?
    生:  形容词 动词的准确运用。拟人 比喻修辞手法的正确使用。      
(二)点拨探究
师:a  把“房上的石板瓦片被砸得七零八落,然后又围着花园一圈接一圈地猛跑起来”句中的“猛跑”改成“走”行不行?
       (不行,改成走就表现不出风夹着冰雹的来势凶猛)

     b "花朵也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把“纷纷”改为“一齐”好不好?
        (不好,改用一齐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因为花朵是一朵一朵开放的,而不是同时开放的。)
    c    若把题目改为“男人和小孩”效果会一样吗?
         (不一样,题目用巨人而不用男人,在于强调像巨人这样强大的人也离不开“爱”。强调主题)
(三)拓展训练
(1)  课文中的小男孩为什么要走呢?他去哪了?作者为什么要让他走呢?谈谈你的看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2)  巨人为什么“特别”想念那个小男孩?假如有朝一日,小男孩又来到了巨人的花园,会发生怎样动人的一幕,请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一个片断。
bsp;     “雪用白色斗蓬把草地盖得严严实实”       ( 盖)
                  “霜让树披上夹衣”      ( 披)
                  “唤来北风和他们同住”      ( 唤)
                  “北风应邀而至”      ( 至)
                  “他穿一件皮大衣”   ( 穿)
                  “把冰雪叫来”       ( 叫)
                  “冰雹不停敲打着城堡的屋顶” (  敲打)
                  “被砸得七零八落的石板上”   ( 砸)
                  “围着花园一圈接一圈地猛跑”   ( 跑)
这些动词把所描写的景物人格化,动词用得准确而传神,写得生动形象。

    生:c  第13段,树“欣喜若狂”;鸟“翩翻起舞”兴奋欢唱着;花朵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这些用词很形象。写出了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用拟人手法描绘春天动植物的神态。

    生:d  表现巨人的自私,用了“粗声粗气地吼叫”。写巨人改变态度后到花园去,用的是“轻轻地走下楼去,悄悄地打开前门”。当巨人再次看到小孩时,用了“激动”“奔”“急匆匆”来表现他的急切心情。
    生:e  写花园美丽和花朵之多,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多得象天上的星星”。另有一个比喻是在巨人转变之后,认为“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这些比喻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师:  通过以上大家交流分析,请同学们整理一下,说说本文语言生动传神的原因是什么?
    生:  形容词 动词的准确运用。拟人 比喻修辞手法的正确使用。      
(二)点拨探究
师:a  把“房上的石板瓦片被砸得七零八落,然后又围着花园一圈接一圈地猛跑起来”句中的“猛跑”改成“走”行不行?
       (不行,改成走就表现不出风夹着冰雹的来势凶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b "花朵也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把“纷纷”改为“一齐”好不好?
        (不好,改用一齐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因为花朵是一朵一朵开放的,而不是同时开放的。)
    c    若把题目改为“男人和小孩”效果会一样吗?
         (不一样,题目用巨人而不用男人,在于强调像巨人这样强大的人也离不开“爱”。强调主题)
(三)拓展训练

(1)  课文中的小男孩为什么要走呢?他去哪了?作者为什么要让他走呢?谈谈你的看法。
(2)  巨人为什么“特别”想念那个小男孩?假如有朝一日,小男孩又来到了巨人的花园,会发生怎样动人的一幕,请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一个片断。
 
12、*蟋蟀在时报广场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复述课文,积累语言。
  2.理解文中形象的含义。
  3.通过片断练习,培养学生想像力,提高写作水平。
  ◆过程和方法
  在阅读、思考、发言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精神;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夺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到:真挚的友谊能帮助人战胜生活中的种种苦难,驱散心灵上的乌云,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学习童话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何设计曲折动人的情节。
每难点1.借这篇童话来了解美国风情。2.理解切斯特成功后却要回乡的原因。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相关联系。促进思维。
教学准备
晦教师准备准备几幅纽约街头的图片及相关课件,录音带等。◆学生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谈话导    1.谈话、交流2.梳理课文情节    2.复述课文3.分析主人公形象    3.分析、归纳、发言
一、谈话导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请同学们谈谈你在课前查阅资料所
  了解到的关于美国的风土人情。
2.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以“你对美国知
  多少”为话题交流旧知。
3.投影《蟋蟀奇遇记》一书封面图片。
  导人:有一天,一只蟋蟀意外地来到
  了纽约,从此改变了它的生活和命
  运,它会有一段怎样的经历呢?它
  会适应纽约的生活吗? 1.交流课前阅读获取的信息。
 
2.学生交流时尽量围绕“流浪汉”、“流
  浪歌手”、“美国贫民”几个关键词。
3.看图片,直观地了解作者及作品,唤
  起阅读热情,从探究蟋蟀的命运人
  手进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识记:
  塞尔登,美国儿童文学作家)
 
二、梳理课文情节(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自由朗读课文后,指导同学们
以蟋蟀的口气(第一人称),按
顺叙的顺序来叙述这只蟋蟀
的遭遇。
 
  朗读课文,并思考讨论如何将第三人称改成第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人称,如何按顺叙来复述课文。
采用小组复述的方法,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补充。
使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
参考提纲:“我”在乡下的生活、“我”是怎样来到
纽约的、“我”在纽约的主要经历(结识朋友——
啃破钞票——意外失火——演唱成功)
 
三、分析主人公形象(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谈话:美国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是富有、
  文明、强大的代名词。这种认识是片
  面的。在美国生活着一大批贫民、流
  浪汉,文中的老鼠塔克和猫儿哈里就
  是城市流浪汉的缩影。蟋蟀切斯特是
  进入城市后发展的乡村流浪歌手的象
  征。小学生马里奥一家是城市贫民的
  代表。这篇童话热情歌颂了下层社会
  人与人之间种种美好的品德。
2.这几个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请同
  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谈谈你最喜
  欢他们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指导:评价,要结合课文情节,不能
  架空分析。
 
  1.听老师讲述,摘记要点。
2.朗读、讨论、分析、归纳。
  要点:切斯特勇于承担责任,依恋故
  土,富有才华。塔克和哈里助人为
  乐,特别是塔克慷慨大方。马里奥重
  友情,勤劳。马里奥妈妈虽一开始对
  切斯特不太友好,可那也是生活所
  迫,令人同情。梅德利先生既是伯
  乐,又是个热情的宣传员。
 
3.提问:作者要借助这几个形象,表达
  什么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各抒己
  见)
 
 
 
 
4.组织同学们交流积累的有关友谊的
  名言。并说明哪句能借过来描述作
  者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每人说
  出一条关于朋友的名言) 3。回答问题。
  如:友谊助人渡难关,真情促人获成
  功。一个乡下的蟋蟀偶然问来到了
  繁华的大城市,一切都是那么陌生,
  生活没有着落。是马里奥收留了
  他,使它不再寂寞。在切斯特因咬
  坏美钞而遭到禁闭时,塔克解囊相
  助。他的成功更是完全来自真情。
4.交流名言。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路遥
  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
 
    四、本课小结
    一个乡下的蟋蟀偶然间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生活没有着落,是马里奥收留了切斯特,使他有了安身之所,是塔克和哈里使切斯特不再寂寞,在切斯特因咬坏美钞而遭禁闭时,是塔克解囊相助使他重获自由。一个一无所有的乡下“人”,想要在大都市里生存下来已属不易,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更是谈何容易!可是来自乡下的切斯特却成功了。他的成功完全来自真情。写蟋蟀成功,作者【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请同学们抄写下来,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参考
    蟋蟀在时报广场
    塞尔登’
    结识朋友——啃破钞票——意外失火——演唱成功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组织一次主题阅读活动。
  活动内容:读余光中、鲁迅、黑塞•希门内斯等经典作家关于故乡的文字。体会游子的思乡情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活动步骤
  1.集中阅读材料。
  2.组织阅读讨论。
  3.总结阅读成果。   
教学探讨与反思
    如何把童话和生活区分开来,如何把童话中阐明的道理让学生有选择地接受是一个难点,这也是如何由浅人深地进行童话教学的一个关键。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辐射课外,理解课文    1.跳读课文,阅读辐射材料
    ,2.指导续写    2.续写练习   
一、深入理解(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歌曲《天堂》、《想家的时候》。
2.指导朗读,说说这首歌抒发了作者
  什么思想感情? 1.体会歌曲意境。
2.学生朗读歌词,体味,发言,交流(对
  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3.提问:你能说说蟋蟀为什么在成功
  后却并快乐吗?
 
4.师讲解:蟋蟀来自乡间,与乡间的草
  地等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虽然成功
  了,但是他并没有归属感,并没有融
  入这个城市。比如,许多民工虽然
  在城市中挣了不少的钱,但仍愿意
  有了积蓄之后回到故乡的土地上
  来,就是这个原因。 3.结合课文描写分析、发言。(在蟋蟀
  看来,荣誉虽好却使人疲劳,他失去
  了自由,他的演唱要受人安排)
4.可在老师讲解过程中与老师互动,举
  例子来阐释“边缘人”的心理。(西方
  现代文明固然能给人带来丰裕的物质
  享受,却是以牺牲人的心灵自由和个
  性完整为代价的,因此,对于那些心地
  纯朴、酷爱自由的人来说,他们更向往
  的是人类古老的乡土家园)
 
二、续写练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准备活动(讨论:假如蟋蟀回到了故
  乡,会和故乡的土拨鼠、野鸡、鸭子
  和兔子产生哪些新故事,他会思念
  在纽约结识的朋友吗?经历了都市
  的繁华、事业的成功,回乡后,它还
  能适应乡下的冷清与寂寞吗?)
 
 
2.说明续写注意事项:一要保持“人
  物”的性格和语言风格的一致;二是
  情节发展要符合原有故事的发展脉
  络;三是要有创造性,故事在原有的
  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3.巡视、指导。    . 1.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要发散开来,
  发言尽可能细致。答案力求多样
  化,不拘泥于一种。形成自由争鸣
  的场效应。(观点一:蟋蟀会后悔回
  到家乡。观点二:蟋蟀适应乡下宁
  静,自由的生活。观点三:短时间内
  它不会后悔,久而久之,会有悔意,
  但仍会在乡下生活下去。。
2.自读、理解、质疑。
 
 
 
 
3.做继写练习。 
   
 
  三、本课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在读、写两方面都得到了训练,请同学们将这个单元的四篇童话从形象塑造、情节设计、语言运用等方面做一总结。找出写童话的一般规律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四、板书设计参考
    蟋蟀在时报广场
    塞尔登
    友谊助人渡难关,真情促人获成功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积累名人名言“友谊篇”建立名言卡;并针对生活中朋友间的一些盲目的“义气”、“请客送礼”现象,进行“如何交往来加深友谊”的讨论,写成文段。
教学探讨与反思
  语文出版社所选课文特别重视多元文化的吸收,学生应通过本课的学习,举一反三,多阅读几篇多种风格的童话。   
  想像训练要一以贯之,所以本单元每篇课文都安排了片断训练。写作是语文课的重头戏,应该在每一节课安排适当的训练,天长日久,即见成效。

13、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2.通过自主辐射阅读《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
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的意象,感悟诗歌的意蕴。
  2.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难点
  .通过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突破   
  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品读、析读中通过文中象征意象来把握诗歌的内涵,分析诗句的表现力,从而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主要教学过程为启发方式展开问题——诱导思维进行讨论——积极发言探究互动——拓展文本创新阅读。
i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诗歌《我爱这土地》朗读带;辐射阅读材料《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朗读诗歌。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情境导入    1.激情激趣2.诱思导学    2.朗读感知3.析读意象    3.品味意境
一、情境导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课堂调查:
  (1)你喜欢读诗吗?
  (2)你喜欢读哪些诗?

2.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平时是怎
  样读诗的?
  根据调查结果,随机导入。如学生喜
  欢读诗,’那按学生读诗的方法进人学
  习。如读诗学生不多,那从这首诗开
  始,引导学生读诗、爱诗、写诗。
3.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我爱这
  土地》,作者艾青。(板书课题) 1.喜欢读诗的同学举手表示,并说
  一说自己喜欢的诗歌。如古体诗
  (唐诗、宋词)、现代诗(毛诗、舒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婷、席慕荣、汪国真……)
2.谈自己读诗方式。(说出大体方
  法即可)

   3.有感情地朗读诗题:“我爱这土
  地”。

二、诱思导学(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简介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
  的保姆》、《向太阳》、《归来的歌》等。
  早期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
  朴,调子深沉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
  望与憧憬。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
  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昂扬。后
  期作品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2.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吸收诗歌的主要信息,
  感知诗作的基本内容。
  请几位同学各抒已见,结合作者简
  介,提出朗诵的方法。这首诗的感
  情基调是怎样的?应该用怎样的语
  气、语调来朗诵这首诗? 1.认真交流倾听,筛选记忆重要信息。
  特别是有关作者诗作风格的信息。‘

2.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内容,把握
  朗读节奏、语气、语调。
  各抒已见,结合作者简介确定诗歌
  朗读激昂悲壮基调。
  几位同学分别朗诵,不断完善朗诵
  效果。

  (2)指导学生朗诵诗歌:请同学们根
  据讨论的节奏、语调、语气朗诵诗歌。

3.品味诗情。
  在朗诵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潜涌在这
  首诗文字之下的深沉的情怀。请概
  括说明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哪些诗句表现了这一情感?
  (要求学生必须用诗歌中的诗句来
  说明观点)   (2)这首诗格调昂扬,感情深沉。应
  该用激昂悲壮的语调读出昂扬、深沉
  的语气。朗诵,齐读诗歌i注意节奏、
  语气、语调。
3.品味诗句,概括诗人表达的思想感
  情。
  要点: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
  爱之情。(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

三、析读意象(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带着诗作所表达的情感朗读诗歌,
  解读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请学生把理解诗意过程中存有疑惑
  或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互相
  探讨理解。
3.由问题的探讨聚焦主要意象:土地、
  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了什么?诗人
  对这些意象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
  的思想感情?      (意象:就是渗透着作者情感与情思
  的事物)指导学生结合诗歌的时代
  背景理解几种意象的象征意义。-
4.齐读课文。 1.再读诗歌,大体理解诗歌的字面意
  思。
2.把理解中的问题提出来,.学生之间
  互相探讨解答。    。

3.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理解土地、河
  流、风、黎明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要点:土地象征着历经磨难而又充
  满希望的祖国;河流和风象征着中
  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
  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放区的象征。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朗诵了诗歌,感知了诗歌表达的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无限的热爱。同时理解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这几种意象的象征意义。让我    ●们完整地感知了诗意、诗情,理解了诗歌的创作动力。
  四、板书设计参考
  土地歌唱{河流  爱得深沉
    黎明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请用楷书抄写课文。
    2.诗歌创作的年代是1938年11月17日,当时中国处于什么时期?
    3.诗中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了什么?
    ◆个性练习设计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如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你会选用什么事物来表达情感?为什么?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探究主旨    1.赏析感悟2.拓展运用    2.读写结合
一、探究主旨(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赏析诗句。
  请学生再读诗歌,品味赏析富有表.
  现力的词句。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诗
  歌所表达的深层意蕴(从词语的表
  达效果分析,特别要结合时代背景
  解读)    :
  a.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
  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探究主旨:诗人为什么会有这么炽
  烈的为祖国而献身的爱国热情?请.
  读诗歌《给战斗者》(节选)和《假使
  我们不去战斗》,理解当时的时代特
  征,用诗中的诗句来解读诗人的爱
  国热情。
3.大声朗读《给战斗者》、《假使我们不
  去打仗》,感受诗歌所抒发的在抗日
  战争时期那种悲愤深沉的爱国激
  情。. 1.细细品读诗歌,以小组形式分析诗
  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抓住重点词
  句深入挖掘。分析要点:
  a.“嘶哑”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
  代氛围对诗人的影响所致,也是这
  位“悲哀诗人”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
  深情流露。
  b.“悲愤、激怒”都渲染了抗战时期
  的时代特点,表达了诗人缠绵而深
  沉的感情。
  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将死
  这种本属自然被动的结局,也写成
  了主动咱勺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现了
  诗人的献身精神,使诗的境界更为
  深邃博大。
  d.“眼里常含泪水”这一情状,托出
  了他那颗真挚的心。
2.从整首诗的意蕴来思考。结合补充
  资料,体会作者在当时背景下的爱
  国热情。

  3.酝酿感情,朗诵诗歌。

二、拓展运用(约  分钟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1.再读课文,品味揣摩诗歌巧妙的抒
  情方式。指导学生从诗的感情发展
  及以“鸟’i虚拟方面来思考问题。
  请几名学生发言谈自己对诗抒情方
  式的感悟,抓住要点引导学生分析。

   

2.诗情空间。
  指导学生以“假如我是……”开头。
  写一段诗,注意分节和分行,尽可能
  用一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3.速背课文。   
  指导学生寻找背诵思路,快速背诵
  课文。   
 1.朗读揣摩。  
  要点: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
  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
  鸟,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使
  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就诗的感
  情发展而言,前八句充分地积蓄感
  情,把涓涓细流汇聚到感情的水库
1.里。而最后两句便是感情的闸门轰
  然打开,洪流冲激而下。
2.展开想像与联想,以“假如我是
  ……”开头,写一段诗。要用意象创
  设意境,表情达意。

3.寻找背诵思路:全诗以“假如”领起,
  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进而续
  写歌唱的内容(生前),死后魂归大
  地,最后由鸟代之以诗人形象j诗
  意层层递进。

  三、本课小节
  本课我们主要从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探讨了诗人对祖国无限热爱的精神实质,阅读《给战斗者》、《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两首诗,更加深了我们对这种情感的认知与体验。   
  四、板书设计参考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匐匍地/活着/也是死呀!
假如……歌唱——|在斗争里,胜利/或者死……
                \战士底坟场/会比奴隶底国家/要温暖,要明亮。
本课总结
  诗歌作为抒情的艺术,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所以本课的教学应强化诵读——不同层面的诵读,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味揣摩诗句的表达效果,探讨诗歌独特的意象创设的意境氛围,理解诗人巧妙的抒情方式。阅读课外诗歌《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加深了对课本诗歌的思想内核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到诗歌的感染力。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这首诗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有很多作家写出脍炙人口的诗作,请同学们课外阅读一些这一时期的作品,认识学习诗歌中意象的使用与表达作用。
erun: yes">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探究主旨    1.赏析感悟2.拓展运用    2.读写结合
一、探究主旨(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赏析诗句。
  请学生再读诗歌,品味赏析富有表.
  现力的词句。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诗
  歌所表达的深层意蕴(从词语的表
  达效果分析,特别要结合时代背景
  解读)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a.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
  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探究主旨:诗人为什么会有这么炽
  烈的为祖国而献身的爱国热情?请.
  读诗歌《给战斗者》(节选)和《假使
  我们不去战斗》,理解当时的时代特
  征,用诗中的诗句来解读诗人的爱
  国热情。
3.大声朗读《给战斗者》、《假使我们不
  去打仗》,感受诗歌所抒发的在抗日
  战争时期那种悲愤深沉的爱国激
  情。. 1.细细品读诗歌,以小组形式分析诗
  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抓住重点词
  句深入挖掘。分析要点:
  a.“嘶哑”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
  代氛围对诗人的影响所致,也是这
  位“悲哀诗人”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
  深情流露。
  b.“悲愤、激怒”都渲染了抗战时期
  的时代特点,表达了诗人缠绵而深
  沉的感情。
  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将死
  这种本属自然被动的结局,也写成
  了主动咱勺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现了
  诗人的献身精神,使诗的境界更为
  深邃博大。
  d.“眼里常含泪水”这一情状,托出
  了他那颗真挚的心。
2.从整首诗的意蕴来思考。结合补充
  资料,体会作者在当时背景下的爱
  国热情。

  3.酝酿感情,朗诵诗歌。

二、拓展运用(约  分钟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再读课文,品味揣摩诗歌巧妙的抒
  情方式。指导学生从诗的感情发展
  及以“鸟’i虚拟方面来思考问题。
  请几名学生发言谈自己对诗抒情方
  式的感悟,抓住要点引导学生分析。

2.诗情空间。
  指导学生以“假如我是……”开头。
  写一段诗,注意分节和分行,尽可能
  用一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3.速背课文。   
  指导学生寻找背诵思路,快速背诵
  课文。   
 1.朗读揣摩。  
  要点: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
  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
  鸟,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使
  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就诗的感
  情发展而言,前八句充分地积蓄感
  情,把涓涓细流汇聚到感情的水库
1.里。而最后两句便是感情的闸门轰
  然打开,洪流冲激而下。
2.展开想像与联想,以“假如我是
  ……”开头,写一段诗。要用意象创
  设意境,表情达意。

3.寻找背诵思路:全诗以“假如”领起,
  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进而续
  写歌唱的内容(生前),死后魂归大
  地,最后由鸟代之以诗人形象j诗
  意层层递进。

  三、本课小节
  本课我们主要从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探讨了诗人对祖国无限热爱的精神实质,阅读《给战斗者》、《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两首诗,更加深了我们对这种情感的认知与体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四、板书设计参考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匐匍地/活着/也是死呀!
假如……歌唱——|在斗争里,胜利/或者死……
                \战士底坟场/会比奴隶底国家/要温暖,要明亮。
本课总结
  诗歌作为抒情的艺术,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所以本课的教学应强化诵读——不同层面的诵读,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味揣摩诗句的表达效果,探讨诗歌独特的意象创设的意境氛围,理解诗人巧妙的抒情方式。阅读课外诗歌《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加深了对课本诗歌的思想内核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到诗歌的感染力。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这首诗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有很多作家写出脍炙人口的诗作,请同学们课外阅读一些这一时期的作品,认识学习诗歌中意象的使用与表达作用。
 
14、乡愁(余光中)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角度:语言品味课。 
主要教学过程:朗读——品味——迁移。 
训练实施过程: 
一、导入 
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人。 
二、朗读 
1.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朗读指导。 
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深挚。 
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慕蓉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三、品味 
1.找出第一首《乡愁》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 美,美在 ”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有如下一些说法: 
①“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词美,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②“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③“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时间词美,美在它们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步步增强。 
⑤“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美,美在它们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 
⑥“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⑦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2.教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以及结构相似的小节富有节奏美,这些又都有整齐美。而量词“枚、张、方、湾”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3.用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慕蓉的《乡愁》。 
四、迁移 
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第二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 
请学生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学生写句举例: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诗人丰富的想像力。
  (二)能力训练点
  指导学生“炼字”。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1.感受诗中新生活的美。
  2.品味朴美、清新、明快的语言美。
  3.欣赏诗歌所表现的音乐美。
  二、学法引导
  适当联系时代背景,简要点拨,重点理解“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和诗人把声音比喻成“微风”“阳光”的意义和表达效果。在朗读中体味其中的美。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想像的诗句。
  2.难点:形象化的诗句。
  3.疑点:歌声“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对这种想像写法的理解。
  4.解决方法:多举例子。采用讨论,比较等方法,解决诗中的疑难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朗诵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根据诗歌的特点,本课的学生活动,主要采用朗读法。按个别、整体、部分、师生等形式,有感情朗读体会诗中的感情。
  阅读分析何其芳的《欢乐》(见后面参考材料)。
  七、教学步骤
  导语  何其芳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以绮丽、精致又略带感伤的诗风闻名于世,在诗艺上造诣很深。1938年他从四川去延安。这首诗写于1941年,那正是旧中国艰难的年代,但在延安,诗人生活在另一个新天地之中,他情不自禁地要歌唱,要为少男少女们祝福。
  (一)明确目标
  学习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勾画生字词。
  字  弦xián
  词
  忧伤:忧愁悲伤。
   
  潺潺:象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曚昽〈书〉日光不明。
   
  (包含后边的《欢乐》里的词)
  2.学生朗读、理解、领悟、品味。
  (1)提问:“少男少女”用现在的话,应当怎样说?作者为什么要为他们歌唱?
  “少男少女”就是现在所说的男女青年。这是从文言文沿袭而来的用法。在文言文中,“少年”,指的就是现在所说的青年。诗歌第一节,从“早晨”,“希望”等不同侧面,表达了对新生活、新世界的赞美与向往;而青年,正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创建着“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体现了“正在生长的力量”。因此,他要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2)提问:你从整体上如何理解评价感悟这首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
  (三)总结、扩展
  (1)提问:全诗四节,结构严谨,每节都写了什么?
  第一节写了歌唱的是什么。不难看出,“早晨”,“希望”等并非具体形象,而是观念性的名词。这样开始一节就给作者自己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出了一个难题,因为直白的手法较难获得艺术感染力。这个平淡的开篇预示着在第二节必须有妙笔加以转换。果然,在第二节中,出现了“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这样的佳句。这就使第一节中的所有观念,似乎都获得了形体,诗的意境也由此逐渐形成。第三节着眼于“飞”,使第二节更具有实感,诗人写出了两个漂亮的意象:“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何其芳是运用意象的能手,他在第三节这样写,就使得一、二节诗腾空而起化为微风,化为阳光,显得活泼而空灵。最后一节情绪一转,诗人又用一个绝妙的意象:“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使之与全诗起句的“歌唱”相呼应,并紧接着出现最后三行,构成了浑然一体的意境。
  (2)提问: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体是谁?
  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体是“我”。通过全诗,读者看到了诗人鲜明的形象,听到了他深情的歌喉,他是如此真诚,又是如此激动地在歌唱。诗人把他的一片赤忱之心捧给了我们。
  (3)提问:诗作者在锤炼词语上很下功夫,哪些词语用得好?
  第一节中写了歌唱的“早晨”是“希望”虽然不是具体形象,但却获得了很深的艺术感染力。第三节的“飞”字用得很妙,使第二节更具有实感。
  八、布置作业
  诗人不停地歌唱,他的歌声、快乐和思想还长上了翅膀,飞到四面八方。你能说说诗人这样写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吗?
  表达了对新生活、新世界的赞美与向往;而青年,正是祖国的未来,体现了“正在生长的力量”。诗人用“飞到四面八方”这形象化的词语,希望少男少女都和诗人一起,去赞美并迎接新的生活、新的世界。
  九、板书设计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飞到年轻人心中;使“我”也失掉忧伤变得年轻
 
诗人的歌声、快乐和思想长上了翅膀
希望少男少女和诗人一起,去赞美并迎接新生活新世界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53173.html

  • 【《社戏》教案一等奖】第1课《社戏》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二)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三)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二、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渲染导入课前播放绍兴社戏的投影片,配上一段江南社戏的乐曲,教师简要解说。同学们,今天我将和你们共同进行一次文化之旅。作为本次行程的...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孙权劝学》七下册作业纸】《孙权劝学》七下2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 过程与方法(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3 情...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寓言诗一首】寓言诗两首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获得真知要深入海底,不能浮在表面。2、给加点的字注音。测量( ) 海鸥( ) 大锤( ) 传言( )大厦( ) 尘埃( ) 扇起( ) 喧嚣(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中华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华民族民间故事三则》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1 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后悔huǐ 避难nàn 徘徊huí 挣扎zhá b 割断gē 迁移qiān 宁肯nìng 作揖yīc 漆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文言文《推敲》]第29课《推敲》教案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1 8.31---9。6 《在山的那边》《生命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 6 2 9.7---9。13 《紫藤萝瀑布》《童趣》 6 3 9.14---9。27 综合性学习 6 第一单元测试4 9.21---9。27 《理想》《人生寓言》《短文两篇》 6...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爸的花儿落了分段|《爸的花儿落了》表格教案

    章节七下第一单元日期1、13主备人李文亚课时2课时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教学...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蔚蓝的王国读后感|24.蔚蓝的王国

    教学目标: 1.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体味想象的魅力;2.感悟作者美好的情怀,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在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的同时,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认识作者,展示梦想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人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七上语文《散步》知识点]《散步》人教七上0

    课题:散步(莫怀戚)设计:关堂所【教材分析】本文作者在写作契机中谈到: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习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社戏教案一等奖]社戏教案

    社戏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⒈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品中表达出的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⒉学习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⒊体会文章中描写景物的段落所表现出的诗情画意。【教学目标】⒈注音释义:注音: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ǜ d...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