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伯捉鬼》!]《宋定伯捉鬼》教案3

七年级语文教案 2017-06-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入新课。 
今天学《宋定伯捉鬼》。“鬼”( ),是个象形字,有首有足。鬼字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语汇中,有褒义,也有贬义,而以贬义居多。有这样两个词,大家说说是什么意思:①鬼话(不可信的话);②见鬼(比喻离奇古怪)。这就说明,人们都认为鬼是不存在的。鬼既不存在,为什么要学“捉鬼”之文呢?我们要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 
(按:许慎以“鬼”在下方有“厶”而将此字阑入会意,这是学术问题,不宜讲给学生听。)  
二、补充介绍干宝《搜神记》和《宋定伯捉鬼》。 
内容见“教学内容和步骤a”。  
三、试读课文两遍。  
1.第一遍读前正音。  
诳(kuáng) 宛(yuān)市(地名中颇有异读者)  
漕 (cuǐ) 著(zhuó)肩上 咋咋(zézé)  
2.第二遍读后填写下表:  
现代词  文言词 现代语汇中的文言词  
遇、碰上 逢 旧友重逢 相逢  
欺骗 诳  欺诳 诳言惑众  
依次、轮流 递  递补 递增  
好 善 友善 善良  
了 全 一目了然  
惯 习 习以为常 习性  
捉、拿 执 执笔  
直 径  径自 径直  



注:教师可利用学生读课文时间画好表格,并填写“现代词”,一栏,其余两栏可让学生口答。“文言词”一栏据课文作答;“现代语中的文言词”一栏学生答不出时,教师可作解释。  


四、学生复述故事。  


复述时不许看书,避免学生搞机械的翻译。  


可以分段进行,一人说一段。先默读,后复述。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作创造性的复述。例如:第一段可据“夜行逢鬼”一句点染一下当时的氛围;第二段可加上人、鬼双方对话时的情态;第三段可以突出地渲染鬼的情急之态。复述完毕,教师可作适当的评点。  


五、整理对话中的常用语。  


内容和进行方式见“教学内容和步骤a”。  


六、读姜三莽的故事。  


故事无须复述,可用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理解的程度。  


拟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  


①姜三莽为什么要去寻鬼?(受宋定伯卖鬼得钱一事的影响,以为真的有鬼,可以“唾使变羊”,借以换取每天的酒肉钱。)  


②说说他寻鬼时的情形和结果。(“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佯醉寝以诱致之”;见磷火而“踊跃奔赴”。结果是,一个鬼也没发现。)  


③请注意“即素称有鬼以之处……亦寂然无睹”这句话,“素称有鬼”是什么意思?(许多人都在该地见过“鬼”。所以才“素称有鬼”。)为什么姜三莽有意寻“鬼”反而见不着呢?(众人畏鬼,因惊怖而生幻象;姜三莽不怕鬼,所以不会产生幻象。)  


④再看最后一句:“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这又说明了什么?(鬼根本不存在。)  


七、讨论课文内容。  


读姜三莽的故事其实是讨论课文思想内容的准备,因此这里可以先就前面的故事做一个小结,说明鬼是不存在的,既不存在,则宋定伯捉鬼一事纯属虚构。由此导入作者虚构这个故事的意图。  12


拟提出下列四个问题:  


①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什么特点?(带有喜剧意味,惹人发笑。)为什么能惹人发笑?(鬼被执而不得脱,无奈而变羊,变后更受唾,结果只能送上屠场,任人宰割。)这个可笑的结局是否含有严肃的意义?(说明鬼是可以制服的。)  


②宋定伯为什么能够制服鬼?(首先是不怕鬼,所以知道对方是鬼后,才敢自称是鬼——这跟《聊斋志异,青风传》中的耿去病面对厉鬼以墨涂脸相视,如出一辙。其次,他又善于消除鬼的怀疑,以“新鬼”自居来解释“身重”和渡河有声的现象,说明他很机智。最后,他早已想好制服鬼的计划,所以先问鬼“有何所畏忌”;将到宛市时,又“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落得后来的下场,是否也有自身的原因?(鬼曾两度怀疑定伯非鬼,但一听定伯解释就不再怀疑,说明它很轻信。没有觉察对方的意图,暴露鬼的弱点,说明它很愚蠢。)  


③作者这样来描写宋定伯和鬼的形象有什么用意?(说明鬼不仅不可怕,而且可欺、可捉、可卖,人只要勇敢机智就一定能战而胜之。)这样说是不是意味着作者也相信鬼的存在呢?(不能这样说,在迷信盛行的时代,因鬼道而设教的文章为数不少,这样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破除迷信的意义,本文对鬼极尽揶揄之能事,这种态度是可取的。)  


④如果采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该怎样解释这个故事?(“鬼”是坏人坏事的象征,要敢于跟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八、留作业:翻译《姜三莽的故事》,谈谈对作者评论的看法。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52388.html

  • 【《社戏》教案一等奖】第1课《社戏》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二)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三)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二、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渲染导入课前播放绍兴社戏的投影片,配上一段江南社戏的乐曲,教师简要解说。同学们,今天我将和你们共同进行一次文化之旅。作为本次行程的...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孙权劝学》七下册作业纸】《孙权劝学》七下2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 过程与方法(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3 情...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寓言诗一首】寓言诗两首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获得真知要深入海底,不能浮在表面。2、给加点的字注音。测量( ) 海鸥( ) 大锤( ) 传言( )大厦( ) 尘埃( ) 扇起( ) 喧嚣(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中华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华民族民间故事三则》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1 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后悔huǐ 避难nàn 徘徊huí 挣扎zhá b 割断gē 迁移qiān 宁肯nìng 作揖yīc 漆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文言文《推敲》]第29课《推敲》教案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1 8.31---9。6 《在山的那边》《生命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 6 2 9.7---9。13 《紫藤萝瀑布》《童趣》 6 3 9.14---9。27 综合性学习 6 第一单元测试4 9.21---9。27 《理想》《人生寓言》《短文两篇》 6...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爸的花儿落了分段|《爸的花儿落了》表格教案

    章节七下第一单元日期1、13主备人李文亚课时2课时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教学...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蔚蓝的王国读后感|24.蔚蓝的王国

    教学目标: 1.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体味想象的魅力;2.感悟作者美好的情怀,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在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的同时,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认识作者,展示梦想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人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七上语文《散步》知识点]《散步》人教七上0

    课题:散步(莫怀戚)设计:关堂所【教材分析】本文作者在写作契机中谈到: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习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社戏教案一等奖]社戏教案

    社戏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⒈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品中表达出的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⒉学习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⒊体会文章中描写景物的段落所表现出的诗情画意。【教学目标】⒈注音释义:注音: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ǜ d...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