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课文|第二册米洛斯的维纳斯

七年级语文教案 2017-04-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1. 能力训练点: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2. 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学生讨论、释疑为主。
   预习布置:
   1.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神话传说及“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
   2.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一进教室,立刻投影出维纳斯的图片。全体学生马上“哇”的一声,似炸开了锅!(良久)
   师:怎么样,有何感想?
   生略带腼腆地说:好美啊!
   师:那当然,这是一尊了不起的雕像,为什么能这么说呢?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座比她更美的表现女性人体美的雕像!连最伟大的雕像家罗丹见了她都止不住的赞叹。如今这件艺术品珍藏在法国的罗浮宫,罗浮宫里面收藏了四十余万件的珍宝,每一件都是记录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历史,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但即便如此,她仍然脱颖而出,成为最珍贵的“三宝”(罗浮宫的世界“三宝”: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画像)。
   (关于维纳斯与维纳斯雕像: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它是1820年在爱琴海南部的米洛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下面我们就从文中的一句话,来进一步了解维纳斯的美。
   二、维纳斯美在什么地方?
   (投影)“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结合维纳斯的图片来理解这句话。
   1、高贵典雅
   师叫学生先看头部,(最好把其他的部分先遮起来)师:“能发现一点什么吗?”如果那些楞学生还是不得要领,那老师就只能这样出此下策了---------
   师问:“她胖不胖啊?”(像这样的一般疑问句,我的学生通常是能够很踊跃、很准确地回答出的)“她瘦不瘦啊?”“她皱不皱啊?”(我想有这三个问题的铺垫,下面的问题学生会懂得的)“脸不胖不瘦不皱,这是一副什么样的人的脸呢?”
   生:贵妇人的脸,高贵、典雅的脸!
   师:非常好,但我有一个小疑议,难道说就仅仅因为她是贵妇人的脸,就高贵典雅了?随便举一个人,如杨贵妃,说她高贵当然可以,但如果按你们的意思,说她高贵,那她就典雅的话,打死我都不敢承认!
   师:我们再认真看一下她的表情,还有眼神。她的表情是那么的平静、秀美、温柔,她的眼神似乎还在告诉我们,她正在认真倾听什么,沉思什么,这才是真正的高贵典雅,非一般女子身上所具备的!
   2、丰满诱人
   高贵典雅是一个比较难感觉的一种美,而丰满诱人,相信只要你们有眼睛,就不难实实在在的感受到。
   师:头部以下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丰满诱人的。
   3、惊人的调和
   师:我们欣赏到了这里,不知你们有没有一个发现?也就是老师刚才说的为什么杨贵妃高贵而不典雅呢?是因为高贵和典雅是不一样的美。不同性质的美组合在一起,通常给人的感觉是不伦不类的,很别扭的,但是它们一旦调和成功,就会出现惊人的美!
   三、 维纳斯是一种真正美的东西,她的手的残缺会影响她的美吗?
   老师介绍一下维纳斯的残缺情况:曾经有人探索她的原形,她断了的两只手臂原来是什么姿势?是拿着金苹果,是扶着战神的盾?还是拉裹在下身的破布?……近年来的考据则较肯定地认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爱的使者”丘比特。
   然后让学生读第五段开头三句,其实还可以有更多更美好的想象,比如……
   她的残缺不影响她的美,理由如下。
   1、西施
   从“东施效颦”这个成语我们可以知道,西施有胃痛,而且据说她还经常咳嗽,难道仅仅因为她有这些毛病,就没人喜欢她了吗?(生笑笑说:“不会,很多人抢着呢!”)为什么老师既不会胃痛,也不会咳嗽,反而没人要呢?学生不敢说,那我就自己说了,关键的因素就是本质上美与否,对吗?
   2、(如果时间够的话)还可以举臭豆腐和圆明园的例子
   四、 既然残缺不影响她的美,那现在要不要复原她的手呢?
   生:接上总比不接好吧!
   师:我们可以不急于表态,请你们先看作者的观点。我相信,如果有一万个观众,就会有一万个不同的维纳斯。于是在场争论中,有一部分人根本就反对为维纳斯复原的做法。本文的作者、日本作家清冈卓行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们认为,对维纳斯而言,无情的历史,偶然的毁坏,恰恰成全了维纳斯,使她成为了人类艺术宝库中不可或得的珍品。这是一个很大胆、很特别的观点。作者这个看法的建立基础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对这个观点的完整表述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上述问题。
   学生默读完毕,找到答案,回答:作者是“以艺术的名义”反对对维纳斯所进行的任何复原工作的,他认为维纳斯“她为了如此的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教师引导:“她为了如此的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这是作者的根本思想,也是本文的中心。不知大家读着这句话时,心中有没有产生疑问。
   学生研读这句话,寻找问题。发现:文章的这一中心句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维纳斯的双臂为什么必须失去?”二是“为什么失去的必须是双臂?”
   师引导:课文其实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的,三、四段是在谈论第一个问题的,六、七段则是谈论第二个问题。下面请大家默读这四个段落快速找出你认为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语句。
   学生快速浏览,划出语句。然后回答。
   师总结。
   师:就“维纳斯的双臂为什么必须失去?”作者认为手的残缺,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一是神秘气氛,二是无胜有,即无手比有手好,你们认为呢?
   可以举千手观音的例子:“我们古代神话中有一个女性,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手多,(学生大致都能说出),她有这么多的手,这些手都在干什么呢?有的手也许在托着一个花瓶,有的手也许在捏着佛珠,有的手也许在拿着一个手机,因为手太多了,因此,有的手没东西可拿,只是在迎风招展,但是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发现,即使她有一千只手,也数的尽,看得透,但是如果她把手遮起来,藏在她的衣袖里,又有谁知道她有多少只手呢?
   还可附带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和老子“大象无形、大音稀声”。但即便如此,学生未必完全了解,老师可以讲金庸、古龙里武侠人物,说“整天把武器挂在身上的人,与从不让人看见他的刀的小李飞刀比起来,那个给你冲击更大呢?”又说:现在如果你按照你心目中最完美的样子去复原,满意的是你个人,别人未必会喜欢,但如果不复原,则皆大欢喜,对不对?
   得到学生的肯定,老师:何止是对啊!可以说是作者说的太好了,当你们的老师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是,我恨不得非要我的手臂也砍下来不可!
   五、 如果真有无聊的人去把她的手补上了,结果会怎样呢?
   课本: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
   师:为什么找到她的手,作者会恐惧,空虚呢?
   一种很微妙的审美心态,用两个例子轻松搞定:
   (1)上网聊天
   师:两个人未曾谋面,却在网上相知相交,情深日笃,直至朝思暮想,此时此刻,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办呢?是希望和对方见面吗?
   生:害怕,恐惧
   生:怕来了一头恐龙!
   (2)近乡情更怯
   假如你三十年,没能回家,今天你终于可以回家了,你越走近家乡,你就越害怕,家乡变了吗?亲人还好吗?这些都是你怕的理由!
   六、总结
   师:听了同学们对“断臂维纳斯”艺术的分析,我倒突然有了许多感悟,说出来给大家听听,一是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形体的残缺”不等于艺术的残缺,有时恰恰相反,形体的残缺会铸就“艺术的完整”;二是艺术创作贵在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艺术创作中舍去一些东西,但能让欣赏者得到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一件艺术品获得更久远的生命力。这也就是艺术上“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原则。感谢同学们,也感谢这位日本的作者,让我们懂得了这些最基本、但又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艺术方法。
   七、作业 
   1、这节课一直在讨论残缺,赞美残缺,歌颂残缺,大家似乎都形成了一种思维,即艺术上的残缺都是值得提倡的。这到底又对不对呢?请同学们课后联系课文,思考:断臂的维纳斯是美的,但是否所有的残缺都能产生美呢?你认为艺术的残缺需要什么条件?
   2、米洛斯的维纳斯断了的两只胳臂原来是什么姿势?请你发挥想像,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解说:这个练习不是考据,而是想像。因此,天马行空,写出你独有的创造力来。读一些古希腊或者罗马神话,让想象符合传说中的某些情节,这很好。不拘泥于神话传说,把维纳斯放进现实生活甚至神奇未来,也不错。)
   3、屠格涅夫在一篇小说里说:《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意思是说,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研读有关历史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说:的确,这个半裸的女性雕像,虽然优美、健康、充满活力,可是并不给人柔媚或肉感的印象,它的转折有致的身姿,显得大方甚至“雄伟”;沉静的表情里有一种坦荡而又自尊的神态。她不是他人的奴隶,所以无须故意取悦或挑逗别人;她也不想高踞于人们之上,故也毫无装腔作势盛气凌人之感。在她的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以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这也许就是屠格涅夫把她和《人权宣言》相比的理由吧。)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51095.html

  • 【《社戏》教案一等奖】第1课《社戏》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二)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三)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二、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渲染导入课前播放绍兴社戏的投影片,配上一段江南社戏的乐曲,教师简要解说。同学们,今天我将和你们共同进行一次文化之旅。作为本次行程的...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孙权劝学》七下册作业纸】《孙权劝学》七下2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 过程与方法(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3 情...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寓言诗一首】寓言诗两首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获得真知要深入海底,不能浮在表面。2、给加点的字注音。测量( ) 海鸥( ) 大锤( ) 传言( )大厦( ) 尘埃( ) 扇起( ) 喧嚣(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中华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华民族民间故事三则》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1 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后悔huǐ 避难nàn 徘徊huí 挣扎zhá b 割断gē 迁移qiān 宁肯nìng 作揖yīc 漆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文言文《推敲》]第29课《推敲》教案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1 8.31---9。6 《在山的那边》《生命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 6 2 9.7---9。13 《紫藤萝瀑布》《童趣》 6 3 9.14---9。27 综合性学习 6 第一单元测试4 9.21---9。27 《理想》《人生寓言》《短文两篇》 6...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爸的花儿落了分段|《爸的花儿落了》表格教案

    章节七下第一单元日期1、13主备人李文亚课时2课时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教学...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蔚蓝的王国读后感|24.蔚蓝的王国

    教学目标: 1.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体味想象的魅力;2.感悟作者美好的情怀,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在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的同时,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认识作者,展示梦想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人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七上语文《散步》知识点]《散步》人教七上0

    课题:散步(莫怀戚)设计:关堂所【教材分析】本文作者在写作契机中谈到: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习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社戏教案一等奖]社戏教案

    社戏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⒈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品中表达出的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⒉学习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⒊体会文章中描写景物的段落所表现出的诗情画意。【教学目标】⒈注音释义:注音: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ǜ d...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