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一)

七年级语文教案 2017-03-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学习巧用比喻释疑的方法,提高论辩能力。

2.提高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

2.对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难点: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

解决办法:

1.对课文第三部分阐述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正确理解。这部分实际上是孟子“仁政”内容的具体化。

2.对孟子及《孟子》一书的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

(2)借助字典,正确译文。

(3)归纳文意,记下学习的难点。

2.课内采用专题讨论的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疏通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及结构。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本文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著作,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是孟子的弟子编辑的,共七篇。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主张“制民之产”(使农民有规定数目的田可耕),但同时却主张恢复西周井田制度。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曾游说齐宣王、梁惠王,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始终未被采纳。《孟子》的文章很雄辩,感情强烈,辞锋犀利。在宣传主张、论辩事理时,常能分析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步步深人,层层进逼,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孟子》还善于运用譬喻来说明道理,常于从容谈论之间引喻对比。

2.文章的主旨及特色

本文是记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先针对梁惠王的疑问,用比喻说明凶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后正面论证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归顺。孟子托言古制,提出“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的措施和要求,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但主张减轻劳役、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利民保民,还是反映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积极思想。

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证严密,说服力强,全文围绕“保民而王”的观点,首段先写梁惠王质疑,为答问作准备。第二段针对疑问,巧用比喻释疑,使惠王明白小恩小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第三、四段正面论述行“仁政”的措施和好处。末段巧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批驳人死罪岁,自然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显示了孟子的辩才。

全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更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

3.本文学习的知识点

①掌握本文的通假字:“直”—“只”;“无”—“毋”,“颁”—“斑”;“涂”—“途”

②正确分辨古今异义词,如“寡人”“河”“请”“走”“或”“嘶”。

③准确使用一词多义的词。如:“于”、“王”,“以”“食”“之”。

④注意词类活用的词。“鼓”、“树”、“衣”、“谨”、“王”。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预习课文

(1)借助字典,通读,通译课文。

(2)标出课文结构层次,归纳文意。

2.导入  新课

(1)学生复述课文。

(2)用课文原话回答以下问题,目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①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收”并无本质区别的?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介绍作者、作品

4.文章梳理问答。

(1)本文中心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新会的不平等。

(2)试概括本文的结构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梁惠王“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但“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据此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用设喻的方法,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段—5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四、总结、扩展

综至全篇,段落分明,层次井然,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做为每一部分的画龙点睛之笔,既标明三个部分的联系,又将每段议论的要点点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2.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

3.分类整理古汉语常识。

二、整体感知

孟子善于雄辩,并气势充沛,使其自己“仁政”的观点鲜明,明确,学习时要研究其具体的方法。

对于古汉语常识,要注意准确把握,探寻规律。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出题讨论式

讨论题:

(1)为什么说孟子善用比喻说理,他如何做到论辨的气势磅礴?

[参考答案]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善用”重要表现在用对方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梁惠王喜欢打仗,就用战争做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作品读起来气势磅礴的原因,是多用了排偶句式,在第3段中阐述了“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偶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对孟子“仁政’内容应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集中在文章的第3部分,即第3—5自然段。这里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总之,孟子以为解决“民不加多”的状况,就要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

2.以训练式,完成分类归纳古汉语现象。

(1)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句意是: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句意是:不要期望百姓比邻国的多。)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句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

涂有饿殍(涂,同“途”,道路。句意是:路上有饿死的人。)

(2)古今异义词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句意是:我对国家。)

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句意是:河内遇到饥荒。)

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句意是,让我用打仗来作比喻。)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句意是:七十的人可以凭借它吃到肉。)

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句意是,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或百步而后上(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句意是,有的人逃跑百步后停止下来。)

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3)一词多义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

寡人之于国(对,介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介词)

然而不王者(为王,动词,读wàng)

梁惠王曰(君王,名词,读wáng)

请以战喻(让,介词)

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

以时入山林(按,介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狗彘食人(吃,动词)食而不知检(食物,名词)

填然鼓之(没有意义的衬字)

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五亩之宅(“的”,助词。)

中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4)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

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句意是:<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5)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句意是,不是我,是年成啊。)

倒装句

未之有也(否定句,宾语前置,应“未有之也”。句意是,没有听说过这种情况。)

省略句

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没有饥饿了。)

四、总结、扩展

文言文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准确地解释文言实词,是学好文章的关键。判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应做到以下几点:

1.牢记实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及课文中例句及文言词法句法。

2.从字形、字音入手推求字义。

3.利用文言句法特点判断词义。

4.利用词的构成方式判断词义。

5.从具体语境出发,顾及上下文去判断词义。

理解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的意思。(选自《孟子·尽心下》)

[参考答案]

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可见“民为贵”的道理。孟子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百姓的安居乐业。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辨析下列多义词的不同意思(附答案)

(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2)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读shuò,屡次)

(4)数罟不入洿池(读cù,密)

(1)百发百中(发射)

(2)发闾左滴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仅)

(3)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

(1)非我也,兵也(兵器)

(2)穷兵黩武(战争)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4)草木皆兵(兵士)

(1)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3.给下列句式附上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直……耳,是……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

是何异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状况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提疑:民不加多

孟子答疑:1.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2.使“民加多”的措施

结论——保民而王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50309.html

  • 【《社戏》教案一等奖】第1课《社戏》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二)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三)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二、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渲染导入课前播放绍兴社戏的投影片,配上一段江南社戏的乐曲,教师简要解说。同学们,今天我将和你们共同进行一次文化之旅。作为本次行程的...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孙权劝学》七下册作业纸】《孙权劝学》七下2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 过程与方法(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3 情...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寓言诗一首】寓言诗两首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获得真知要深入海底,不能浮在表面。2、给加点的字注音。测量( ) 海鸥( ) 大锤( ) 传言( )大厦( ) 尘埃( ) 扇起( ) 喧嚣(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中华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华民族民间故事三则》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1 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后悔huǐ 避难nàn 徘徊huí 挣扎zhá b 割断gē 迁移qiān 宁肯nìng 作揖yīc 漆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文言文《推敲》]第29课《推敲》教案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

    发布于:2017-07-15

    详细阅读
  •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1 8.31---9。6 《在山的那边》《生命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 6 2 9.7---9。13 《紫藤萝瀑布》《童趣》 6 3 9.14---9。27 综合性学习 6 第一单元测试4 9.21---9。27 《理想》《人生寓言》《短文两篇》 6...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爸的花儿落了分段|《爸的花儿落了》表格教案

    章节七下第一单元日期1、13主备人李文亚课时2课时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教学...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蔚蓝的王国读后感|24.蔚蓝的王国

    教学目标: 1.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体味想象的魅力;2.感悟作者美好的情怀,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在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的同时,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认识作者,展示梦想教学方法:自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人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七上语文《散步》知识点]《散步》人教七上0

    课题:散步(莫怀戚)设计:关堂所【教材分析】本文作者在写作契机中谈到:一是因为一家人散步这件事让他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另一方面有感于同事----美国某汉学家对中国传统美德“孝”的尊崇而让自己产生的感慨:我们中国人丢掉的东西外国人却在学习与继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这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而把“尊...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 [社戏教案一等奖]社戏教案

    社戏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⒈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品中表达出的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⒉学习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⒊体会文章中描写景物的段落所表现出的诗情画意。【教学目标】⒈注音释义:注音:归省(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ǜ d...

    发布于:2017-07-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