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题讨论]《问题与讨论》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2015-11-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教学实录】

一、导入  新课
  师:在刚刚学过的蒲松龄的<<狼>>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屠夫的形象.虽然文章以"狼"为题,但作者通过这则故事更多地还是寄托了对人类智慧的赞美.狼在文中不过是作为反衬人类智慧的一个对立面而存在的.今天呢,我们暂且让屠夫在一旁休息一会儿,大家来说说“狼”这种动物,好不好?
二、交流并通过
  师:同学们虽然大多没亲眼见过狼,但想必对于狼这一动物并不陌生.说起狼,同学们,的脑海里肯定会跃出许多关于狼的故事或者成语,谚语。那么先说说看,同学们所熟知的关于狼的成语有那些?
  生:狼狈为奸,狼吞虎咽
  生:杯盘狼藉,狼子野心,狼狈不堪
  生:还有鬼哭狼嗥,狼心狗肺
  生:(略)
  师:看来,同学们肚子里的成语还真不少呢!(电击鼠标)关于狼的成语确实有很多。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不过,其中的大部分刚才同学们都已经列举到了。
  [学生齐看屏幕,有些同学口中念念有词,有些在把自己没搜集到的成语摘抄到课堂笔记本上。]
  师:除了成语,我们汉语中还有许多关于狼的谚语,歇后语,不知同学们课前是否搜集到一些?
  (学生迫不及待地杂声说出)
  生: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狼披羊皮还是狼.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师:恩,不错,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生:(急不可耐)狼给羊羔领路最危险。
      可怜狼的人要被狼吃掉。
      可怜狼的牧人,羊群不会增多.
  生:还有,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
  师:恩,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生:还有不开猎枪,大不住狼。
  师:言下之意—对待敌人应当怎么样啊?
  生:(齐声)要坚决斗争!
  师:同学们刚才说出了这么多谚语,而且都是关于狼的。虽然说法大多很通俗,但无一不包含着做人处世的道理。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这就是谚语的特征.唉呀,我们的汉语真的是形象生动啊!不过,其他国家语言中也有许多关于狼的形象说法.比如说英语吧,我们教材上列举了两句.
  生:(杂声)The death of wolves is the safety of the sheep.
  师:什么意思啊?
  生:(齐声)狼—死—羊—安—.
师:还有一句呢?
生:The wolf may lose his teeth,but never his nature.狼的牙齿会掉,但是本性却改不了。
师:课外还查到一些吗?
生:Thow sb to the wolves.
师:你给大家介绍以下它的中文意思好吗?
生:让某人做替罪羊.
师:哦,把某人扔到狼群中—让某人做替罪羊,很形象!还有吗?
生: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
师:(纠正发音)虽然读得不是太标准,不过精神可嘉,毕竟同学们才上初一嘛!能根据音标读出来已经非常不错了。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法言,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请人起来说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屏幕,并跟着后面一起读。(点击)
(屏幕展示,学生跟在配音后一起朗读)
师:同学们能否从你们搜集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中看出狼历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生:(杂声)贪婪、凶残、狡猾……
师:人们对狼的态度又可以用那些词语来形容呢?
生:(杂声)惧怕、厌恶、憎恨……
师:那么我们课本上那篇毕淑敏的散文怎么又称道母狼的智慧呢?作者是通过哪些例子来具体体现母狼的智慧的呢?
生:用智慧帮助全家过河。
生:在万般无奈之下,骗过老猎人,以自己的死换孩子的生。
师:文中老猎人称“尽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他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吗?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狼确实很聪明。它能骗过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为了保护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老猎人的速度,赢得了隐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现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
生:我不同意老猎人的话。我认为尽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海豚。
师:哦?你能讲述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用同样的办法训练猴子和海豚,让它们用头部去推动一个电源开关。这个动作猴子要训练几百次才能掌握,而海豚只要20次就能够学会,甚至有一只海豚,只训练了5次就学会了。
师:恩,看来海豚是蛮聪明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到这段内容的呢?
生:好像是六年级时看过的《少年科学》上的吧!
生:书上还解释了海豚聪明的原因。科学家解剖发现,海豚脑重占身体的比重远高于其它动物,尽次于人类.而且,海豚的脑子还像胡桃仁一样,有许多深沟、褶皱,和人类的大脑极其相象。
师:同学们的知识还真不少!我今天跟着大家可学到了不少东西.(一生举手)啥,还有不同观点?
生:我既赞成老猎人的话,但又不完全赞同。
师:怎么讲?
生:我认为狼确实很聪明,但不能据此断定是“尽次于人聪明”.
师:奥,这位同学是说聪明归聪明,但是否“尽次于”人,这一点很难判断,是不是?(生点头)也就是说老猎人的说法太过于极端了是吧?那么我想再提个问题:为什么老猎人会认为“尽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呢?
(生思考。一会儿,一学生举手。)
生:老猎人终日生活在深山老林中,整日与狮子、老虎为伴,他很有可能都没见过海豚等其他动物。
师:恩,我觉得言之有理,他说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有可能老猎人一辈子都没怎么出过深山老林呢!
生:我觉得可能因为母狼骗过了经验丰富的他。
师:他有这么丰富的狩猎经验,结果却上了母狼的当。所以他说狼聪明,也挺有道理!
生:可能他被狼的母爱打动了,已经带有一定的请情感倾向去看狼这种动物了。
师:这几位同学分析得似乎都挺有道理的,唉呀,我都不知该听谁的了.刚才这位同学提到情感倾向的问题。那么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不止是老猎人,文学作品中的动物往往都会被作者赋予一些人的品格,用词的褒贬区别都是由作者的立场和情感态度决定的。那么你觉得科学家会用怎样的词语来描绘狼这样的野兽呢?在他们所写的文章中是否有时也会带有些情感倾向?
生:我认为是的。比如说《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狼”词条中就提到:“性残忍”“猎杀大型动物”,这些都带有贬义。
生: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狼猎杀大型动物本来就是事实嘛!而且课本上还说“在客观上对维持生态平衡有一定作用”.
生:(补充)虽然提到狼“性残忍”,但后面又说它很“机警”,难道“机警”也是贬义词吗?
师:那么这位同学你觉得科学家带不带有情感倾向呢?
生:有时候有吧!
师:看来这位同学说话还蛮小心的,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过确实啊,科学家和文学家不同,他们一般总是尽量把自己的感情色彩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样才能使读者更清楚更真实地了解他们所描述的事物。当然有时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本来嘛,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三、辩论
师:尽管科学家们还是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看待狼这一动物的,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对狼仍然充满了恐惧与厌恶.甚至有人认为:狼的食肉性、凶残性对于人类以及家畜造成了不少伤害,应该把这种动物斩尽杀绝,让它从地球上消失。不知同学们如何看这个问题?你们认为人类对狼应当是以猎杀为主呢,还是以保护为主?
(有的同学说“以猎杀为主”,有的同学说应“以保护为主”.各择己见,相持不下。)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不太一致. 不过似乎持“保护”态度的同学占多数。那么多就一定对吗?
(少数同学说“不—一—定—”.)
师:那你们有没有勇气和他们多数派来论论理啊?
生:(齐声)有—!
    师:好:这个问题在课前就布置同学们作了讨论,并且作了一些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刚才上课前,我看到有同学写的辩论稿,还蛮有说服力的,看得出课前花了不少功夫。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一场小小的辩论。正方的观点是:人类应当猎狼。反方的观点是:人类应当护狼。为了方便辩论,请持正方观点的同学坐到左边两排来好吗?
    (学生调整坐位)
    师:好,下面就请正方同学先陈述你们的观点吧!哪位先来?
    正:刚才,大家讨论了许多关于狼的成语、谚语。中国的,外国的,不胜枚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狼历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恐怕在那时人类对狼早已有了猎杀的意图。狼残食弱小动物,甚至危及人类自身安全,为什么不杀?再说,我们是人,是地球之主,我们必须无愧于高级动物的称号,怎么能让狼在我们的头上作威作福呢?
    反:刚才,对方同学说应当猎狼,理由是,狼是残忍的。不知你们是否想过,如果说狼猎食比它弱小的动物是残忍的,那么人类猎狼就不残忍吗?
    正:几千年来,人类不知想了多少办法,使用了多少武器,花费了多少心机,使许多动物归顺了人类,唯独没有能使狼俯首贴耳,再看看如今世界各地的马戏班,技术高
  超的驯兽师又有几个能驯服得了狼呢?

    反:请问对方同学,“狼”字怎么写?左边一个“犬”,右边一个“良”字,顾名思义,狼乃良犬也!(掌声)
    正:请对方同学注意了,“狼”是个形声字,反犬旁表示它是个牲畜,而右边的“良”字是它的声旁,我们怎能从意义上去理解这个“良”字呢?这不是望文生义吗?再何况,狗比狼来世得还晚呢,怎么能说狼是“良犬”呢?
    反:刚才对方同学还说,人类至今还未能驯服狼,那可就错了。难道对方同学没有看到我们课本180页上明确地写看吗?“狗的祖先是狼,狼经过人类的长期驯化而成为狗。”可是,令人费解的是,人类对于狗宠爱有加,不仅培养它们看门、护院,更是花了很大的心血来造就各种各样的宠物狗。反过来看狼,它总是让人深恶痛绝,每当人们想起狼,眼前出现的可能总是血盆大口、白骨成堆这些令人毛骨惊然的场面,这里,我要奉劝对方同学,我们是否应该抛开那些条条框框,不要先人为主,而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狼呢?
    师:(笑着,对正方)听到了吗,让你们抛开条条框框!
    正:那怎么是条条框框呢?那是人类几千年、几百年生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呀!难道从古到今留传下来的那么多有关狼和狼性的成语、谚语都是对狼的诽谤吗?(众生笑)
    反:不错,从我们搜集的成语谚语中看,几乎没有说狼的好话的,但是,狼身上也并非一无是处啊!据动物学家介绍,狼是最团结的动物,当狼群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定会群起而攻之;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你不会发现哪只狼在受伤时独自逃走,就拿我们课本上的例子来说吧,母狼以自己的死去换孩子的生,这种伟大的母爱难道一点儿也没感动您吗?
    正:保护幼仔,那只是动物都有的本能罢了I
    反:如果说保护幼仔是本能,那么狼在保护幼仔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超人的智慧不也令人自叹不如吗?他连经验丰富的老猎人都骗过了呀!
    正:狼有智慧就不该猎杀吗?请问,杀人犯、盗窃犯聪明吗?聪明,可它们不把聪明放在正道上,使得到了世人的轻蔑。难道我们仅因为狼的智慧就可以宽容它的残忍和屠害牲灵吗?
    反:狼不仅聪明,它的忠诚也令人感动。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极其偏远的山区,有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儿子住在小木屋里。他们还收养了两只嗷嗷待哺的狼崽。这两匹狼和人在一起生活,以他们为伴。一天,夫妇俩外出伐木,这时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家里的一盏煤油灯,熊熊大火开始吞噬小木屋,小男孩被因在火中。两匹狼立即向烈火熊熊的木屋冲去,挣扎着把两个孩子拖到屋外的安全地带,而自己却都被大火严重烧伤了。
    正:故事确实挺感人。但你不觉得故事里的狼其实已经不是我们所说的狼了吗?它已经被人驯养了多时,已经近似于家犬
  了。
    反:刚才,对方同学说狼残忍,但据课本181页提供的资料看,狼尽管猎食鹿,但在狼和鹿之间所形成的这条食物链中,狼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了狼、鹿大量繁殖,因为没有东西吃,自己也毁灭了呀!
    正:我方并不否认狼在生物界的作用,我们只是主张猎狼,可并没有说要将狼斩尽杀绝呀!
    反:那你们如何去控制这个度呢?而且,自然界中需要狼才能生存的动物也不少,特别是一些鸟类,由于自己的弱小,根本不能自已猎食,只有靠狼狩猎的残渣来生活,如果一味地猎狼,引起的连锁反应恐怕不堪设.想吧!生物之间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互相交错,好像一个蜘蛛网。把一种动物人为地猎杀了,就像蜘蛛网上的一根丝断了,那么其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探求、去思索、去发现、去收获!
五、布置作业 
师:课后请同学们就今天课上所探讨的问题继续展开讨论,并选取一个角度,从各种参考书和网络上进一步搜集资料,写一篇有关狼的小论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课本182页给出了五道参考题,同学们可以任选一道,也可以自拟主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巢宗祺、方智范点评:
这堂语文课容量很大,而且沟通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但学生在课前要做大量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这也把我们更进一步地思考语文学科科和更多的把学生吸引过来的问题。在教学观念的改变上,这节课相对于传统的语文课有了较大的改变,更多地展示的是学生而并非教师,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思维品质上也得到了相应提高。也许这样的一节课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如果教者能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再放手一点,让学生更活跃一些,或许学生的思维会碰撞出更多美丽的火花。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aoxueshilu/35650.html

  • 方仁工|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上海/何俊萍整理辩证统一...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生命]《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_李镇西《冬天》课堂实录

    2003年4月15日,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给我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学校的老师上一堂语文课。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毫无准备,连教材都没有带。但校长的热情真让我不忍拒绝。于是,我对校长说:“这样吧,我从我的笔记本电脑中选一篇课本外的文章来上,好吗?” 打开电脑,我选中了...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第一课时]《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 :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大声说:钓过。)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 生1:钓鱼要有耐心。 生2:钓鱼要把握好时机。 生3:钓鱼要选择合适的鱼饵。 师:老师没大家这么有经验,但老师知道一句话“钓钩上悬挂的必然是鱼吃的饵”。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陋室铭》课堂实录观后感]《陋室铭》课堂实录

    泰兴市常周中学 教学目标 :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师:在上课之初,老师想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鼠标,flash显示画面,音乐响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 生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是谁的诗? 生众:李白的《静夜思》。 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_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

    《第一次真好》课堂实录师生相互问好。按常规学生站着大声读今日名言(名言由学生自己写,可以是自己的话,也可以是名人的话,因为本班学生普遍说话声音很小,故学魏书生此法,发现还真有用)。然后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从学生人生的第一次导入 新课,由于没有预习,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三个字词:姊 低回 具体而微,...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活动]《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课堂实录

    成长的烦恼师激趣导入 :聪明的同学们一下就会明白,下节体育课我要兑现诺言,带大家去爬山。谁想去请举手。学生们纷纷举手师: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只带我的知心朋友上山去倾诉一下我的心事,我的心事太多了,唉!少年不识愁滋味,你们多好呀,整天无忧无虑的。怎么,我说的不对吗?难道你们也有烦恼吗?生齐:有师:哦...

    发布于:2015-12-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