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优质课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的课堂实施与课后反思

化学教学反思 2015-09-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化学教学反思】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我们对燃烧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烧的条件和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引出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目的要求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内容重点 

1、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探究思路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 2003学年初三(5)班,本班学生总体基础较好,大部分同学具备独立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或通过组成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获得结论。但还有个别同学基础较低,反应较慢,需要基础好的同学帮助,所以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基础好的学生帮带基础差的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教学手段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课件、录象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实施过程 

  展示有关燃烧的图片:见投影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你们碰到过有哪些燃烧的例子? 

[学生答案实录]:(1)家里做饭时石油气的燃烧 

( 2)烧烤时碳的燃烧 

( 3)纸张的燃烧 

( 4)森林大火 

…… 

[提问]怎样才能燃烧? 

[学生答案实录]:(1)我觉得燃烧必须有东西才行,还要有火。 

( 2)我觉得燃烧需要摩擦。 

( 3)我觉得燃烧需要很高温度 

( 4)我觉得燃烧需要氧气 

…… 

[提问]要了解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应该怎么来研究呢? 

[学生答案实录]:做实验呗!做实验,观察现象,还要做实验进行分析。 

[学生探究实验]:燃烧的条件的探究 

实验完毕!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答案实录]:(1)现象:热水上面的白磷燃烧,热水上面的红磷没有燃烧,热水里的白磷也没有燃烧。(2)现象说明:①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温度不同,有的高,有的低;②说明不同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不同。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有一定的温度。④有一定的温度和可燃物这两个条件还不行,比如在本实验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虽然高但没燃烧,但在热水上面的白磷温度没有热水中那么高但燃烧了,说明光有可燃物和一定的温度两个条件还不行,还要有氧气,有了氧气,才能燃烧。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缺一不可 

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介绍一些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250~330 

木炭 
320~370 

乙醇(酒精) 
558 

无烟煤 
700~750 


[提问]你认为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相同吗? 

[学生答案实录]:当然是在纯氧中燃烧得剧烈! 

[提问]你认为同一张纸把它翻开来燃烧和把纸揉成一团燃烧,哪一种燃烧的速度更快、更剧烈? 

[学生答案实录]:当然是把它翻开来燃烧得剧烈! 

[提问]上面两个问题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答案实录]:①氧气越纯,燃烧越旺 

②增大与氧气接触的面积,燃烧越快 

③可燃物越大火越大 

④氧气越多火越大 

…… 

[老师小结]上面两种现象说明了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提问]根据燃烧的条件,结合[实验7-1]和[图7-7]你认为灭火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灭火? 

[学生猜想]吹、摇、用水、盖、捏、沙、湿毛巾、用爆炸、灭火器、降雨、报警119……。 

[探究实验]实验7-1 

[提问]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实验探究,你们可能知道哪些方法可以灭火,但是你们知道其中的原理吗? 

[学生答案实录]①用烧杯把蜡烛罩住蜡烛熄灭,是因为缺氧 

②没有把蜡烛罩住,蜡烛没有熄灭,是因为有氧气 

③加入盐酸和碳酸钠的烧杯蜡烛熄灭,这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蜡烛缺氧熄灭。 

[提问]还有没有其它方法熄灭蜡烛? 

[学生答案实录]①用两个木条夹住蜡烛火焰。(隔绝氧气) 

②还可以用剪刀把烛芯剪掉。(隔离可燃物) 

③用水浇(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④用嘴吹(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 

1、隔绝氧气(或空气) 

2、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隔离可燃物 

[提问]在生活、生产中有没有专门的灭火工具呢? 

[答]有,灭火器、消防栓等 

[分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动手试验灭火器 

简介灭火和消防设备:见投影 

[思考]为什么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看录象:粉尘爆炸实验 

[归纳]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板书]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展示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见投影 

[讲解]讲述有关防火的重要性、必要性,让学生重视消防安全。  12

[本节课小结] 

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练习]练习卷 

[结束] 

[课后分析] 

  通过 “课题1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让我体会到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课件、录像等手段的确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我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我认为不足之处:做 “活动与探究”演示实验时因为没有吸干白磷上面的水使实验延长了3min,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为此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方面: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我的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huaxuejiaoxuefansi/33803.html

  • [高二学年度计划]05—06学年度高二化学教学工作反思

    我所任教的高二化学两个班,一个是A班,一个是平行班,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这种情况从客观上为我提供了因材施教的阵地,让我对同一年级不同层班级采取分层教学对策: 一、深度、广度弹性调节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

    发布于:2015-09-30

    详细阅读
  • 化学方程式|化学(上) 4.2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上,我将实验探究作为教学目标的突破口,整个过程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特别是教师的有效启发引导和学生实验探究活动,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内涵,也使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

    发布于:2015-09-30

    详细阅读
  •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_《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一边学知识,一边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总结得出结论后,插入生活实践问题,让学生边学边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利用多媒体模拟微观反应的实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的理解置换反应的定义,加深印象,同时在学生探究实验结...

    发布于:2015-09-30

    详细阅读
  • 【教师教学自我反思】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

    每堂课结束后,我都认真的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我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解决等等 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主要记录三点: 1 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

    发布于:2015-09-30

    详细阅读
  •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

    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应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事实、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本质。****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发布于:2015-09-30

    详细阅读
  • 化学反思总结_化学反思

    通过接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在各位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发现自己进步得很快,在化学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我通过听课学习发现有的教师语音表达清晰,语音精炼;有的板书美观,惹人注意;有的课堂步骤清晰,层次分明;有的方法独特,易于理解掌握;有的师生互动和谐,气氛活跃;有的老师甘当配角,...

    发布于:2015-09-30

    详细阅读
  • 【初中化学大概念教学】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反思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

    发布于:2015-09-30

    详细阅读
  •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分离混合物》教学课后反思

    尽脑汁,在让学生动脑想办法之前自己先进行思考,估计出学生们能够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根据所想到的这些方法,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各种实验器材。 筛子是这几个实验中需要普遍使用的工具,为了使工具比较统一,我准备了一套小筛网,供分组实验时使用。在分离粳米和面粉的活动中,簸箕、盒子都是学生们会想到的分离工具...

    发布于:2015-09-30

    详细阅读
  • 【《蛋白质》漫画】《蛋白质》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与生物学科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如本节课的引入和学习蛋白质的组成时,通过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回顾生物中所学内容,以复习的形式再现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从而突破难点,并为今后做与此处知识点有关的考题打下基础。而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蛋白质的性质,则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和...

    发布于:2015-09-30

    详细阅读
  • 【纸层析分离混合物反思】分离混合物-课后反思

    《分离混合物》是继混合物(一)和(二)之后的一堂探究性的实验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过程也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探究事物变化规律的自主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了解更多的分离方法,从中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1.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由“你知道了哪些混...

    发布于:2015-09-3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