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劝学说课稿_高中语文《哀江南》说课稿范例
【jiaoan.jxxyjl.com--高中说课稿范文】
一、教学理念
首先是教学重心要转移。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
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
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个性化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个性化阅读又是一种体验性阅读。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二、教材
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中阅读部分的能力要求是呈阶梯状逐次递增的:第一阶段(高一)重在理解;第二阶段(高二)重在鉴赏;第三阶段(高三)重在研讨和评价。这一篇《哀江南》处于第二阶段的末尾和第三阶段的开始,是由鉴赏到评价,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的桥梁。
《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用他的血泪作目,经历了十余年,增改了三次写下的历史名篇,是清代戏曲的压卷之作。它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抒发兴亡之感。本文出自《桃花扇》的最后一出,由戏曲中的人物——苏昆生所唱的七首曲词组成,旨在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苏昆生,面对物是人非的现实场景,产生了巨大的情感落差,发而为黍离悲声。这种感触,不是苏昆生独有的,而是那个变幻的时代产生的民族悲声。《哀江南》之所以引起强烈的共鸣,那是因为这种民族悲声里,包含着千百年来志士仁人的对历史的兴衰的探索。也正是这个原因,《桃花扇》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写男女爱情故事的戏曲。
七首曲词,六首侧重写景,最后一首直抒胸臆。诗词鉴赏的重点,往往落在表达技巧和精炼的语言上。本篇《哀江南》是安排在高中语文的第四册,而第三册里刚学过古典诗词,高二学生完全有能力用诗词鉴赏的方法鉴赏、品评文中的曲词。
②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3、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③重难点:本文的重点就是揣摩、体会蕴藏在曲词中的思想感情,品味优美感人的词语的表达作用。教学难点是运用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表现优美意境的作用。
三、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弱化对学生带有强制性的训练。强调学生在主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教授这篇自读课文时,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教法:
1、指导诵读。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不仅能读准字音,明确节奏;更要能体会准确的用词,感受优美的意境,品味深沉的情感。
2、示范鉴赏。共同鉴赏第一首曲词《北新水令》,并以此作为示范,引导学生自行完成其他曲子的欣赏。
3、总结方法。学生马上又从高二进入高三,这样的学情也要求教师在日常课堂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自觉锻炼和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少讲,但必要的点拨还是应该有的;学生要多思、多说、多体悟。
四、学法
这是一篇带血的吟唱,学生一定要通过读、诵读、吟读真正走入曲词的氛围,切己的去感受,与作者形成共鸣。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学过的知识积极的打开思路去鉴赏。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多思、多说、多体悟。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用他的血泪作目,经历了十余年,增改了三次写下的历史名篇,是清代戏曲的压卷之作。这个爱情故事,突破了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皆大欢喜的结局,而是让男女主人公在高人国仇家恨的指点下双双入道。显然,“爱情”在这里,仅仅是个载体,它承载着作者更为深沉的思索,正如评论者所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
a、整体把握——题目暗示
《哀江南》出自《余韵》,是《桃花扇》的名篇,是全剧的点睛之笔。研读课文,我们从题目入手。
把握题目中的关键字
理解题目所含内容
b、整体把握——宾白提示(分角色朗读宾白)
c、整体把握——诵读指导(指导毕,分角色朗读课文)
d、整体把握——结尾总结
2、重点曲词研读,深入理解(思考讨论)
3、总结升华:
《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4、共鸣思考:
历史的沧桑之感和切肤之痛,非身历其境者,通常很难有刻骨铭心的体验,面对国破山残的现实场景,苏昆生产生巨大的情感落差,发而为“黍离”悲声。南明灭亡,江山易主,这是不争的事实,唱曲人不信、难信而又不得不信,更见亡国之情的痛切。这肝肠寸断的声声悲歌,不仅使全剧的悲怆情感达到高潮,而且留下了绵绵不绝的余韵,让我们对千古兴亡的历史作出自己的评判和思考。它已经超出了一般的遗民之思,这正是《哀江南》的美学意蕴之所在。
逝去的已为陈迹,一个凄迷的王朝背影已渐行渐远。欣赏这凄美的曲词,汲取其文字的滋养,这远不是我们学习的全部。
警醒、借鉴、奋进—面对历史,我们应有这样的态度。
5、扩展练习:
选取其他描写南京的诗作与《哀江南》一曲比较写景抒情的方式。这一部分旨在延伸教材内容,拓展研究课题,同时,也是落实和检测课内所学。
(三)自我评价:
对整个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评价的:从理解到鉴赏,再到巩固的三大板块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上由浅到深的规律,整个的设计科学合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设身处地的感知课文,理解课文,进而鉴赏课文,教学效果非常不错。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zhongshuokegaofanwen/30960.html
相关教案
-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一等奖_高中语文《雨巷》说课稿模板
-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电子版下载|人美版高中美术《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优秀说课稿模板
- [高中体育接力跑说课稿]高中体育说课稿:《武术》
- [高中体育教师资格证体育与健康知识点]高中体育《体育与健康》说课稿范文
- 高中语文大单元设计说课稿|高中语文《拿来主义》说课稿设计
- 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优秀说课稿模板
- 高中语文沁园春说课稿范文_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大堰河——我的保姆》
- 高中政治公司的经营_高一政治《公司的经营》说课稿模板
- 【高中音乐我爱你中国说课稿】高中音乐说课稿:《叮咚世界——扬琴》
-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高中生物说课稿:《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赤壁赋说课稿10分钟]赤壁赋说课稿详细阅读
赤壁赋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中的《前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 赤壁赋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赤壁赋》是必修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和《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共同构成了“山水神韵&rdquo...
-
【飞向太空的航程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设计详细阅读
一、 说教材 二、 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 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l...
-
【高中语文大单元设计说课稿】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设计详细阅读
1 说教材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用饱醮着热泪,用悲愤的笔调写下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既有对爱国青年沉痛的悼念,又有对反动派愤怒的控诉,也有对觉醒的国民的呐喊。 ①教学目的: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刘和珍追求真理、不畏强暴、勇敢果决...
-
【高中语文大单元设计说课稿】高中语文《囚绿记》说课稿设计详细阅读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地位:《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
-
优秀获奖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_高中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优秀说课稿模板详细阅读
说教材 1、《春江花月夜》选自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第二章的第二节,这是一首民族管乐曲。 2、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柳尧章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3、经过许多艺术家的精雕细刻,这首乐曲已成为我国传...
-
【高中语文沁园春说课稿范文】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范文详细阅读
一、说教材 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 “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
-
【高中语文沁园春说课稿范文】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大堰河——我的保姆》详细阅读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说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一】,是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诗人通过追忆大堰...
-
[高中语文大单元设计说课稿]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说课稿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理念 解读《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节选)这篇散文第一部分写地坛,写自己在地坛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第二部分写母亲,写自己感受母爱后对生存有了更深层的领悟。这篇课文最突出的艺术形式是借景抒情。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决定了这篇课文解读的核心内容是感悟生命,品味生存;学习并借鉴借景抒情的写作...
-
【莫扎特高中音乐教案序曲】高中音乐《卡门》序曲说课稿范例详细阅读
说教材 在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中有三个主要的教学内容:一是欣赏作品《卡门》序曲;二是讲解音乐知识回旋曲和序曲;三是进行有关的知识测试。 而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回旋曲”和“序曲”;二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了解,增强...
-
高中语文沁园春说课稿范文|高中语文《劝学》说课稿范文详细阅读
一:说教材: 1、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