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三、背诵全文,归纳成语典故。
四、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
【教学设想】
一、教学时首先了解写作背景,重点介绍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诤臣”的关系。
二、诵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体会本文华美流畅的语言及“居安思危”的思想。
三、背诵全文,归纳词义,落实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
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步骤 】
开场白:一个新的政权建立之初它面临的主要是什么问题?实行“仁政”,让百姓休养生息。当这个政权巩固之后,出现了“太平盛世”,它是不是就没什么问题了呢?如果有问题,那将是哪些问题呢?让我们看看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章吧。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二、通读全文,正音。
1、注意读音
求木之长(zhǎng)  浚(jùn)源  塞(sè)源  载(zài)舟  
壅(yōng)蔽  谬(miù)赏
2、对照注释,朗读课文,争取比较流畅地读下来。
3、检查朗读情况。单个读,齐读。也可范读。
三、结合“练习”(一),了解每段段意。
1、第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2、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3、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一、二段,背诵第一、二段。
二、辨析词义,归纳义项。
【教学步骤 】
一、检查熟读课文情况。
二、翻译并分析第一段。
1、论点的提出:非开门见山,而是用两个比喻引出要论述的问题。这样写可以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通俗化,易于让人接受。
2、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先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可就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还是一种陋习?)
三、背诵第一段。
四、翻译并分析第二段
1、总结历史经验,表明自己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
2、创业艰难,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离心离德。
3、人民的力量是可怕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不能懈怠。
五、背诵第二段。
六、作业 
“练习”(二)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三段。
二、找出本课的成语,通过做课后练习,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的意思。
三、背诵、默写全文。
【教学步骤 】
一、检查一、二段的背诵。
二、翻译并分析第三段。
            见可欲    戒                     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    奢侈                   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    戒                     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    骄傲                   江海下百川
1、居安   乐盘游    戒          “五戒”   三驱以为度     “十思”
            忧懈怠    纵欲                   慎始而敬终     解决问题
            虑壅蔽    戒                     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    轻人言                 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    戒                     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    赏罚不公               无以怒而滥刑

   2、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三、背诵第三段。
四、写作特点。
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五、从课文中找出几条成语,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之)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

[1]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214.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