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 高二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高中语文组 吕大伟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2、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

三、“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爱因斯坦 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做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漠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四、全体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明确结构:总--分--总。

后附板书设计 

五、快速浏览课文。布置学生画出自己难以理解句子。 然后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探讨解答。

难以理解的句子可能包括以下一些:

○1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 的)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深不可测的深渊。

②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曾两次被监禁:一次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因反对英国参战,被控反战宣传罪而判刑6个月;另一次是在1961年他89岁时,因反战静坐示威,与他的妻子被判两个月监禁。)

○3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 ,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解析:使用的是比喻 修辞;这种修辞特点生动形象;创设的情景是我象茫茫大海上一只浮萍被狂风吹来吹去;这一情景的具体特点是 上面是强劲猛烈的风;下面是深不可测、令人胆战心惊的无底深渊;我完全不能自拔;我将近丧失了希望。

以上这些句子,教师与同学共同探讨如何理解。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六、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为什么这三种激情能完全支配着作者的一生?作者的三种激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讨论

○1(渴望)爱情(至高无上、纯洁无瑕之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

○2(追求)知识-----人类(了解苦乐);自然科学(科技的威力,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社会科学(三大宗教、马列主义等)

○3(同情)苦难者-----战争不幸者、天灾受害者、人祸带难者、贫困无助者、衰老无养者…….

七、作者是怎样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 ?我们大家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一)线索

○1自己被爱的幸福感-----博爱(让其他人也能走进幸福的天堂)

○2获取知识,了解人类内心的苦痛;提高人类物质、精神生活质量,为人类造福,实现终极关怀。

○3直接参与救弱扶困,拯救人类灾难。他深知自己身单力弱,人微言轻,但还是与那些制造人类不幸的肇事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他更加痛苦。且也身受迫害,但终其一生,执志不渝。

明确:作者的三种激情是始终围绕着他对人类的关爱这一衷心联系在一起的。由此我们看出他是为什么而活着----全人类 真善美

(二).对罗素的人生评价及启迪

他睿智,他博大精深;

他渴望知识、追求真理;

他充满温情、多姿多彩;

他的胸怀充满了正义与良知,为了拯救人类苦难者,即便是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顾……

这就是罗素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献给了整个人类。他多想再活一次,再为人类奉献他的一切,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满怀着对他的崇敬之情,沿着他老人家的足迹走下去吧,为了人类的和平与幸福,为了生活在我们周围人都能过上快乐生活而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吧!

八、作业 :

1.学习了这一课文 我们了解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其实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大多是有区别的,即使人生的每一阶段也有所不同。请试着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中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老年时候的追求有是什么?”为题,写一篇想像性随笔。

2、反复品读本文,进一步感受罗素崇高而伟大的人格。

为全人类而活-----为真善美而活

渴望爱情 (带来狂喜、摆脱孤寂、构造美好生活)

追求知识 ( 了解人类的心灵 领悟自然科学 参透社会科学)

同情苦难者(不幸的儿童、可怜的老人、无辜的平民等)

作者邮箱: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189.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