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呼吁》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写的?_《我的呼吁》教学设计3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0-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课堂导入  :
二十世纪初,三十八岁的史怀哲,拥有三個博士學位,又正式取得醫生執照,但他拋棄了似錦的前程,从法国赶到未开化的黑暗大陸──非洲,為黑人義診。
史怀哲刚踏上非洲土地,映入他眼簾的是白人欺壓黑人的情境及黑人種種悲慘的生活。比如黑人生病求巫而不求医,当然也无医可求。史怀哲第一個大手術是為脫腸引起腸閉塞的病人開刀,以往非洲這種病人只能在肚子剧烈疼痛下等死,沒有第二條求生的路。當他救活病人時,病人緊緊握住他的手,久久不肯放開,眼神中充滿著疑惑與感恩。史怀哲告訴他說:“我不是巫師,是‘愛’支持我這樣做。”此時暮色漸漸低垂,白人醫生與黑人病人在靜默中,彼此從心底領略到:“我們都是兄弟。”
课前预习:
1.史怀哲(1875-1965)又名可尔贝特施韦策。法国神学家、___家、医生,一生致力于__洲国家的医疗事业,1954年获得诺贝尔___奖。《我的呼吁》便是他在___斯德哥尔摩授奖仪式上的演讲词。
2.《我有一个呼吁》,主要呼吁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哲学 非 和平 瑞典
2.呼吁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呼吁人们从善去恶,远离暴行;呼吁防治大众疫病,呼吁放弃原子武器,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重点难点:
生:老师,我们觉得史怀哲的《我的呼吁》比较难懂,好像是一篇深奥的议论文。
师:对,这篇文章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在阅读理解时,应注意区别文章的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
生: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有的地方好区分,有的地方难区分,怎么办?
师:关键看哪个证明哪个,哪个被哪个证明。比如第一段文字最后两个句子,前一句说“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后一句说“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验”。前为因后为果,后一句证明前一句,前一句是主要信息。
生:区别段与段,也可以这样吧?
师:对。
生:如果段与段之间没有论证与被论证关系呢?
师:那可能它们就是并列关系,它们共同论证中心论点。比如最后三段文字,都是反对战争,都论证中心论点“尊重生命的伦理”。

结构图示
概括提出呼吁 
1、呼吁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2 、呼吁从善去恶,爱护并促进生命 
具体论证呼吁
联系暴行 3、 呼吁善良善行,超越暴行力量
联系疾病 4 、呼吁防治疫病,各色人种以伦理精神相处
联系战争 5、 呼吁放弃原子武器,希望互相信任,和平共处
         6 、呼吁国家之间的问题,避免战争,和平解决
         7 、呼吁国家领袖,力避关系恶化,共同维持和平

重点研讨:
1、《我的呼吁》是按照什么思路来演讲的?
明确:全文思路呈层进式。首先提出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稍加论证,指出怀善去恶是尊重生命伦理的人生境界;最后联系实际,强调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先讲是什么与为什么,再讲具体怎么做: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2、《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的演讲内容,哪些地方相同?
明确:两篇演讲词在主张种族平等与反对暴力方面是相同的。(1)《我有一个梦想》反对种族歧视;《我的呼吁》主张种族平等。(2)《我的呼吁》“呼吁”尊重生命,反对战争;《我有一个梦想》要求黑人进行创造性的斗争,即不用暴力的斗争。

课堂训练: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豁然开朗 至礼名言 愚昧无知
B、亲疏远近 慈善事业 军备竟赛
C、生命伦理 和睦相处 战争暴行
D、炯然不同 铭记心中 表白信心
2、下列各句,不是“我”所呼吁的内容的一句是 ( )
A、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B、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
C、我相信必定有不少人挺身出来,怀着牺牲的精神替这些受难的人服务。
D、可是,今天我们还深陷在战争的危机里。
3、句子与修辞手法不相匹配的一项是 ( )
A、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设问
B、耶稣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至理名言:温和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引用
C、我们常常不使用能帮助我们千百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借喻
D、希望他们尽快铭记使徒保罗的名言:若是能够,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引用
4、不是段落中心句的一句是 ( )
A、第二段:这时候,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
B、第三段:只要有人始终充分地思考,并实践仁爱和真理,世界将属于他。
C、第四段:防治大众疫病的奋斗是永远需要的。
D、第七段:希望掌握国家命运的领袖们,能避免一切会使现状恶化、危险化的事业。
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
5、史怀哲认为哪些危险正威胁着人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史怀哲为什么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我的呼吁》第一段文字,完成7-11题。
(1)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2)这种伦理,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3)这种伦理否定这些分别,因为评断生物当中何者较有普遍妥当性所根据的标准,是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的。(4)这标准是纯主观的,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5)对全世界有何意义?(6)这种分别必然产生一种见解,以为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我们可以随意破坏或者伤害它们。(7)由于环境的关系,昆虫或原生动物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8)但事实上,我们的直觉意识到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9)这种对生命的全然肯定是一种精神工作,有了这种认识,我们才能一改以往的生活态度,而开始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10)同时,获得这种想法的人会觉得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11)这时候,我们便进入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经验。
7、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1)/(2)(3)(4)(5)(6)/(7)(8)(9)(10)(11)
B、(1)(2)/(3)(4)(5)(6)(7)/(8)(9)(10)(11)
C、(1)/(2)(3)(4)(5)(6)(7)/(8)(9)(10)/(11)
D、(1)(2)/(3)(4)(5)(6)/(7)(8)(9)(10)/(11)
8、用原文解说:
(1)“这种伦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往的生活态度”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画线句子直接证明的内容是什么?它又被什么内容所证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这段文字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总提演讲的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B、我们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C、人们需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
D、生命的伦理要求人们注意尊重自己的生命,使其得到真正的价值。

答案:
1、C(A至理名言,B军备竞赛,D迥然不同)
2、D(D仅仅呈现一种不良现状,没有呼吁;B“我仍然确信”与C“我相信”是呼吁的一种表达方式)
3、A(无疑而问且加强语气,是反问)
4、B(这一句在证明前一句,是前一句的论据,不是段落中心句)
5、一是暴行,二是疾病,三是战争
6、因为这种“分别”容易引起有些人随意破坏或者伤害一些生命,产生一些可恶的暴行
7、(1)提出对生命伦理的“尊重”,(2)(3)(4)(5)(6)批评与“尊重”相悖的主观“分别”(7)(8)(9)(10)(11)论证对生命的“全然肯定”是“尊重”的基本内涵。
8、(1)重视尊重生命(2)以人类对于生物亲疏远近的观感为出发点
9、以为昆虫或原生动物没有什么价值,世上真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可以随意破坏或者伤害它们
10、(第一问)“这标准是纯主观的,我们谁能确知这种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第二问)“对全世界有何意义?由于环境的关系,昆虫或原生动物往往被认为没有价值。”
11、D(关键在于尊重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课后训练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迥(差得远)然不同  至(极)理名言
B.生命伦(类)理  战争暴(残暴)行
C.铭(镌刻)记心中  危机(机会)
D.表白(表达)信心  愚昧(糊涂)无知
2.下列对《我的呼吁》的出处介绍,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
A.出自《敬畏生命》
B.选自《史怀哲传》
C.即史怀哲在195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上的讲话
D.选自《新约全书》
3.下列关于史怀哲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怀哲是法国神学家、哲学家与医生,一生致力于非洲国家的医疗事业。
B.史怀哲195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我的呼吁》是他在瑞典授奖仪式上的演讲词。
C.史怀哲获得三個博士學位与醫生執照,38岁时从法国到非洲大陆,为黑人义诊。
D.史怀哲对非洲旧殖民地的民众所给予的善良帮助,并不是什么慈善事业而是赎罪。
4. 下列观点与史怀哲倡导的生命伦理的原则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鼓励和维持生命是善良的好事,而毁坏和阻挠生命是丑恶的坏事。
B.世界上的生物可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
C.世界上没有无价值的生物存在,我们不能随意破坏或伤害牠们。
D.人要对一切具有生存意志的生命采取尊重的态度,就像对自己一样。
5.下列观念与史怀哲倡导的生命伦理的观念相同的一项是 ( )
A.动物解放运动者,呼吁动物权利
B.生命中心伦理倡导尊重生命个体
C.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一切价值的来源
D.生态中心伦理主张给生态系统整体以道德地位
6.《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的针对性与鼓动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纵横
阅读《我的呼吁》的第三段,完成7-11题。
7.“可是良善所发挥的作用却是单纯而继续不断的”一句,论证什么句子?又接受什么句子论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它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一句中的“危机”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史怀哲呼吁善行的现实针对性是 ( )
A.今日,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正威胁着全世界,造成空前烦闷的气氛。
B.现世的一切暴力都有其限制,早晚会产生和它同等或者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
C.良善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能消除猜疑和误解。
D.一个人在世间所作的善行,会影响他人的心理和思想,所以人要认真去冒险行善。
10.“我们常常不使用能帮助我们千百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一句,其中“杠杆”与“重物”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后引用耶稣的一句名言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实践
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人类需要种种不同的关怀: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等等。人类的终极关怀导源于人类的终极苦恼。终极苦恼就是对死亡之不可避免的苦恼,对生命短暂的苦恼。人类从自然界中解放出来之日,就是终极苦恼产生之时。动物是没有终极苦恼的,唯有人类看到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看到了天与人的对立,看到了宇宙之无限和人生之奇短,从而为摆脱这种终极苦恼而产生了各种不同形态的终极关怀。
苏珊.朗格在她的《情感与形式》一书中说:“对死亡有各种不同态度,最普遍是否定死亡的终极性,想象死亡之外还有一种继续的存在----通过复活、轮回或超生,也就是通常说的从现在超度没有死亡的世界:阴曹、涅磐、天国和天府。”她否定了这种终极关怀,认为这种安抚最终要归于失败,从而提出了她认为“最有启发性”的对生命历程的理解,那就是“在生与死之间尽量寻找尽可能多的生活”,即“即生命的磨砺和自我实现”。
可见终极关怀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生观、人生哲学。积极的科学的终极关怀,不虚幻地否定死亡,而是揭示了如何在有限生命之中去实现无限的意义的正确途径。
歌德在《浮士德》一书中凝聚了他六十年的人生经验,发现了“智慧的最后结论”,就是“人必须每天来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这段名言可以看成积极的科学的终极关怀的高度概括。一个扩大自身的价值,为发扬有限生命的无限的潜力而追求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的人必然是伟人。
由此可见,人类的上帝就是自己,人类不必从异己的神秘的力量那里去找终极关怀。真正的终极关怀就在于生命的最大限度的燃烧之中,存在于对自己全部生命价值的不断的、无限的追求和开掘之中。这就是对人类所必需的终极关怀的真正科学的解释。
12.对“终极关怀”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终极关怀就是终极苦恼,即对生与死的苦恼。
B.终极关怀就是对人生短暂而苦恼的关怀。
C.终极关怀要求人们每天都来争取生活与自由。
D.终极关怀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生观、人生哲学。
13.“这种终极关怀”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说“动物是没有苦恼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苏珊.朗格与歌德二人的论述,相同的一项是        (  )
A.对死亡有各种不同态度,最普遍是否定死亡的终极性\人必须每天来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B.死亡之外还有一种继续的存在\人必须每天来争取生活与自由
C.对死亡有各种不同态度\人类的上帝就是自己
D.生命的磨砺和自我实现\智慧的最后结论
16.最能概括本文中心的一句是                         (  )
A.真正的终极关怀就在于生命的最大限度的燃烧之中,存在于对自己全部生命价值的不断的、无限的追求和开掘之中。
B.由此可见,人类的上帝就是自己,人类不必从异己的神秘的力量那里去找终极关怀。
C.积极的科学的终极关怀,不虚幻地否定死亡,而是揭示了如何在有限生命之中去实现无限的意义的正确途径。
D.一个扩大自身的价值,为发扬有限生命的无限的潜力而追求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的人必然是伟人。

答案:
1.B(伦,人伦)
2.D(《新约全书》是《圣经》中的一部分,《我的呼吁》与之无关)
3.D(对史怀哲来说,应是慈善事业,不是赎罪)
4.B(这个观点正是史怀哲批判的内容)
5.B(A范围太窄,C人类中心主义与生命伦理相反,D生态中心伦理比生命伦理范围大)
6.从标题看,“我有一个梦想”是针对美国黑人权益危机提出来的,比如当时曾发生一个黑人妇女没有给白人让坐而被拘捕的事件;“我的呼吁”是针对世界缺乏生命伦理提出来的,比如国家内部的暴行与国家之间战争。两篇演讲词的语言都有明显的鼓动性。《我有一个梦想》题目就有一种诗意和美感,对听众有较强的鼓动作用;《我的呼吁》通过直接“呼吁”听众,亦有鼓动作用。从语句看,《我有一个梦想》多用排比句,《我的呼吁》多用对比句,都具有非常强烈的鼓动性。
7.该句论证“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接受“它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论证
8.良善解决问题时的无力或尴尬
9.A(B是暴力的后果,C与D是良善的意义,三者不是善行的针对对象)
10.“杠杆”喻良善,“重物”喻难以解剖的矛盾或问题
11.温柔的人容易得到幸福,一定会得到上帝应许的土地
12.A (终极苦恼是终极关怀产生的原因,并还是终极关怀本身。)
13.对死亡有各种不同态度,最普遍是否定死亡的终极性,想象死亡之外还有一种继续的存在----通过复活、轮回或超生,也就是通常说的从现在超度没有死亡的世界:阴曹、涅槃、天国和天府(因为“这种终极关怀”是苏珊.朗格引用来进行否定的。)
14.因为动物缺乏智力思维活动,处在麻木与混沌状态(这道题在文中找不到答案,需要运用考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思考。)
15.D( A前者“否定死亡的终极性”是苏珊.朗格所否定的反面观点,与后者歌德所肯定和观点不同; B前者“死亡之外还有一种继续的存在”是苏珊.朗格所否定的反面观点,后者歌德所肯定和观点不同;C前者范围太大,后者并不是歌德的观点。)
16.A(B仅仅从范围与否定角度论述,不能概括本文中心;C虽然正确,但太笼统;D重心偏移,侧重论述伟人的特征)。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3450.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