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的符号]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教案示例

高二物理教案 2014-06-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

2.初步认识二极管的应用;

3.常识性了解发光二极管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按学生实验分组情况配置,下面列出的是每组的器材)

1.课本图15-2的实验

2CZ型半导体二极管1只;0.3安2.5伏小灯泡(附小灯座)1副;一号干电池2节(附电池盒);单刀开关1个;连接导线若干。

2.课本图15-4的实验

GD55—2型发光二极管1只;200欧滑动变阻器1只;一号干电池(附盒)2节;单刀开关1只;导线若干。

3.课本图15-7的实验

GD55—2型发光二极管2只(红、绿色各1只);玩具电动机1只;100欧定值电阻2只;一号干电池2节(附电池盒);单刀开关1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许多自动控制装置,如:自动报警装置、路灯发光和熄灭的自动控制等。这些自动控制装置都是由电子元件组成的。今天,我们就学习常见的有用的电子元件的初步知识。首先学习二极管。

板书:(第一节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

2.进行新课

(1)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二极管是半导体二极管的简称,半导体二极管也叫晶体二极管,它由半导体材料构成,是电子技术中最常见的电子元件之一。顾名思义,它有二根引线,一根叫正极,一根叫负极。

板书:(二极管是半导体二极管的简称。)

在黑板上画出二极管的符号,说明符号上的箭头指向表示允许电流通过的方向。

展示不同规格(类型)的二极管,使学生对二极管有直观印象:即二极管都有二根引线。指出判断二极管正负极的方法。

学生实验

让学生按照课本图15-2甲和乙,分别连接电路,接通开关,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然后通过讨论,板书结论: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当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池的负极连接时,小灯泡才发光,否则小灯泡不发光。)

(2)发光二极管

二极管有许多种,如普通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等,下面我们来介绍发光二极管。

展示发光二极管,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它也有二根引线,较长的一根为正极,较短的一根为负极。有的发光二极管带有一个小平面,靠近小平面的一根引线为负极。在黑板上画出发光二极管在电路中的符号,并做说明。

学生实验:让学生按照课本图15-4那样连接电路,先观察发光二极管在什么情况下发光,什么情况下不发光。然后在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大小,再观察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情况。

实验后,通过讨论,板书结论:

(发光二极管在导电时发光,在不导电时不发光;发光二极管导电发光时的明亮程度与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大小有关系,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大时,二极管发的光亮,电流小时暗。)

总结后,教师参照课文介绍发光二极管的正常工作电流值及发光二极管的用途。再做下面的演示:

演示实验:按照课本图15-6连接电路,演示手控交通红绿灯。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课本图15-7连接电路,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来显示电动机是向哪个方向转动的。

学生实验:(要求同学们标出红灯亮时表示电动机向哪个方向转,绿灯亮时表示电动机向哪个方向转。)

3.小结

(1)二极管有特殊的导电性质——单向导电性。

(2)发光二极管与一般二极管相比,它有能在导电时发光,且发光明亮程度与电流大小有关系的特点。

(3)发光二极管有特殊的用途:因为它正常工作电流小,发光又与电流大小有关,所以常用它省电且灵敏的特点来做电路的显示装置(如录音机上就用到了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来显示音调的高低和音量的大小。

4.布置作业 

课本上本章的习题1。

(四)说明

1.本节(及本章)的教学目的不在于讲多少知识,不要求学生理解许多专业名词、术语,更不要求理解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只要求学生有个感性认识,知道元件的作用即可。

2.本节(及本章)的“实验”都是要学生自己来做的,不能用教师的演示来代替,只有课文中提到的实验,如课本中图15-6这类实验才可以只演示而不作学生实验。时间上要充裕,使学生能有机会反复动手玩味。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的实践来认识电子元件的作用。

3.在做实验时,要注意说明限流电阻的作用,其工作原理不必讲解。

4.如有可能可简要地向学生介绍一下二极管的极性及好坏的简易判别方法,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二极管的规格、型号、用途,以便学生自己动手购买器件,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活动。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wulijiaoan/19630.html

  • 【电流电路教案】电流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 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 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3 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二)教具 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一节,剖面干电池1个,蓄电池一个,磁性黑板一块。(三)教学过程 1 复习 提问1:用毛皮摩...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2)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有简单认识(3)知道永动机是不可能的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由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引出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知识总结出能量守恒定律,最后通过能量守恒定律阐述永动机是不可能的....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分子的热运动是指什么|分子的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 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是先实验(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两个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根据现象说明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 分析二...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表的基本构造. 2、知道电流表测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基本原理. 3、了解电流表的基本特点能力目标 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电流表的原理,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教师可以通...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电场线|电场线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视,知道用可以形象地表示电场的方向和强弱; 2、知道一个点电荷、两个等量点电荷、点电荷与带电平行板间的的分布; 3、知道什么视匀强电场,以及匀强电场的的分布; 4、知道两块靠近的平行金属板,大小相等,互相正对,分别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他们之间的电场(除边缘附近外)是匀强...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电场中的导体]电场中的导体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静电感应,知道感应起电的原理和感应电荷正、负的判定。 2、知道静电平衡状态;理解静电平衡的特点,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3、知道静电屏蔽现象及其应用。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分析推...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毛细现象]毛细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浸润和不浸润现象.能用浸润和不浸润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2、知道什么是以及是怎样产生的. 3、知道在实际中的应用和防止.教学设计方案 本节颗内容可以通过实验演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来完成。一、课堂引入 我们研究了液体和气体之间的交界面的性质——表面张力的作用,那么固体和液体之...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电场线】电场线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视,知道用可以形象地表示电场的方向和强弱; 2、知道一个点电荷、两个等量点电荷、点电荷与带电平行板间的的分布; 3、知道什么视匀强电场,以及匀强电场的的分布; 4、知道两块靠近的平行金属板,大小相等,互相正对,分别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他们之间的电场(除边缘附近外)是匀强...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_第一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二

    课时:l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同时测量一段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3.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具:课本图8-1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引入...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 日光灯出现黑斑的物理原理|物理教案-日光灯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普通日光灯的组成和电路图,知道日光灯管在电亮和正常发光时对电压和电流的不同要求. 2、知道起动器和镇流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安装日光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两节的内容...

    发布于:2014-06-1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