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毛病类型】句子毛病及其修改
【jiaoan.jxxyjl.com--短语句词】
(一)搭配不当的病因及其修改
搭配不当,是病句考查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搭配不当主要是主谓搭配与动宾搭配不当。据统计,自高考命题以来,考病句每年都会涉及搭配不当的试题,可见弄懂搭配不当,是辨析、修改病句的关键。而实际上,如果想准确判断是否搭配不当,就要紧紧抓住句子的主干。分清主谓宾,通过语感能力来感性认识,其次要仔细琢磨用词是否主谓对应得当。
1.主谓搭配问题
(1)主语和谓语的选词应当正确。
如果主语和谓语都只有一个词,那么,两个词的选择必须恰当;如果主语、谓语都是短语、那么短语的中心词一定要选用得当。
请看下边一个例子:
(1)他的许多作品曾在全国美术家展览会上播出。
这句话里的主语中心词“作品”,与谓语中心词“播出”词意不搭配,应该将“播出”改为“展出”。
出现这种病句。往往是因为主语和谓语中的修饰限制语较多所造成的。改正的方法是先划分主语、谓语,再提出中心词,搭配的词语就很容易选择了。
(2)主语、谓语如果是并列短语,双方在语义方面必须能全面配合。
并列短语可以充当主语,也可以充当谓语。有时,一个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或者有一方是并列短语,或者双方都是并列短语。凡是有并列短语作主语或谓语的,双方就必须能全面搭配,决不能有一个词同另一方搭配不了。否则,就会产生主谓不搭配的问题。
例如: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而紧张。
这句话的主语和谓语,双方都是并列短语而又都不能全面搭配。“任务和工期”可以用“紧张”来陈述,但不能用“沉重”来陈述,”沉重”只能说明其中的“任务”,不能说明“工期”。
这一病句可以这样改: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沉重,工期紧张。
(3)主语和谓语不能部分重复,部分重复会造成主谓搭配不当。
主语和谓语一部分重复,是指主语中提到的事,在谓语中又提到,但不是指主语和谓语中绝对不能有两个相同的词。比方说,“这个孩子是个好孩子”,主语谓语中都有“孩子”一词,但主谓并不重复。我们讲的是那些主谓部分重复而造成搭配不当的情况。看下边几个病句:
①星际物质在大气中的燃烧,不是一下子就燃烧完的。
②历史的发展不是按照某些人的愿望而发展的。
③人类的发声,是由空气通过咽喉部的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声的。
①句的主语是“星际物质在大气中的燃烧”,中心词是“燃烧”,谓语就该说这种燃烧是怎样进行的,可是,后边谓语中又说“燃烧”,就语义重复而不能说明问题了。改正办法:删去主语中的“的燃烧”。②句的情况也类似。改正办法:删去主语中的“的发展”;让“历史”作主语。③句主谓语当中都有“发声”,二者不能配合。改正办法:删去主语中的“的发声”让“人类”作主语。
2.动宾搭配问题
要做到动词与宾语互相配合得当,首先要注意动词和宾语双方的选词恰当,所选的动词得能支配宾语,宾语也确实能接受动词的支配。比如,我们选用“节省”这一动词,同它搭配作宾语的词是很多的,诸如“精力”、“经费”、“开支”、“资金”、“费用”、“物力”等;但同“原则”、“敌人”、“亲人”、“道德”不能搭配。因此,选词正确,不超过动词的支配范围,动词和宾语才能产生应有的语义关系,彼此才能配合得当。
其次,要注意让动词和宾语的中心语相照应,同整个宾语相配。看下面这个句子:
我们一边剥麻,一边改进剥麻的速度。
这个例句的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改进”不能支配“速度”,能支配“速度”的是“增加”、“放慢”、“改变”或“加快”。根据语境,这里应将“改进”改为“加快”。
再次,注意不要改变固定的动宾搭配格式。
人们在长期的遣词造句实践中。对动宾搭配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格式,如“起……作用”“达到……目的”“作出……决定”“实现……愿望”等。这些固定的格式,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否则就容易造成动宾搭配不当的语病。例如:在教代会上,老校长提出了“师生齐努力,共创文明校”的决定。
“提出”这一动词,与之搭配适宜的宾语有:“要求”、“问题”、“建议”、“议案”。这里恰当的应是“议案”。
(二)歧义与排除歧义
歧义句,是高考经常考查的一个项目。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一些歧义句,受时间、场合、停顿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1998年高考就曾拿出一个小题专门考歧义句的理解与辨析。
歧义指表达的意思不确定,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不好断定。歧义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例如:
①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本月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本月15日前”去汇报,到底是什么时候去汇报,句意不明确,这就造成麻烦。
在合同、协议、条约等文件中的句子有歧义,会造成有关各方的争执,甚至使某方蒙受重大损失。比如,清朝政府曾向德国借钱修筑胶济铁路,作为代价之一,1898年签订的《胶澳租界条约》,其中有一句写道:“沿铁路三十里之煤铁等矿,德国有权开采。”当时议定的是铁路左右共三十里,后来德国硬说是左右各三十里,结果软弱腐败的清政府只好听任多付出一倍之地的采矿权。
②这饭不热了。
这句可以理解为“这饭已经凉了”,也可以理解为“这饭不加热了”。这两种不同的意思是由多义词“热”引起的。“热”既可以表示“温度高”,与“冷”相对,也可以表示“加热”。要排除“热”的歧义,可将“不热”改为“凉”,或将“热”说为“加热”。再举几个例子:
③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这个人”可能是施事者,理解为“这个人不认识谁”;也可能是受事者,理解为“谁都不认识这个人”,施受不清造成歧义。
④我校图书馆收藏了鲁迅的书。
“鲁迅的书”可指鲁迅拥有的书,也可指鲁迅著作的书,有歧义。
和以上两种情况类似的例子,如:
⑤关心的是他的母亲。
⑥最喜欢的是她弟弟。
⑦这孩子,连他妈妈都不认识了。
⑧他的发理得好。
例⑤可理解为“所关心的是他的母亲”,母亲是受事者;也可理解为“关心人的是他的母亲”,母亲是施事者。例⑧可能是说别人最喜欢她弟弟,弟弟是受事者;也可理解为“她弟弟最喜欢某人或某样东西”,弟弟是施事者。例⑦可解释为“这孩子不认识他的妈妈了”;也可解释为“他的妈妈不认识这孩子了。”例⑧可以理解为“他理发理得好”,也可理解为“他的头发理得好”。排除这些歧义,可按不同的意思表达。
有时指代不明也会造成歧义句。
⑨张主任和技术员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难关,就可以试制了。”
⑩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
(11)老人在原始森林里遇见一位30来岁的年轻人,了解到年轻人的许多动人的事迹。他一直战斗在这里,作出了许多贡献。
例⑨中究竟谁告诉了谁,不清楚,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可将第一个“他”指明前面两个人中的一个,避免歧义。例⑩的“这”指什么,没交代明白,可能指“搜集史料”,也可能指“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有歧义。这里可具体指明某方面。例(11)的“他”,指代的多半可能是“年轻人”,但也不排除替代“老人”的可能,还是指明为好。
(三)重复多余及其修改
重复多余罗嗦。高考有时单独考查,有时与其他语病综合考查。重复有的是字面上的重复,有的是语意上的重复,有的是修饰语的重复,有的是句子的重复。
1.虚词多余是误用的一种表现。
①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曹禺的剧本《雷雨》而改编的。
②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好转,使农民的购买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③教育局已责成了学校处理这个问题。
例①的“而”字,是套用文言格式,在现代汉语里,这种场合不需要什么连接,这里的“而”字应删去。例②的“使”字是滥用,不仅赘余,而且使句子没有主语,应删去。例(3)的“了”表示某一动作已经完成,而“责成”本身就含有动作结束的意思,它后面的“了”字完全没有必要,应删去,再说“了”与前面的“已”,在意思上也有重复。
2.定语的多余是堆砌的表现。
①收回香港主权的那一天是我们全民族最为高兴愉快的一天。
②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共同的理想和事业把我们的心连结在一起。
③来到上海,我看到了一幢幢既高大又巍峨的楼房。
例①中“高兴”和”愉快”是意思相近的词语,连在一起,意思重复,应删去一个。例②中“中华民族”与“炎黄”意思重复。“炎黄”、“华夏”、“神州”、“九州”都是“中华民族”的别称,不要堆砌使用。例③中“巍峨”即高大雄伟的样子,“高大”“巍峨”这对近义词应去掉一个。
3.状语的多余是重复的表现。
在状语的位置上使用同义或近义的词语,两个状语在意义上没什么区别,造成状语重复。
(11)夜深了,张老师仍然还在伏案读书。
(12)他极其详尽细致地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例(11)中“仍然”和“还”是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副词,两者连用,造成状语多余的毛病,应删去一个。例(12)中“详尽”和“细致”区别不大,删去一个。
4.其它重复形式。
①这个礼堂最多可坐一千人之多。
②我这是第一次读巴尔扎克的作品。因此读得特别细心仔细。
例①中“坐”的前面已有状语“最多”,又用“之多”作补语,出现补语与状语重复的现象,应删去”之多”,例②中“细心”和“仔细”,意思相同,应删去一个。
③领手干部应当深入群众。和群众一起讨论、研究生产中的各种问题。
④学校新盖的教学大楼,非常美观、漂亮,好看极了。
例③中的“讨论”、“研究”本身的意义相近。用在这里,它们的意义没有什么不同,保留一个就行了。例④中“美观”、“漂亮”、“好看”,意思一佯、三者保留一个。把一句话变个样子再说一次,造成赘余信息。如:
⑤我们取得了这样好的学习成绩,同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是老师们辛勤工作的结果。
⑥同学们这次前往清华大学参观,结果相当圆满,是有其一定的收获的。
⑦我们常在国外的同志们,往往能理解原文,但缺乏语汇,常有语言不够用的感觉,找不出好的中文来表达它,总觉语言不够丰富。
例⑤中可删去“同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例⑥中最后两个分句重复,只能用一个。例⑦中“常有……感觉”跟最后一个分句重复,可删去。
-
分类仿句大全|仿句分类整理之文化详细阅读
1、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过黄花,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爱国诗人铁马冰河入梦…… 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 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 思念使边塞诗人山回路转不见君,雪地空留马行处。 思念...
-
语文近义词|语文近义词详细阅读
凝望——凝视呼叫——呼唤吟诵——吟咏蕴含——蕴涵 奥秘——奥妙恩泽——恩赐良久——许久静谧——僻静 勤勉——勤奋迷惑——疑惑蕴藏——埋藏快活——欢快 缘故——原因温习——复习雕琢——雕刻比美——媲美 崇尚——高尚真挚——真诚爱慕——仰慕沉静——沉寂 凄凉——凄惨...
-
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犬品种|如何快速准确地辨析病句(第四讲)详细阅读
四、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主要有两种:句式杂糅和前后牵连。 1 句式杂糅 同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糅到一起,形成杂糅。 例①这家工厂之所以造成年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领导不善于经营管理,二是由于工人的基本素质太低。...
-
[病句语法知识]病句知识资料汇编详细阅读
修改病句可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细读所给句段,整体感知其意;②针对句意和句式,选用辨识方法;③对照病句类型,作出错因判断;④对症下药,修改病句。修改病句的主要方法有:增、删、调、换。成分残缺的句子,可通过压缩,找出所缺部分,采用“增补”的方法修改,即增添字词,补上残缺;结构重复赘余、句式杂糅、...
-
语文修改病句有哪些类型|语文修改病句详细阅读
衢州卷 3下面这段文字画线的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①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②我们必须全面改善公众睡眠的健康水平。③为此,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了“良好睡眠,健康人生”。 【答案】①“人的健康对于睡...
-
知识积累的句子|知识积累卡片:常见句子语病详细阅读
1 成分残缺,包括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等。如: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使他渡过了难关。(没有主语,去掉“使”。) 2 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等。如: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印证。(将“追逐”改为“青睐”或“喜...
-
【语段材料评价试题】语段综合类试题评析详细阅读
语段综合类试题,是指以语段为基本材料,综合考查各类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试题。它与一般考查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试题不同,一般考查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试题,要么是没有具体语言环境,要么是单纯的考查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语段综合类试题,既有语段作为具体的语言背景材料,又是考查多个方面的知识...
-
点石成金培训机构_点石成金——修改病句详细阅读
1 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③主宾搭配...
-
【初三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基础知识专项训练•修改病句详细阅读
编辑:张成利 1、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B、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C、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D、小张明天要去北京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知识竞赛 2、修改病句。(每句改一处,改...
-
[单句复句知识点]单句、复句知识详细阅读
一、(2009年深圳) 3.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 ②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 ③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