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成语优秀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短语句词 2013-12-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短语句词】


    一、考点总结
    成语运用题的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二、复习注意
    1.高度重视积累。
    2.确切掌握意义。
    3.仔细辨析差异。
    4.巧扣语境选用。
    三、考查重点
    1.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例如: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教程》62页第2题A项)
    2.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
    例如: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62页第1题B项)
    3.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
    例如: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
    4.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
    例如: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5.要明确成语的本来意义。
    例如: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67页第17题D项)
    6.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
    例如: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63页第4题C项)
    7.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例如:判断下句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8.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例如: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9.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例如: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10.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例如: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62页第1题C项)
    11.要注意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
    例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62页第1题)
    12.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
    例如: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四、方法总结:记住下列易错易混的成语
    (一)经常被误用的成语
    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7.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11.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
    12.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缺心眼儿”,贬义词。
    14.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巧夺天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超过了自然,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鬼斧神工则用来形容人的技艺和自然的杰出创造均可。
    17.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23.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24.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25.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26.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27.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28.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
    29.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罪不当诛)
    30.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31.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32.安之若素: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33.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34.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35.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6.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力)。
    37.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38.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39.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40.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二)易混淆的成语
    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4.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5.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6.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7.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8.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9.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10.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11.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一发而不可收: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
    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三)近义成语辨析
    1.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者震惊”,后者则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2.如虎添翼为虎作伥:
    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后者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
    3.养痈遗患养虎遗患:
    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坏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还可以指人的错误或错误思想等。
    4.无所不能无所不为:
    前者是褒义词,指“什么事情都会做”;后者是贬义词,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
    5.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前者是褒义词,指“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后者是贬义词,形容“做事无法无天”。
    6.迫不及待刻不容缓:
    二者都形容“紧迫、不能等待”。但前者用来形容心情十分迫切,而后者则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
    7.因势利导顺水推舟:
    二者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但前者用于褒义,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后者为中性或贬义词,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
    8.披肝沥胆肝胆相照:
    二者都有“坦诚”意。但前者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后者用于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
    9.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二者都表示“表面关系不错,实际有两条心”之意。但前者可用于表示人或事物,用于人时偏重于“离心离德”;后者仅用于人,偏重于“各有打算”。
    10.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二者都有“特别看待:之意。但前者是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是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11.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二者都指“用空想安慰自己”;但前者表示虽有空想但无行动,后者表示虽有行动但不能解决问题。
    12.色厉内茬外强中干:
    二者都指“外表强大而实质空虚”;但前者用于书面语,指精神状态。后者常用于口语,指力量。
    13.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二者都有“以假充真”之意。但前者还可以表示以次充好,用于人或物,也可表自谦。后者一般用于物,不表自谦。
    14.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二者都可以表示“行人、车马、船只来往频繁”。但前者表示往同一方向,后者能表示往不同的方向。
    15.涣然冰释烟消云散化为乌有化为泡影:
    四个成语都表示“消失”,但它们适用的对象不同,依次为“嫌隙或误会”、“事情或情绪”、“具体事物或念头”、“希望与打算以及诺言”等。
    16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两词均指“看见就像没有看到一样”。但前者偏重于“不注意,不用心,看见就像没有看见,或装作没看见”;后者偏重于“漫不经心,不重视”,并有“经常看见”之意,程度较深。
    17.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二者都指“不整齐”。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别。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
    18.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二者都有可指“不经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后者还可能指东西突然无故丢失。
    19.步履维艰寸步难行:
    二者都有可指“行走十分困难”。便前者一般只用于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而后者还可以比喻处境困难。
    20.饱经沧桑饱经风霜:
    二者都可指阅历深。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侧重于“经历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
    21.耳闻目睹耳濡目染:
    二者都有“耳听眼看”的意思。但前者强调亲自看到亲自听到,突出其真实性。后者则强调经常看到听到并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的影响。
    22.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二者都有“彼此相反”之意。但前者指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后者指人的行为和目的相反。
    23.不堪设想不可思议:
    二者都有“不能想像”之意。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
    24.信口雌黄信口开河:
    二者都指随口乱说。但前者语意较重,指妄加评论、诬蔑和捏造事实;后者语意较轻,指说话不假思索或漫无边际。
    25.大海捞针海底捞月:
    二者都指白花力气。但前者比喻目的虽很难达到但仍有达到的可能性;后者指目的完全达不到,只是白费力气。
    五、能力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里有表层的、看得见的、感同身受的变化——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生活方式已与父辈大不相同;但更有深层的,不易觉察却能辐射未来的变化。
    B.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C.为把该市建成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特大城市,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D.虽然炎热的夏季早就过去,可是特丽珑显示器和钻石珑显示器为占领未来的CRT市场的明争暗斗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
    2.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B.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和表达方面不可理喻的作品,多数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
    C.美国用武力解决伊拉克问题,其目的在于:既推翻萨达姆政权,又能控制中东石油,可谓一箭双雕。
    D.长达4个多小时的央视春节晚会终于伴着新年的钟声销声匿迹了,它给全国观众带来了许多欢乐。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农村问题的深入研究,使得他能够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B.个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不管他是英雄豪杰还是平民百姓。
    C.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D.在今天的半决赛中,欧洲两支足坛劲旅把各自的风格特点表现得炉火纯青,让我们真正感到了足球的魅力。
    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黑帮团伙从境外购置了一批枪支后,如虎添翼,气焰更加嚣张了。
    B.贪官们在贪污之初往往心有余悸,半遮半掩;趟惯了混水,很快就厚颜无耻了。
    C.恐怖分子制造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爆炸案,死伤几百人,真是耸人听闻。
    D.美国在为何攻打伊拉克的问题上,一向含糊其辞,引起许多国家的不满或不安。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我们这个小山城里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才子,但比起京、沪等地的作家来,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B.青年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各种困难,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是他们不应该举棋不定,而应勇往直前。
    C.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勤政廉政,一心为民,才能造成上行下效、正气张扬的良好局面。
    D.只要你设身处地地为下岗工人着想,你就会同情他们的境遇,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寻找就业门路。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duanyujuci/14584.html

  • 分类仿句大全|仿句分类整理之文化

    1、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过黄花,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爱国诗人铁马冰河入梦…… 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 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 思念使边塞诗人山回路转不见君,雪地空留马行处。 思念...

    发布于:2014-01-14

    详细阅读
  • 语文近义词|语文近义词

    凝望——凝视呼叫——呼唤吟诵——吟咏蕴含——蕴涵 奥秘——奥妙恩泽——恩赐良久——许久静谧——僻静 勤勉——勤奋迷惑——疑惑蕴藏——埋藏快活——欢快 缘故——原因温习——复习雕琢——雕刻比美——媲美 崇尚——高尚真挚——真诚爱慕——仰慕沉静——沉寂 凄凉——凄惨...

    发布于:2014-01-14

    详细阅读
  • 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犬品种|如何快速准确地辨析病句(第四讲)

    四、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主要有两种:句式杂糅和前后牵连。 1 句式杂糅 同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糅到一起,形成杂糅。 例①这家工厂之所以造成年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领导不善于经营管理,二是由于工人的基本素质太低。...

    发布于:2014-01-14

    详细阅读
  • [病句语法知识]病句知识资料汇编

    修改病句可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细读所给句段,整体感知其意;②针对句意和句式,选用辨识方法;③对照病句类型,作出错因判断;④对症下药,修改病句。修改病句的主要方法有:增、删、调、换。成分残缺的句子,可通过压缩,找出所缺部分,采用“增补”的方法修改,即增添字词,补上残缺;结构重复赘余、句式杂糅、...

    发布于:2014-01-14

    详细阅读
  • 语文修改病句有哪些类型|语文修改病句

    衢州卷 3下面这段文字画线的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①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②我们必须全面改善公众睡眠的健康水平。③为此,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了“良好睡眠,健康人生”。 【答案】①“人的健康对于睡...

    发布于:2014-01-14

    详细阅读
  • 知识积累的句子|知识积累卡片:常见句子语病

    1 成分残缺,包括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等。如: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使他渡过了难关。(没有主语,去掉“使”。) 2 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等。如: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印证。(将“追逐”改为“青睐”或“喜...

    发布于:2014-01-14

    详细阅读
  • 【语段材料评价试题】语段综合类试题评析

    语段综合类试题,是指以语段为基本材料,综合考查各类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试题。它与一般考查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试题不同,一般考查语言积累和运用的试题,要么是没有具体语言环境,要么是单纯的考查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语段综合类试题,既有语段作为具体的语言背景材料,又是考查多个方面的知识...

    发布于:2014-01-14

    详细阅读
  • 点石成金培训机构_点石成金——修改病句

    1 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③主宾搭配...

    发布于:2014-01-13

    详细阅读
  • 【初三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基础知识专项训练•修改病句

    编辑:张成利 1、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B、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C、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D、小张明天要去北京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知识竞赛 2、修改病句。(每句改一处,改...

    发布于:2014-01-13

    详细阅读
  • [单句复句知识点]单句、复句知识

    一、(2009年深圳) 3.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 ②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 ③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

    发布于:2014-01-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