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说课教案

初中语文说课稿 2013-10-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初中语文说课稿】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速读单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速读的方法与要领。本文是单元的第三课,学生可通过理解标题明确文章的写作对象,使用速读法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本文是一篇颇有内涵的文化随笔,叙议结合,描写细腻,议论精到,逻辑严密。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文化观念,学习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

二、教学目的
知识
学会辨析城市的文物和文化的区别
理解作者意图,学会正确看待城市的发展与历史的保护之间的矛盾。

能力
1、掌握用速读法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能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和网络阅读。
3、能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技巧,进行相关仿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城市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对民居文化价值的认同。
2、加深对武汉的热爱之情,感受城市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把握文章脉络。
2、辨析文物和文化的差别。
3、理解作者意图,学会正确看待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的关系。

难点:
1、辨析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概念。
2、理解作者意图,能运用课文中的保护历史文化的理念解决问题。
3、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技巧,进行相关仿写

四、教材处理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巩固速读法的学习,课后结合课文观点进行课外实践,第二课时主要把握文章内涵和学习语言的运用。

五、教学法
    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本课拟以课外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来鼓励他们关心社会,关注文化,思考问题,相互交流,激发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积极的运用语言。

六、教学手段
1、以多媒体网络味教学平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走访调查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切实感受城市文化的魅力,关注文化保护问题。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网络搜索)

计时速读全文,说说作者时怎样区分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这两个概念的。

指导学生用速读法浏览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作业:走访里份

第二课时
一、图片导入:
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属于城市的文物
墙壁、阳台的铁栏、磨圆的石块等属于城市的文化

二、复习城市的文物与城市的文化的概念:从城市文化保护的角度来看,什么是城市的文物?什么是城市的文化?

三、学习巴黎人保护城市文化的观念及行为
朗读第三自然段
在这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出老街老屋的历史感呢?
斑驳、脱落、生苔的墙壁,方形石块已经磨圆,石头台阶仿佛睡了一夜的枕头……
网络游览(视频)
解说:
走在巴黎的老街老巷中,仿佛在温习一个个久远的历史故事,捡拾着一颗颗闪光的文化贝壳。每条街道都足以把你从这个世纪带回从前。空气中飘散着文人的絮语,像是陷入了莫泊桑、小仲马的小说里;像是在聆听圣桑、拉威尔的乐章;又像是迷失在了毕加索、马内等画家的梦境里。
请你们告诉我:究竟是谁把这大片大片的老街老屋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了?

学生齐答:是巴黎人自己!

作者在第九自然段段尾和第十自然段段首用了这样一个设问句,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充分肯定了巴黎人在保护城市文化方面的成绩。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巴黎人要保护这些老街老屋?

1、巴黎那浩大而深厚的文化,正是沉淀在这老街老巷中。
2、这些老屋绝非仅仅是建筑,这些老街也绝非仅仅是道路,它们构成了“历史文化空间”。巴黎人全部精神文化及其长长的根,都深深扎在这空间里。而且这空间又绝非只属于过去。在文物中历史是死的,在这文化中历史却仍然是活的。从深远的过去到遥远的未来,它血缘相连,一脉相承,形成一种强大和进展的文化与精神。
3、城市的精神重于它的使用。

巴黎人怎样保护城市文化的?

写文章、办展览,成立街区保护组织,宣传他们的观点
有了清晰的民居保护区和严格的保护民居法规
政府的高度重视
形成了自觉而顽强的民意

漫步巴黎,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我们和他们的距离。
城市的精神重于它的使用。除了巴黎人谁还会这么想?我们?

你能说说作者的这个结尾有什么含义?

作者通过两个简短的问句流露出他对中国文物及文化保护现状的忧虑,尤其是城市文化的保护问题。
   
   
接着,我们来审视自己的城市——江城武汉。

    如同北京的胡同,上海的石库门,武汉也有类似的民居建筑———里份。这类民居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蕴涵着一座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城市个性魅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北京打响“保卫胡同”的战役,上海大力保护改造石库门而成为各方取经的典范,那么仍具相当规模、有近百年历史的武汉里份呢,我们该如何面对———

带着疑问,我和几位同学一起进行了一次里份漫步。下面就请这几位同学现身说法来介绍这几处里份。

学生一:
昙华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街,那里有许多的革命史迹。不信,你看这些古老的小石块,上面刻了英文单词,随着时间流逝,它们已经变得斑驳模糊。我手中的这张照片上,上面可以看到一个古老的年份:1922年。这一张是一个已经很古老的房子。你看它的设计是不是很独特呢?这一张是一个已经装修过的房子,但还是可以看出它古老的风格。这一张是一个教堂,从它那已经生锈的门可以看出它一定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从照片上看到的只是一部分,如果你亲自去看看就知道它保护得并不是很好。昙华林的老房子都已经成了私房,不是被拆了就是重新装修过了,没有了老街老巷的味道。我们为什么不能把那些有历史背景的建筑保存下来呢?为什么非要去破坏它呢?

学生二:
户部巷被誉为汉味早点第一巷。整个巷子于去年进行了仿古装修,成为武汉乃至全国知名的小食一条街。大家可以从屏幕上看到这儿有铜制的大门,沿街的黑色仿古招牌。漫步街中,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古色古香的店面。你会被这儿浓郁的汉味文化深深感染,会为咱们城市的文化骄傲!

学生三:
1993年同兴里被定为二级优秀历史建筑保护项目。带着这样的初步印象,我们走进了这个里份。站在这个巷口就可以看到粉刷工正在粉刷多年来未翻修的墙壁。顺着工人一上一下刷墙的手臂向上看去:老化的阳台和栏杆还有腐蚀残缺的窗台。看到这我的心中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在这个里份里一定藏着许多稀奇古怪的故事。它会有它独特的历史文化。带着疑问和好奇,我去问了问里份里不同年龄的人,寻找问题的答案。可是,我竟发现谁也说不清这里的历史。站在这条古老的里份里,我的心中泛起酸楚:难道我们中国人就真的不如巴黎人吗?

学生四:
海寿里是一个闹中取静的里份。古老的红砖建筑,整洁静谧的街巷,黑色铜门往往是敞开的,常青藤从院子里爬到屋外,似乎在和左邻右舍打招呼,又仿佛在欢迎我们这些慕名而来的客人们。这里的社区活动搞得很好,国家领导人多次到这条里份考察。我行走在里份里,看到聚在一起聊天的妇女们,围在一块下棋的老人们,还有坐在一起写作业的孩子们,我觉得这条里份里充满着融洽的人情味。这种人情味正是里份文化的突出表现啊!

学生五:
我漫步在向警予的故居——三德里。一边走,一边欣赏着眼前的景色。小巷两旁大多是三四层楼的老式房屋。这些房屋的墙壁大多有些老化了,有的由于雨水长年的侵蚀而脱落,有些脱落处还长出了许多青灰色的青苔。楼上的阳台上的部分护栏和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这里的街巷又窄又弯,很少阳光通明,只偶尔有几处阳光从房屋的空隙中斜射进来,十分的阴凉。这种种情景和我们在课本中说描述的巴黎的老街老巷十分相似。
    整个三德里给人的感觉很整洁很古老很宁静,有三三两两的老者坐在一起谈心。我们走上前和他们攀谈起来。从他们那里我们得知,这里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并且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向警予故居。他们还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关于向警予先辈是如何创建《大江报》,又是如何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他们讲得非常生动,仿佛那一段段情景就发生在我们眼前一样。

    这些同学给我们初步展示了武汉里份的美丽,也提出了他们的疑问和思考。现在,我们布置一个作业。课后,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处里份,用你们的眼睛去看,用你们的耳朵去听,用你们的心去感受。然后用你们的脑子思考,用手写一份调查报告:以一处里份为对象,简介它的历史,谈谈你对它的处理意见(保存或修护或拆除),并投寄到市长信箱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城市现代化改造与城市文化保护看似一对矛盾。但我想,只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和文化的层面,牢记“城市的精神重于城市的使用”就能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城市现代化改造,我所欲也;城市文化保护亦我所欲也,相信通过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鱼和熊掌能够兼得!


板书设计: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chuzhongyuwenshuokegao/12031.html

  • [《七颗钻石》说课稿第一课时]《七颗钻石》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江苏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课《七颗钻石》,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则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对她的巨大回报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童话文字浅显易懂,...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端午日》沈从文]《端午日》说课

    江苏大丰市万盈二中 陈继军一、说教材1、《端午日》是苏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编者以民俗风情为主题分别编入了《端午日》等四篇课文,它介绍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一篇新增加的课文,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部编版《珍珠鸟》说课稿|《珍珠鸟》说课稿3

    《珍珠鸟》说课稿黄务中学 刘宏丽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珍珠鸟》这篇课文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五单元。这个单元都是写人与动物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他们深入思考人和动物的关系。。 冯骥才写的这篇散文,通过人与鸟...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愚公移山说课稿一等奖|《愚公移山》说课稿2

    《愚公移山》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愚公移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它塑造了老愚公这个性格鲜明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愚公移山》编排在第五册“文言文综合阅读(一)”单元中,本单元将文言文集中编排,试图从文言词法上来“合”...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十分钟_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各位评委,我说课的课题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云南的歌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www diyifanwen com)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的故事]《斑羚飞渡》说课稿3

    《斑羚飞渡》说课稿杭州艮山中学 徐巧玲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描写的是一群被...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幼儿园大班语言《犟龟》说课稿|《犟龟》说课稿

    《犟龟》说课稿 王晓敏 我说课的题目是《犟龟》,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说这节课。一、 说教材1、 说体系。《犟龟》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本课是学生升初一之后接触到的第一篇童话,第一课时简介了童话特点,引导学生默续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情节。本节课...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化石吟》的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张锋的科学诗《化石吟》。首先,我对本课内容分析如下:《化石吟》所在的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标在这一单元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化石吟》写的是...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张掖铁路学校怎么样】张掖铁路学校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说课稿《海燕》

    张掖铁路学校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说课稿语文组 张晓军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3

    我的叔叔于勒杨 洁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虽然篇幅短小,但在艺术上却颇多成。.他的手法,寓主题于平淡自然之中。他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之中有内心世界的表露;他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之中有波澜起伏;他的描写,在平实朴素之中有锋芒;他的幽默,...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