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人家阅读短文答案|《竹林深处人家》说课稿

初中语文说课稿 2013-09-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初中语文说课稿】


百和中学   谢治平
一、课文说明。
    本文的重点是写山村人家,写竹农丰收的喜悦。文章却用大量篇幅描绘竹海,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意在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为后文写人家,写竹乡人的“欢笑”作铺垫,重在表现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表达作者对竹乡生活的向往。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很长一段时间后”仍然不能忘却,原因有二:一是这里独具特色的竹林,二是这里闲适、安静的竹乡人的生活。
二、设计思路。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熟悉文章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前面部分的写景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描绘竹子的丰收景象为后文写人家,写竹乡人的“欢笑”作铺垫,展现竹乡人闲适、安静的生活(也就是“难忘”的原因之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写竹海,我们不能不对作者的描写角度,写景方法(又由于前面两篇文章对此问题都有所涉及)进行关注。这也是作者“难忘”竹海的原因之一。因此本课时着重解决这个知识点,属于一堂专题研究性的课。
三、设计原则。
1、故意降低难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阅读与写作指导并举。
4、学生活动充分,积累丰富。
5、课内外衔接,知识与能力并重。
说明:
1、教学重点确定为“竹林”,并非否定“人家”。因为在第一课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2、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竹乡、热爱竹乡人民以及改革开放给农村致富的主题反映不是很明显,因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把它放在了第一课时。
四、设计流程。
    教学目标:学习写景的层次和方法
教学重点:多角度写景。
教学难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景。
课型:研究性学习
教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准备活动。
1、快速阅读课文,重点是前面三个自然段,尽量识记课文内容。
2、开展“招聘导游”活动。
(以“看!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竹海……”为句式。)
三、学生与教师对话,深入理解。
1、首先来感知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在前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从什么角度写出了竹海什么特点?
要求;找出文中的一些语言标志。
明确:      远望:宽广深沉
            近观:密不见底
            四顾:无边无际
教师点拨: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移步换景”(板书)作者除了从不同的视觉看竹海,还从不同的方面渲染竹海的特点。
2、从文中找出从色彩、声音、气味各方面对竹海进行细腻描绘的句子
明确:
色彩:                                     
声音:                                     
气味:                                     
教师点拨: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具体描绘。五官(板书)
 小结性提问:
①为竹海拟一条广告词。
②为政府机关开发“竹海”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3、加深理解,迁移练习。
(一)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②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③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④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⑤他们换了四回手,见望见依稀的赵庄,⑥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⑦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⑴写景角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嗅觉④⑤视觉⑥听觉⑦视觉
B:①②嗅觉③④⑤⑥⑦视觉
C:①嗅觉②触觉③④⑤视觉⑥听觉⑦视觉  
D:①②视觉③④视觉⑤⑥听觉⑦视觉 
⑵很好地烘托了“我”的                     心情。
(二)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⑴诗的颔联,作者从      角度,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
⑵诗的颈联,作者从      角度,描写了一副          图。
4、总结学习,加深认识。
形式:学生写总结短文。
要求:①以“我学到了什么……”、“我现在认识到……”、“我不能同意……”、“关于……我想出更多的……”作开头;
②字数100字以内。
四、指导积累,促进写作。(布置作业)
⑴从文中分类摘抄词语
①色彩:                             
②声音:                             
③气味:                             
⑵ 从以上类别的词语中,任意选择其中的三个连缀成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提示:抓住色彩、声音、气味几个方面,选取所摘录词语描绘出景物特征。
⑶竹、松与梅并称“岁寒三友”,搜集有关竹的诗词、文章、绘画资料,办一个“竹文化”专刊,两周内完成并交流。
     五、板书设计。
竹林深处人家          
                           移步换景(前三个自然段)
       竹林:多角度写景    (第二课时)
难忘                      五官(全文)
      人家:闲适、安静的生活 (第一课时)
五、附第一课时的设计。(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chuzhongyuwenshuokegao/11867.html

  • [《七颗钻石》说课稿第一课时]《七颗钻石》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江苏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课《七颗钻石》,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则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对她的巨大回报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童话文字浅显易懂,...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端午日》沈从文]《端午日》说课

    江苏大丰市万盈二中 陈继军一、说教材1、《端午日》是苏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编者以民俗风情为主题分别编入了《端午日》等四篇课文,它介绍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一篇新增加的课文,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部编版《珍珠鸟》说课稿|《珍珠鸟》说课稿3

    《珍珠鸟》说课稿黄务中学 刘宏丽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珍珠鸟》这篇课文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五单元。这个单元都是写人与动物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他们深入思考人和动物的关系。。 冯骥才写的这篇散文,通过人与鸟...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愚公移山说课稿一等奖|《愚公移山》说课稿2

    《愚公移山》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愚公移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它塑造了老愚公这个性格鲜明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愚公移山》编排在第五册“文言文综合阅读(一)”单元中,本单元将文言文集中编排,试图从文言词法上来“合”...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十分钟_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各位评委,我说课的课题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云南的歌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www diyifanwen com)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的故事]《斑羚飞渡》说课稿3

    《斑羚飞渡》说课稿杭州艮山中学 徐巧玲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描写的是一群被...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幼儿园大班语言《犟龟》说课稿|《犟龟》说课稿

    《犟龟》说课稿 王晓敏 我说课的题目是《犟龟》,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说这节课。一、 说教材1、 说体系。《犟龟》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本课是学生升初一之后接触到的第一篇童话,第一课时简介了童话特点,引导学生默续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情节。本节课...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化石吟》的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张锋的科学诗《化石吟》。首先,我对本课内容分析如下:《化石吟》所在的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标在这一单元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化石吟》写的是...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张掖铁路学校怎么样】张掖铁路学校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说课稿《海燕》

    张掖铁路学校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说课稿语文组 张晓军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3

    我的叔叔于勒杨 洁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虽然篇幅短小,但在艺术上却颇多成。.他的手法,寓主题于平淡自然之中。他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之中有内心世界的表露;他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之中有波澜起伏;他的描写,在平实朴素之中有锋芒;他的幽默,...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