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说课稿]《女娲造人》说课稿

初中语文说课稿 2013-09-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初中语文说课稿】

西安市第五十中学  何勇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女娲造人》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想像极为丰富的作品。《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原始先民关于人类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引导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2.   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根据本课内容确定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①知识目标: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起源。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3.   教学重、难点

体会神话大胆而新奇的想像和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二、说教法

1. 教法分析

这篇课文属神话,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想像女娲另一种造人的动机、方法,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进一步理解女娲的形象,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像力。

适当延伸拓展,使学生认识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深了解神话的特点,并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2. 学法指导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愉悦、主动的学习状态。

3.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过程

1.情境导入

由学生思考人类起源导入。

2.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熟悉的神话,了解神话特点。

3.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①比较阅读

(目的是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

思考:课文比《风俗通》丰富了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可见作者高超的想像力

②找一找,谈一谈

找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语句,谈一谈你的感受。

(目的:体会这则神话丰富、生动的情节和语言,进一步感受想像的作用。)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全文洋溢着一种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总之,人的出现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与天伦之乐,只有人才使这世界充满温馨,充满爱。

③神话精彩情节欣赏――听录音。

(目的:使学生体会“人来到世间”的欢欣)

请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女娲造人的辛劳与执着,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愉快。

④女娲形象分析

(目的:体会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体会女娲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小结: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高度的统一。

女娲的慈爱、辛劳与不懈努力不正是一位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吗?她充满生命活力与母性,有着母亲的喜与忧。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与探求精神。女娲不正是一个创造者吗?这种创造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⑤ 展开想像的翅膀,对女娲造人的动机、过程作另一种推测。

自编神话《女娲造人》与袁珂比一比。

(目的: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分四小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⑥思考:有关人类的起源,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呢?

学生谈一谈

(目的:通过比较了解各民族对自身起源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教师小结:对于自身起源问题,世界各地人们一直都在探索。可是,在远古完全隔绝状态,东西方的想像竟然这样相似,这实在是非常有趣的。

⑦要求学生试着用自己所学知识科学地解释一下人类的起源。

(目的: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师展示:(多媒体)

人类起源学说:

传统的古猿进化说;

最新的海猿说;

海陆双祖先复合说;

外星人说;

尘埃说。

4.作业:

①参考有关资料,思考人类起源,写一则小论文;

②继续完成自编神话《女娲造人》。

(目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感悟小结:

(目的: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努力拼搏,无愧于自己的生命。)

无论是今天学习的美丽的神话还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都是一串串不同时代的人们探寻生命问题的足迹。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使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独特而美好。也许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个奇迹,让我们珍爱生命,努力拼搏,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美丽的生命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chuzhongyuwenshuokegao/11856.html

  • [《七颗钻石》说课稿第一课时]《七颗钻石》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江苏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课《七颗钻石》,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则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对她的巨大回报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童话文字浅显易懂,...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端午日》沈从文]《端午日》说课

    江苏大丰市万盈二中 陈继军一、说教材1、《端午日》是苏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编者以民俗风情为主题分别编入了《端午日》等四篇课文,它介绍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一篇新增加的课文,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部编版《珍珠鸟》说课稿|《珍珠鸟》说课稿3

    《珍珠鸟》说课稿黄务中学 刘宏丽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珍珠鸟》这篇课文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五单元。这个单元都是写人与动物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他们深入思考人和动物的关系。。 冯骥才写的这篇散文,通过人与鸟...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愚公移山说课稿一等奖|《愚公移山》说课稿2

    《愚公移山》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愚公移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它塑造了老愚公这个性格鲜明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愚公移山》编排在第五册“文言文综合阅读(一)”单元中,本单元将文言文集中编排,试图从文言词法上来“合”...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十分钟_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各位评委,我说课的课题是,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云南的歌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www diyifanwen com)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斑羚飞渡》的故事]《斑羚飞渡》说课稿3

    《斑羚飞渡》说课稿杭州艮山中学 徐巧玲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描写的是一群被...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幼儿园大班语言《犟龟》说课稿|《犟龟》说课稿

    《犟龟》说课稿 王晓敏 我说课的题目是《犟龟》,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说这节课。一、 说教材1、 说体系。《犟龟》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本课是学生升初一之后接触到的第一篇童话,第一课时简介了童话特点,引导学生默续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情节。本节课...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化石吟》的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张锋的科学诗《化石吟》。首先,我对本课内容分析如下:《化石吟》所在的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标在这一单元中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化石吟》写的是...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张掖铁路学校怎么样】张掖铁路学校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说课稿《海燕》

    张掖铁路学校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说课稿语文组 张晓军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3

    我的叔叔于勒杨 洁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虽然篇幅短小,但在艺术上却颇多成。.他的手法,寓主题于平淡自然之中。他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之中有内心世界的表露;他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之中有波澜起伏;他的描写,在平实朴素之中有锋芒;他的幽默,...

    发布于:2013-10-0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