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14册教学参考书]人音版14册全册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2013-09-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初中音乐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教学设计

14(人音版)第一单元  《难忘岁月》  (二课时)第一课时  《难忘岁月  难忘旋律》第二课时  《保卫黄河》第二单元  《非洲的灵感》  (二课时)第一课时  《非洲的灵感》第二课时  《咿唷嘞啦》第三单元  《长江两岸》  (二课时)第一课时《采茶舞曲》第二课时  《江南丝竹》第四单元  《乐海泛舟》  (三课时)第一课时  《乐海泛舟·变奏曲1》第二课时  《乐海泛舟·变奏曲2》第三课时  《摇 篮 曲》第五单元  《轻歌曼舞》  (二课时)第一课时  《难忘今宵》与《蓝色探戈》第二课时  《轻歌曼舞》第六单元  《春之声》  (二课时)第一课时  《春晓》第二课时  《春天来了》、《春晓》

第一单元  《难忘岁月》  (二课时)第一课时  《难忘岁月  难忘旋律》教材分析:《难忘岁月》是七年级第十四册第一单元学习内容。本教材选了几首反映我党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歌曲。这些歌曲和乐章歌颂了红军长征和八年抗战时期革命先辈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业绩和革命精神。使我们的学生从中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感受到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英明和伟大。学生分析:《四渡赤水出奇兵》写的是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后,四面临敌、处境十分危急。是毛主席力挽狂澜,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机智用兵,四渡赤水,摆脱了蒋匪的尾追堵截,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奠定了毛主席红军统帅的地位。它是革命史诗《东方红》中的一首歌曲,学生们则闻所未闻,所以在教学时,以各种问题的提出、讨论、演唱歌曲的主题等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同时也领略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丰采。《游击队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战士在八年抗战中生活、战斗的情景。“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的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从激起学生的兴趣出发,以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不知不觉中达到“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和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背唱《游击队歌》”。(用三课时)《歌唱祖国》是胜利的颂歌,也是对解放后人民建设事业的美好憧憬,气势磅礴,团结向上。放在《游击队歌》后教学,既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又在此处起到了感情升华的作用。《红旗飘飘》、《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学生比较熟悉且比较喜欢,故点到为止。设计理念:1、课堂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音乐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文学、历史、地理、朗诵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2、以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来学习歌曲,“暗化”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3、课程设计以长征—抗日—解放—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反映中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有一定影响的歌曲,以此来勾起我们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对美的旋律的回忆。通过各种形式、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与交往,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音乐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使学生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案例背景:本校为农村初中,教学设施差,所以课件多媒体几乎在教学中不用,课堂教学中多发挥听的功能。但本校想方设法的利用现有条件,且在教学中体现先进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2、聆听《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感受、体验歌曲表现的内容和音乐情绪。3、能够用激动的、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唱祖国》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红旗飘飘》歌曲进教室(孙楠演唱的版本)二、新课教学1、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1)导语: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当我们听到这令人激动的旋律时,就会禁不住地怀念起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和记录那些令人难忘岁月的歌曲。(揭题━难忘岁月•难忘旋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首反映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希望大家喜欢。(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①提出问题:《四渡赤水出奇兵》从音乐情绪上分可以分几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景?最让你难忘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为什么?(听歌曲前)②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商讨后回答。(略)③师生共同小结。(略)④学生学唱行军路途艰难情景这一主题曲。(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唱)教学思路:《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比较长,对学生来讲也比较陌生,带着问题欣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演唱歌曲的主题,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3) 学生回答有关长征的问题(时间、行程、原因)。学生七嘴巴舌后教师语:“由于王明的左倾路线,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但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污蔑红军的长征是逃跑,你怎么理解?生:“不是,肯定不是。”生:“是战术上的需要”。生:“为了保存实力”。师:“对,是战略转移,是为了适应民族解放斗争的需要,而做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正是因为有了长征,才保存了红军的实力,才使全国抗日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抗日游击战在华北前线全面展开。请听《游击队歌》”教学思路:既阐明了事实、又为学习《游击队歌》作了自然衔接。2、学习《游击队歌》(1)聆听《游击队歌》(2)再次聆听《游击队歌》提出问题:《游击队歌》在演唱的力度上有哪些变化?如果请你表演游击队员夜间伏击、奋勇前进、欢庆胜利等战斗生活,从力度强弱方面考虑,配《游击队歌》的哪一种处理方法你认为比较合理?为什么?①师生讨论解决以上问题。(略)②学生分组准备表演《游击队歌》(上一节课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即让学生完整的听《游击队歌》后,各小组确定本小组要表演的战斗情景)③三个小组和《游击队歌》音乐来表现抗日游击队员的形象或战斗生活。(教师提供的道具是数面彩旗(当做红旗),数把扫把(长枪)、数条毛巾、半截发财树。加上学生准备的玩具枪、玩具手榴弹、医药箱、帽子等,人手一件道具。表演时,他们把凳子架高做堡垒、凳子排列一块当山头,谁是战斗员、卫生员、红旗手、敌人,分工相当明确,情节细腻、表演形象逼真。如夜间伏击组拿着发财树做掩护,时蹲、时站,悄悄地行进。奋勇前进组举着彩旗、端着扫把、一浪接一浪的冲向山头。欢庆胜利组几个学生抬着一个学生往上扔等。)教学思路:1、引导学生从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去考虑回答。2、利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听多记,潜移默化的学习歌曲。3、“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社会交往)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在《游击队歌》的表演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多层面的、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④歌曲演唱(了解情况,便于下节课的安排)⑤回答有关抗日的问题(抗日爆发的时间及结束的时间)三、复习歌曲《歌唱祖国》1、导语:中国人民经历了很多的磨难,象长征,八年的抗日,后又进行了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建立,中国人民才站起来。同学们,我们现在满怀激动的心情来《歌唱祖国》。2、全体学生齐唱、对唱《歌唱祖国》。(男女生分声部)教学思路:学生带着浓厚的思想感情复习歌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四、欣赏《春天的故事》1、导语:一九七九年,……。一九九二年,……(以歌曲的前奏音乐为背景,教师充满激情的朗诵歌词)2、教师有感情的演唱《春天的故事》五、聆听《走进新时代》小结:一首优秀的歌曲,不仅能激起人们对往日岁月的怀念,而且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新的岁月里,畅想时代的主旋律,走进新的时代。(《春天的故事》聆听罢,继而播放《走进新时代》,在高昂地、令人激动的间奏音乐声中做总结。学生嘴里唱着、心里唱着、头脑中回荡着这一熟悉的旋律走出教室。)教学思路:《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两首歌曲的思想性已在,根本不用说,关键是怎样才能突出它们的艺术性、艺术性、再艺术性。六、教学反馈:德国音乐家舒曼说:“音乐教育,听觉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整节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积极地、全方位的参与,课堂气氛时而静、时而动、时而唱,时而说,音乐贯穿整节课。较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熟悉、再现难往的岁月•难忘旋律。123456789

第二课时  《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和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歌唱《游击队歌》。学习用乐器为歌曲伴奏。2、聆听《保卫黄河》和《东方红》,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为歌曲《游击队歌》配伴奏,轮唱歌曲《保卫黄河》。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击队歌》
       1.学生听《游击队歌》进教室(教师击打xx‖:xx  xx  x  0xx:‖ 的节奏)
       2. 学习歌曲《游击队歌》。⑴教师和《游击队歌》击打学生和《游击队歌》拍击xx‖:xx  xx  x  0xx:‖节奏 ⑵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乐器,如小军鼓、三角铁、铃鼓、碰铃、双响筒等为 《游击队歌》伴奏⑶学生唱《游击队歌》(不用伴奏,教师注意听学生容易唱错的地方或学生不自信的地方)⑷歌曲难点解决⑸小组合作配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游击队歌》.⑹师:这首歌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抗日战争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有很多影响时代的伟大作品,下面我们再为大家介绍《黄河大合唱》的部分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她二、新课学习1、学习《保卫黄河》⑴《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1939年,诗人光未然在延安朗诵了他的新作《黄河吟》,受到音乐家冼星海的极大兴趣,他抱病花了六天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为基础,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
          ⑵欣赏《保卫黄河》
             ①初听《保卫黄河》,思考: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怎样的情绪?(出示“在激流中前进”画面)
             ②再聆听《保卫黄河》,小组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变化的?会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
             ③学生感受并歌唱(·齐唱歌曲 ·分男女生轮唱 ·说说效果有什么不同?)
             ④导语:这首歌曲表现了游击键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壮丽情景. 那么,我们再来看下面一首歌曲反映了怎样的场面? 2、学习《东方红》
⑴聆听《东方红》,边听边思考:歌曲表现了怎样的场面?歌颂了谁?(讨论并出示毛泽东画面)
⑵齐声唱唱〈〈东方红〉〉的主题,体会其旋律美、音乐美。 音乐主题(出现了几次)音乐的速度和力度音 乐 情 绪表 现 的 音 乐 画 面第几次后出现了什么音乐3、聆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⑴聆听音乐,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下表。⑵师生交流什么是变奏音乐?(教师小结)
⑶从音乐中你看到了什么?(展示滚滚黄河、战争及胜利的若干图片)周恩来同志听了这部合唱,为冼星海同志写下了“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题词。 123456789
三、 教师小结:(略) 学生聆听《歌唱祖国》走出教室。第二单元  《非洲的灵感》  (二课时)第一课时  《非洲的灵感》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非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2、聆听非洲民间歌曲片断,体验这些歌曲的风格特点。3、知道马林巴、非洲鼓等代表性非洲民间乐器,并能辨认此乐器的音色教学重点和难点:喜爱非洲民族民间音乐,体验其不同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学理念:提高学生音乐审美力,感受非洲民间音乐中的情境美、音韵美、伴奏美等。激发学生对非洲民族音乐的兴趣、爱好。教学过程:一、《咿唷嘞拉》学习1、带问题,聆听《咿唷嘞拉》a、感觉音乐节奏、风格特点。      b、猜测这是来自哪大洲的音乐?2、学生简答:非洲音乐,节奏感强(学生若答错,教师加以引导)。二、介绍非洲1、了解非洲文化、生活、习俗、宗教等情况。一个地区的音乐文化往往与当地人的生活、习俗等息息相关,首先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于非洲的了解。a、四人小组讨论b、学生回答(学生的信息来自于课外读物、电视或网上)c、教师补充、小结2、非洲民间乐节奏特点:师:在非洲,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它既注重艺术性、又强调社会性、政治性、宗教性。强烈奔放,复杂多变的特殊节奏是非洲黑人音乐的重要因素。a、教学生简单舞蹈动作:双臂稍弯曲,两掌相对于胸前,随节拍做前后自由摆动,双脚做前进若干步和后退若干步的交替动作。b、截取《咿唷嘞啦》片断,学生合节奏做舞蹈动作(在舞蹈动作中进一步感受非洲民间乐的独特节奏)三、欣赏非洲民间乐片段1、聆听片段:《西非民间音乐》、《西玛亚》和《战士的舞蹈》听辨:这些片段中运用了那些乐器?2、辨别乐器和乐曲a、学生回答三片段中用了哪些乐器?鼓,马林巴、果拉琴可能学生不知这两种乐器的存在,只能答与这些乐器音色相近的乐器。(教师不能全盘否定)b、教师向学生介绍:(三种代表性非洲民间乐器。)鼓、马林巴、果拉琴,结合课文插图3、鼓的节奏体验(在片段中截取典型乐句)a、教师简述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作用非洲鼓:被称之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有数百种之多。功能多种多样,除了用于音乐外,它还是民族、部落、宗教的象征,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即鼓语b、感受鼓的音色将一大鼓置于教室中间,教师鼓励学生自由上来击打(人数不限,击打方式不限)c、学生即兴表演本课实践与创造的节奏型为《咿唷嘞啦》片段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伴奏表演(学生凭已有的乐感自由表演,教师加以一定的表扬。)。四、课堂小结:(略)在(咿唷嘞啦)的旋律中结束本课,学生在自己设计的鼓声中离开音乐教室。第二课时  《咿唷嘞啦》

教学目标: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刚果歌舞曲《咿唷嘞啦》,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特点,能够根据歌曲情绪编配节奏型,并为歌曲演唱作伴奏。2、能够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民间音乐中,辨别其中具有非洲风格特点的音乐。教学重点:懂得欣赏节奏之美,掌握一定的控制节奏的能力。教学理念:人在快乐兴奋时的原始欲望即是“手舞之、足蹈之”,当其进退有据而合拍时,充满动感的节奏也即诞生。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敏感性将使他们在理解音乐时变得主动和更有快感。在现代音乐中,充满着大量的复杂和极具动感的节奏。如现代流行音乐的主要流派摇滚乐的“三大件(吉他、贝斯、鼓)”中的节奏乐器鼓被誉为“音乐之骨”,支撑着整个音乐的行进,甚至有极端的例子以鼓为中心而歌声和吉他成为衬托者。过了幼稚园和小学时代,我们的学生出于羞涩或其他原因变得不习惯做律动练习,长此以往,不管是欣赏还是歌唱都走向被动的局面。表现在譬如本应灵动的音乐被唱得拖沓粘腻,往往音准也容易偏低。节奏的作用不是重要,而是根本。教材分析:《咿唷嘞啦》歌曲为三段,第三部分的变奏较难,怕占用太多时间使教学重点无法实现,所以用第一段来代替,使原来的aba’成为aba,减轻负担节约课时。教学流程:一、学习《咿唷嘞啦》1、回忆上节课欣赏过的《咿唷嘞啦》原版。提问:这首歌和我们经常听的歌比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各异,有的说像念经有的说在唠叨,有的说好象在教训人讲道理,也有的说是讲故事。)师:可能很多同学听周杰伦的歌,那么有人知道他的歌曲风格吗?对了,这种风格并不新鲜,它就是美国的黑人说唱乐,简单地说就是在音乐伴奏下讲故事。黑人奴隶从非洲被贩卖到美洲,同时也把音乐带到美洲。说唱乐可以说是非洲黑人音乐传统的延续。2、师范唱《咿唷嘞啦》:①导语:现在老师来唱《咿唷嘞啦》这首歌曲,听后请说出你的感受?②学生谈感受,谈体会(学生可能说老师唱的和磁带里的不是同一首歌啊,不太像啊等等。)③老师讲解: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要完全地模仿黑人音乐的风格是非常困难的,就像要黑人学唱中国的京剧也很困难一样。所以我们唱的这一首《咿唷嘞啦》是模仿它的节奏音调之后改写的歌曲。的确不是同一首歌曲!3、学生学唱《咿唷嘞啦》(采用视唱法学习)4、分组练习:主要是领唱和齐唱部分的配合熟练程度,让同一小组里的同学互换歌词练习,当达到一定熟练度后再进行后面的节奏伴奏练习。5、音乐实践:①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来展示本组配的节奏(配上的节奏可能比较单调,没关系,就以学生自己编排的节奏为例来表演。)②看一段dvd录影,《破铜烂铁点成金》(可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灵活选择)中的一个片段(玩篮球节奏部分),问:为什么他们一个篮球就可以击打出那么好玩的节奏呢?(提示:他们不是以复杂的节奏型来求变化,速度也不快。)从而引出音色在节奏中的应用。③用学生刚才的节奏范例演示,使用不同的工具改变其中几个点的音色,有条件的可以用手鼓和铃鼓,无条件的使用扫帚或手拍桌子或用小棍子裹上布团敲击。④选一个比较简单适合歌曲情绪的节奏大家一起来玩,分成三组,一组打节奏,两组是领唱及齐唱,唱的人也动起来,围着圈,拍手或跺脚,追求气氛和感觉。由于刚才的dvd录影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和暗示,学生会很愿意动起来的,老师要注意控制,只要学生不追打起来即可,整齐划一是要靠长期训练的,暂不强求。二、拓展延伸1、处理作业:倾听两个民间音乐片段,辨别它是哪个地区的民间音乐?a、拉丁美洲      b、亚洲      c、非洲2、小结:亚洲的音乐大多是以旋律线的悠转舒展起伏跌宕为特色的,如中国、印度、日本等等。那么我们听的非洲音乐的特色是什么呢?(学生的回答即使是出乎意料之外,只要他是认真而不是捣乱就应该予以尊重。)老师:短小的旋律反复和节奏的复杂多变、强烈奔放是非洲黑人音乐的重要特色。三、布置课后实践题:在生活中欣赏音乐时发现并寻找具有非洲黑人音乐特征的歌曲。第三单元  《长江两岸》  (二课时)第一课时《采茶舞曲》123456789

一、教学内容:1、歌曲《采茶舞曲》2、感受《采茶舞曲》的音乐风格。3、创编《采茶舞曲》动作。二、教学目标:1、用听唱法初步学唱歌曲。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3、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体验对音乐理解和动作创作的成功感。三、教学重点:体验歌曲情绪,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实践中去。四、教学过程:过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

趣播放学生舞蹈片段。“这是根据云南民歌编排的舞蹈作品,小演员们活泼可爱的神情,质朴的动作向我们展示了音乐与舞蹈的魅力。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音乐,创编舞蹈。”欣赏舞蹈片段。放松心情,增加亲切感,激发表演兴趣。二、学唱歌曲

 

听出示《采茶舞曲》歌谱。提出要求:情绪和内容。播放歌曲《采茶舞曲》。看歌谱。初听音乐。用恰当的词,说明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内容。揣摩歌曲的意境。

律慢速单音弹奏歌曲旋律,原速加伴奏弹奏歌曲旋律,用“da”小声模唱旋律。继续用“da”模唱旋律。体验歌曲的意境。

词出示歌曲 《采茶舞曲》歌词。范唱歌曲 《采茶舞曲》。讲解越剧一字多音的演唱特点。朗诵歌词欣赏教师的范唱。重点体验越剧一字多音的演唱特点。发挥教师特长,激发学生兴趣。

点范唱最末两句。引导学生练习、巩固。个别练习,小组纠正、巩固。分组汇报、评价。培养学生鉴别能力。三、创编舞蹈。

编“同学们,请你找找歌词中能用动作表示的‘实’词,并想一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找歌词中“实”的词进行律动创编如:①采茶 ②插秧 ③流水培养学生兴趣和创编能力。

论发挥组内学生特长,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启发、练习组内互相学习、启发,唱一唱、编一编、演一演。给学生创造较多自主活动的空间。

 

作把歌曲分成三部分,小组抽签。巡视,对技能薄弱组重点指导,并充作组内成员参予表演。小组派代表抽签承担一部分的舞蹈创编分组根据签上标明的内容及动作提示进行创编体现师、生平等、互动互学原则。

  四、

演比一比,评出星级队。补充、完善舞曲动作,师生合作互动,表现歌曲情境。小组汇报表演,自选动作表演开展自评、互评,培养群体精神、合作意识。五、深化

情感播放《采茶舞曲》舞蹈片断, 欣赏《采茶舞曲》舞蹈片断,再次体验并激发情感。

 六、课堂

小结(略)(略)(略)

注签上标明的内容及动作提示为:1)1-4乐段,溪水清清溪水长……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动作提示:1、溪水  2、转圈  3、下蹲看两岸风光  4、分组交换采茶插秧动作  5、擦汗2)5-6乐段,插秧插的喜洋洋……采的茶来满山香。动作提示:1、采茶的不同位置、速度变化  2、队形变换:背靠背,转圈3)7-9乐段,手采香茶……采茶姑娘。动作提示:1、采茶    2、手拿斗笠,手脚协调地走  3、身远处招手(踮脚)   4、造型:蹲、站立   5、表情微笑第二课时  《江南丝竹》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欢乐歌》《三六》,比较《小放驴》启发,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并认识《欢乐歌》的创作特点。2、了解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教学重点:1、自觉探究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及特点。2、认识变奏这一音乐体裁并作创作实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活泼欢快的《采茶舞曲》音乐中进教室,听完全曲.师:这首欢快的舞曲音乐再次把我们带到了山清水秀的江南茶乡。我们不想用甜美的歌声来赞美江南秀美的景色吗?1、学生随教师伴奏演唱一遍,自我评析难点、唱得好与不足之处。生:最优美的是第一、二句歌词,最难唱的是“手采香茶——姑娘”一句。师:把你唱得最好的一句给大家演唱一遍。2.肯定学生的演唱,并把难句范唱一遍,学生跟唱。3.师生合作完成《采茶舞曲》的复习演唱。师:江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其地方民族音乐清新,优美。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乐曲。二、播放江南丝竹名曲《三六》投影设问:1、主要的演奏乐器,(模拟演奏姿势)     2、用恰当的字、词表述音乐特点。学生欣赏全曲,讨论问题,探究问题。 抢答回答问题生1:扬琴、木鱼、筝      生2:二胡      生3:三弦、柳琴、快板生4:情绪明朗、轻快、优美                生5:抒情、秀丽、舒展师:(肯定学生的表现)这些民族乐器的演奏,带有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它抒情优美,清新流畅,使人听了倍感愉悦。教师板示:1、江南丝竹:传统器乐的一种,流行江浙一带。            2、音乐特点。1、欣赏八大名曲之一的《欢乐歌》1)出示谱例,用竖笛吹奏一遍,体验明快活泼的情绪。2)欣赏全曲,引导学生模仿不同乐器演奏的姿势和神态。2、学生谈此乐曲的感受,发表个人见解生1:演奏者陶醉在欢乐的情绪中,浑然忘我地演奏。师:(掌声)“浑然忘我”,我们来陶醉一下。师生共同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生2: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尽情享受美好的生活。3、师生共同探究什么是变奏曲。师:仔细看谱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同学们很快发现了谱3为拍,谱1、谱2较丰富多变化)师:这种以一个主题的变化,或以一个核心音调(核心特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发展与变化的乐曲,我们称变奏。1)实践创作2)根据《欢乐歌》的倒装变奏,找寻一些规律,创作一条变奏。给出母曲:创作过程中要求学生轻声哼唱,用竖笛辅助音准,注意节奏音符的正确书写。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初步创作(大部分学生开始用竖笛吹奏)抽取部分学生的作品。用吹、唱、书写(到黑板上)的形式,展示其成果。生1:生2:生3:学生点评。掌声鼓励。4、检测对江南丝竹的认知程度:1)播放北方音乐《小放驴》,辨析其特点。师:这是一首江南丝竹的器乐曲吗?说明理由。生1:不优美生2:乐器是唢呐生3:很粗犷生4:好象是在山区师:这是一首流行在北方农村的一首吹打乐,名叫《小放驴》。三、自主学习,竖笛吹奏《茉莉花》1、师钢琴弹奏,激发情趣,烘托意境2、跟琴视唱谱例3、自主练习,吹奏《茉莉花》四、学生讲评这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及收获,教师简单小结。第四单元  《乐海泛舟》  (三课时)第一课时  《乐海泛舟·变奏曲1》教材分析: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人誉为“歌曲之王”。他的《鳟鱼钢琴五重奏》是一首结构简练、音乐形象极为鲜明的变奏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作品运用了多种变奏手法,比如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配器等多种音乐要素的变化对比。既突出了主题,又使得音乐情绪富于变化,音乐形象丰富多彩。从学生角度看,一方面鳟鱼活泼可爱的形象容易给学生以亲近感,音乐形象又极为鲜明,易于理解,使得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另一方面,变奏手法简明易懂,通过欣赏,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变奏曲的含义,了解多种变奏手法,同时还能给学生以同情弱者,憎恶邪恶的情感教育。不管从哪方面讲,这首音乐曲教师是值得向学生介绍的作品。教学内容:《鳟鱼钢琴五重奏》。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培养学生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趣。2、通过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等知识。3、熟悉《鳟鱼》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些情绪。教学重点:1、音乐形象的感受和体验。         2、了解变奏曲及简单的变奏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笛子曲,演奏笛子曲《我是一个兵》片段,[摘a(愉快活泼)a1(舒展自豪)、a3(欢快跳跃)三个片段],演奏前提出问题:(1)老师演奏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有没有变化?(2)每一种情绪的音乐旋律有什么关系(异同)?2、教师演奏后,学生讨论交流一分钟。3、学生回答问题(1)问题(1)(见“导入1”大括号中)(2)同:旋律很相似                 异:速度不同:力度不同;  节奏不同;  演奏技巧不同;  其他不同;  (视学生讨论情况定,也可以不提)4、教师总结:像这首乐曲一样,主题旋律相似,但在其它音乐要素方面加以变化重复,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绪。这样的乐(歌)曲称为变奏曲。下面我们来聆听一首著名的变奏曲——《鳟鱼钢琴五重奏》。二、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1、教师简单介绍《鳟鱼》的创作背景,教师唱一遍主题旋律,使学生熟悉。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谱写的艺术歌曲对后人影响很大,被誉为“歌曲之王”。他还创作了大量其它体裁的音乐作品。《鳟鱼》原是舒伯特根据诗人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鳟鱼钢琴五重奏》根据歌曲的音乐主题写成,运用多种变奏的手法,将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描述。2、   听乐曲中的几个音乐主题的片段,分析音乐形象,并注意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1)主题(a):自由、悠闲地无忧无虑的在水中游。(2)主题(a1):水鳟鱼纯真可爱的形象刻画。(音色等的变化)(3)变奏(a4):钓者出现,描绘鳟鱼不幸的遭遇。(节奏等变化)3、分组讨论音乐形象,并概括变奏手法(音乐要素的变化)(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4、分发表格,学生游览后,完整地欣赏乐曲。要求结合刚才欣赏的音乐片段的音乐形象,边聆听,边用简洁的语言填写表格。5、交流分析音乐形象及变奏手法(学生回答,教师在屏幕上打出)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变奏5变奏6123456789

音色(主奏乐器)

力度(p、mp.、mf、f)

速度(慢、稍快、快)

音乐形象(或情绪)

节奏型

其它(“节奏型”一栏可视学生情况决定是否由老师先填写好。“其它”栏,学生如没提,可以不填,不讨论)6、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乐曲演奏时运用了哪些乐器?归纳出钢琴五重奏的定义,并点明它是室内乐的一种形式。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五件乐器,每件乐器担任一个声部旋律的演奏,这种演奏形式称为钢琴五重奏。它是室内乐的一种。室内乐原指西欧宫廷贵族中演奏(唱)的世俗音乐,以区别于教堂音乐、歌剧音乐。十八世纪末以后指由少数人演奏(唱)并为少数人欣赏的音乐。现在多指各种重奏曲(有时也包括独奏曲)、使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重唱曲等。7、请同学们分组,自选你最喜欢的鳟鱼形象或你以为最有把握表现的鳟鱼的形象,讨论设计并分工把鳟鱼的形象表现出来,也可表演完整的音乐剧,把鳟鱼的几种形象以故事的形式都表演出来。教师巡回指导,或加入“力量薄弱”的一组进行表演。8、分组展示,进一步体验音乐形象。三、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找一些课外资料,了解并熟悉一些变奏曲式的歌曲或乐曲,下节课带来同学们相互交流欣赏(每小组课外交流后各推荐出一首在课堂上展示)。需要了解作品中的几个问题:(1)作者及作品的背景。(2)作品的音乐形象及情绪。(3)了解乐曲中运用了哪些变奏手法。第二课时  《乐海泛舟·变奏曲2》教材分析:海顿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者之一,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在他的《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中,他打破常规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全体乐队的强奏,使得观众为之愕然,“惊愕”因此得名。乐曲运用了多种变奏手法,如力度、速度、音色、音区节奏、调式等,特别是力度的对比,多次出现“惊愕”的效果,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通过欣赏这首作品,让学生接触古典音乐,进一步体验变奏曲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力,使学生对之产生兴趣。教学内容:1、学生收集的变奏曲欣赏。         2、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选变奏曲的欣赏活动,促使学生在课后接触一些古典音乐等正统音乐作品,开拓学生音乐视野,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2、欣赏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进一步了解变奏曲及变奏手法,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3、为简单的旋律乐句创作小变奏,体验音乐创作。教学重点:1、变奏曲式及变奏手法的进一步了解。2、《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音乐形象的体验。教学过程:1、导入:上星期布置的课后作业准备的吗?请大家拿出课后准备的变奏曲,每组推荐一首,准备给同学们介绍。2、由每组乐曲的推荐者主持同学们聆听音乐,讨论并回答问题。(1)问题①作者及作品的背景。②音乐形象和情绪。③举出乐曲中运用的几种变奏手法来。(2)逐组按以上操作。建议:可先聆听再交流讨论、介绍,也可先介绍再聆听、交流或采用其它方式。由主持同学自己决定。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3)注意问题:学生在分析作品时可能查找了许多资料,也可能只来源于自己的想象,只要分析得有一定道理,教师就应加以肯定并看情况适当补充。教师评价时以鼓励为主,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3、聆听老师带来的作品: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1)作品及作品背景介绍(教师)。          介绍:海顿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者之一,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关于这部交响曲曾流传一段故事:当时伦敦的贵妇们是音乐会的常客,借欣赏交响乐以点缀风雅,其实根本不懂海顿的大作,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椐说海顿颇为不满,对人说:“我要写一部‘惊醒音乐’,吓他们一跳。”当那天首演时,听客们觉得这首曲子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与以往的大同小异,贵妇们又在那儿晕晕欲睡了。刹那间,乐队全奏爆发出强烈和弦和定音鼓的猛击声,酷似惊雷忽,狠狠地使打盹者吓了一大跳,以为是地动山摇……,以后人们便将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2)聆听音乐,聆听时请同学们注意,乐曲运用了哪些变奏手法,其中最有特色的手法是什么?主题 :   音乐轻柔、单纯、典雅  (第一次出现惊愕)。第一变奏:音色、力度等变化。音乐较为活跃、流畅  (第二次惊愕)。第二变奏:调式(转调)等的变化。音乐较为柔和。第三变奏:音色、速度、节奏、力度等变化。 音乐优美舒展(第三次惊愕)。第四变奏:音色、音区、力度等变化。结束段:音区、音色、力度等变化。最有特色的变奏手法是力度的变化。(3)学生分组交流,然后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分析每次变奏时的音乐形象或情绪。4、用自己喜欢的手法。为下面旋律乐曲创作简单的变奏乐句(至少一种,鼓励多写几种)。主题乐句:4/4     6  1  2  3 | 2  1  6 –||(1)学生思考、创作,教师巡视指导。(2)组内交流创作的变奏旋律,推荐出一至两位有创作特色的同学在全班展示创作的旋律。          (3)展示部分同学创作的变奏旋律。a 学生唱变奏旋律,并介绍你怎么想到这样写的?b 教师点评,找闪光点,鼓励为主。5、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变奏曲这一音乐体裁,了解了创作变奏曲的多种变奏手法,并且有了运用变奏手法创作旋律乐句的体验。特别是大家在课后收集许多优秀的变奏曲,并展示介绍给同学们,开拓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音乐课堂。作为老师,我应该谢谢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再见。第三课时  《摇 篮 曲》123456789

教学内容:1、歌曲:勃拉姆斯《摇篮曲》2、音乐知识:“摇篮曲”体裁3、中国及世界闻名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2、感受体验摇篮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          3、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来欣赏中国及世界闻名的《摇篮曲》教材分析: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首民歌风格的歌曲,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祥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为3/4 拍,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一、新课: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剧片段。(本片段内容:两个顽皮的孩子迟迟不愿入睡,家庭教师不露声色坐在一旁轻声哼唱着,奇迹出现了:两个孩子不自觉的进入梦乡。以上音乐剧很快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极大的兴趣。)2、播放音乐剧片段《欢乐满人间》。3、师问:家庭教师有什么办法让两个顽皮的孩子很快安静地入睡了?生:因为家庭教师为孩子们哼唱着催眠曲。师问:那么,你们至今还记得小时侯,妈妈为你哼唱的催眠曲么?(激起学生对儿时美好的回忆。)4、请个别同学边哼唱并表演。5、师:老师至今难以忘记小时侯妈妈陪我入睡时常唱的小曲儿。你们想听听吗?6、教师有感情的歌唱。师:听了这些催眠曲,你有种怎样的感受?学生讨论:(略)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歌唱熟悉的旋律-舒伯特《摇篮曲》。师总:催眠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充满了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这些催眠曲在民间广泛流传。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许多著名的作曲家都曾写过摇篮曲。并在世界各国流传。你们听。7、聆听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勃拉姆斯《摇篮曲》。(学生安静的用心倾听。)①教师轻声问:你们注意到老师用怎样的感情来唱摇篮曲吗?②学生们概括:抒情的、温柔的等等。8、师:让我们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感受摇篮曲的速度和强弱。学生再次聆听勃拉姆斯《摇篮曲》。9、师问:你们能感受到音乐的速度怎样吗?请用你认为合适的速度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词。10、学生轻声跟琴歌唱。11、师问:让我们随着音乐轻轻摆动,歌曲中的三拍子让我们感受到怎样的律动。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歌唱并体验。12、教师播放莫扎特的《摇篮曲》,使学生从三拍子和六拍子的摇篮曲音乐当中感受到摇篮摇摆的律动。(进一步体会摇篮曲的音乐特色。)13、师问:你们注意到歌曲是在什么拍子起拍吗?这样对表现歌曲情绪有什么好处?(教师边范唱边用指挥手势启发学生感受音乐。) 学生讨论、总结:作品每句从第三拍弱拍起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14、请同学们总结摇篮曲的音乐特点:①:抒情的、温柔的、宁静的②:速度较慢的③:歌词具有叙述性15、学生结合摇篮曲音乐的特点随琴有感情的歌唱。(要求歌唱中表现出三拍子及弱起在摇篮曲中的韵味) 二、拓展:欣赏中国东北民歌《摇篮曲》,从中感受《摇篮曲》的温馨及甜美。三、师生小结:《摇篮曲》不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精神境界。 第五单元  《轻歌曼舞》  (二课时)第一课时  《难忘今宵》与《蓝色探戈》123456789

学生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及自学能力,对于一些新的音乐形式具有比较强烈的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初一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表现欲望比较强烈,比较适合开展活动教学》。教材分析:本课由歌曲《难忘今宵》,欣赏《蓝色探戈》两部分组成,内容紧凑,有一定联系,易创造出课堂气氛。教学设计思路:初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偏主课轻副课是普遍现象,基于这些,音乐课应充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让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如在本课中,有唱的内容,又有跳的内容,既唱又跳,动静结合,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获得身心愉悦,让学生感受快乐,在体验快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音乐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此形成良好循环,学中乐,乐中学,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

内容歌曲《难忘今宵》,欣赏《蓝色探戈》学跳探戈舞

教学

目标一、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有感情地、用圆润、流畅的声音演唱《难忘今宵》。二、知识目标:聆听《蓝色探戈》,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认识探戈这种舞曲体裁。 三、能力目标:能大胆的跳探戈舞,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同时,也接触些国外的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

重点初步掌握有感情的演唱《难忘今宵》

教学

难点《难忘今宵》中的旋律的教唱和初步掌握探戈舞的一些基本动作,并能在课堂内表演探戈舞。

教学

准备音乐光盘、磁带、探戈舞的表演录像、钢琴,让学生课前了解《难忘今宵》和探戈舞的有关知识。

程序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发声练习。常规课堂教学,为学唱歌曲做好准备。教学过程

教唱1、播放音乐光盘中的歌曲《难忘今宵》,师生同唱此曲。在歌曲过半时,老师与一学生跳慢四步舞。 提问:(1)你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 (2)请说说你了解道的有关《难忘今宵》的知识。2、《难忘今宵》介绍,播放李谷一在1984年春节晚会上的演唱音响。3、请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情绪怎样? 4、预习旋律,请学生说说哪句旋律较难唱? 5、旋律难点解决。提示旋律中相同或相似的地方。6、学唱旋律,歌词各两遍,纠错。7、 初步掌握有感情的,用圆润,流畅的声音演唱《难忘今宵》。聆听录音,欣赏舞蹈,给学生一份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在课外了解有关知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确切了解有关歌曲的背景知识。完整的聆听录音。了解旋律特点和情绪,为有感情的唱好歌曲打好基础。 逐渐培养学生的识简谱能力。初步掌握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积极性欣赏《蓝色探戈》1、音乐知识:探戈及探戈舞。2、阿拉伯风格的探戈节奏和欧洲风格的探戈节奏练习。3、《蓝色探戈》乐曲介绍欣赏。了解探戈及探戈舞,激发学生学习探戈舞的欲望.学跳探戈舞1、探戈舞表演录像欣赏。 2、机动:请会跳探戈舞的同学试跳一段探戈舞。3、学跳探戈舞。(1)全体学生跟老师学跳基本步。(2)老师与一已布置学跳过的学生示范双人舞。学生试跳双人舞,老师和已学会的学生进行带舞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注意教学秩序。(此舞步分八拍,动作简单,易学会)  鼓励学生大胆学跳,增强学生与他人交往并和谐相处的能力。结   束模仿舞会场面,在全体学生齐跳探戈舞中结束。这是本课的高潮,应多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时  《轻歌曼舞》123456789

教学目标:1、通过深入学习歌曲《难忘今宵》再次体验歌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2、通过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          3、认识 “波尔卡”这种舞曲体裁。教学重点: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难点:音乐创编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录音带、学生自制小乐器若干。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在《蓝色的探戈》音乐声中进入教室2、师生礼仪二、复习歌曲 《难忘今宵》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齐唱。2、欣赏其他歌唱家的演唱。3、欣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后节目《难忘今宵》(学生进一步体验歌曲抒发的情感)。三、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1、导入。(师:刚才进教室时大家听到的是什么音乐啊,生答:《蓝色的探戈》师:是的,这是一种含蓄、洒脱的舞会舞蹈音乐。那么今天我们将再来了解另外一种舞曲体裁的音乐→“波尔卡”)2、播放三个音乐片段,(师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吗?生答后,师:这是一首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那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波尔卡吧)3、“波尔卡”音乐知识介绍:    是一种起源于波希米亚的一种民间舞曲,这种舞曲的特点是:音乐轻快活泼、中速稍快的速度、多用二拍子。也有用三拍子的变体。其舞步有“单足弹跳步”和“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等两种动作。4、作者介绍: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誉。他一生写了很多的舞曲。其中以圆舞曲为最多,他的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世界名作。《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他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5、熟悉各节奏型引子:50 50┃50 50┃50 50┃50 0┃电子板书
a      7 6 ┃4   7 ┃4   7┃606 606 ┃6•              xx ┃x   x ┃x   x┃x0x x0x ┃x. a                  6 ┃54  32┃45  35┃25  15 ┃75  65 ┃  b       x ┃xx  xx┃xx  xx┃xx  xx ┃xx  xx ┃ a        5 ┃1   3┃6  6.5┃4   75┃5  - ┃b              x ┃x   x┃x  x.x┃x   xx┃x  - ┃b      60  50┃2.1  50┃60  50┃1.7  50┃       xx  xx┃x.x  xx┃xx  xx┃x.x  xx┃6、分段欣赏  ①引子   ②第一部分   ③第二部分   ④尾声7、全曲欣赏(要求学生眼睛微闭)8、其它波尔卡音乐mtv欣赏(拓宽音乐视野)四、意境表演师:通过我们这么多次的欣赏,相信大家一定对这首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吧,那么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做一个音乐意境表演。(课本第35页二)1、   教师讲解要求2、   学生进行分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创作展示表演4、   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出最佳表演奖并给予奖励。五、《雷鸣电闪波尔卡》音乐声中出教室。设计意图:1、通过对歌曲《难忘今宵》的继续学习,使学生得到情感的进一步升华并巩固在第一教时中的学习成果。2、在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认识舞曲音乐的风格及形式方面得到一些新的启示。3、音乐的即兴创编活动是现代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我们也试图通过对教材中的三幅画面的情意表演,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第六单元  《春之声》  (二课时)第一课时  《春晓》教学理念:音乐教师应牢固树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应月教学关键的观念,建立音乐课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生的主体,尊重学生,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倡和追求一种和谐轻松、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教师在学生和活动中要努力把自己融入学生,试着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和学生一起活动,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这样,学生就会从自己有兴趣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把学生看成是愉快而有意义的事。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情感、想象和个性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美的感知和认识,使自己融入艺术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个性化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和自信心,善于欣赏学生的点滴创造才能,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对学生瞬间的创造火花也应大加赞赏,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种宽松、融洽、民主、平等的人际环境。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和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作为体验美感、丰富情感的过程。《春之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是学习《渴望春天》二是欣赏以春为主线展开,情境——陶冶模式打好本课框架,创设春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春的气息,引入到莫扎特的《渴望春天》中来,介绍莫扎特这位伟大的“音乐神童”,并逐步进入到让学生对春的体会理解及进行创编活动。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通过初步学习和欣赏《渴望春天》,感受作品明朗、愉快的情绪,同时也让我们体会春的气息。2、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创作表现春的意境。3、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加深对生活与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细心揣摩、体验感受词曲完美结合所表达的意境;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    入;创设情境,在教室里布置一些相关的图片或柳叶等师: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些图片。[课件自制]三、授 新 课:1、这是医学描写春天气息的图画,对春天的表现不仅是图画,还有如:诗、舞蹈、唱歌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渴望春天》请听完后回答两个问题;投影仪出示; 1.歌曲的基本情绪怎样的听后有什么感受?    2.词和曲的结合特点?2、放录音;《渴望春天》生; 歌曲的基本情绪;热烈激动、明朗愉快、表现出渴望春天来到的心情。词曲的结合特点; 旋律流畅优美与词句结合自然贴切。3、再听录音;[学生哼唱]师:(1)学生进一步感受词和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情绪,体会对美好春天的向往的心情,同时一边听一边话旋律线。(2)分析作品结构特点。歌曲采用了6/8拍, d大调结构为再现单二部曲式(a+b+a)。第一乐段有八小节,用同一材料变化重复,第二乐段有八个小节,第三乐句音调有所发展,第四乐句再现第一乐句并略加变化完满结束全曲。作者为了不充歌声的乐意,又在尾声的钢琴伴奏中用高音区的装饰音,感到鸟在歌唱,使全曲更富与情画意。4、教师范唱;5、学生小声哼唱全曲;6、参与——体验模式{1、情感呼唤;2、情感深化;3、情感外化;}四;创编活动;师;通过反复欣赏小声哼唱,同学对作品《渴望春天》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现在叫老师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它的方式来创作,表现春的意境,怎么表现呢?大家分组讨论,人人参与,注意同歌曲结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物品,(纸、彩笔、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联系生活实际创作。学生分组展示表演讨论结果,师生点评相结合,强调尊重学生点滴创作才能。朗诵组;   采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歌舞组;   一部分学生唱《渴望春天》,一部分跳舞。自然组;   同学们可利用教室里现有的音源,选择老师提供的物品,模仿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鸡叫、刮风、下雨等,搓揉塑料袋、纸张、抖动书本表现风声,空矿泉水瓶里装米发出杀沙沙表现雨声,敲玻璃杯、抖动钥匙等。图谱组;    让学生设计一些与歌词或诗歌相关的图谱表现,请学生说明解释,如;《春晓》一诗。      春          眠             不         觉            晓五.小结;同学们通过学生欣赏《渴望春天》,我们对音乐与词或诗歌的株联合。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意境、开阔视野,个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展,相信同学们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很多、很多┅┅123456789

第二课时  《春天来了》、《春晓》

教学类型:综合欣赏课知识目标:欣赏<<春天来了>>,<<春晓>>。能力目标:1:能够在聆听音乐后对音乐主题结构留有印象,并且通过创设音乐后对音乐主题和结构有进一步的理解。          2:能够从“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感受体验春、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尝试着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 的创作。教学探究:通过欣赏、聆听、演唱熟悉的歌曲,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能根据对音乐的不同感受,用各种手段 创作 表现音乐作品,同时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来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盘、vcd、媒体等。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复习歌曲《渴望春天》跟歌曲伴奏演唱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多媒体播放歌曲伴奏。巩固已学歌曲。教学过程文学作品《春》一生朗读《春》进教室。静听:提出疑问,文学中春天的景象。轻音乐配合学生的朗诵。在听觉上让学生去感受春。音乐欣赏欣赏音乐作品《春天来了 》。播放音乐提出欣赏的要求。( 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提出不同 要求。)第一遍录音机播放音乐作品1从音乐中初步去感受春的快乐,美好。再次欣赏《春天来了》,扮演春姑娘,听着音乐舞动着进教室。并抽出a段和a′再现段比较着听。播放音乐。简析作品。引导学生比较着听a段和a′再现段.多媒体视觉和听觉并用,对用音乐来表现春天有更直观的理解。同时完成实践与创作的第二题。欣赏作品《春晓》1:播放作品《春晓》并提出简单的要求。2:根据,〈春晓〉的图谱参考完成实践与创造的第三题。录音机初步体验古诗音乐化之后的感受,并初步体验音乐与美术结合的欣赏音乐作品的感受。音乐欣赏效果的反馈大家议议:文学作品、 音乐作品,古诗各自对春的描绘的表现效果。简评:肯定、总结由以上学习过程来强调音乐与文学作品的共性。能力培养分三组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表演       《渴望春天》分三组  《春天来了》        《春晓》指导学生可以用各种手段来创编作品,并巡视指导。录音机每组一台各自播放音乐。不在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后表演的好坏,只在于让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来。课堂小结每组请一位同学来小结。轻柔的走出教室简评、鼓励、肯定。录音机播放合唱《渴望春天》让学生敢于创造,敢于表现自我。愉悦的心情下课教师后评:这堂课的设计着重在于欣赏《春天来了》,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音乐变化以及让学生知道这首乐曲是根据福建民歌《采茶扑蝶》和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等音乐素材改编的。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民歌《采茶扑蝶》和《小河淌水》以加深对《春天来了》的音乐感受。 《春晓》作为一种新型的尝试让学生来初步体验古诗音乐化之后可用美术的手段来表现音乐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创作作品都应加以肯定,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潜能。 12345678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chuzhongyinlejiaoan/11772.html

  • 器乐音色分类|器乐音色-

    器 乐 音 色设计者:莘松中学 杨 鹰年 级:七年级第一学期 第二单元 第五课教学目的: 1、通过电脑复习乐器音色。 2、通过电脑对《小星星》配器,使学生体会各种乐器音色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3、开拓视野,了解新技术,懂得电脑音乐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 掌握制...

    发布于:2013-09-23

    详细阅读
  • 日本民歌《四季歌》七年级|《四季歌》广东版七年级教案

    课题:《四季歌》(日本民歌) 教学目的:1、通过学唱歌曲《四季歌》,学习日本的舞蹈动作,感受日本音乐、舞蹈发民族特点。2、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感受节奏、音色的变化。3、在感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和表现力的欲望。 教学重要难点:让学生感悟音乐,表现音乐 教 具: 多媒体的课件,电子琴,日本的舞蹈需...

    发布于:2013-09-23

    详细阅读
  • 【唱脸谱优秀课例视频】课例《唱脸谱》

    湖北省宜都市姚店中学 谭平课题概述《唱脸谱》是人音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

    发布于:2013-09-23

    详细阅读
  • 沪教版九年级上|沪教版九年级艺术下册全册教案1

    第一单元创造——跃动艺术的生命主题构思:该单元的主题是音乐的创造性特征,正由于艺术的不断创新,才能使艺术生命永恒。艺术实践与理论都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不断地革新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组建该单元的宗旨在于让学生知道“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自古以来,之所以艺术不断地发展,直至有今天如此辉煌...

    发布于:2013-09-23

    详细阅读
  • 踏雪寻梅教案八年级_《踏雪寻梅》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2、学会歌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3、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重点与难点:   1、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   2、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3-09-23

    详细阅读
  •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内容 提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 学习 ,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探询的一个 问题 。本文旨在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 发展 阶段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 参考 部分 音乐 教...

    发布于:2013-09-23

    详细阅读
  • [溜冰圆舞曲教学反思]《溜冰圆舞曲》教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理解力,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 能从完整的《溜冰圆舞曲》乐曲中,听出此曲的主旋律 3 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的人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等 教学进程:一, 组织教学课前...

    发布于:2013-09-23

    详细阅读
  • 中学音乐教育现状_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广州某中学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是:在音乐、体育、电脑、文学、美术等并列项目中,表示喜欢音乐的得票最高,占被调查人数的33 69%。而在这些喜欢音乐的学生中却只有42 05%的学生表示喜欢现在学校开设的音乐课。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承认最喜欢港台、欧美流行音乐并盼望当歌星。而喜欢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轻音...

    发布于:2013-09-23

    详细阅读
  • 电子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亲人》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一一五中学 龚超刚课题《故乡的亲人》教具钢琴、竖笛、吉他课型综合型唱歌课对象初一学生(一)认知目标:1了解福斯特歌曲的特点。2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二)能力目标:1通过听、看、唱、想、议、奏等活动体验歌曲,培养学生...

    发布于:2013-09-23

    详细阅读
  • 湘文艺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湘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教案传统是条河

    湘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传统是条河》 [教学目标]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了解古代乐器的制作及乐曲创作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2 能积极探索乐器的发声原理,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制作简单的乐器;3 通过感受、体验土家锣鼓乐,使学生乐于学习和了解本地区民族音乐;二...

    发布于:2013-09-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