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思维导图_初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范文

初中说课稿范文 2013-08-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初中说课稿范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从内容上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本节内容是农民阶级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第二专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历史。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的时期的到来使得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保证了革命形势由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再到1856年达到全盛时期的迅猛发展。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失陷等。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等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确定依据: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走向失败是本节的基本线索,理清线索,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框架。

  (2)、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确定依据:高一学生正处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期,思维能力还不强,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缺乏完整的的分析和理解。

  二、说教法

  1、教法选择: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师生互动为主,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依据: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可以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落实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2、具体做法:

  (1)、图示教学

  通过图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归纳主要历史事件,掌握基础知识。

  (2)、问题探究教学法:

  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角度出发,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若干问题,并将问题贯穿于教学之中。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探究、小组讨论,最终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实现重点、突破的难点。

  (3)比较教学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对照,判断异同,更好地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

  3、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1、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2、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课前,给学生预习资料包括教案,上课时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并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2)、比较归纳法:

  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横向、纵向联系至关重要,让学生有联系意识,掌握联系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片头及主题曲,进行导入,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2、学习新课:

  1. 爆发的原因

  (1)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根本原因)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直接原因)

  (4)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展示史料(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毒消费,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

  读史感悟:

  ①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一个什么社会状况?

  ② 这些现象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着怎样的关系?

  2. 洪秀全的准备活动:

  学生阅读史料分析:

  洪秀全指出:“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读史感悟:

  ① 以上材料反映了洪秀全创建了什么新的组织?其目的是什么?(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反清斗争)

  ② 这个新的组织体现了一个什么思想?

  3.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初,建国号“太平天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引导学生自学,概括)

  原因:

  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chuzhongshuokegaofanwen/1072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