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基础知识|范进中举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范进中举
知识与能力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尖锐的讽刺;范进与胡屠户形象的前后对比。
3.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本文的结构,归纳出文章的主题。
2.认识范进喜极而疯的原因。
一、字音字形
1.读准字音
作揖(yī) 相(xiàng)公 腆(tiǎn)着 簇(cù)拥 星宿(xiù) 侥(jiǎo)幸 解(jiè)元 兀(wù)自 锭(dìng)子 长(zhǎng)亲 拙(zhuō)病 名讳(huì) 带挈(qiè) 行(háng)事 醺(xūn) 懊(ào)恼 不省(xǐng)人事 绾(wǎn)
2.辨别字形
挈 带挈 踹 踹开 候 火候
擎 擎起 揣 怀揣 侯 公侯
二、理解词义
懊恼:心理别扭,烦恼。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不省人事:昏迷,失去知觉。
不由分说:不容分辩。
万贯家私:大量的家财。贯,一千钱为一贯。
火候:指写文章的功夫。
小心:文中指顾虑。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不三不四:不正派,不像样子。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省全椒县人,清朝小说家。他生于世代书香大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时人曾云:“国初以来重科举,鼎盛最数全椒吴。”然而对他影响较大的还是只做到江苏赣榆县教谕(八品学官)的父亲吴霖起和他本人后来所经历的困顿生活。吴霖起为人方正,安平乐道,不慕容利。吴敬梓13岁丧母,后即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屡举不中)。23岁丧父后,他的生活急转直下,由于不善经营却又请财好施,短短十年,家产当尽无存,乡里传为第子之戒。他保守事态之炎凉,看透了社会黑暗与人心龌龊的一面。他33岁移居南京,生活愈加贫困。54岁时(1754)做客扬州,当年即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2.关于《儒林外史》
《范进中举》节选自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题目为编者所加。〈儒林外史〉共55回,刻画了100多个人舞,但并无一个中心人物为主干,是连缀多个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但全书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就是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揭露和强烈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1234567891011
3.文化常识
(1)明清两代科举制度规定:参加正式科举考试前必须参加童试,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为秀才,也叫生员、相公,或叫进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者称为举人。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在京城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的称贡士。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的称进士。殿士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生,第三甲赐同进士出生。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2)写作背景
吴敬梓生活的时代,是封建社会大厦将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年代。文士们醉心举业,八股文之外,百不经意。社会黑暗,人情凉薄。
吴敬梓一生中大半时间生活在南京、扬州等地,所交往的多数是“上层人士”,如官僚子弟、纨绔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等,对他们卑污的灵魂、腐朽的生活、种种卑行劣迹了解深刻;加上他个人生活的急剧变化使他与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都为他创作《儒林外史》提供了丰富素材。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20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竟然欢喜得疯了。作者通过刻画范进这个艺术典型和周围各色人物趋炎附势的嘴脸,不仅尖锐地讽刺了用功名利禄扭曲了读书人心灵的科举制度,而且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二)结构分析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范进进学,胡屠户“贺喜”;商借盘缠,胡屠户怒骂。
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有简笔,反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是“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使第二部分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第二部分(第3—12段)写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治疯,张乡绅拜,运用对比手法白哦县了中举前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抨击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扭曲,也讽刺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一层(第3—5段)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第二层(第6—10段)主要写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第11—12段)张乡绅拜会范进。
(三)整体感知
1.重点语段分析
(1)第5段写范进“中举发疯”这个片段非常精彩,人物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跃然纸上。作者高超的笔法有两种:一种是多层次的细节描写,一种是侧面烘托。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分作四层,写得很有波澜。第一层写昏厥,第二层写疯跑,第三层写踹进泥塘,第四层写疯走集上。范进的疯,是因喜而疯,范进的喜,是喜至于疯。作者紧紧把握这一特点,逐步展开。“噫!好了!我中了!”人物的语言与狂喜的心情合拍,语句短小,语气强烈。四层中,拍手的动作是很突出的。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用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用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烘托范进的那股疯劲,一处处衬笔都突出了中心人物。
(2)第7—10段,具体写胡屠户治疯。1234567891011
在治疯过程中一反常态,对范进极力恭维奉承,妙趣横生,讽刺十分辛辣。下面选几段文字:
“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连斟两碗酒喝了”,才能“壮胆”,才“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表现胡屠户对中举后的范进的敬畏心理,与对中举前的范进的凶恶态度一对照,显得异常滑稽可笑。“油晃晃的衣袖”,将胡屠户的职业特征表现得非常鲜明。
“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今日果然不错!’”
这里把胡屠户一番无耻的恭维描写得极其精彩。一个“靠”字,道破心机。有前面臭骂范进尖嘴猴腮、赞赏张府山个老爷方面大耳的话,胡屠户的话越发显得厚颜无耻;把“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一提,胡屠户的话越发显得不知羞耻。
2.重点语句点拨
(1)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体统”的实质是封建等级观念,即欺贫爱富,媚上压下。胡屠户虽然只是个杀猪的,却也教训范进要立个“体统”,说明封建观念深入人的思想深处,其实就是要范进摆出读书人的架子,轻视劳动人民,不与普通百姓来往。
(2)噫!好了!我中了!
“好了”一句的含义是:从此我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在封建社会,一旦“中举”,显赫的社会地位、富足的经济生活等都到手了,从此可以改变命运,高居人士,享受荣华富贵。
(3)头发都跌散了,两手泥,淋淋漓漓的一身水。……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
世俗眼光中的文曲星,作者却写成了如此形象,一方面说明人物受封建科举毒害之深,心灵完全扭曲,形象丑恶搞笑;另一方面也说明作者对于封建科举、对于范进是完全取辛辣讽刺的态度的。
(4)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的去了。
“攥”、“舒”、“缩”、“揣”几个动词,如电影特写镜头,刻画细致入微,人物本来见钱心喜,意欲收下,却又装腔作势,假意推辞,贪婪而又虚伪。“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的去了”,读到此,读者脑海中必然会浮现出他“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的形象,简洁的勾勒,人物形象鲜明,前后对照,活画出一个势利的市侩。
3.主题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描绘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人们对范进态度的迅速改变,着重刻画了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丑态和他周围各种人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利抨击了封建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扭曲,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4.写作特点
(1)精湛绝伦的讽刺艺术
鲁迅先生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史》也用夸张、变形,却保持着生活本身固有的自然形态,具有高度的写实性。作者写范进这个人物,夸张、讽刺主要是在中举发疯这个情节中。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情等作多层次的穷形尽相的描写,夸大其疯劲,使人物丑态毕现,从而表现封建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运用对比手法,也是本文讽刺艺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小说中的对比是多视角,多维度的。既有人物与人物间的对比,也有人物自身前后的对比。主要有这样几组:第一组对比是范进与胡屠户的对比。第二组对比是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范进不同的态度,表现了胡屠户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第三组对比是范进中举前后迥异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第四组对比是众多乡邻对范进的态度前后对比,辛辣讽刺了封建社会人与人间的关系,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1234567891011
(2)通俗、生动、精练的语言艺术
小说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有很多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读来亲切。如“现世宝”、“烂忠厚没用”、“不要失了你的时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尖嘴猴腮”、“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嗑西北风”、“骂死这砍头短命的奴才”等等,不仅符合任务身份性格,而且活泼生动,表现力特强。
小说语言的准确、洗练,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上。以胡屠户为例:“横披”、“腆着”、“啐”等动词写出了他的傲慢、粗俗以及对范进的轻侮态度。“低着头”、“扯了几十回”写出人物的媚态十足。“攥”、“舒”、“缩”、“揣”几个动词写出了人物贪婪而虚伪的性格。再看对范进的描写:“拍”、“笑”、“一交跌倒”、“牙关紧咬”、“踹”、“挣”等词语细微而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疯态。
(3)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课文中范进这个人物的语言是随着他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而变化的。中举前,对胡屠户的训斥是“唯唯连声”,低头哈腰地说:“岳父见教的是。”表现出迂腐、无能、逆来顺受的性格特征。中举以后,他不再称胡屠户为“岳父”,而改称“老爹”了。在语言变化中,范进中举前后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变化也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中举前,他骂范进“现世宝”、“穷鬼”、“癞蛤蟆”、“尖嘴猴腮”,中举后则极力恭维,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星宿”、“文曲星”、“姑老爷”,“才学又高,品貌又好”。通过语言描写,作者把这个典型的市侩形象栩栩如生地勾画出来,表现了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
张乡绅拜会范进时,用了最亲切友好的词句来拉拢关系,如“亲切的世兄弟”、“世先生”、“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充分表现了这个老奸巨猾的乡绅的拉拢的手段,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5.问题探究
(1)上文的孔乙己沦为乞丐,可此文中的范进中举成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
答:两个人的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在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凭科举道路而改变社会地位的只是极少数,若范进考不中,命运也将是凄惨的。所以写范进中举后而发疯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请你思考一下,范进与孔乙己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范进与孔乙己同是读书人,一个五十多岁终于中举而发疯,一个始终没有进学,潦倒而死。从思想性格方面来说,他们都热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疯的不知为何而疯,死的因谁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怜。因此,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摧残他们的精神,摧残他们的肉体。
五、体验拓展
现在的高考和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本质上相同吗?
现在的高考和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为社会主义建设选拔人才的考试,考的是科学知识;后者是为加强封建统治而选拔官吏的考试,考的是封建文化。
六、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题:
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联系课文谈三点:
(1)胡屠户对中举前后的女婿态度截然不同。中举前,胡屠户可以大骂范进,训斥得范进“唯唯连声”;中举后,胡屠户称范进为“老爷”,是“天上的星宿”,奉承他是“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的“贤婿”。1234567891011
(2)中举前,范进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中举当天他还抱了鸡到集市叫卖好换米回家,左邻右舍没人关心他。中举后,众邻居都来恭维,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有背了米来的,也有提两只鸡来的。
(3)范进中举后,连举人出身做过知县的张乡绅也赶来拜会,不但口头上拉关系,套近乎,而且送来了“贺仪五十两”银子,送给范进“三净三间”的房子。
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
第二题:
在这段文字中,为了刻画因中举而疯的范进,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写范进的动作、语言、表情)和侧面烘托(用老太太、报录人、邻居和众人的表情、动作来烘托范进中举后的疯狂)的方法。
范进中举惊喜得发了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写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是的读书人中岁不是普遍现象,但正如鲁迅说的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可信的。就范进这个具体人物来说,他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作者对这个人物岁有一定的同情(主要表现在对中举前的描写),但更多的是讽刺;作者把范进作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来写,因而讽刺的矛头更主要的是指向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
第三题:
(1)一个“啐”字,把胡屠户的凶相刻画得入木三分,从这个动作可以看出胡屠户对范进蔑视程度已达到极点。
(2) 从一个“扯”字可以看出胡屠户对中举之后的女婿极尽巴结奉承之能事。
(3)“攥”、“舒”、“缩”、“踹”,用词精当,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胡屠户见财心喜却又假意推让的心理状态。
第四题:(略)
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7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作揖 相公 腆着 星宿 侥幸 解元 兀自 锭子 长亲 拙病 名讳
2.选词填空(9分)
(1)屠户横披了衣服, (挺、鼓、腆)着肚子去了。
(2)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 (跌、歇、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3)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 (漂亮、华贵、轩敞),也还干净,就 (给、送、借)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 (看望、请教、教导)些。
(4)屠户把银子 (拿、捏、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 (伸、舒、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 (收、缩、放)了回去,往腰里 (揣、塞、放)。1234567891011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b.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民营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b.中央电视台将焦点对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呼唤社会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c.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使人们学会欣赏,学会创造。
d.在转基因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谨慎食用转基因食品。
5.认真阅读下面这段话,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3分)
每个人年轻时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渴望成功。成功需要积累,这是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真理。如果我们不能只看到成功人士功成名就时的辉煌,而忽略了他们在此之前所进行的艰苦卓决的努力。
错别字:
病句:
6.下图反映的是某地XX年以来接受中央财政为农村贫困中小学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拨款情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特点。(3分)
二、课文精彩语段阅读(8分)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
一个人飞奔去迎,走到半路,遇着胡屠户来,后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
7.选文中的“进学”与“中举”有什么不同?胡屠户对范进“进学”与“中举”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什么?(4分)1234567891011
8.选文对范进因中举而发疯的描写反映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作者这样写用意是什么?(4分)
三、拓展阅读 (15分)
回忆我的文学父亲
①我的童年时代只知道两位作家,一位是鲁迅,另一位就是高尔基。我知道鲁迅是中国人,而高尔基是外国人。在我幼稚的想象中,他们更像是兄弟一般,甚至相貌都不无神似之处:瘦削的四方脸,平头短发,浓眉,犀利的眼神,尤其都有一撇一浓密的八字胡……但仅仅他们两人,已经使我内心的殿堂足够拥挤了。必须承认:他们那双峰并秀的形象给了我的童年以极大的影响。
②鲁迅的杂文与小说虽然深刻,但对于一个孩子的理解力而言,还是显得壁垒森严。比较而言,高尔基的灵魂纵然远在异国,但因为有其自传体三部曲的娓娓述说,似乎更为亲切。《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有多少中国孩子因之而了解到一位外国男孩成长的经历。说起来不好意思,我最初读的并非原书,而是一套黑白的同名连环画——但这已足够了,足够使我把书中的主人公当作自己异国的伙伴来看待。高尔基的童年苦难而又传奇:进鞋店当小伙计、给绘图师做学徒、逃课、在伏尔加河轮船上做厨师的小工、借着烛光偷偷读书……这是一些离我很遥远的事情,但更容易使一位循规蹈矩的学童想入非非。通过那一系列朴素而又新鲜的画面,我进入了别人的童年,而别人的童年又开始影响我。在我的心目中,高尔基既是一位巨人,又是平凡的孩子,跟我的同龄人一样,伴随我成长——并且不断把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告诉我。他是一位能让剐人分享其喜怒哀乐的伟大的孩子,他因之而成为我在这个世界上既不相识、而又最了解的一个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应该说我的童年,至少有那么一小部分生活在别人的童年里,生活在遥远而陈旧的伏尔加河流域,跟一位流浪的俄罗斯小男孩共呼吸——这多多少少给我胆怯而平淡的童年增加了一点点冒险的乐趣……
③我永远记得那个黄昏,工人们都下班了,只有一排排水泥桩静静地陪伴着我。我为生活的无情而感到无力,我为世界的空旷而感到空虚。鬼使神差,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高尔基的影子:年轻的流浪汉在伏尔加河畔一艘翻晒的舢舨底下过夜。我想,那至少是一种值得仿效的精神。于是,内心的悲哀演变成某种悲壮,自身面临的困境也散发出淡淡的诗意。我要求自己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会像高尔基描绘年轻时的落魄经历一样,回忆自己失败的青春和这个失败的黄昏——伤口总会结疤会像勋章一样值得胜利者炫耀。就这样假设着、假设着,血液里仿佛又灌输了新的力量。
④我永远不会否认:高尔基是我童年的偶像,而且在我成年之后,他也从精神上拯救过我,我为自己是他的忠实读者而庆幸。我回忆着他,就像回忆自己精神上‘的父亲 哪怕他在世人的眼里只是个凡人,但在儿子的心目中却是永远的英雄。
9.说说①段画线句子中“拥挤”一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10.从②段画横线的句子看,“我”小时候的阅读条件是极为有限的,尽管如此,我仍然感到“足够”了,这是为什么?请说明理由。(2分)1234567891011
11.②段画波浪线的“我进入了别人的童年,而别人的童年又开始影响我”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2分)
12.作者在③段中说“伤疤”像“勋章”,并说值得“炫耀”,这是为什么?说说看。(2分)
13.结合文章标题和内容,说说作者借“我”的经历来“回忆”高尔基的好处是什么。(2分)
14.①段结尾处作者说“那双峰并秀的形象给了我的童年极大的影响。”根据你所知道的鲁迅作品推测一下,说鲁迅作品“深刻”并给“我”以“极大的影响”是指哪一方面?(2分)
15.文中哪些阅读经验值得你借鉴?请用你的话概括成三条阅读建议,要求能说明,阅读的好处或怎样阅读。(3分)
①
②
③
四、中考题
1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XX年扬州中考)( )
a.学校开展的“当一日校工”体验活动,包括巡查校园、分报递信、清除杂草……等内容。
b.今天下午,同学们都要去看《天下无贼》的电影,你去呢?还是不去呢?
c.“我们只要心灵相通,就会精诚合作。”宋楚瑜充满深情地说,“让我们为共同的未来奋斗。”
d.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从小事做起,力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做题。(XX年徐州中考)(8分)
我和海的爱情刚刚开始。听人说,如果能找到五瓣丁香,就能够得到永久的幸福。丁香一开,我们就相约去寻找。从下午到黄昏,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朵五瓣丁香。
就在欢呼雀跃的时候,我们猛然看到了不远处丁香丛中有一位老人正在四处寻找什么,便走上前去 (xún)问起来。老人神情 ① 地说:“我的老伴生病住院了。她一生中最喜欢的花就是紫丁香。我早就想找一朵五瓣丁香送给她,可一直没有找到。”
我们深深地被老人深情的话感动了,便把五瓣丁香恭敬地放在他手上。
“不,这是你们的幸福,我不能拿。”老人推辞道。
“谢谢了,年轻人!”老人捧看丁香深深地 (jū)了一躬。我们赶忙扶住老人,只见他眼里 ② 着泪花……1234567891011
⑴ 据拼音填写汉字。(2分)
xún 问 jū 躬
⑵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给文章空缺处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① ②
⑶修改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保持上下文意连贯。(2分)
答:
⑷文中第5节的空白处是“年轻人”的回话。请根据语境和人物的身份及关系,把“年轻人”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18.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2分)(XX年南京中考)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你将下联改为:
19.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XX年南通市海门)
①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②然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个别网站也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提供不文明声讯服务等危害社会。③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XX年南通市海门)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
(节选自《水浒》第二十三回)
根据选段回答,大虫的动作行为前后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表现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什么作用?关于武松你还知道哪些故事(至少列举一个)?
1234567891011
五、作文(30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略
2.略
3.b
4.a
5.(3分)错别字:决——绝
病句:删掉“如果”,或将“如果”改为“因此”、“所以”。
评分标准:错别字改正确,得1分;病句修改正确,得2分。
6.(2分)[答案示例]
①XX年接受拨款10万元,XX年、XX年分别是前一年的两倍,XX年是前一年的2.425倍(或:两倍多)。
②XX年、XX年接受拨款每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翻一番,XX年超出前三年总和。
评分标准:答出前三年增长情况,得1分;答出XX年增长情况,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如仅答出逐年增长的意思,得1分。
7.“进学”指考取生员(秀才),“中举”指考中举人。前者是州府举行的考试,后者是省一级考试。反映了(1)胡屠户的势利可鄙以及世态炎凉。(2)揭示了知识分子热心科举的原因:一旦中举,名利、地位自然不同。
8.热衷功名无法自拔。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毒害极深,使人性格扭曲。
9.“仅仅”极言其少,“拥挤”形容其多,放在一起说明他们两个人不同凡响的魅力和影响,同时也流露出“我”的心满意足。
10.在“我”看来,书不在多而在好与精,好书不厌百回读,而且对一个爱书的人来说,没书读绝对不是理由。
11.通过阅读,丰富了“我”的生活,开阔了“我”的视野,“我”被书中的内容吸引,而且让“我”共鸣,潜移默化影响着“我”。
12.不幸的经历可以丰富人的阅历,锻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才干,不但像勋章,而且值得你将它作为人生的资本来不断回味。
13.通过“我”精神成长这个事实,间接证明了高尔基的伟大。
14.出于改造社会、疗救国民的目的,触及的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如以下作品(其他略):
①《风筝》针砭的是儿童教育弊端。
②《故乡》触及的是农民生存状况问题。
③《鲁迅自传》说明人的个人命运应该系于国家命运。
④《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对“卑贱”而又善良智慧的劳动者的肯定。
⑤《藤野先生》表现了对麻木的国民和民族歧视的强烈不满。
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主要是对民族悲观主义的批判。
⑦《孔已己》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抨击。
15.好处:①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方法:①阅读经典,走近大家。
②可以丰富生活,了解人生。 ②保持兴趣,充满敬畏。
③可以培养美感,提升品位。 ③潜心阅读,互动共鸣。
④可以塑造人格,改变人生。 ④条件不是阅读的障碍。 .
⑤可以积累语言,丰富表达。
四、中考题
16.c(3分。a、省略号多余;b、第一个问号应为逗号;d、句号应在引号外面。)(3分)
17.(1)询 鞠
(2)①忧伤(或“悲伤”“忧郁”“抑郁”“沮丧”等)⑦闪(或“噙” “含”“闪烁”“闪动”等)
⑶我们被老人深情的话深深地感动了。
(4)对话须扣住“老伴的病”和“幸福”这两点来说。做到得体合情,如:“老爷爷,您就收下吧!这样您老伴的病会早一点好,我们也感到幸福。"
18.(2分)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1234567891011
19.①把“水平”改为“需求”或“需要” ②在“危害社会”后面加“的问题”或“的现象”(每空1分,共4分)
20.开始咆哮,最后动弹不得,兀自气喘 反衬武松的勇猛 如: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斗杀西门庆、大闹飞云浦等 (每问1分,共3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667.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详细阅读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详细阅读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详细阅读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详细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详细阅读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详细阅读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详细阅读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详细阅读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详细阅读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