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_八年级语文新闻两则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5-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新闻常识。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
3、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教学重点:了解新闻常识。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辨字形,读准字音
芜湖(   )阻遏(   )阌乡(    )襄阳(   )绥靖(   )鄂豫区(   )高屋建瓴(    )荻港(     )歼灭(     )溃退(     )杜聿明(    )阻塞(      )要塞(    )锐不可当(      )负隅顽抗(   )
2、解释词语:
(1)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盛,声音浩大
(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惊心动魄:形容(故事、人物)非常感人。
(4)绥靖:安抚,平定。
(5)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3、文学常识填空:
(1)新闻的六要素是(     )(      )(      )(    )(   )(      )(2)新闻的结构分五部分,即(   )(   )(   )(   )(     )。
(3)新闻的主要特点是(       )(       )(        )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⑴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并板书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投影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新闻知识。
⑶检查预习情况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⑴朗读课文,找出这两篇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选一篇完成下面的填空)
标题:
导语:
主体:
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
(3)学生交流。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提示:导语往往是一则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主体,三路三个层次)
3.理清文章的主体层次顺序。
⑴摘读全文,找出第一则新闻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熟读、感悟思考:第一则新闻按什么顺序来报道三路大军的渡江作战的?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3)感悟思考第二则新闻主要内容是写南阳,可文中写了许多地方的战况,为什么?

4.语言实践
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认为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两则新闻?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重点指导:12345
 ①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②“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③“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5.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加深对新闻文体理解。
练字:以本课生疏的字词为内容。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教案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2、记叙中插入议论的作用
3、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教学重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二、揣摩语言
1、本文用语准确。找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加以体会。
例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学生找出讨论,每组选出一人发言。
2、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例如:
①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学生品味语言美,并展现出来。
3、语言的精练还体现在:一、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斩截有力。二、适当采用文言词语。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了发出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又如,说“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另外,还有一些鲜明、生动的用语,如:“甚为微弱”“整天激战”“控制”“封锁”等,不再一一赘述。)
4、体会这两则新闻语言风格有何不同。学生默读感悟。
提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三、阅读训练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②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2345
教学札记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__,“导语”部分是第________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________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__。xkb1.com
2.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的23日可渡完。”为什么?第(16)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为什么?

3.第(11)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作了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剖析。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5.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1.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新闻常识。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
3、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学习重点:了解新闻常识。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辨字形,读准字音
芜湖(   )阻遏(   )阌乡(    )襄阳(   )绥靖(   )鄂豫区(   )高屋建瓴(    )荻港(     )歼灭(     )溃退(     )杜聿明(    )阻塞(      )要塞(    )锐不可当(      )阻遏(    )负隅顽抗(   )
2、解释词语:
(1)排山倒海:
(2)锐不可当:
(3)惊心动魄:
(4)绥靖:
(5)高屋建瓴:
二.学习•研讨
1.朗读新闻,看“课后练习一”中的问题,边读边找出这两则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用一句话概括第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概括。     
标题:
导语:
主体:
第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

2.学生交流。教师可作适当提示。
3.理清文章的主体层次顺序。

⑴摘读全文,找出这两则新闻写作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感悟思考:第一则新闻按什么顺序来报道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顺序?

(3)感悟思考第二则新闻主要内容是写南阳,可文中写了许多地方的战况,为什么?

4.语言实践
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认为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两则新闻?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重点指导:
 
5.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加深对新闻文体理解。
练字:以本课生疏的字词为内容。
学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1.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2、记叙中插入议论的作用
3、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12345
学习重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二、揣摩语言
1、本文用语准确。找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加以体会。

学生找出讨论,每组选出一人发言。
2、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例如:
①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学生品味语言美,并展现出来。

3、语言的精练还体现在:一、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斩截有力。二、适当采用文言词语。

4、体会这两则新闻语言风格有何不同。学生默读感悟。
提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三、阅读训练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②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学习札记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__,“导语”部分是第________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________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__。
2.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的23日可渡完。”为什么?第(16)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为什么?

3.第(11)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作了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剖析。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12345

5.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学后感

第一课《新闻两则》参考答案:
课时一
一、3(1)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3)真实、及时、简明。
二、2(1)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这则新闻的前两句。主体:从“二十日起”至文末。3、(1)时间:1949年4月20日至21日;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前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事件的起因: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30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35万渡过三分之二,占领南岸广大阵地,东路军35万已渡过大部分,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铁路线。(2)按时间和时间发展的顺序来写。从时间上看,中路军最先发起渡江作战,紧接着写西路军,原因是西路军与中路军所遇敌情相似,“所遇之敌抵抗甚为微弱。”虽然东路军与西路军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但东路军遇敌“抵抗较为顽强”,所以另说。(3)这里作者分析双方的军事态势,给我们勾勒出一幅中原战场纵横交错的战局图。把对南阳战场的分析和对中原战场的分析结合起来,分析深刻。
课时二
二、1“至发电时止”“已”“止”等语言简练、准确。2①“突破”用词准确,表现了我军作战迅速、神勇无比。②“不料”突出了战争形势发展迅速,国民党的江阴防线不堪一击,显示我军的神勇、出敌不意、制胜千里。整句充满对敌人强烈的嘲讽之意。
三、1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第一二句  第三至十七句  冲破、横渡、 锐不可当 2、不能改。因为原句中“至发电时为止”一是增加新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体现新闻的时效性 。因为事件仍在发展变化,这样写可以避免作者发稿时和读者看到新闻时,事情发生变化而产生误解。 不能。“歼灭”是消灭的意思;“击溃”是打散的意思。二者语意不同,如果颠倒位置,不符合实际情况。3、实际情况是“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战犯的‘不料’恰恰表明我军的英勇善战,出敌不意。4、客观原因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主观原因是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玩弄和谈阴谋,人心向背,造成被动。5、议论句是“此种情况------有很大关系” 此句恰如其分的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611.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