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理解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 目标2、3【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2、导语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我们来看看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的吧。 3、 积累成语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循循善诱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四、探究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 四个片段: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如:“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如:“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如:“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如:“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12五、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第二课时一、导入1. 学生活动: 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 2. 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通过四个片段,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________________,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 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答案: 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总结:慈爱善良 勤劳能干 情感丰富)2.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怀念、赞美 3.母亲“可爱的性格”“努力的精神”“能干的才具”为什么会“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她们没有应有的社会地位(连名字都没有),不可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只能在家里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所以“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3. 教师小结: “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三、布置作业(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1、学完这一课,去帮妈妈做点什么,让她知道你也深深地爱着她。2、每个人设计一张卡片,内容: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 参考: 你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你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7476.html
-
[我的信念]我的信念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开头概括文章主旨领起全篇的结构。 (2)学习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边叙述边议论表明自己观点的写法。 2 能力目标 (1)理解总分式的结构特点,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2)提高记叙文写作中概括叙述典型事例以突出人物特点的能力。 (3...
-
[外国诗两首]外国诗两首详细阅读
教案示例一 教学过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关于作者: 普希金,俄国的伟大诗人。 本诗主题: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读了这首诗后同学们一定会有像高尔基所说的“我开始读普希金诗时,好像我走进了 树林中的一片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的感觉。 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内容。 一、词 解词:...
-
现代诗三首|现代诗三首 色彩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寓抽象于形象的写法;富有哲理性的诗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丰富的想像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四)美育渗透点 欣赏诗中表现出的文学美和图画的色彩美以及这首哲理诗意蕴深广的美。 二、学法引导 运用学习前面几首诗的方法自读本诗,通过质...
-
现代诗三首_现代诗三首 色彩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寓抽象于形象的写法;富有哲理性的诗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丰富的想像力。 (三)德育渗透点 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四)美育渗透点 欣赏诗中表现出的文学美和图画的色彩美以及这首哲理诗意蕴深广的美。 二、学法引导 运用学习前面几首诗的方法自读本诗,通过质...
-
席慕蓉乡愁赏析_席慕蓉《乡愁》详细阅读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媒体使用时间设计意图一、 导入 二、诵读、分析 三、应用席慕蓉的故乡,在她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出生,也不在那儿长大,...
-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诗人丰富的想像力。 (二)能力训练点 指导学生“炼字”。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1.感受诗中新生活的美。 2.品味朴美、清新、明快的语言美。 3.欣赏诗歌所表现的音乐美。 二、学法引导 适当联系时代背景,简要点拨,重点理解“...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六要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⑴把握本文(消息)的结构要素。 ⑵理解文章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的特点。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情意目标: 学习人民解放军顽强无畏的精神,认识渡江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学建议课文主题 本文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
-
八上语文唐诗五首_诗五首详细阅读
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二)能力训练点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三)德育渗透点 有的气势磅礴,景象宏伟;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学习时注意体会。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古诗词的凝练...
-
[哥白尼]哥白尼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文章主旨 《》一文介绍了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页——创立地动学说,赞扬了他在天文学方面敢于打破错误的传统观念,坚持真理的精神。课文还阐明了的学说在科学史上引起的革命和对人类思想的重大影响。 二、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1段)介绍出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学历爱好。 第二部分(2段)叙述写作《天体运行》...
-
漫话小行星全文_漫话小行星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谋篇立意 自古以来,灿烂的星空就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小行星从发现以来只有200年的历史,可已有8000多颗被观测记实。本文作者以详实的资料和科学的分析向读者介绍了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方法,增强了我们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天文工作者的观测和研究,尤其是对1号、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