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4-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
(一)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1.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   )、(   )。
2.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
“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防线” 21日下午五时 
3.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
我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并且也透露出喜悦之情
4. 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
“抵抗较为顽强”
5.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我东路军渡江战役取得了胜利
6.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
 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特点                            
7.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二)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己全部为我解放。
1.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 c  )
a.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    b.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
2.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 b  )
a.采用倒叙                  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
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      d.顺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
3.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介绍背景,说明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突出解放南阳的重要意义。
[综合收敛]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正在迎风飘撒。
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2.“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3.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4.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5.“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 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6.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这里的景物描写意在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1234
[综合收敛]
①这时候……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②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          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③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          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④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          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⑤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1.画横线部分应填入的词语最合适的的一项是(a     )
a.抬    肃穆    珍爱       b.举    严肃    珍爱
c.抬    严肃    可爱       d.抬    肃穆    可爱
2.“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这一句与下文的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或“它将永远燃着”或“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相呼应。
3.“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一句中,“惟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惟一”强调了“珍爱”的独一无二,如果删去,则无法表现蜡烛的珍贵性。
4.文段⑤中的“火焰”有着丰富的内涵,请写出它的象征意义。
火焰”象征着人类抵抗侵略的无畏勇气,象征着人民对战士的深沉的爱。
5.文段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请从第①段中找出运用准确两个动词跪、蹲;请从第②段中找出运用准确的两个形容词肃立、庄严。
[综合收敛]
先生: 
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雨果对圆明园总的评价是什么?
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2.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3.在讲述园中之物时,作者是按着怎样的顺序进行的?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由概括到具体到再概括。依次介绍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4.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刺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1234
5.这封信表达了雨果怎样的思想?
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
6.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综合收敛]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1.文中西德作家明赫白的发言和日本人的讲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作者通过将西德作家的忏悔和那个日本人的狡辩进行对比,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历史,深刻反省历史,危害和平的势力还存在,要提高警惕。
2.写出文中对西德作家明赫白的敢于反省持赞赏态度的语句。
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3.震惊世界的南jing大屠杀发生于_1937年12月,我遇难同胞达30多万人。
4.请写出四个你所知道的中外著名战役的名称。

[综合收敛]
(一)1、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 2、“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防线” 21日下午五时 3、我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并且也透露出喜悦之情 4、“抵抗较为顽强” 5、我东路军渡江战役取得了胜利 6、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特点 7、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二)1.c  2.b  3. 南阳为古苑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介绍背景,说明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突出解放南阳的重要意义。
2  芦花荡

[综合收敛]
1.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2.“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3.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4.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5.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 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6、这里的景物描写意在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3  蜡烛
[综合收敛]
1.a。2.“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或“它将永远燃着”或“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3.不能删去,因为“惟一”强调了“珍爱”的独一无二,如果删去,则无法表现蜡烛的珍贵性。4.“火焰”象征着人类抵抗侵略的无畏勇气,象征着人民对战士的深沉的爱。5.动词:跪、蹲。形容词:肃立、庄严。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综合收敛]
1.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2.(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3.由概括到具体到再概括。依次介绍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4.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刺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5.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6.略。1234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综合收敛]
1.作者通过将西德作家的忏悔和那个日本人的狡辩进行对比,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历史,深刻反省历史,危害和平的势力还存在,要提高警惕。2.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3.1937;12;30多万。 4.略。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568.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