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北师大版《游记小品两篇》《白洋潮》教案及练习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二. 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筵yán          黄炜wèi        微泮pàn       邸dǐ            餬口hú         侑yòu
噫yī            貂帽diāo       麟鬣lín liè    不暇xiá         砾            趺fú
遄chuán     擘翼bò        蹴起cù            镞zú            诟gòu     舛chuǎn
飓风jù         龛赭两山kān zhé             龙湫qiū        烟霾mái
 2. 多音多义字
3. 词语
窈窕:原意指体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形容建筑物的秀雅。
缙绅:官宦之人。
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
丝管:指乐器。丝,弦乐器;管,管乐器。
茗饮:饮茶。茗,茶。
侑: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
同年:同榜登科者。
若痴禅者:像傻和尚的样子。
了不相属:全不相关。属,关连;了,全。
少顷:过一会儿。
委:积,堆积。
趺坐:双脚交迭而坐。
诟:骂,辱骂。
飙风:暴风。
堪:忍受。
丙夜:三更时。
舛:谬误。
烟霾:浑浊的烟气。霾,风夹着尘土,天气晦暗。
仆仆:形容旅途劳顿的样子。
嗜进:这里指着迷于仕途钻营。
吊:哀悼。
海塘:海堤。
踵:脚后跟。
蹴起:惊起。
飓风:海上的大旋风。
辟易:惊惧后退。
旋:很快,不一会儿。
颜始定:惊恐的脸色才恢复了平静。
龛赭两山:龛山在萧山县东南,赭山在海宁县西南,如两门相对,扼守钱塘江入海口,被称为海门。
 4. 需掌握的虚词
5 作者
袁宏道(1568—1610) 明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万历进士,官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者,文学成就居三袁中之首。其思想受李贽影响较深,重视小说戏曲和民歌在文学中的地位。诗文不满前后七子摹拟复古主张,强调抒写“性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儒家思想束缚。作品真率自然,内容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人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所著有《袁中郎全集》。
袁中道(1570—1623) 明文学家。字小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官南京吏部郎中。同为“公安派”重要作家。其文学主张反对摹拟,崇尚自然。所著有《珂雪斋集》等。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山阴人。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岁生活优裕,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一生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1234
 (二)阅读能力目标
1. 掌握文中字词,研读课文,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 认识古文用语精炼的优点,提高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写作能力目标
感受描写同一景物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
 (四)思想教育
能从文章的语言文字着手,理解思想内容。
 三. 教师建议
《游记小品两篇》
学习这两篇文章,要寻找好突破口,抓住两篇游记的异同点来学习。两篇游记,写的是同一个地方景致,同一种季节月份,作者又是亲兄弟,但却有不同的观感。第一篇是袁宏道写的,赞美高梁桥初春的景色,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清到鱼鳞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宏道的文章,记三月一日之游;中道的文章,是三月中旬。袁中道的文章,竭力强调北京春日实在杀风景。
 《白洋潮》
这一篇文章和前面几篇有所不同:前面的重点在景中之人,而这一篇则重点在人眼中之景。写大潮水。很有层次,是作者感觉中的层次。这样的潮水,已经是很惊人的了;文章在强度上,在手段上,已经做足了。但是,作家又留下了一笔:推想,在白洋山以外,还可能更为壮观。文章已经结束了,而读者的想象却没有结束。
 四. 课文讲解
《游记小品两篇》
(一)课文主旨
两篇游记同写高梁桥。前一个作者仕途顺畅,心情愉快,对京师胜景玩得很开心,写得很详细,最后怀着留恋之情游罢“极乐寺”而返。后一个作者屡次求官未获,心情苦闷,对京师胜景没写上几笔,就以“羸马”、“枯柳”作垫,写了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作者在苦苦挣扎中想到了江南的“水石花鸟之乐”和宜人的气候,对生活在“烟霾沙尘之乡”的京师表示悔恨和无奈,大有“去国还乡”之意。在对比中可见作者的思想情绪对作品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二)文章思路
第一篇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先交代了高梁桥的具体位置、周围景致以及春盛时人们游览的盛况。为下文作者出游作铺垫。
第二部分具体写作者与朋友游览高梁桥的过程。用高度概括凝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所见之景,特别是和“筵中人”相对比突出了三人观景的心态情趣。读来妙趣横生。
第二篇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直接交待出游的缘由。“中郎拉予”写出了“我”被动出游的心态。
第二部分重点写出游时遇到沙尘暴的狼狈情景。
第三部分通过回忆江南春景作对比,引发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反思。是文章的中心部分。
两篇文章,前者侧重写景,后者侧重议论。前者以美景抒发愉悦之情,后者以“沙尘暴”引发人生感悟。
 (三)写作特点
明朝著名的“公安三袁”,即袁宗道(伯修)、袁宏道(中郎)、袁中道(小修)三兄弟都爱写游记小品,中郎与小修各有一篇《游高梁桥记》,春三月的游览,有一回还是同游,但他们游毕的印象与心境竟大相径庭。袁小修的同名游记却采取了严格写实的笔法。“时街民皆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羸马不能行,步至门外。”中郎的记游,把小风景的美感无限放大,而把大环境的恶劣忽略不计。小修则相反,他对被大环境污染的小风景的美感忽略不计,而对大环境的恶化程度浓墨描绘,深恶痛绝。
 (四)重点语句
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这是很高雅的情趣。趺坐“古根”上,就暗示着不求一般的物质享受,而以自然为美。古根不像椅子那样舒服,但是情趣却自然。“茗饮以为酒”。以茶当酒(古诗有句云:“寒夜客来  茶当酒”),比之饮酒要高雅。在这种情境中,作者是很超然的。把鱼鸟之飞翔和人物的往来,或者说,把世俗之人和鱼鸟一样,当成好玩的景象(“以为戏具”),从这里可以看出作 者强调自己沉醉于“山情水意”。1234
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
针对世俗之人,表示了对他们的藐视,表白自己的优越。笔力就在于取两种乐趣的对比,显示自己的高雅。这是一篇游记,从字面上来说,重点、焦点、感人之点应该是在游的过程中,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游的过程中,所见之景,如“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和世俗之人观感也许区别不大,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游,而在内心感受,对于乐和趣的感觉。“世人以为痴者,我以为乐;世俗以为乐者,我以为呆。”
 《白洋潮》
(一)文章主旨
写作者与朋友在白洋观潮的经过,重点描述了潮到塘后的雄伟气势和壮阔场面。
 (二)文章思路
写大潮水。很有层次,是作者感觉中的层次:首先是,视觉由远渐近。先是“潮头一线”,起得平实,此其一。稍近,则“隐隐露白”,渐渐增加了形容:“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此其二。再近,则“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此其三。很明显,作者采取层层推进的办法,用墨越来越浓,形容语越来越密。到了第四层次,作者笔锋一转,从潮水转到“飓风逼之”。
(三)写作特点
学习本文运用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以及描写观者的表现来烘托白洋潮的写作方法。掌握文中字词,熟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的效果来写飓风。先是观者退避,这是从行为效果上表现潮水。接着写到潮水使人“着面皆湿”,这是从观潮者的感觉效果上表现潮水。再后是观潮者“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这是从观潮者的心理效果上表现潮水。这样的潮水,已经是很惊人的了;文章在强度上,在手段上,已经做足了。但是,作家又留下了一笔:推想,在白洋山以外,还可能更为壮观。文章已经结束了,而读者的想象却没有结束。这就叫做回味,留下余音。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给下边加点的字注音
伽蓝            飙风      舛      烟霾      着重裘      不暇   
 二. 解释下列字词
窈窕:
茗饮:
少顷:
烟霾:
丙夜:
嗜进:
海塘:
漱激:
旋:
龛赭两山:
三. 把下面两段古文译成现代语
1. 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2. 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
 3. 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四. 下边的语句表述有误的是(  )
a. 白洋是山名,在浙江绍兴西北海滨。
b. 龟山又名叫乌凤山,在绍兴西北海滨。
c. 作者用白洋潮来比“千百群小鹅”和“百万雪狮”。
d. 作者张岱是明末清初散文家。
 五. 两篇都写高梁桥,你认为有什么不同之处?
 六. 阅读
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拉予与王子往游。时街民皆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羸马不能行,步至门外。
于是三月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临水坐枯柳下小饮。谈锋甫畅,而飙风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目塞口,嚼之有声。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寒气凛冽,相与御貂帽,著重裘以敌之,而犹不能堪,乃急归。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坐至丙夜,口中含沙尚砾砾。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为官职也。游客山人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为衣食也。今吾无官职,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1234
1. 根据上文,完成填空
出游概要:
①天气状况:
②活 动:
③两地的不同:
2. 作者在第2段中通过不同感官来描写风势,试指出两种。
 3. 试分别说明游客山人和作者在京师的原因。作者在文末为什么自嘲?
 4. 指出下列画线的词在句中的意义。
而犹不能堪,乃急归。
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
予不能解矣。

【试题答案】
一. qié  biāo  chuǎn  mái  zhuó  xiá
二. 窈窕:原意指体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形容建筑物的秀雅。
茗饮:饮茶。茗,茶。
少顷:过一会儿。
烟霾:浑浊的烟气。霾,风夹着尘土,天气晦暗。
丙夜:三更时。
嗜进:这里指着迷于仕途钻营。
海塘:海堤。
漱激:冲击。
旋:很快,不一会儿。
龛赭两山:龛山在萧山县东南,赭山在海宁县西南,如两门相对,扼守钱塘江入海口,被称为海门。
 三. 1. 这时候,柳树梢刚发芽露出翠绿,山上有一层薄薄的雾气。水面与河堤一般平了。沿岸传来奏乐声。
2. 而我家中有产业可以维持生计,舍弃了家乡水石花鸟的乐趣,却在这烟尘弥漫的异乡奔走,我自己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回答。
3. 海堤上人们喊叫着看海潮,我急速前往,章侯、世培紧接着也到了。
 四. c 
 五. 两篇文章,前者侧重写景,后者侧重议论。前者以美景抒发愉悦之情,后者以“沙尘暴”引发人生感悟。
 六. 1. ①春天   ②中郎和随从  交谈小饮   ③寒风刺骨  旋风自北来  尘埃遮蔽天空  尘埃中目塞口  杨柳仍未发芽   柳树枯萎    天气暖和    青草茂密/百花盛放  
2. 第2段中通过不同感官描写风势及例子∶
视觉描写∶例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石块乱飞
听觉描写∶例句∶(中目塞口),嚼之有声/古老树木被风吹得作响
触觉描写∶例句∶寒气凛冽/御貂帽,著重裘犹不能堪
3. 游客山人为了糊口/生活。作者为了求官职。作者自嘲的原因∶别人在京师是不得已的,自己家有产业,但仍留京。屡求官不获,仍留京师强求。家有产业,本足以享受水石花鸟之乐,却仍留在风尘蔽天的京师。
4. 乃∶于是/就/便  苟∶若果/倘若/假若  予∶我/自己

上一篇:《望庐山瀑布水》教案

下一篇:《白洋潮》教案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413.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