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学设计一等奖_《海燕》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海 燕(1)重庆市朝阳中学 陈伏兰
教学目标 :
1、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2、体会、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
3、体验和培养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1、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通过诵读初步感知课文。
2、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
3.教师准备录音带,录音机,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赏析海燕形象。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美文。
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体感悟。
1、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者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时不看书,凝神细听。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
3、学生再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讨论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场景画面以及相关文字)
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三、品味探究,赏析海燕形象。
1、 自主品味,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2、 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师生共同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因此“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含有 “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旨在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登高一呼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唱赞歌。
3、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读、勾画、体会和品味其形象给人带来的美感。师生共同评析。
预期成果示例一: “黑色的闪电”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给人一种足以体现海燕的矫健、勇猛之美,“闪电”使人眼前闪出亮光,看到光明。
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掷地有声,这是海燕的战斗宣言,体现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是全诗豪壮之美的最高点。
示例三:海鸥的“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的“呻吟、吓坏”、企鹅的“胆怯、躲藏”与文中海燕的“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之美;写大海,写风、云、雷、电,是渲染一种激烈的斗争环境,烘托出海燕形象的高大之美。
4、学生齐读课文,深入体会。
四、布置作业 。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形象和作者感情。
2、写话“海燕的宣言”(结合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写作手法。
教学步骤 :
一、学生交流“海燕的宣言”,深入领会海燕的内心活动。(师生共同评点,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化见解,肯定学生的合理想象。)
二、朗读课文,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写作手法。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己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讨论明确:关键词句的使用,使大自然人格化了,各种景物具有不同人的动作、感情,也就是说,拟人化使象征体具备了被象征体的特点。总的来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
2、精读第三个场面,探究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着重启发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增强文章语言抒情性色彩方面的作用。挑出典型例句反复品读、深入分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预期成果示例:“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用拟人的手法,“抓住”、“熄灭”突出了大海巨大的声势和强大的力量。“——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用反复的手法,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了革命暴风雨已近在眼前,历史潮流已不可逆转。
3、朗读课文。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朗诵语调的处理,共同编注朗读脚本。教师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与编注,善加引导。
脚本示例一:“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表示很短的停顿,不换气。“·”表示语气加强。 )
脚本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全文之高潮所在,全诗的最强音,应蓄积力量以最豪壮的语气,最强烈的感情,一字一顿读完这个感情十分强烈的祈使句,并嘎然而止。)
然后,学生用个人表情朗读、小组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品感情及抒情性色彩。同时,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朗读评点。
三、拓展延伸。
结合练习四,以“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充分肯定“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乐观精神和生活态度,鼓励学生积极追求勇者风范。
四、小结:
我们在美的享受中解读了作品,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作品运用多种手法,使全诗集诗情、画意、理趣为一体,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其产生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是无比巨大的。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的暴风雨中也做那勇敢飞翔、搏击长空的海燕吧!
五、布置作业 。
1、继续诵读课文,为参加本单元散文诗朗诵表演比赛作准备。
2、 模仿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写一首散文诗,字数不定。
点 评
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突出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还注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的引导作用。
教学设计由《海燕》的深远影响导入 ,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 以朗读教学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揣摩感悟诗情、画意和理趣,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评,评中读。在赏析海燕形象时,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既尊重学生对海燕形象的感性认识,又结合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海燕的特定内涵。在延伸拓展中,将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与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机结合,鼓励学生面对生活的暴风雨时也像海燕那样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北碚区教师进修校 陈家尧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126.html
-
《桃花源记》作业设计|《桃花源记》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词汇。 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3.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 2.理解故事的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音频朗读 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复...
-
[余映潮《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 1.提出疑问。课文中(包括题目中)...
-
《核舟记》板书设计_《核舟记》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 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
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新颖的标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
-
中国石拱桥_中国石拱桥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2、了解的特点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播放六幅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二)新授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①了解作者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n):均匀,比例和谐...
-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2、掌握文中实词。三、教学难点 :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一、导入 新课:回...
-
【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4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其中第1~3段指出了沙漠与人的关系,沙漠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说明了的必要性,第4段分析了沙漠危害人类的武器和方式。...
- 详细阅读
-
《爱莲说》公开课教案_《爱莲说》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浙江省象山县南庄中学 韦法初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借物喻人 3、了解对比烘托 4、背诵本篇文言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读说课 三、主导教学:诵读与品析 四、课堂导入 :教师先出示鲁迅先生七律《莲蓬人》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
-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详细阅读
教学建议 一、思路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